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我是秦二世

正文 第兩百八十八章 趙佗 文 / 華夏九洲

    其實,所有人都不知道的是,在胡亥選擇發佈這兩道詔令的時候,章邯西出的二十萬虎賁軍已經運動到了扁魚發動攻擊的地方。

    等待的只不過是大秦皇帝陛下的詔令而已。

    所以,在胡亥命宗正府發佈這兩道詔令的同時,一隻帶著胡亥親筆詔令的信鷹已經從咸陽騰空而起,朝著遙遠的巴蜀兩郡飛去。

    信鷹中帶著的,自然是胡亥給章邯出兵平亂的命令。

    之所以選擇在九月初五發佈有關子嬰自立為皇帝的消息,那是因為胡亥終於等到了兩個他一直苦苦等候的消息。

    第一個自然是章邯順利領軍到達巴蜀兩郡,並已經佈置兵力完畢。

    第二個則是,龍衛府從南越三郡傳來的消息。

    南海將軍趙佗已經傷好,錯了,是似乎從來沒有受過傷。而這個消息在如今的南越三郡除了有限的數十人外,還根本沒有任何人知道。

    南越三郡的所有人,都還以為南海將軍趙佗依然在昏迷不醒中。

    而告訴龍衛斥候這個消息的人,自然只能是蒙氏族人!

    龍衛府拿著蒙恬和蒙毅的親筆信函找到了選擇歸附子嬰的蒙氏一族眾多族人中的一個。那個人就是蒙沖的父親,趙佗麾下偏將蒙雲。

    之所以找蒙雲,自然是蒙恬和蒙毅兩人通過仔細甄別之後定下來的人選。

    果然,蒙雲沒有讓蒙恬和蒙毅兩人失望!在看到蒙恬和蒙毅的親筆信之後。本就是虛與委蛇的他,瞬間成為大秦打入子嬰內部的地位最高的內應。

    蒙雲可以算是蒙氏一族在南越地位最高的十餘人之一。

    當初始皇帝不知道出於何種考慮,在派遣趙佗和任囂兩人領著五十萬大軍南下的時候。雖然沒有挑選大秦兩大軍事世家蒙氏一族和王氏一族任何一人領軍,但是卻是從蒙氏一族中抽調了大批的將領放入這五十萬南下的大軍中。

    甚至有很多抽調的蒙氏將領還是直接降低了官職和軍職之後放入軍中的。這其中,就有蒙雲!

    蒙雲先前在九原軍是領軍五萬的偏將。可以說是地位比蒙鴻也絲毫不差。結果卻因為始皇帝一道詔令而從領軍五萬的偏將軍而直接被發配到南越那由二十萬老秦人和三十萬的六國降卒組成的雜牌軍中。

    而且軍職也有偏將軍降成校尉一職。

    校尉在大秦的軍事序列中,只能統領一萬人而已。而校尉也是所有的蒙氏族人得到的最高軍職。三十餘員校尉,基本上控制了所有的老秦兵卒和大部分的六國降兵。

    胡亥在當初聽到蒙恬介紹的時候,就在想,是不是始皇帝在派軍南征的時候就已經想到或者說是在防備趙佗等人。

    不然沒有完全沒有必要將蒙氏族人都降成校尉!

    而且還是三十多個校尉!

    誰都知道,蒙氏一族只要有蒙恬在,作為同始皇帝一同長大的兄弟,蒙恬是絕對不可能背叛大秦的。而正是有了這層關係在,可以說始皇帝也對蒙氏一族以毫無保留的信任。

    有蒙氏一族在,只要他們能夠牢牢的控制住手中的軍隊,即便趙佗有一天感到自己翅膀硬了也不可能翻的了天,因為他只是主將,真正的軍隊其實都掌控在蒙氏一族的手中。

    當然那三十多個蒙氏一族的校尉,其實不是都直接用的蒙氏一族的名字。畢竟如此一來。防備之心委實太過明顯,其中還有十餘人一直都是用的化名。

    而這些人,都是從來沒有在人前出現過的蒙氏族人。

    他們唯一接受的命令也只是大秦皇帝和蒙恬的命令!這些人,如今蒙恬還聯繫不上,不過名單也都到了胡亥的手中。只要找到合適的機會,探明這些人是死還是活,加以試探,就可以知道哪些人依然心向大秦,哪些人已經做起了投機生意。

    其實不用太多,只需要兩三個就夠了。關鍵時候,甚至一個校尉就已經能夠決定一場戰役的勝敗了。

    趙佗沒有受到任何傷、沒有中任何毒的消息也正是蒙雲告訴龍衛的。

    之所以有不少蒙氏族人選擇歸附子嬰,其實也正是因為他們那一日見到了本應該如趙光所言那般中毒昏迷的趙佗。

    能夠在十幾歲以一介布衣被始皇帝相中,而成為帶劍侍衛隨侍在身側,二十餘歲的時候已經是材士營將軍的趙佗,自然有其過人之處。

    趙佗對始皇帝的忠心那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趙佗同故公子扶蘇的關係卻也是不一般。

    而這層關係,在整個大秦卻少有人知道。

    很多人都以為趙佗是被始皇帝在微服時候遇到而被他驚人的才能所震驚,才會如此重用。但是天下如此之大,天才真正是如過江之鯽般。

    尤其是在這大爭之世,什麼樣的天才沒有?

    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夠出現在始皇帝眼前被始皇帝發現並相中和栽培呢?少之又少!

    很多人在羨慕趙佗的天大機緣時,卻忽略了隱藏在背後的東西。

    趙佗出現在始皇帝面前並不是偶然,其實正是故公子扶蘇推薦到始皇帝身側的。肯定要問,趙佗又是如何認識故公子扶蘇的。

    要知道,故公子扶蘇在被始皇帝流放到九原的十餘年間,可是換著名字做了很多的事情。其中最為出名的一件就是扶蘇信守信譽而讓匈奴人舉族來投的事實。

    那個時候扶蘇是採用的化名,伯秦!

    而扶蘇正是那個時候認識的趙佗,那個時候趙佗不過是僅僅十餘歲而已。一個普通獵戶的兒子,正是扶蘇在一次遊獵的時候發現了隨父打獵的趙佗。

    意識到趙佗才能的扶蘇當時所想的也僅僅是不要將如此的璞玉良才給埋沒在山野之中,讓他能夠為大秦所用,或者準確的說是為自己所用。

    畢竟,那個時候天下公認的大秦二世皇帝只有一個人,那就是扶蘇!

    生在帝王世家,作為始皇帝長子的扶蘇如果真的沒有一點政治覺悟,那他真的不配稱為公子扶蘇了!

    而扶蘇那個時候其實是在被始皇帝流放,或者說鍛煉,扶蘇認為趙佗並不能在自己身邊得到太多的鍛煉,所以就這樣將趙佗送到了始皇帝身邊。

    為自己的兒子培養一個心腹,始皇帝自然不會拒絕!畢竟,在始皇帝心中,扶蘇也是繼承他皇位的不二人選。

    趙佗之事,除了始皇帝和扶蘇父子兩人知道以外,整個大秦基本上除趙佗本人外再無人得知。(。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