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明揚三國

龍騰世紀 第三十章 獻帝登基 下 文 / 海漂

    「何潔?聽聞其與揚子侯朱魁有所交情,這段時間岳父一直四發探馬尋找他那三千步騎的蹤跡,一無所獲,看來他反其道而行,定然混在雒陽近郊某處兵營中,要知近來雒陽有多支統屬不同兵馬,所謂最危險地方,最安全,深得兵馬之要。」李儒皺眉評道。

    「我與他涼州共事時,見過幾面,幾次想要深交,他皆無意相談,看來他是要與我作對到底了。」董卓回想著,直接怒火胸中燒,寒著臉:「本想尋到其人,若肯歸降,當可為麾下之韓信,今我誓殺之。」

    「牛輔,令你發兵三萬,追擊朱魁,殺入江夏,不取其頭顱,不得歸朝。」

    「諾!」牛輔俯首領命,就要出去。

    「且住!」李儒急急出列喊住牛輔,待後者止步,這才回身對著董卓俯首拱道;「岳父息怒,新皇登基在即,豈可發大兵征伐,豈不雒陽空虛,長安三輔之地,還有皇甫嵩三萬精銳羽林騎,萬不可意氣用事。」

    董卓最英明的時期,就是對李儒言聽計從之時,正因這個計略滔天的女婿,才有今日權傾天下的董太師,李儒的勸諫,讓他漸漸平息了怒火。

    「文憂,以你之見,當如何?難道就這麼白白放那朱魁與劉辯回江夏,放之不管?」董卓詢問道。

    李儒略做沉凝,很快便答道:「他們昨夜出宮,然四門關閉,定是有密道而走,這才半日,三千步騎行不了多遠,可令徐榮率八千輕騎沿路南下追擊,若能追上,乃幸事,可當場斬殺,反之若追不著人也不影響大局。」

    這是老謀成果之見。

    計議已定,董卓也只好放下劉辯與朱魁之事,加緊籌辦劉協登基一事,同時加派重兵保衛北宮,尤其是軟禁劉協的永安宮,這次可不能在跑了。」

    同時何太后與少帝死訊從宮中傳出,滿朝皆驚,竟然是先殺後立,而非先廢後殺,殘忍程度遠勝於西漢霍光,可惜之言名臣已經被殺盡一批,剩餘之臣,只敢保身之下,私底誹罵。

    至於相信董卓之言,何太后與少帝真的思念而死的人,一個皆無,能在朝中混個一官半之職的,自然不是愚鈍之人。

    又如袁隗、張溫等朝中三公之流,宮內有眼線等人,自也得知事實真情,少帝被人救走,只是被何人救走,卻無從查起,而徐榮南下追擊,自然看在眼裡,唯一嫌疑人自然是同樣受召入雒的江夏太守朱魁。

    只是這些事他們都無能為力,為身家性命計,劉協登基才是他們該籌備之事。

    其實登基儀式器物,自董卓起意廢立就開始準備了,缺的只是日期與朝官控制,動員起來,倒也不手忙腳亂。

    第二日,旭日初升時刻,嘉德殿。

    三公九卿,文武大臣,一一步入朝堂,如同木偶一般,肅穆無言。

    而後董卓劍履上殿,以千甲士直入宮廷,而中間一頂玄黃軟轎,上座陳留王劉協,前後衛士拱衛在側,殺氣騰騰。

    薰卓面容異常囂張跋扈,執劍在手,兩隻濃眼更添凶狠神色,幾步來到天子御座前,環顧四周,盡顯厲色、得色。甚至於即將登基的劉協都位於他下。

    少帝逃走,董卓謊稱已死,此刻龍位上,自然空空如野,望了幾眼滿堂文武,自是滿意如今的威勢,一拔佩劍,左右厲聲而大喝道,「靈帝英年早逝,而昨夜少帝與太后也思念鬱鬱而薨,然國不可一日無君,我等諸公當速立新帝。」

    說完,目光一轉,看下堂下的女婿李儒,示意該他接口了。

    李儒會意,整了整儀容,從袖中抽出一策文,一抖而展開,出列讀道:「孝靈皇帝,早棄臣民;少帝承嗣,海內側望。不想帝天子,思父成疾,與母暴崩,可謂孝義動天,蒼天有淚焉。然三綱之道,天地之紀。毋乃有闕?陳留王協,聖德偉懋,規矩肅然;居喪哀戚,言不以邪;休聲美譽。天下所聞,宜承洪業,為萬世統。奉為皇帝,應天順人,以慰生靈之望!」

