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我是秦二世

正文 第一百八十三章 武安侯馬興 文 / 華夏九洲

    濟北郡治博陽(後世山東泰安舊縣),武安侯府。

    臨近年關,從咸陽開始到關中,再到關外大秦各地,年味已經越來越濃了。雖然說上黨等地遭災,但是總體來說大秦百姓的生活要比去年又要好上不少了。

    遠在齊地的濟北郡百姓,同樣也都是喜氣洋洋準備過個好年,只是同博陽城內喜氣洋洋的普通百姓相比,武安侯府內卻一片愁雲慘淡之像。

    在整個濟北郡,武安侯府都是跺跺腳整個濟北郡都要顫上三顫的存在。不僅是濟北郡,乃至濟北周圍的衡山、臨淄、衡陽、薛郡等郡,武安侯府對大多數人來說都是一個需要無數人仰望的存在。

    雖然對武安侯府的風評並不是很好,畢竟這個武安侯府是如何出現的,全天下可是人盡皆知。在很多人眼中看來,這都是靠出賣祖宗的才換來的。

    但是正因為如此,很多人雖然恨,但是他們同樣也怕他。

    武安侯府是濟北郡中無數人仰望的存在,那麼武安侯馬興則是武安侯府中人必須仰視的人了。

    因為這武安侯府正是因為馬興而存在,馬興才是這武安侯唯一的主人。

    馬興這段時間心情很不舒爽,極其的不舒爽。

    原因,雖然馬興沒有說,但是武安侯府內的人確實都心知肚明的。數個月前,同馬興交情莫逆的五馬侯令狐范被二世皇帝直接一擼到底,由堂堂侯爵之尊貶為庶民。至於為什麼被貶成庶民,原因不用說,如今這天下基本上沒有不知道的。

    武安侯府的主人心情很不好,嚴令府中家眷以及奴僕不得再有任何草菅人命之事。一干習慣了狐假虎威的武安侯府奴僕罕見的安靜了數個月,讓博陽城乃至濟北郡地面頓時為之一寧。

    令狐范出事之後。馬興聯絡了當初因善秦之功得封侯爵的大批原六國人士,聯名上表給胡亥希望胡亥能夠看在令狐范有功於大秦的份上繞過他這一次。在上表給胡亥的同時,馬興同時紛紛給朝中一干如李由、馮去疾、姚賈、胡毋敬這些重臣送去書信以及厚禮,希望他們能夠在皇帝面前為令狐范美言幾句。

    給皇帝的聯名奏章如石沉大海;送給李由、馮去疾、姚賈、胡毋敬這些人的書信和厚禮是到了,可是除了馮去疾有過一封回信外,送信和送禮的人卻是連李由等人的府門都沒有進去。

    當馬興知道已經勝任內閣輔政大臣的馮去疾收下了自己的厚禮以及書信並有親筆書信給自己時,從得到令狐范全族被緝拿送往咸陽之後一直極為煩躁的馬興破天荒的小酌了一個下午,然後才拆開馮去疾的回信。

    可是,這封回信卻讓馬興瞬間如墜深淵。

    信中只有四個字。「好自為之」。

    武安侯府的人都知道,原本小酌微醺的武安侯當天在書房中可是砸碎了好些最為喜愛的古物。

    緊接著,刑部接手令狐范。以閃電般的速度僅僅三天就將令狐沖以意圖謀反的罪名誅殺在咸陽菜市口。而令狐范因為皇帝念其善秦之功,而被下旨申飭,擼去侯爵之位貶為庶民。

    從馮去疾的回信再到刑部對令狐沖的判決。以及皇帝對令狐范的態度,都讓馬興極為的不安。

    馬興很清楚,自己這些因善秦之功而得居高位的人,在大秦其實並不怎麼受待見。始皇帝當初封自己等人為侯爵,一是因為自己等人確實為大秦攻打六國減少了許多的傷亡和麻煩,二則是始皇帝希望自己等人能夠替大秦鎮守各地。畢竟自己這些人雖然出賣了故國,出身卻是改變不了的。

    正是因為自己這些人身上還有著價值。所以才會依然活得很滋潤。

    與此同時,在始皇帝登基之後的十餘年內,大秦始終都不太安穩。因為六國遺族試圖推翻大秦復辟的步伐從來都沒有停止過。

    大秦血腥的殺伐確實讓企圖復辟的六國遺族碰到了很大的困難,可是同時也在百姓心中坐實了六國遺族喊出來的「暴秦」之名。

    這樣的情況下。六國遺族怎麼可能會沒有注意到出身六國如今卻在大秦身居高位的那些個侯爵們呢?

