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我是秦二世

正文 第兩百九十章 遴選官員 文 / 華夏九洲

    冒頓再次領五十萬匈奴蠻夷大軍南下侵入大秦,在大秦剛剛因為李斯之死而產生波動的時刻,於情於理都不能在那個時候將這個消息告之於眾。

    畢竟,李斯的死其實根本經不住細細推敲或者說是深究。

    這一點,大秦朝野尤其是那些知道那夜發生在咸陽宮行刺之事的重臣,其實很多人都知道,哪怕是李由胡亥也相信他也定然會發現一些不一樣的東西。

    只不過是因為,沒有人敢於深究或者說是不想也不能深究而已。

    隨著胡亥清朗和激盪的聲音在大殿中迴盪,咸陽宮正殿中匍匐在地的密密麻麻的大秦群臣頭頂上空,一股夾雜著興奮、鐵血、崇敬的氣息在氤氳而起。

    「匈奴一族,這個盤踞我大秦北部邊疆侵擾我大秦數百年的蠻夷部落,從今往後再不會成為我大秦的威脅。被匈奴蠻夷覆滅的東胡一族的歸附,大秦境外遼闊的疆土、豐腴的草原,都終將成為我秦人牧馬揚鞭之地。

    不日之後,我大秦數路大軍就將進入江東之地,朕也將親臨江東,楚項餘孽覆滅之期不遠矣。這天下,終究是我大秦之天下!這天下,也只能是我大秦之天下!

    羌人、月氏等曾經數度侵擾我大秦邊疆之蠻夷小族,待到天下大定之時,朕定當以血還血,以牙還牙。我大秦,所需只有六字,順者昌,逆者亡!」

    擲地有聲、殺氣四溢的六個「順者昌。逆者亡!」六字瞬間點燃了殿中大秦群臣心中已經沉寂了十餘年的鐵血之氣。

    「順者昌!逆者亡!陛下聖明!」

    山呼海嘯般的高呼瞬間從咸陽宮正殿升騰而起,傳出大殿,傳過廣場,傳遍整個咸陽,傳遍關中,傳遍天下!

    這一次的朝會,與其說是胡亥點出即將發生在南越之地的子嬰叛亂。還不如說是胡亥在臨戰前的對大秦群臣一次洗腦。

    當然,這洗腦是單純的為鼓舞朝中群臣士氣而已。

    先前為了關中地區的穩定,胡亥基本上封鎖了所有有關江東叛亂的消息。包括項梁退兵撤回江東。雖然有些消息依然不可避免的傳到了關中,甚至於山東等地,但是畢竟不是朝廷的官方消息。

    而如今。形勢已經不同。

    如今所有的準備都已經就緒,所有的大軍都即將或者已經進入了隨時可以發動進攻的狀態。

    更為主要的是,胡亥先前最為擔心的冒頓匈奴蠻夷因為這出人意料的九原一戰而大敗特敗,算是解除了一根一直橫亙在大秦喉嚨處的尖刺,這天下已經沒有什麼能夠阻攔胡亥統一天下的腳步。

    子嬰、趙佗不行,楚項餘孽不行,那個依然還在邯鄲巨鹿興風作浪的稷下學宮更是不行。

    胡亥如今只想用最短的時間解決這些想要叛亂或者想要復辟的人。

    因為建設要比破壞要困難和複雜的多。

    雖然這個時候公佈南越方面曾經身為大秦儲君之子的子嬰自立為皇的消息必然會導致關中乃至整個天下為之震動,但是胡亥相信,這些震動必然會隨著冒頓數十萬大軍覆滅在九原而煙消雲散。

    一切都是可控的。

    如果不是因為李嫉的冊後大典必須胡亥參加,胡亥恨不得現在就動身南下。早一日發動對楚項餘孽的進攻。就少給了一日項梁等人發展的時間。

    而且胡亥有種感覺,那就是項梁和子嬰兩個人,不會忽視對方的存在。而子嬰或者說實際掌控南越大權的趙佗,很有可能會放棄一些原則,而苟合在一起。

    子嬰不缺兵卒。也不缺兵械。南越那數十萬大軍即便子嬰不能全部控制,而龍衛傳回來的消息也是子嬰確實是沒有完全控制,但是最為關鍵的兵械這一方面南越方面卻是絲毫不差。

    項梁也不缺兵卒,但是卻是缺少兵械。兩方苟合在一起,那麼就不單單是一加一等於二那麼簡單了。

    好在章邯的二十萬大軍如今已經都到位,想來如今也該收到消息已經開始動作了吧!