    這邊策文本是廢立表,可惜少帝何太后一死一逃,不得已下,連夜修改,更動為勸進表。

    「來人!請陳留王登極!」等李儒宣召完畢。董卓嘴角滑過一絲得意,當即一擺手,早有心腹甲士紛紛上前,左右一抱,在至尊位上放下。

    陳留王劉協年雖九歲,當正如那日雒陽城外剛挺身而出為兄喝問董卓,心智極為早熟,他很清楚現在雖然得到皇帝寶座,卻無皇帝之實,這不過是一具傀儡罷了……

    木然地坐在龍椅之上,觸摸著父皇曾經的足跡,默默的傷感流淚,他不止一次拒絕登基,吵過鬧過,之後董卓兇惡的把出佩劍,以死相脅,畢竟還是孩童,自無骨氣一說,心中默默的期待朝中有忠臣良將為國除賊。

    不說劉協臉色木然,無一絲笑容,群臣的朝賀,也入機械一般,三呼萬歲後,便再無其他賀詞。

    接著便聽李儒開始念起,劉協登基後第一份詔書。

    改元初平,便是東漢末年最後一位皇帝,獻帝。歷史上著名的三國時期,便是從獻帝登基之日開始算起。

    董卓又起廢職丞相加封自己,加之太師之名,三公、大將軍亦比不得。

    而李儒、牛輔、徐榮、郭汜等親信多為大家封賞,西涼軍系各將校在朝中皆有職位,偌大朝廷,實權者盡在董卓之手。董卓既拜丞相,參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一時間威福莫比。

    在外,原本不過是太學博士蔡邕,雖有上朝隊列,卻並無什麼職權,不過類似議郎的參謀閒職而已,但在董卓提拔下,蔡邕一下子搖身一變成了左中郎將,封高陽鄉候,封侯拜將,高高捧著,以示他董卓對海內名士之渴望。

    這次,獻帝登基,袁隗功勞頗大,天下第一世家如此識時務,董卓自然不會忘記,雖然期間袁紹屢屢凶言相待,最嚴重一次曾在酒席上把劍相待,後憤憤離去,逃亡冀州。

    但董卓還是拜他為勃海太守、封祁鄉侯。

    而袁隗、袁逢已位至三公,沒什麼好官職再給了,各封了太傅之名,又在爵位食邑上予以增加。

    其中袁術收益最大,從虎賁中郎將直接被董卓拔擢為後將軍,可謂一躍數級,可與朱魁相較。

    可惜這一切袁術並不領情,他早已看透,董卓凶殘暴戾,大兵搶佔京都,害天子,立幼帝,一個無根基之人,不思徐徐圖之,反而擅自大臣士子,權勢定不可久之,此刻不走,他日定為所害。

    毫不客氣的接下後將軍之位,然後立馬逃往南陽。

    河南尹的官道上,一支騎兵馳行著,十騎一列,整整齊齊,好一支精銳騎師,唯一的缺憾便是那騎兵臉上風塵之色。

    隊伍前方領兵者乃徐榮,高八尺魁梧,典型的遼東漢子,與身後騎士不同,雙眼清明,無絲毫疲色。

    從雒陽出發,一路上四散打聽,毫無朱魁三千步騎南退的蹤跡,但又不能什麼都不做,回營上報。

    記起新鄭乃朱魁駐兵第一站,便風火趕去,無論能否追上,至少與好對董卓交待。

    「報!」

    行軍中,遠處兩匹快馬飛奔而來,其中一匹橫馱著男子,很快便靠近徐榮。

    手一舉,大軍止步,探子翻身下馬,稟道:「將軍,捉到一獵戶,有叛軍的消息。」

    劉協一上位,董卓便以莫須有的罪名,定了朱魁謀反罪名,理由便是其奉何大將軍令入雒,卻暗藏兵馬不覲拜新皇,謀反之心昭然也。

    「兄台無需驚慌,來說說你所知道的,後會讓你領錢離去。」徐榮下令手下放開他,同時好聲詢問著。

    獵戶顫顫的抬起頭,恭聲應是,便緩緩道來:「將軍,昨日下午小人在轅山打獵,忽聞有奔馬之聲傳來,探出樹林一看,原來有軍馬行進,依稀看了旗幟上寫著的像是將軍要找的朱字,朝東後又然後山路往南而去。」

    「轅山?」徐榮一聽獵戶所說的應該就是那朱魁南逃的兵馬,心下一喜,又思道:「原來是繞東路,再南返,果然是小心異常。」

    指使親兵們領獵戶下去領賞,接著便大手一揮,變幻行軍陣型,往南急追而去。

    如此急追,徐榮並不擔心,這次帶出的八千輕騎都是涼州精銳,對上三千人,信心十足。

    而且朱魁對於他來說也曾遠遠見過,在涼州平羌亂時候,他還是董卓下一小小牙將,因而從不小看這次的對手,知道對方年紀雖小於自己,其實是用兵大家。

    徐榮瞭解朱魁,喜用閃電出兵追擊模式,昔年西涼,便是如此輕騎突現,這才打敗韓遂。

    這番他便學以致用,以彼之道還施彼身。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