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我是秦二世

正文 第兩百四十章 隴西軍 文 / 華夏九洲

    九原軍出城的統共是八萬步卒。經過近兩個時辰的防守,不僅成功的抵禦了東胡二十萬騎兵的衝鋒,更是給東胡騎兵造成了近五萬人的傷亡。當然九原軍步卒同樣也傷亡了一萬餘人。

    一次戰鬥損失一萬餘人,在九原軍這十餘年間是頭一遭。

    六萬餘九原軍步卒在突進了數十步之後雖然衝鋒之勢有些放緩,但是突破的速度依然很快。

    近兩個時辰的廝殺,相對於一直保持進攻姿態到如今已是人困馬疲的東胡騎兵,一直處於防守姿態的九原軍步卒雖然也很疲憊,但相對於東胡騎兵來說又好了很多。

    加上東胡騎兵顯然沒有想到一直龜縮在巨盾陣中的九原軍步卒會來個反衝鋒,再加上秦人的援軍到達的給他們的壓力衝擊,所以東胡騎兵在面對九原軍步卒突然發動的反攻時,頓時有措手不及之感,不是給九原軍步卒斬殺當場,就是潮水般朝著兩邊退卻。

    這也是九原軍步卒能夠如此快速的突破的一個原因。

    面對東胡騎兵的驚慌失措和進攻乏力,身經百戰的九原軍步卒自然不可能放過這個機會,雖然身體已很疲憊,但是精神上的亢奮卻好像讓他們吃了大補藥一般,依然保持著極快的速度在東胡騎兵陣中突進著。

    莫頓在聽到九原軍步卒陣中傳來戰鼓聲的時候心中就浮現一股不詳的預感。緊接著九原軍步卒的一系列動作更是印證了他的猜測。

    眼見東胡騎兵只能微微延緩九原軍步卒的突進,最多再有一刻鐘九原軍步卒就將徹底的將東胡騎兵的包圍給突破。一旦九原軍步卒突破東胡騎兵的包圍,那麼先前一個多時辰的廝殺、數萬的傷亡基本上可以說是白費之功。

    從右翼趕來的十萬匈奴精騎在莫頓的命令下,拚命的抽打著胯下的戰馬朝著不斷朝著左翼突破的九原軍步卒殺奔而去。

    九原軍步卒依然突進又突進。

    因為大秦援軍的到達,戰場的形勢開始發生變化。

    游弋在外圍本就準備衝殺一陣的李鋼那四萬九原軍精騎,很容易就發現那高高飄揚的「秦」字大旗。李鋼等人的動作,要比九原軍步卒的行動還要快了那麼幾分。

    發現援軍到達,李鋼、蒙昧等四個統兵將領很快就改變了策略。

    莫頓本陣號角響起,十萬匈奴精騎逼近九原軍步卒,莫乎爾領著剩餘的八萬多東胡騎兵朝著援軍迎上去,須卜跋頁領著四萬東胡騎兵朝著四萬九原軍精騎緩緩逼近。

    原本靜立不動的四萬九原軍精騎,在須卜跋頁剛剛緩緩前進不到數十步的時候,陡然動了起來。

    四萬九原軍精騎從靜到動,如離弦之箭般挾排山倒海之勢朝著須卜跋業這四萬匈奴騎兵撲了過來。兩里的距離,不過數十息的功夫已經距離須卜跋業這股匈奴騎兵僅有五百餘步的距離了。

    其實須卜跋業逼近九原軍精騎的本意只是想要將這四萬九原軍精騎逼退,使他們能夠更加遠離戰場。這樣的話,即便這四萬九原軍精騎想要加入戰場,匈奴騎兵能夠及時做出有效的應對。畢竟,以如今這四萬九原軍精騎的距離,加入戰場襲擊任何一股匈奴騎兵都不過是片刻工夫的事情。

    若是在匈奴騎兵或者東胡騎兵同九原軍廝殺正酣的時候,這股如同跗骨之蛆的九原軍精騎猛不丁的加入戰場,以九原軍精騎的戰力,他們所能造成的危害不用想也知道。

    四萬九原軍精騎陡然發動朝著自己這數萬匈奴騎兵衝了過來,自然是大出須卜跋業意料之外。

    在須卜跋業發令的片刻工夫,九原軍精騎再次逼近了一百餘步,等到須卜跋業再看的時候,兩軍的距離已經不到四百步的距離。

    這個距離,須卜跋業即便想要命令匈奴騎兵調頭也已經來不及了。更何況須卜跋業對於九原軍精騎並不是那麼重視,畢竟剛剛九原軍精騎看到匈奴騎兵可是馬上就逃跑的。至於九原軍能夠快速的將六萬東胡騎兵鑿穿,那自然是因為東胡騎兵太過無能。

    隨著須卜跋業一聲令下,四萬匈奴騎兵嘶吼著朝著撲過來的四萬九原軍精騎迎了上去。

    看到匈奴騎兵沒有轉身逃走採用拖字訣,而是朝著自己等人迎上來,李鋼等人齊齊大喜。

    要的就是如此!

