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我是秦二世

第二卷 天下逐鹿 第六十九章 念我故鄉 文 / 華夏九洲

    胡亥抱著從第一名兵卒手中「搶」過來的裝有陣亡兵卒遺骸的陶罐,沿著萬餘衛卒排列而成的陣列就這樣緩步前行!

    每當走過一名衛卒身前,胡亥都會駐足輕手將衛卒身上殘破的鎧甲戰袍整理一番,在每一個衛卒懷中抱著的陶罐上摩挲片刻,然後再下一位,如此往復。

    胡亥的表情專注而又珍重,像是一位父親在為歸家的遊子接風洗塵!像是在摩挲一件稀世珍寶!

    胡亥就這樣走著,函谷關外刺眼的陽光下除了那黑色大纛以及無數的白幡在風中獵獵作響外,數十萬人都鴉雀無聲!

    自始自終胡亥都沒有說過一句話,但是所有人都似乎能夠清楚的聽到皇帝在每個兵卒、每隻陶罐前似乎都說過什麼!

    所有人都能清楚的感覺到那個獨自緩步行走在大道兩側的皇帝心中的哀傷!

    此時無聲勝有聲!

    無形的悲傷開始在空氣中飄蕩,醞釀!

    一個時辰後,等胡亥轉了一圈重新回到承載王離靈柩的馬車前時,錦織的黑色內袍和黑金緞靴上已經滿是塵土!

    這是最後一個兵卒,是從巨鹿退回的九原傷兵!他的手中同樣抱有陶罐,而且是兩個!

    蒙恬堅決的貫徹了胡亥要將每個陣亡兵卒的遺骸帶回關中之地的詔令,此次歸來入關的一萬多九原傷兵少則抱有兩個裝著陣亡袍澤遺骸的陶罐。多則有四五個背負在身上!

    跟隨楊熊歸來的萬餘咸陽衛卒所攜帶的陶罐並不多,統共也就千餘隻。概因為了突圍已經來不及也沒有辦法將陣亡的近九萬咸陽衛卒火化並將遺骸帶回!

    所以楊熊無奈之下只有優先將能找到的各級將領的遺骸火化帶了回來!

    不過萬餘殘存的咸陽衛卒每個人都知道,此生他們必將會再次到達那掩埋著自己數萬袍澤的墓地。必然會將這些戰死沙場的袍澤迎回關中故地!

    胡亥從這個斷了一隻手臂的九原軍兵卒手中再次拿過了一隻陶罐!抱著兩隻陶罐,細心的將這名九原軍兵卒身上凌亂的袍服整理一遍,轉身回到了王離的靈柩前!

    「起棺!」胡亥略帶著沙啞的聲音響起!

    數十個龍衛擁上前用麻繩將王離的靈柩牢牢鎖住,然後在棺底支撐上十餘根手臂粗細的三丈餘長的木棍,王乾隨即領著一幫王氏子弟上前抬起了靈柩!

    在胡亥身後是一輛由六匹黑色駿馬拉著的高達三丈的青桐雲車!

    大秦自始皇帝登基之日時,所下達的第一詔就是大秦典則!典則上對大秦的國號、國運、國歷、國朔、國色、國紀等等有明確的詔令規定!

    大秦國紀:以六為紀,法冠六寸。輿六尺,六尺為步,乘六馬。

    這個「乘六馬」自是指皇帝的天子御駕所能用的拉車之馬匹數量!其下是九卿及九卿以上駕四,大夫三,士二,庶一。不得逾越!

    而此刻顯然,原本最多能乘四馬的王離被胡亥用上了皇帝能夠乘駕的雲車!

    這是何等榮耀!

    雲車垂下一副輓詩,輓詩右云「南海長城,大秦柱石」。左云「六軍司命。華夏棟樑」。

    等王乾等人將王離靈柩安放好之後,胡亥將一直摟抱在懷中的兩隻小小陶罐鄭重而又小心的放置在了車駕前!

    兩隻陶罐上都寫有陣亡兵卒所在的軍隊以及籍貫所在,以便登記造冊及時查詢!

    安放好兩隻陶罐。胡亥翻身上馬伸手一招,贏一見狀連忙將一直抱在懷中的一桿沒有展開的黑色大纛雙手遞給胡亥!

    胡亥將手中的黑色大纛高高舉起用力一抖,黑色大纛迎風飄揚。

    「烈士相將。念我故鄉!」兩行斗大的白色大字在陽光下刺眼而醒目!

    「大秦將士們!歸家了!起!」胡亥舉旗高聲呼道。

    六千餘披麻裹素的玄武軍聽到胡亥的高呼,齊齊一個向後轉,朝大道兩邊分開,空出一條足夠容納載有王離靈柩的青銅雲車通行的道路,齊聲高呼。

    「起!」

    聲浪騰空,白幡倒捲!

    三千身著全身重鎧帶著面甲手拿猙獰狼牙大棒的玄武軍率先踏步鏗鏘前行!每隻狼牙大棒上都挑著一幅細長的白幡。白茫茫如大雪飄飛;

    王離靈柩居中而行,胡亥和李信一人一桿黑色大纛分居雲車前後。皇帝陛下親手執輓聯引路先行。不僅為王離,更為後方數萬裝載在陶罐中的大秦勇士!

