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我是秦二世

正文 第兩百一十二章 大朝會 文 / 華夏九洲

    在鶡冠子出現在咸陽三日後,蒙恬帶著鶡冠子、仙兒姑娘進入咸陽宮覲見了胡亥,其中太師尉繚也在中途被召入咸陽宮中。

    這次只有蒙恬和尉繚兩位重臣參加的覲見持續了兩個多時辰,隨後蒙恬和尉繚兩人離開咸陽宮,而進入咸陽宮的鶡冠子和名為仙兒的姑娘卻是沒有離開。

    緊接著第二天,朝中眾臣就得到消息,皇帝陛下將蘭池邊上的玉闕行宮賜給了蒙恬老師鶡冠子以及鶡冠子孫女那名為仙兒的姑娘暫時居住。

    沒有人知道皇帝同鶡冠子、蒙恬以及尉繚三人在書房中說了些什麼,蒙恬和尉繚兩人出宮之後都是諱莫如深。不過,唯一可以知道的是,從豫州鼎出現之後臉上就一直陰雲密佈的皇帝陛下在這次覲見之後卻是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了。

    二世四年三月中旬,騰蛇將軍賈瀚從高麗郡登陸押送徐福、一干東瀛國百官以及東瀛島上繳獲的大批徐福從始皇帝手中騙得的供奉給海外仙人的奇珍異寶,一路經遼寧、遼東、遼西、右北平、漁陽等六郡數千里路程,終於進入了廣陽郡地面。

    進入廣陽郡治薊城,就有秦燕齊馳道直通函谷關。不再是如前面六郡那樣道路多艱、路遠難行的困難了。最多只需兩個月的時間,徐福就能夠被押送到咸陽。

    二世四年三月二十四,大秦二世皇帝胡亥在咸陽宮舉行了開年後的第二次大朝會。

    現如今,大秦並沒有形成如後世那般極其固定的早朝制度。在始皇帝的時候,大朝會月初和月中各有一次,應該還算比較固定,小朝會則是大多都是由三公九卿、爵位極高的勳貴世家家主這些人在議政堂論事。不過這小朝會都是極為的隨意,一般都是始皇帝隨時有事隨時就舉行。反正那個時候三公九卿的官衙都是在咸陽宮內,也走不了幾步路。

    胡亥登基之後,第一年頭十個月,基本上也是按照始皇帝的套路來進行大小朝會。不過那個時候,朝中大事基本上都是李斯和趙高兩人決定,或者說是李斯一個人決定。畢竟,趙高還沒有到能夠一手遮天的地步。

    東巡路上胡亥乾淨利索的把趙高給滅了,真正的主政大秦之後,對大小朝會的態度更是隨意。

    官制改革。朝中政事到如今基本上都已經被胡亥交給了內閣府來處理,除非一些關係到國計民生的大事,一般情況下胡亥都很少插手。大朝會在大秦朝堂上也是愈發的少了,不過小朝會胡亥倒是經常舉行。

    對胡亥來說,他現在還可以對朝會採取可有可無的態度。但是顯然為了後面的皇帝著想不管如何,大秦的朝會制度卻是必須要定下個規矩。不然碰到個懶惰點的皇帝,怕是要三月無朝會了。那個時候,內閣府不僅不會成為大秦政體的有力支撐者,反而會成為架空皇帝的一塊踏腳石了。

    一干文武百官高呼之後,胡亥出現在咸陽宮正殿的上首高台。

    進入三月,大秦各地都已經開始忙碌起來。大秦全國基本上都開始忙著春耕了。一個冬天的籌備。到如今在胡亥看來也是時候命休養了快大半年的白虎軍動一動了。

    不過這些軍事胡亥倒是很少在朝會上同群臣商討,軍政分開,在胡亥看來應該從現在就要著手了。蒙恬如今雖然還掛著虎賁將軍的職位,但是誰都知道。一直呆在咸陽的九原公這虎賁將軍其實也就是一個虛名而已。

    在兵部之上設立主管大秦軍事的機構到底該如何設置叫什麼名稱,胡亥還沒有一個頭緒。同蒙恬、尉繚也商討過,但是畢竟是摸著石頭過河,蒙恬和尉繚兩人卻是都沒有提出太多有建設性的意見。

    蒙恬不說。在胡亥看來應該還是為了避嫌。畢竟這已經在籌劃的機構顯然將來將會主管大秦數百萬的精銳大軍,位高而權重。而胡亥對軍事上的事情向來都是有多少抓多少,蒙恬自然不想讓胡亥心中再生出些許疑慮。

    至於尉繚,卻是在過了年之後老態愈發的顯露,很多事情也都愈來愈力不從心,身體更是一日不如一日。

    如今,尉繚大部分的精力都用完善《尉繚子》這部兵書了,為此尉繚還專門從胡亥那裡要得了一個手令,可以隨時進入梁山觀看尚坊正在秘密研製的青銅火炮的進程以及實驗過程。

    早就過了知天命到了耄耋之年,尉繚已經沒有多少所求了。高踞太師之位,更是皇帝名義上的岳丈大人。到如今,尉繚最大的心願也就是能夠在自己死之前撰寫完《尉繚子》全書,能夠給大秦給後世的人留下一些屬於他尉繚本人的東西而已。

    胡亥也正是知道這一點,所以,在政事上雖然名義上尉繚還是大秦的內閣輔政大臣,但是內閣府的本屬尉繚的事情如今已經大多都移交給了頓弱、馮去疾、李由三人來處理。

    這一次的大朝會上,尉繚同樣也沒有出現。這自然讓一眾文武百官心中開始活泛了起來。

    尉繚的身體狀況並不是一個秘密,如果不出意外想來過不了幾月時間甚至也許就在這一次的大朝會上,皇帝就會為了尉繚的身體考慮下詔奪去尉繚的輔政大臣的位置。

    一旦尉繚不在擔綱輔政大臣,那麼朝中能夠頂上去的人,也就那麼幾個。可是,不管誰能夠搶到那個位置,必然也會空出來一個六部尚書的位置給別人。

    有人下,既然就會有人頂上。這就給了所有人機會。

    所以,這一次的大朝會,還沒有開始,氣氛就已經顯得有些詭異。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