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我是秦二世

龍騰世紀 第八十章 大秦尚坊(二) 文 / 華夏九洲

    先秦時秦人將山塬高坡稱為「阪」,此稱謂小,日,本至今仍然在使用,「大阪」即建在山塬高坡上的都市。

    渭水平原從北阪開始,形成第一道黃土塬,而後逐次向北方推進,一道土塬高過一道土塬,直到變成莽莽蒼蒼的高山密林,變成北地郡和上郡的山地高原。

    第一道土塬就是北阪,在渭水北岸形成了一個向南面張開的巨大的弧形,渭水自西而來,在北阪腳下驟然折向東北,沿著北阪東流六十餘里,又沿著北阪東塬折向東南,再驟然東折,一湧而入大河。

    雄峻的北阪好像一個巨人張開了雙臂,將渭水攬進了懷抱。北阪塬根至渭水河道,是寬約五六十里的廣闊谷地。大秦國都咸陽就建在這片東西八十十餘里、南北五六十里的谷地的中央地帶。

    秦自立國以來曾數次遷都,前419年,從雍城(今陝西鳳翔)遷都涇陽(今陝西涇陽西北);前383年,從涇陽遷都櫟陽(今陝西富平東南);前350年,從櫟陽遷都咸陽(今陝西咸陽東北)。

    平均三十年遷都一次,如此頻繁的遷都可以說先秦時代的大秦也是獨具一格了。

    但是每次大秦遷都都必然代表著秦國的國力再次發生了變化,同樣也是為了適應大秦國力增長的需要。

    咸陽是一座在渭水北岸從無到有建起來的新城,也是大秦最後的一個都城。

    至此,大秦再沒有遷移過國都,大秦在這座都城裡滅了六國統一天下,也在這座都城裡面消亡。

    秦孝公在和墨家籌建咸陽國都的時候,之所以選擇渭水北岸的北阪可謂是深思熟慮。

    是時,大秦正連年和魏國交戰,魏國仍然佔據著大秦東面的函谷關天險和華山要塞,關中東面已無險可守。

    而這片夾在北阪與渭水之間的廣闊谷地,可以說是關中平原的一塊腹心險地。

    縱有強敵可以攻破東面的函谷關、南面的武關或西面的大散關,進入關中腹心,這塊依山面水縱深寬闊的谷地,也完全可以展開兵力憑險據守,至少可以從容不迫地向北阪撤退,進入北邊的山塬地帶再行周旋。

    咸陽建成百餘年,坐西朝東(東門為正門),一直背依北阪橫亙在渭水北岸的巨大河灣裡,大秦國都的風華繁盛便也全部集中在了渭水北岸。

    當然此時的大秦國都已經是橫跨渭水北南兩岸的大城,渭水南岸除了上林宛和阿房宮之外,又發展成了一個新興的集居住、工商為一體的城區。

    始皇帝滅六國後開始在北阪仿已滅之六國修築了六國宮殿,一是為了顯示自己的武功,二是為了安置從六國擄掠回來的六國**嬪妃公主等。

    而在六國宮殿修築前,大秦尚坊已然矗立在北阪之邊了。

    大秦尚坊佔據著咸陽北面寬十餘里,長二十餘里的一片狹長地帶。原本大秦的尚坊並沒有如此之大,但是在始皇帝統一六國後,聚攏天下匠師於咸陽尚坊,而形成了如此的規模。

    如今的大秦尚坊幾乎囊括了是時中華大地所有的能工巧匠,總人數差不多有五十餘萬人,而這些人數眾多的能工巧匠們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應該是一生都在這座巨大的尚坊牢籠中勞作,直到老死。

    尚坊周圍有一圈高高的長達百餘里的黃土夯製成的圍牆,這顯然是為了防止匠師逃跑和細作破壞用的,一個曲五千人的材士營兵卒負責守衛在這裡。

    材士,勇武之士、才智之士。《戰國策·東周策》:「宜陽城方八里,材士十萬,粟支數年。」章炳麟《<革命軍>序》:「以是為義師先聲,庶幾民無異志,而材士亦知所返乎!」

    由此可見材士這個詞歷來就是專門用於才智勇武之人的褒稱。

    秦國自周分封為諸侯之後,自然同樣設立了材士營,而章邯更是曾任材官將軍一職。始皇帝時期材士營統共只有兩萬人,皆是全軍之中最為勇猛善戰的兵卒組成,是時的材官將軍是王離的二兒子王坤。

    《史記·秦始皇本紀》:「﹝秦二世﹞盡徵其材士五萬人為屯衛咸陽,令教射狗馬禽獸。」原本歷史上材士營本是大秦精銳兵卒的一個稱謂,而去秦末趙高時候已經徹底淪為雞鳴狗盜之徒。