    一直還以為關中不知道自己在積蓄力量想要給自己來個措手不及的趙佗。在面臨章邯二十萬大軍的進攻時表情是不是很精彩?而如果在關鍵時候,蒙雲等人再給趙佗來上那麼一下……

    「諸位愛卿平身!」胡亥收回飛揚的思緒,平復了一下自己的心情,淡淡的道。

    「謝陛下!」

    殿中群臣,每個人臉上都帶著或濃或淡的些許潮紅之色。

    胡亥六個「順者昌、逆者亡」,讓所有朝臣都聽出了年輕皇帝話語中的濃濃自信。沉寂了十餘年,忙於梳理內政四處撲滅六國遺族復辟之火的大秦,終於再次展露出了獠牙。

    怎麼能不讓這些曾經跟隨始皇帝一起東征西討的大秦老人們心潮澎湃。

    「都坐吧!」看到一眾群臣都站在原地,胡亥笑了笑道。

    「謝陛下!」

    「馮老愛卿、李愛卿、張愛卿、孔愛卿!」胡亥等到群臣都回歸原位之後,道。

    「臣在!」

    馮去疾、李由、張蒼以及孔鮒四人聽到胡亥點名,齊齊躬身應道。

    「四位愛卿朝會之後就趕赴皇家學院,從學院的學子中挑選德才兼備之良才,造冊之後奏報於朕。我大秦還有數十郡無數縣治缺少官吏,這些你等都要放在心上。」

    「臣等遵旨!」

    數十郡無數縣治缺少各樣官吏,那得有多少人會被提拔?皇帝這是已經開始準備發放戰後的紅利了嗎?

    想明白了這點的大秦朝臣無不用夾雜著羨慕嫉妒恨之色的眼神看著誠惶誠恐的孔鮒。

    皇家學院是什麼地方,誰都知道。裡面的學子除了少部分的贏氏宗族子弟外,其餘大多還是儒道墨法等大秦百家流派之人。

    而百家流派去掉醫家、墨家、雜家、小說家等幾家不是很注重治國理政之道的流派,其餘如儒家、道家、法家、縱橫家等幾家,算是佔了大多數。

    而挑選官吏,如此一來顯然也只能從這幾家中挑選!

    那又該有多少原本是一介布衣的寒門學子一躍龍門而成為大秦的正式官吏?

    「啟奏陛下,欲要派往各處之官吏是否定要從皇家學院中挑選?」

    馮去疾畢竟老城一些,馬上就看明白如此行事的弊端,那些人可是大多都沒有任何一點經驗的年輕人,能夠擔得起這麼大的重擔嗎?

    「不必!郡守一級之官吏,從朝中官吏中挑選賢良之士。其餘縣級官吏也可從朝堂之上遴選,然縣級官吏還是盡量以學院學子為主。」胡亥想了想道。

    「老臣遵旨!」

    似乎聽到殿下群臣的竊竊私語,胡亥繼續道:「此次遴選之官吏,首選之地為南越以及江南楚地。這乃四位愛卿首要之務,南越之地如何想必諸位愛卿心中已然有數。

    此次遴選出的官吏,報備於龍衛府中,由龍衛府負責考核日常功績。以一年為期,能者上,弱者下。朕不擔心年輕,不擔心你出身是否高貴,朕只擔心無才之人混入!只要真有才能,考核之期一過,入朝又有何不可?諸位愛卿可是記下了?」

    「臣等遵旨!」

    如今大秦還有眾多的郡縣沒有官吏,從表面上看如今整個神州大地都是大秦的領土。始皇帝也已經劃分好了郡縣,但是在一**的六國叛亂中,其實到如今很多的郡縣基本上已經是十室九空。

    不用說郡守、縣令這些負責管理、實行朝廷統治的官吏了,百姓都真正的沒有多少。譬如陳郡、碭郡、遼東、遼西、雁門等等十數個郡縣。

    光是佔領了土地,卻沒有實行有效的統治和治理,就等於沒有佔領一樣。這一點胡亥早就在考慮。

    而南越和江南楚地平定之後,如此眾多的郡縣又將是要進行一番大的清洗。投誠的官吏也許開始不用更換,但是到後面為了保險起見都是要從朝廷中派遣官吏進行有效的管理。

    畢竟,官吏的問題可是影響到朝廷政令的實施,更是會影響到胡亥在平定天下之後一系列大的方針和政策的展開。

    這是有關國計民生的大事,不能有絲毫的馬虎。只能先未雨綢繆進行準備。

    任用儒家、道家、法家等流派之人為官,自然會有隱患,但是在前期也只能如此。派往各處的官吏,需要的太多,而僅僅靠從中央朝廷中抽調,那麼必然會影響到朝中諸事的運轉。更為主要的是,如果都是從朝中抽調,外放為官的官員,必然會帶有朝中派系的印記,這些都是隱患。

    學院中的學生,雖然年輕,雖然是出身在各個流派而且還沒有多少經驗,但是也正是因為他們年輕,他們出身貧寒,才更有可塑性。

    真的成長起來,反而要比朝中抽調的官員更為可靠和放心。

    更何況,皇家學院只是胡亥手中的一個工具而已,稱之為染缸的工具。百家流派在胡亥的心中,在不久的將來必然不會在存在,他們只能慢慢的按照胡亥的意願慢慢的在這染缸中取長補短,慢慢的融合,為胡亥培養他想要的人才!……)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