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我是秦二世

龍騰世紀 第七十九章 大秦尚坊 文 / 華夏九洲

    (ps:之前一章被審核了,所以大家先看這章好了。求推薦票安慰!)

    胡亥聽到贏一的話很是失望,隨即想到後世無聊時候看到的網上寫的熬鷹之法,心想是不是可以拿來試試。但是馬上又想到那是拿來捕獵的,不是用來傳信的,還是問問贏六這個專家再說。

    「那訓練信鴿之法黑冰台可有人會?」胡亥不死心。

    「回陛下,鴿鳥傳信之法黑冰台有記載。只是鴿鳥身小腿短,訓成之後恐怕也……」贏一小心翼翼看著胡亥道,話沒說完,但是其中的意思不然而喻。

    「愛卿不用擔心,朕自有主張。今日就辛苦愛卿即刻趕回灞宮,將贏六和信鷹帶到咸陽。還有訓鴿之人也一併帶到咸陽,朕自有安排。」

    看來要盡快把紙造出來了,胡亥暗暗想道。

    「喏!」

    贏一見胡亥胸有成竹,連忙應道。

    胡亥晚上肯定是不準備回去的,今天跟麗妃春風一度,就差點耽誤了大事,所以他決定以後除非必要或者自己喝多了,一般情況下還是少見麗妃為妙,身價性命事大,等大秦重新安定了,那時候再享樂也不遲不是?

    等贏一告退而出,胡亥就交代守候在門外的龍嬌,不要讓任何人進來,反正他是決定就在這議政堂睡了。

    聽到胡亥反覆強調不要讓任何人進來,龍嬌狐疑的瞅了瞅議政堂,心裡暗想,難道這昏君又在這議政堂裡面藏了一個美人?

    感覺到龍嬌懷疑的目光,胡亥無奈的裝作沒看到,轉身進去自己睡去了。

    ……

    大秦二世元年四月十六日。

    一大早,贏一就來咸陽宮報道了,這是胡亥要求的。

    不過胡亥早就起來繞著咸陽宮廣場上的十二個金人跑了幾圈了,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這個胡亥還是很有體會的。

    這是胡亥第二次看到這十二個巨大金人了,彷彿參天巨人般支撐著天空,俯瞰著大地。這是華夏民族古人的智慧結晶,絕不能讓它再從自己手中毀掉。

    贏一進來的時候胡亥正在美美的喝著他專門讓膳房給他熬製的小粥,手裡拿的是精緻的小麵餅,面前還擺放著兩三碟蔬菜,同樣也是精美異常。

    這些都是胡亥專門要求的。

    先秦時代,人們的主食即糧食,主要有五穀、六谷、九谷三種說法,三種說法均出自東漢著名學者鄭玄,他在注《周禮·天官》篇中都有介紹。

    雖然說法各有不伺,但是總起來看,當時古人們的主食不外有黍、稷、梁、麥、煎、秫、稻、麻、豆、稔等這幾種。

    粱,是黍、稷中品種最好的,稱為"嘉谷"。《說文·禾部》:「禾,嘉谷也。」《韓非子·五蠹》:"故糟糠不飽者,不務粱肉;短褐不完者,不待文繡。"可見,粱不是貧苦的普通民眾的食物。

    梁跟現在的大米是不同的,北方旱地同樣可以種植。此時胡亥喝的粥正是由梁這種小米熬製成的鮮濃小粥。

    麥,是古代中原和北方人的主食。大麥曰辮,小麥曰辣,而麥為統稱。有西方學者根據小麥稱為"辣",認為小麥是從兩河流域傳入中國的,這種觀點流行很久,但是考古證明早在夏朝時我華夏民族就已經有了種植麥的記錄。

    麥在秦末時候已經在華夏大地種植的很是廣泛,但是,《呂氏春秋·月令》中云:「孟夏之月,……農乃收麥升獻,天子乃以彘嘗麥,先薦寢廟。」

    可以看出先秦時期古人對麥的重視程度是很高的,但從這記載中則又知道麥在當時仍然只是貴族階層的食物。

    胡亥吃的精緻小餅就是用小麥精磨成的麵粉製作成的,當然這個小麥和大麥不是我們如今的大小麥。

    秫,是九種穀物中比較粘的一種,造城的時候可以用到,同樣在先秦時代主要用來釀製黃酒,那個時候還沒有現在如此高度數的白酒和後世的燒酒,因為沒有那麼多的糧食。

    水稻同樣很早就在華夏大地上種植了,只是稻是水生植物,主要產於南方。

    蔬菜,先秦時期,蔬菜稱為"蔬"或"蔌"。《爾雅·釋器》:「菜謂之蔌。」

    在文獻記載中現今還能夠查到的主要有:昌本,又稱昌歇,是一種水革;深蒲,也是一種水草,剛生出的嫩葉可食,長成可織席;韭菜;芹菜;蔓菁,即大頭芥菜,俗稱芥菜疙瘩;蓮藕;水葵;秋葵;竹筍;生薑;蔥;山蒜;白菜等。

    胡亥桌上的小菜就是用竹筍、蔓菁、昌本精做而成的。

    當然碗中的濃粥、手中的小餅以及桌上的蔬菜胡亥除了竹筍還能大概認出點模樣來,別的一概是不認識,但是這並不妨礙這廝吃的香。

    因為這些東西做的的確很好吃。

    贏一來的時候胡亥正「嘩啦啦」喝著小米粥,見到贏一胡亥放下碗止住贏一行禮道:「愛卿來的正是時候。來人給贏愛卿上一桌跟朕一樣的膳食。」

    「謝陛下!」贏一連忙拜謝道。

    不一會就有宮女同樣給贏一上了一桌跟胡亥同樣的早點。

    「愛卿,贏六可是跟你一起到了咸陽。」胡亥用筷子夾起一跟小菜丟進嘴裡問道。

    贏一正默不作聲的喝著粥,聽到胡亥的話連忙放下碗道:「回陛下,六統領如今已在咸陽驛館之中等候。要不要下臣現在就召她進宮?」

    「愛卿不用拘謹,邊吃邊說。」胡亥擺擺筷子,「驛館?嗯,是朕疏忽了,看來應該給你們在咸陽找個落腳的地方了。今天先不說這個,你等等跟朕去個地方。現在先吃飯。」

    「喏!」

    ……

    尚坊,在先秦時代是個很普遍而又很特殊的名字。

    說它普遍是因為在秦滅六國前,幾乎不論大國小國,在國都都會有這樣一個地方叫這個名字;說它特殊是因為尚坊幾乎是無所不包,上到王室的衣服金銀玉飾、軍械製作,下到車馬瓢盆、人口販賣,可以說是無所不包。

    大秦同樣也有這樣一座尚坊。

    但是大秦的尚坊又跟其餘六國不同,大秦的尚坊可以說是開創後世流水線生產先河的產物。

    毗鄰甘泉宮和六國宮殿群,跟呂不韋籌建的坐落在渭水南岸蘭池邊上的「文信學宮」遙遙相望的大片建築群就是大秦尚坊所在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