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我是秦二世

正文 第兩百二十九章 深謀遠慮 文 / 華夏九洲

    韓信的一萬大軍竟然同翁仲的一萬玄武軍同歸於盡了。而韓信最後也被單槍匹馬殺到大營的翁仲給「力斃」當場。

    韓信南越軍全軍覆沒,翁仲一萬玄武軍卻是僅剩翁仲一個光桿司令。

    這樣一場征戰實在是不好說誰勝還是誰敗了。

    不過,胡亥和蒙恬等人都知道,如果給韓信十萬大軍,說不定如果到了合適的地形,真正的戰場上,翁仲的玄武軍和韓信的大軍,最終誰能勝利,還真的是一個未知數。

    韓信有著蒙恬也為之驚歎的謀略,而翁仲的玄武軍更是有著讓所有大秦軍團為之顫抖的無匹攻擊力。那是真正的無堅不摧。

    順理成章的,韓信的南越軍、翁仲的玄武軍、杜騰的白虎軍、龍天的虎賁軍得到了二世皇帝陛下賜予的在軍團前冠以「皇家」兩字的無上榮耀。

    其餘九大軍團如果說心中不窩火,那顯然是不可能的。

    不過,卻是沒有人心中生出齟齬。就連韓信本人,也在這一戰中,收穫了大秦各個軍團主將的尊重。這個時候,一干大秦主將們才明白,自己同皇帝陛下實在差的太遠。

    畢竟,早在八年前,二世皇帝陛下可是就不顧眾人的反對對韓信其人另眼相看了。

    事後,韓信和翁仲兩人聽說硬是被其餘一干各軍主將綁到了紅綠家邦,非要自己出錢請一眾怨念頗深的人瀟灑一番才算完。

    都是光明正大的戰場對決,大家都是堂堂大秦漢紙,自然不會小雞肚腸的真的結仇。

    算是皆大歡喜了。

    可是,顯然沒有得到冠名的一干各軍將領其實心中都是憋著一把火的。

    馮劫正是如此。

    不過,這一次馮劫知道,是自己等人的機會。

    接下來的戰略。過年的時候二世皇帝陛下就已經定下來了。知道的也大多都是各個軍團的主將,就連內閣的各個重臣也都是不知道的。

    胡亥之所以提前告知各個軍團主將,就是為了讓他們提前準備。同時也給各個當初在爭奪戰中失利的軍團主將放下了話,那就是爭奪只是賜予名字的一個途徑。

    戰場上的軍功,同樣也是可以得到賜名的。

    這就給了所有沒有爭奪失利的各個軍團主將以機會了。

    尤其是兩個老牌軍團,蒙恬當初的九原軍、辛勝的隴西軍。雖然蒙恬嘴上沒有說,但是所有人都知道,九原公對涉間沒有贏得這個賜名的名額心中還是很抑鬱的。

    「這一戰,本將希望爾等能戰出我桂林軍的威名。不負陛下所望。!」

    既然麾下的兵卒心中都明白。馮劫也就不再多說,朗聲道。

    「必勝!必勝!必勝!」

    十萬桂林軍齊齊高呼出身!

    大秦歷五十九年、二世九年六月初六,大秦皇家海軍虞子期南海艦隊五萬兵卒逾百艘的戰艦、大秦桂林軍馮劫軍團十萬大軍還有近五萬的百越蠻夷僕從軍分海陸兩路,進軍中南半島。

    而在同一天,五萬九原軍騎兵也在祭旗之後由九原將軍涉間的親自統領下離開九原要塞。揮兵北上;黑龍江郡的李信也在這一天領著六萬平夷軍騎兵離開黑龍江郡治黑龍江城揮師北上。

    九原軍和平夷軍將會乘著夏日,揮師掃蕩廣袤的西伯利亞平原,為胡亥定下來的隨後幾年遷入大秦百姓進入西伯利亞選擇定居點進行掃蕩,當然,順便也抓瞎遊蕩在西伯利亞平原上的土著民族帶回大秦。

    大秦,現在太缺少俘虜來進行各類龐大的工程建設了。

    近三十萬大軍的大規模的調動,除了新近成立的總參謀院中的一干軍中大佬知道外。朝中知道的人都甚少。一直到七日之後,馮去疾基本上熟悉了重組之後的內閣府種種事物,胡亥才將大秦已經大舉北上狼居胥山更北的草原深處和南下象郡更南之地的事情告訴馮去疾。

    畢竟,軍隊佔領只是一個手段。最終還需要內閣府來調整和配合。後續的移民、開墾、丈量、官員派遣等等等等,都需要內閣府來具體施行。

    提前打好招呼,也可以讓馮去疾能夠提前準備。馬上就安排人員跟進,不用等到大軍都佔下了無數的地盤。結果卻是沒有人管理,那占於不佔又有什麼區別?

    既然打下來。就要有效的統治,這才是根本。

    馮去疾聽到此事之後,足足愣了小半響,才回過神來。心中卻是苦笑不已。

    都說聖天子轉性了,原來不是轉性了。而是聖天子一直在等待機會。聖天子從來沒有放棄開疆擴土的想法。眼前就是明證了。

    不動則已,一動就是數十萬大軍兩方出擊。

    這得需要多少的糧食?