    大秦為了地方上的安穩,需要這些投靠大秦的六國貴族們;而那些企圖推翻大秦重新復辟六國的更多遺族們,同樣也為了自己的需要開始聯絡那些在大秦竊得高位的六國族人。

    為了多給自己留一條後路,馬興同張良等人都有過接觸。甚至在魏豹舉旗起事的時候同令狐范兩人都在暗中力所能及的支援過。

    馬興同樣知道,自己這一幫人中肯定不只自己一人同這些試圖復辟的六國遺族有聯繫。畢竟。以始皇帝之能傾全國之力絞殺了十幾年也沒有將那些六國遺族給剿滅乾淨,甚至還愈殺愈多,本身就證明了那些如喪家之犬般到處逃亡的六國遺族的價值。

    說不定這些人真的能夠翻盤呢?真的能夠推翻強大無比的秦國呢?想必,很多人都抱著這樣的想法吧。

    只是馬興也清楚,雖然自己這幫人都是因善秦之功而居得高位,但是並不是說真的就能夠鐵板一塊互相結成攻守同盟了。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這句話,在一定的高度上甚至表現的更為明顯。

    所以,馬興並不真正知道到底有多少人同自己和令狐范一樣,跟那些如今已經差不多被小皇帝碾碎的六國遺族有過勾勾搭搭。當初聯名上表向胡亥求情,還是馬興豁出去老臉主動去信才讓如東陵侯召平、南陽侯杜赫等等答應幫忙。

    當然,也不排除召平、杜赫等人同樣也是擔心這點的緣故。

    正是因為心中有鬼,馬興才更加擔心令狐范之事並不是一個個案或者說並不是真如傳言說的那樣是一個湊巧。而是小皇帝發現了自己等人的一些事情,然後現在天下太平了,想要拿自己等人開刀了。

    令狐范是第一個,那麼下一個是不是該輪到自己了?

    好在,令狐沖死了,令狐范擼了,皇帝雖然沒有給自己等人任何的回應,但是接下來並沒有任何的動作。馬興也以為是自己想多了,一顆提了一兩個月的心終於慢慢的又回到了原位。

    可惜,人生不如意者十之**。

    十一月初,馬興收到了內閣府的公文,言道春節將至,皇帝陛下欲要在除夕夜大宴群臣,召馬興前往咸陽奏事覲見。

    馬興這一次是真正的緊張了。

    接到公文的第二天,數十個信使就從武安侯府中疾馳而出,這些信使的身上都帶著馬新的親筆信,至於目的地卻全部都是因善秦之功而得封侯爵之位鎮守各地的武將們。

    因為文臣如倫侯韓成、大夫趙亥、巴陵侯姜叔茂這些人,都是留用在咸陽城的。

    過了十餘天,惶惶不可終日的馬興府中卻是同樣也來了一名信使,那是南陽侯杜赫的信使,信是杜赫的親筆信,至於內容卻是詢問馬興皇帝是否有召咸陽奏事覲見的;這還不算完,隨後幾天,幾乎每一天馬興武安侯府上都會有一名或者兩名甚至三名的信使到達,無一例外都是來信詢問皇帝是否有召咸陽奏事覲見的。

    收到各個侯爵之人的來信,馬興最初的時候確實高興了一陣。畢竟法不責眾是不是?他算是看出來了,皇帝怕是將所有因善秦之功得封侯爵又被派駐各地鎮守的將軍們都要召到咸陽奏事覲見了。

    畢竟小皇帝當初匆忙登基的時候,他們這些派駐各地的重臣們都沒有來得及到咸陽覲見新皇呢。此際,天下太平,似乎也確實需要到咸陽覲見小皇帝了不是?

    可是,不知道為什麼,馬興心中卻是總有一股不安的心緒在縈繞。

    法不責眾確實是,但是從小皇帝種種手段看來,行事根本無跡可尋,你不知道他是好殺還是不好殺,說他好殺,項氏一族如今還活的好好的;說他不好殺,一年前各郡的兩萬多大好頭顱如今還歷歷在目。

    萬一,到了咸陽,小皇帝真的對自己等人動手,那不是一鍋端?

    思來想去,馬興再次派出了一批信使,同杜赫、召平、戚鰓、王陵等人商議好,在函谷關齊聚然後一起到咸陽。

    馬興不是沒有想過稱病不去,但是他也知道,自己能夠想到怕是其餘那些人也同樣能想到,如果到時候二十餘個鎮守各地的侯爵稱病不出,怕是只要是個人都能看出來,這其中有鬼了。到了那時候,就算皇帝原本不想收拾他們,此刻也必須要收拾他們了。

    信都送出去了,馬興在武安侯府中一天天算著日子。還有不到二十天就要過年了,從濟北等地趕往咸陽,時間已經有些不夠充裕了。

    可是直到今天還沒有任何的消息傳回來。

    武安侯府大堂,馬興焦躁的在大堂中轉著圈圈。今天,不管有沒有回信到,他也必須要走了。因為如果再晚,怕是他不眠不休也不能趕到咸陽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