    原本連成一片的九原軍精騎,瞬間變換成兩個錐形陣。

    四百步的距離在戰馬的奔馳下也不過是十餘息的時間而已。

    伴隨著熟悉的嗡鳴聲從九原軍精騎陣中響起。一團黑雲帶著呼嘯騰空而起,眨眼間就已經到了匈奴騎兵的頭頂上空,然後帶著尖利的呼嘯聲狠狠鑽入匈奴騎兵陣中。

    鬼哭狼嚎拚命抽打著戰馬迎上來的衝鋒在最前面的匈奴騎兵瞬間撲倒一片,戰馬的悲嘶和匈奴人臨死前的慘嚎聲響成一片。

    這個時候,兩軍的距離已經不足百步。

    迎上來的匈奴騎兵已經紛紛拈弓搭箭,只待進入強弓的射程,就會將連綿不絕的羽箭傾瀉到九原軍精騎頭頂上。但是深知匈奴人戰法的九原軍怎麼可能如匈奴人那般被打了無數次還沒有一點記性?

    兩支錐形陣,眨眼間就從中間一分為二避過中間正面的衝鋒,分別朝著匈奴騎兵的左右兩翼撲去。同對付東胡騎兵一摸一樣的戰法。

    不過,匈奴騎兵相較於東胡騎兵確實要凶悍也善戰了許多。

    九原軍精騎的突然變陣雖然避過了正面的衝撞,但是匈奴騎兵並沒有驚慌失措,早已經拈弓搭箭準備多時的匈奴騎兵,毫不猶豫的射出了手中的羽箭,眨眼間大批的羽箭紛紛朝著左右兩翼飆射而去。

    如今兩軍相聚不過五十餘步,九原軍精騎開始出現傷亡。不時有九原軍騎兵被羽箭射中而跌落馬下或者是戰馬被羽箭射中而撲倒。

    五十餘步的距離,匈奴騎兵基本上能夠接連三箭。即便大秦兵卒身上都有完備的皮甲,但是這些羽箭依然給九原軍精騎造成了三千餘人的傷亡。

    剛剛突破六萬東胡騎兵錐形陣,九原軍精騎也才損失了不過兩千餘人而已。

    不過匈奴人的好運也僅此於此。

    轟然聲響中,兩隻九原軍精騎的錐形陣直直的撞入匈奴騎兵陣中。在李鋼、蒙昧等四人的帶領下,如同兩條入海的黑龍,在匈奴騎兵陣中翻雲覆雨,匈奴騎兵如同餃子般紛紛被砍落下馬。

    不過一盞茶時間,同時被兩支九原軍攻擊腰腹兩個位置的匈奴騎兵,就被完全截成三段,變得首尾不能相顧。

    看著在匈奴騎兵陣中左衝右突仿若進入無人之境的兩股九原軍精騎,須卜跋業一張猙獰的醜陋臉龐已經是慘白一片。

    敗了。而且是如此迅速的就敗了。讓從進入大秦境內眼睛已經看到頭頂上的須卜跋業終於知道,為什麼自己匈奴一族百餘年一次次南下都鎩羽而歸,最終十餘年不敢踏足陰山以南半步了。

    如果是在一個時辰前敗,須卜跋業絕不會像現在這般。雖然他腦袋不太靈光,但是眼前匈奴所面臨的局勢他很是能夠看清楚的。

    秦人援軍到達,偉大的莫頓單于馬上就將本陣的十萬匈奴大軍加入戰場圍殺九原軍步卒,顯然他並不指望莫乎爾的東胡騎兵能夠打敗秦人騎兵,而是讓東胡用命去拖住秦人援軍,給自己圍殺九原軍步卒創造時間。

    須卜跋業領著四萬匈奴騎兵看著的四萬秦人精騎,同樣也是如此。只要沒有秦人騎兵或者援軍加入戰場,那麼九原軍那些步卒定然不可能擋得住近三十萬匈奴騎兵的圍攻,即便九原軍戰力再高覆亡也是遲早的事情。

    而他卻在這個時候不僅沒有完成盯著或者阻擋這四萬秦人騎兵的任務,而且還葬送了數萬的匈奴勇士。可以預料的是,一旦這四萬精銳的九原軍精騎進入戰場,必然會打破偉大的莫頓單于圍殺秦人步卒的計劃。

    須卜跋業看著不斷被三騎配合的九原軍精騎斬落馬下的匈奴勇士,似乎已經看到了自己的結局。周圍不斷響起的匈奴騎兵的慘嚎聲,似乎是從遙遠的天際傳來。

    「殺!」須卜跋業發出絕望的嘶吼聲,領著護衛在身邊的數百個親衛朝著圍攏過來的九原軍撲了上去。瞬間就淹沒在九原軍精騎連綿不絕的三錐陣中。

    ……

    挾著滾滾煙塵飛馳而來的大秦援軍,終於露出真面目。除飄揚在半空中的黑錦「秦」字大旗外,一桿稍微小上不少的黑錦大旗出現在隊伍前方,大旗中央一個斗大的「辛」字,已經昭示了這支大秦援軍的身份。

    隴西軍。原九原軍副將辛勝正是新任隴西將軍。

    這些,九原軍兵卒都知道。但是莫乎爾不知道。當然,他也不可能認得小篆。

    八萬餘東胡騎兵同五萬收到蒙恬命令從臨河縣獲得補給後趕來的隴西軍已經遙遙相望,相距不足五里。在莫乎爾的授意下八萬餘東胡騎兵擺好衝鋒陣型放緩了戰馬,緩緩停住。

    莫乎爾已經看清楚這股秦人援軍的兵卒不會超過自己的東胡騎兵。既然如此,那麼能夠以勢壓迫秦人停止前進而又不用廝殺,何樂而不為?

    但是,顯然莫乎爾的想法僅僅是一廂情願而已。

    ,請收藏。^-^^-^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