    另三千餘玄武軍並萬餘咸陽衛卒和萬餘九原軍傷兵,披縞裹素持劍挺立,黑森森如松林無垠。

    「北阪有桑,南隰有楊。

    有車轔轔,遠別我邦。

    黑髮老去,烈士相將。

    西望關山,念我故鄉。

    長谷如函,大河蒼蒼。

    君子去也,我多彷徨。

    關山家園,與子共襄。

    ……」

    靈車轔轔行進在寬闊的林蔭馳道,不知何時,不知何人率先吟唱起了這首億萬秦人銘刻於心的老秦歌謠。數萬大秦兵卒齊聲吟唱起了秦風!

    蒼涼悲愴的秦風歌聲悠長連綿地迴盪在函谷大道!一路西行,道中商旅停車駐馬,四野民眾聞聲而來,肅穆哀傷遍及南國。

    靈車一入函谷關內大道,頓時陷入了無邊無際的汪洋路祭。白幡遮掩了蒼蒼山林,哭聲淹沒了隆隆車馬。

    三十餘年前,大秦兩大柱石王翦、蒙武南下,殉國入關,就是由這條大道回歸故土!那時兩座大山齊齊潰崩,始皇帝就是在這條承載了無數老秦人血淚的函谷大道上迎回兩大柱石靈柩!

    是時,老秦人無盡的悲愴彷彿就在昨日!

    兩大柱石崩塌不久,另一大柱石王賁積勞成疾再次踏鶴而去!

    如今,老秦部族軍中僅剩蒙恬和王離兩大柱石!老秦健卒不足百萬!

    今日,大秦逆賊作亂,風雨飄搖,國土動盪!

    今日,兩山再崩一壁!大秦健卒十去其一!

    秦風悲壯,漫山遍野萬眾呼應,連綿不絕,一遍一遍!

    唱至「西望關山,念我故鄉。長谷如函,大河蒼蒼。君子去也,我多彷徨。」時,悲聲大起!

    關山嗚咽,函谷嗚咽,!

    所有的老秦人都哭了……

    靈車進入關內大道,整整走了三日三夜,及至進入咸陽,反倒平靜了。

    白茫茫的挽幛長幡淹沒了寬闊的咸陽大道,數不清的香案祭品堆滿了咸陽城中無論世家貴族亦或是百姓每家門前。

    無論世家和百姓之間往日貴賤,至少在這一刻,他們是一樣的!他們都是老秦部族!

    咸陽城中舉凡青壯都趕到了十里郊亭,咸陽城內外與大街小巷盡皆聚滿了默默飲泣的老人婦孺。

    歸家的遊子十餘萬遊子中,或許其中就有他們的兄弟,他們的兒子,她們的丈夫,他們的父親!

    等到大隊人馬行至咸陽十里郊亭之時,胡亥遠遠就看到了數百各色大秦官員在丞相李斯、馮劫的帶領下恭敬的侍立在大道一旁!

    匆匆一瞥下,胡亥發現幾乎如今身在咸陽的大秦各級官吏悉數到場!雖然他大多都沒見過,但是兩個多月來,好歹惡補了一下大秦的朝服官冕!還是勉強能夠分辨的出的!

    老遠,李斯看到騎著黑電身披縞素手持一桿黑色大纛的大秦二世皇帝陛下!李斯雙眼微微一瞇,隨即緊走幾步,在道旁躬身高聲道:「臣等恭迎陛下!恭迎王離將軍、我大秦英烈歸家!」

    「臣等恭迎陛下!恭迎王離將軍、我大秦英烈歸家!」

    數百大秦朝臣以及各級官吏齊聲躬身高呼道!

    原本此次李斯是要求同胡亥一同東出函谷關迎回王離靈柩以及數萬陣亡的大秦兵卒遺骸入關,不過被胡亥以國事為重離不開丞相拒絕了!

    李斯此次召集群臣前來十里郊亭迎接胡亥早在離咸陽還有五十里地的時候就已經接到了龍衛的消息!所以並沒有太過驚訝,李斯斷然不會在這種小事上犯錯!

    大隊人馬並沒有因為李斯等人而停下,繼續前進著。

    在路過躬身侍立的數百大秦朝臣身旁的時候,胡亥僅僅只是淡淡的說了句「平身」然後就策馬繼續前行。李斯雖然有點摸不清楚狀況,但是還是恭恭敬敬的行禮完畢領著數百朝臣跟在王離的靈柩身後!

    越靠近咸陽,大隊前行的越慢!

    無數咸陽秦人擁擠在道路兩旁忐忑而又焦灼的觀望著,悲愴和不安籠罩著整個咸陽!看到隨後跟行的萬餘衛卒中的親人,無不悲愴帶著歡欣;沒看到親人的卻是絕望的悲愴!

    將軍百戰死,壯士幾人歸!

    戰爭!這就是殘酷的戰爭!

    策馬而行的胡亥心中湧出太多的哀傷!

    待到自己重新一統天下的時候,又該有多少白髮人送黑髮人?又該有多少苦等良人的嬌妻沒了丈夫?又該有多少嗷嗷待撫的幼子沒了父親?

    前方,就是大秦咸陽宮廣場!

    萬餘宮中禁軍已經在咸陽宮廣場四周佈防!玄武軍行至廣場,一隊隊的玄武軍兵卒鏗鏘著聽著口令將咸陽宮廣場團團圍了起來!

    漢白玉鋪就的咸陽宮正殿前方廣場的正中央是一座幾乎於十二金人等高高達十幾丈的完全被黑色錦緞蒙起的宏偉物體!

    今天,在數十萬咸陽軍民的眼前,他將解開籠罩了一個多月的神秘面紗露出真容!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