    材士營可是在原本的歷史上大大有名,因為他們就是胡亥屠戮始皇帝子嗣王子公主的直接行使者。

    不過這個時候的材士營仍然是大秦一股精銳兵卒的代表,並沒有被趙高搞爛。用材士營守衛尚坊,由此可見大秦對尚坊的重視。

    尚坊作為大秦官營作坊,分工是很明確的。當然也可以稱作工廠了,因為他在這個時候就已經採用了流水線生產和包工責任制,只是工廠裡面的工人都是沒有工資,終身勞作的。

    尚坊分皇室用作、軍作和民作三個大塊,當然下面又有更加詳細的分工,製作皇室用品的有金銀首飾的、有御冕車駕的等等;軍作民作戈、鈹、劍、弩、箭、鍋、銅鏡等等同樣如此。

    李斯作為大秦帝國的宰相是尚坊的最高監管人;下面是各個作坊的工師,類似於現在的廠長;工師下面就是工丞了,類似車間主任;工丞之下就是具體工作的工匠了。

    尚坊出產的每件東西尤其是兵器都會有明確的記載,兵器之上刻印工匠的名字,而工匠的名字對應的就是各個工丞和工師了,這樣就能很方便的在某件兵器出問題時找到具體的責任人。

    分工明確,制度森嚴。

    這個時候李斯已經卸任了尚坊的最高監管人了,這是胡亥讓李斯理政提的要求,同樣軍事上李斯從此以後也不能再過問,他的職責就是替胡亥管理大秦目前還沒有陷入混亂的數十個郡的政務。

    章邯是繼任的尚坊相邦,不過他也只是胡亥臨時拿來充數的,在胡亥的心中尚坊的相邦必須是一個熟悉製作流程和工藝的人來管理,而墨家之人就是他心中最好的人選。

    胡亥今天沒有騎馬,趕回咸陽那天騎在光溜溜的馬背上奔馳了一天的他此刻屁股和大腿內側被磨破的地方還沒好,所以就還是乘了那天去灞宮的那輛小馬車。

    在胡亥的強烈要求下,章邯也僅僅只是帶了一百多個禁軍護衛在馬車周圍,加上贏一和龍天等八個死士親衛,統共不到兩百人,輕車簡從的到了尚坊。

    大秦二世皇帝陛下突然駕臨尚坊,頓時讓尚坊一陣雞飛狗跳。

    看著因為匆忙跑的帽歪衣斜的數十個官吏,還有正不斷從各處飛奔而來的官吏,胡亥皺了皺眉頭對章邯道:「去告訴他們,留下幾個管事的,剩下的人都回去該幹嘛幹嘛去。」

    「喏!」

    不一會,尚坊大門口除了留下幾個不斷擦汗明顯高級點的官吏之外就再沒有任何人了。此刻統領五千材士營的曲侯接到皇帝駕臨的消息也匆忙趕來了。

    「下臣王熊恭迎陛下!」

    「嗯,朕就是來看看,王愛卿好好守護尚坊就是。」

    胡亥從沒有想過自己能來到這在後世擁有無數傳說的大秦兵工廠。寬大的大門很是普通,門口一塊萬斤巨石上雕印著碩大兩個小篆,不用想也肯定知道是尚坊兩個字了。

    平息了一下心中激盪的情緒,胡亥抬腳往尚坊裡面走去,他有點迫不及待的想要看看這尚坊了。跟在胡亥身後的章邯跟贏一對視一眼連忙跟上。

    他們兩人也不知道胡亥為什麼今天會突然想到來這尚坊。

    進了尚坊大門是一條寬闊筆直的青石大道直通尚坊深處,在這條青石大道身上又分出了無數條小道像經脈一樣分別通往一座座條石壘成的高大建築,想來就是作坊了。

    並沒有胡亥想像的那樣整個尚坊就是一個巨大火熱的工廠,無數的工匠在裡面鑄造、打磨兵器。而是各有分工。青石大道上如今是一個人影也沒有,除了偶爾能聽到旁邊的建築傳來的「叮叮噹噹」的敲打聲和口號聲之外,再沒有任何動靜。

    看來是先前的官吏知道自己來了把工匠都招回條石作坊裡面去了。

    胡亥也懶得讓跟在自己身邊的尚坊官吏給自己介紹,停下腳步回頭問道:「煉鐵和鑄造的地方在哪?尚坊之中可有染布的水池?」

    「回陛下,煉鐵和鑄造之處在尚坊最裡面,染布之處就在前方。」身後的一個老年官吏連忙躬身回道。

    「帶朕先去染布之處看看。」

    「喏!」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