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我是秦二世

第二卷 天下逐鹿 第三十章 決死 文 / 華夏九洲

    ~日期:~10月13日~

    李左車的左右兩路大軍可以說來的是剛剛好,如果再晚來個幾十息,等九原步卒將所有的趙軍騎兵都殲滅,那麼就算被左右兩路大軍合圍也沒什麼意義了。【網友分享】

    因為如果在晚上片刻,劉信的一萬九原精騎就將直撲李左車,這一萬九原騎兵已經做好了盡皆身死的準備,只要李左車在手或者被斬殺在當場,那麼一切都是值得的。

    蒙恬之所以明知道李左車的大軍幾乎是自己的兩倍,而在分兵的情況下依然敢逆襲李左車的中軍,正是想要達到這個目的。

    三十萬九原軍從不畏懼死亡,做為這只軍隊締造者的蒙恬,當然更不會。

    這及時趕上來的李左車左右兩路大軍,對李左車來說是真正的急時雨,對蒙恬以及已經傷亡了上萬人的九原步卒來說就是噩夢了。

    當然說噩夢肯定是太過高看李左車的這些步卒了,也小看了九原軍。

    但是這合圍攻殺上來的十萬趙軍步卒,對蒙恬來說還真的確就是個噩夢≯看損失了如此多的九原精兵就要大功告成,卻在最後一刻功虧一簣,蒙恬只覺得滿嘴苦澀。

    如今只剩下兩萬餘的九原步卒,面對周圍五倍於己的李左車左右兩路十萬步卒的圍攻,蒙恬知道,如今自己突圍還是一樣可以成功殺出去。

    但是面對仍然擁有近五百餘乘輕重戰車、十餘萬步卒的李左車大軍蒙恬認為哪怕自己突圍,這跟隨自己北上的三萬餘步卒也將不會有多少人能跟隨自己安然離去。

    甚至很可能為了掩護自己突圍,劉信的萬餘騎兵也將全部葬送在此地。

    那麼≡己北上這一戰將會造成九原軍自始皇帝時成軍以來,最為慘重的慘敗。更為重要的是。胡亥安定山東的計劃也將由此落空。

    蒙恬心中突然湧出一股悔意,如果自己先避其鋒芒再圖決戰,那麼他有信心就算不能勝了李左車這近二十萬大軍,也至少走到如今這尷尬的局面上。

    後方還有四萬大軍!

    現在依然沒到最後,誰勝誰負還未定!

    如此,那就戰吧!

    一桿比蒙恬中軍牙旗還要大上少許的黑錦燕尾狀大旆旗幟出現在蒙恬中軍牙旗旁邊,上面一個碩大的小篆「秦」字熠熠生輝。

    兩桿大旗同時飄揚在秦軍步卒方陣上空。遙指遠方,李左車中軍所在!

    「秦」字大旆,象徵著大秦榮耀的「秦」字大旆!

    大旆和牙旗一樣同屬中軍陣旗,但是寫有「秦」字的大旆和寫有「蒙」字的牙旗所代表的意思卻是根本不同。

    牙旗,所有的領軍主帥都會有一桿牙旗,是蒙恬的中軍帥旗±旗在哪。就代表著蒙恬在軍中何處,牙旗倒,則代表著主將蒙恬身死;

    大旆,尤其是黑色大旆,則只代表著大秦皇室♀是始皇帝給九原軍的榮耀。

    除了皇帝親征會有如此一模一樣的大旆外,整個大秦一百餘萬兵卒中,也只有大將軍蒙恬統領的九原軍中有此一面黑錦「秦」字燕尾大旆。

    這桿黑色大旆只在十幾年前蒙恬跟五十萬匈奴騎兵交戰出現過一次。那一次,三十萬秦軍一戰大勝五十萬匈奴騎兵,逐地千里。

    黑錦「秦」字燕尾大旆,在九原軍中,只要他出現,那麼他就代表著一個意思。

    決死之戰!

    這是始皇帝給九原軍的榮耀,那麼死,也要死在為大秦征戰衝殺的路上!

    蒙恬不是不知道自己還有四萬大軍在後方。而且不久之後肯定會來♀個問題不僅他知道,九原軍這三萬步卒也同樣心裡清楚。

    但是此刻十餘萬大軍正在圍殺只剩不到兩萬人的九原軍。如果不將所有九原軍步卒的士氣徹底激發出來,那麼蒙恬敢肯定≡己這路大軍絕不可能撐到後方的四萬大軍到來。

    置之死地而後生!

    看到大旆出現,原本正在跟四周無數的趙軍步卒廝殺的不到兩萬的九原步卒,先是微微一愣,下一刻,雙眼頓時變得通紅一片。

    兩萬還活著的九原步卒陡然爆發出驚天動地的殺氣,直衝雲霄。

    匯聚而來的殺氣,頓時讓兩桿大旗瑟瑟作響!

    原本大多是防禦狀態的九原步卒,在這時已經徹底的放棄了任何的防禦,他們只有一個目標。

    大旆所指!