    不過,馬上馮去疾就明白過來。先前五年內,自己眼前的這位樣貌似乎根本沒有任何變化、已經被大秦各地百姓立下了無數宗祠每日祭拜的聖天子陛下,真的是從不做無用之事。

    深謀遠慮,眼前的這個看似年輕的皇帝,看的實在是太遠了。

    馮去疾這樣想不是沒有道理。

    身為先前的內閣府輔政大臣,如今的內閣總理,馮去疾確實要比一般人知道的多的多。

    這五年來,大秦最為繁忙的軍團就是賈瀚的騰蛇軍。

    煙台船廠在二世五年完全建成,騰蛇軍在當年就被胡亥下詔擴軍至五萬人。

    於此同時,由於人丁的增長,胡亥更是罕見的直接下詔在高麗郡最動端靠海新設東瀛縣(後世釜山附近)。而在東瀛縣設立一年後,也就是二世六年,高麗船廠就被提上了議事日程。

    二世七年,高麗船廠建成開始依照番禺船廠摸索出來的經驗用采自高麗郡深山老林中的古木建造巨艦。

    依靠煙台船廠和高麗船廠,賈瀚的騰蛇軍艦隊在短短三年時間被擴充為擁有大小海船逾五百餘艘。其中,長超五十丈的巨型海船更是整整有著十二艘。

    而早在二世五年開始,接到胡亥詔令的騰蛇軍就在一直留在東瀛列島查探地形繪製地圖的黑鐵玄鳥軍的幫助下,一**深入東瀛列島上,將東瀛列島上的土著搜捕放在海船上直接走海陸送到廣陽郡新設的靜海縣(後世天津附近)碼頭登陸,然後由等候的廣陽郡衛卒看守押送到薊縣。

    廣陽郡治薊縣(後世北京),是大秦秦燕齊馳道的南下的轉折點。

    從二世五年開始,正是由這些從東瀛列島上被騰蛇軍搜刮而來的極為溫順的東瀛土著為主,從薊縣開始,胡亥沒有經過內閣更沒有詢問內閣任何的意見,下令工部開始勘探修築以薊縣為始點的五條馳道。

    這五條馳道是:北上遼東遼西、一直連通黑龍江郡治黑龍江城的薊遼馳道;從薊縣出發穿過上谷、漁陽勾連內蒙古郡治的薊蒙馳道;從薊縣出發經過遼東、遼寧連接高麗全郡各個縣治向東直達高麗郡最東端的東瀛縣的薊高馳道;從薊縣出發,沿著巨鹿西進、連接太原、河東直通魏韓古道連接函谷關的薊東馳道;

    還有最後一條,從內蒙郡治內蒙城出發穿過茫茫大草原一直連通平夷郡治平夷城狼居胥山的薊蒙平馳道。

    除這五條馳道外,連接九原要塞到狼居胥山平夷城的大道也在三萬匈奴俘虜的修築下完工;還有玉門關連通筆架城,勾連蒲昌海直達樓蘭的沙漠馳道也同樣在胡亥每日的關注下完工。

    馮去疾不知道這五年時間,騰蛇軍到底從東瀛列島抓了多少的東瀛土著回到大秦,但是他知道一點,那就是這五年時間,至少有超過十萬人的關中老秦百姓攜家帶口的離開大秦經過煙台碼頭離開大秦前往東瀛列島定居。

    至於東瀛土著在這五年時間到底死了多少人,馮去疾同樣不清楚。

    因為這數條從薊縣出發勾連大秦北方各地並同從咸陽的馳道相連的馳道,都是由皇帝直接下令,工部在這五年時間,基本上沒有在內閣府下運作過,大多數時候工部尚書鄭國都是在皇帝書房外直接辦公的。因為只有這樣,鄭國才能更方便的隨時接受皇帝的詔令。

    從薊縣出發的五條馳道、包括連通九原平夷的大道還有勾連玉門關和西域的大道,基本上都是由各地駐軍負責看守,由東瀛土著和匈奴、烏孫、羌族以及月氏人來進行施工。

    有了能夠裂山開石的火藥,以往需要花費大氣力挖掘的高山大嶺都不再是困難,工部匠師前方勘探,後面建設軍團以及龍衛府用火藥開道,再後方大批的土著不分晝夜的施工,逾萬里的大道就這樣在短短五年時間內一點點成型,並已經即將完工。

    這些馮去疾都知道,但是他確實不清楚皇帝花費如此多的氣力甚至將朝廷大多數的政事都交給內閣府來處理,而是將主要精力用來關注這些在自己等人看來根本無關緊要的一條條馳道上是為了什麼。

    雖然直覺告訴他們,皇帝如此做必然有其深意,但是當初馮去疾、嬴騰等人想破了腦袋也不知道皇帝修築如此多的馳道到底是為了什麼。

    不過如今看來,其實一切也都有了答案。

    皇帝一直在準備著,準備著。

    等的似乎就是這一天!

    可是,馮去疾還是沒有看明白,胡亥將新築的五條馳道選擇以薊縣為起點到底是為了什麼。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