    沒有人能阻攔蒙恬「秦」字大旆下的九原軍,這是李左車此戰過後刻在心中數十年不曾忘記的一句話。

    以突出在前的數千九原步卒為核心,原本嚴整的步卒方陣霎那間變化成三角箭頭的衝殺陣形。箭頭所指,即是李左車中軍所在。

    突然間殺氣迸發如同下山猛虎般的九原步卒,霎那間的爆發頓時如同一把燒紅的尖刀刺入了凝固的奶油中,深深的貫入擋在前方去路無數趙軍步卒中。

    隨著箭頭突入,後方的秦軍步卒緊緊跟上,只殺得前方措手不及的趙軍步卒人仰馬翻,莫敢掠其鋒芒。

    短短的一剎那,秦軍就突如了整整五十餘步,留下一地的殘肢斷臂,有秦軍步卒的,但是更多的卻是趙軍的。

    突進五十餘步的秦軍三角陣形像是楔子一樣深深的釘入了趙軍所形成的包圍圈中。

    但是趙軍畢竟五倍於秦軍,很快重重趙軍步卒再次湧了上來,跟秦軍開始了刀刀見肉、劍劍見血的拚殺∝軍陣形前進的速度逐漸放緩,但是仍然在艱難前進著。

    每前進一步,秦軍都要倒下數十人,但是隨即就有跟在死去秦軍身後的步卒頂上去,繼續保持嚴整的陣形,依然朝著李左車中軍所在的方向挺進著。

    一批趙軍步卒衝上來,很快就如潮水般退了下去,隨之就是新的一批步卒再次湧上來,然後再被秦軍殺的退下去,只殺得趙軍心驚膽顫。

    隨著秦軍步卒方陣的前行,一條完全由鮮血染紅的寬闊大道出現在秦軍方陣身後。而在大道兩邊卻卻堆積著仿若堤壩般的屍體,有九原步卒的,有趙軍步卒的。

    在蒙恬以及三萬九原軍步卒被李左車左右兩路大軍包圍的時候,劉信並沒有太多的,因為他相信以九原軍的戰力,無論如何也能堅持到前軍張武和錢亮的四萬大軍趕來,他依然在尋找著機會。

    但是當蒙恬黑錦「秦」字大旆出現,劉信再也無法保持淡定,一直游弋在外的萬餘九原精騎看到這大旆也頓時一陣騷動。

    決死之戰只有在九原軍生死存亡的關頭才會如此,一旦亮旗,那麼即使戰至最後一人,也必須是死在衝殺大旆所指之處的路上!

    「速速去後方告知張武和錢亮兩位將軍,大將軍亮出黑錦「秦」字燕尾大旆。」劉信說完不再管躬身應命的親衛,抽出腰中的長劍,回頭無聲的從身後的萬餘九原精騎身上掠過。

    隨即轉身,「駕」劉信雙腿用力一夾身下戰馬馬腹,一騎當先率先直奔李左車中軍而去。

    蹄聲雷動!

    萬餘身著鎧甲的九原精騎頓時如離弦之箭緊隨劉信之後朝著李左車中軍衝殺過去。

    李左車一直在觀察著身處重重包圍中的蒙恬大軍,但是卻從沒有忘記這游弋在外的萬餘九原精騎。此刻這些九原精騎終於動了,雖然是直奔自己而來,但是他心中卻突然踏實了。

    知道九原精騎的目標就有應對的辦法,而如果九原精騎一直游弋在外,那麼就有太多的未知。以騎兵的快速,追也追不上,只能被動的處處防備。

    而游弋的九原騎兵騎兵只要那領軍將領願意,就可以在任何時間攻擊任何地點。

    兩萬原本一直在蒙恬右翼緊盯著九原騎兵的弓手,見一萬九原騎兵直奔李左車而去,連忙撒開腳丫子前去護衛,他們的主要任務就是對付九原騎兵。

    萬餘騎兵在離李左車中軍還有一百五十步的時候,突然分成一前一後的兩股。

    「嗡」一波弩箭從前方的五千騎兵中飛出,連串的慘叫聲,橫亙在騎兵路上李左車中軍前的弓手頓時倒下一片,發射完弩箭的五千弓手突然調轉馬頭從側方拐了過去,恰恰避開了李左車弓手的第一波羽箭。

    只有迎著李左車弓手的部分騎兵和最後拐的較慢的數百騎九原騎兵中箭落馬。

    而這個時候跟在後方的五千騎兵還沒有進入李左車弓兵那可憐的百步射程內。毫髮無損的這五千騎兵手中的弩箭這個時候發射了,橫亙在中央的弓手再次倒下一片。

    這個時候萬餘九原騎兵已經徹底方成了一上一下的兩股,直撲這手忙腳亂不知道該射哪處秦軍的弓手而去。還站立的萬餘弓手稀稀拉拉的幾波羽箭,統共只有數百騎九原騎兵中箭落馬。

    百步的距離,折即過!頃刻間兩股九原精騎就分別從這剩餘的萬餘弓手頭尾處撞了進去。

    戰馬撲到,人影橫飛,劍光閃爍。九原精騎強勁的衝擊霎那間就將原本橫亙在中央的萬餘弓手組成的薄弱防禦給生生鑿穿,留下一地血肉模糊的殘臂斷屍。

    鑿穿這萬餘弓手組成的第一道防禦,萬餘九原精騎只剩下不到九千人。

    如今橫亙在這剩餘八千精騎前的是由五百餘乘戰車組成的車陣,只要再次突破這車陣,那麼只有千餘親衛護衛的李左車就將插翅難逃。

    八千精騎仿若颶風般毫不酮咆哮著迎著衝過來的密集車陣狠狠撞了上去。(未完待續……

    【可獲私人書架,看書更方便!】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