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強明

龍騰世紀 第五百零九章 白銀帝國 文 / 西方蜘蛛

    丁雲毅對這個叫莫莎爾的女人充滿了好奇,他實在想不出這個女人擁有什麼值得自己單獨接見她的秘密。

    但是很快丁雲毅就知道了。

    當屋子裡只剩下兩個人的時候,莫莎爾朝丁雲毅媚笑了一下,然後關好了房門,接著一件一件的脫去了自己的衣服。

    難道這就是莫莎爾要對自己說的秘密嗎?

    丁雲毅笑了,現在他終於知道莫莎爾要做什麼了。這無非是又一個想用自己的身體來換取某些東西的女人罷了

    一具**的女性**出現在了丁雲毅的面前。

    然後,**著的莫莎爾緩緩的走到了丁雲毅的面前,接著不用任何語言便坐到了丁雲毅的懷裡。

    有的時候世上的許多事情,是完全不用語言的

    丁雲毅從來就不是什麼正人君子,他先是平靜的坐在那裡,任憑莫莎爾夫人對自己的竭盡挑逗之能事。

    但他覺得自己的**漸漸被調動起來之後,他站了起來,然後橫身抱起了莫莎爾便朝著自己的那間臥室之中走去

    當激情散後,莫莎爾臃懶的依偎在丁雲毅的懷裡。、

    丁雲毅略略在那休息一會,站起了身,莫莎爾在背後叫些什麼,丁雲毅只做沒有聽到,不慌不忙的穿好了衣服,然後也不管莫莎爾能否聽懂:

    「你以為用自己的身體便能得到我的憐憫?你錯了。在我眼裡你們這些西班牙人其實都是一樣的。在我大明子民遭到屠殺的時候,也許你也正在一旁幸災樂禍的吧?」

    說完後。丁雲毅頭也不回的離開了這裡

    蔣奇和蔡九洲已經在外面等著了,一看到丁雲毅出來。蔣奇很是鄙夷的撇了撇嘴。不用猜都知道少爺方才在裡面做了些什麼。

    夫人再三交代要看住少爺,可是以少爺的稟性來說哪裡能夠看得住?

    蔡九洲不知道他們主僕間的事,上前道:「侯爺,被我查扣了三條船,好傢伙,上面裝滿了從呂宋島搜刮到的財富。看得我眼睛都花了。其中有一條船你猜是做什麼用的?專門用來裝金子的。十九口大箱子啊,金幣、金錠、金像,全都是金的啊!我就奇怪了,干臘絲人怎麼這麼喜歡金子。也不見他們帶銀子走的。」

    「因為他們把銀子運過來,然後再把金子運回國內。」丁雲毅說完這話忽然問道:「你們知道我大明為什麼會到今天這步田地嗎?」

    蔡九洲怔了一下:「天災**。」

    「這是其中的願意,但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很多人都忽視了。」丁雲毅緩緩地對自己的部下說道:

    「當今崇禎皇上絕對不是一個壞皇帝,他的勤政、自律和勵志有為,不亞於大明開國太祖皇帝。他十八歲登基,一個月後幹掉了無惡不作的魏忠賢,迅速起用名將治邊。在位期間不邇聲色,憂勸惕勵,殫心治理。而且減膳撤懸,布衣蔬食,吃得少,穿得差,不戀女色,沒有娛樂,整天憂心國事,日夜操勞。皇上在位有兩大敵人,一是此起彼伏、風起雲湧的流寇。二是虎視眈眈,連年進犯的滿清鐵騎。這些年內憂外患,踵足相接。在所有人看來,他面對的是兩個敵人,但其實上還有一個更強大的敵人一直潛藏著。這個敵人對大明的煎熬和打擊,無論從深度、廣度還是力度上說,要遠遠超過流寇造反和清軍攻擊。」

    蔡九洲聽得目瞪口呆,他實在想不出大明還有什麼是比流寇和金虜更加可怕的敵人。

    丁雲毅緩緩地道:「其實這個敵人,是在今上的前任們手上開始登堂入室,繼而興風作浪。這個敵人,叫做白銀。」

    蔡九洲聽的一頭霧水,白銀是人人都喜歡的東西,多少人為了它而要死要活的,什麼時候變成敵人惡劣?

    可是,白銀真正是大明王朝的一個敵人!

    白銀,是明王朝中後期朝廷確定使用的貨幣。白銀成為為明朝貨幣,不但跟中國,跟世界都有關係。

    大明最初用的是紙幣,叫做大明寶鈔。寶鈔就是一張紙,紙上標明它相當於多少銅錢,從一百文到一貫不等。寶鈔作為貨幣,從朱元璋建國起用了二百多年。這期間政府屢屢嚴令民間不許把銀子當貨幣用,一旦查到,嚴懲不貸。

    為什麼?因為中國缺乏貴金屬,每年能夠生產的白銀數量很少,沒有辦法滿足流通。發行寶鈔,依賴的是國家信用,沒有貴金屬或有價值物品作儲備。紙幣製造成本低,發行數量基本上是朝廷說了算。之前的宋朝和元朝,也都是這麼幹的。

    但是寶鈔用著用著就不行了,最大的問題是因為濫發而經常貶值。比如大明成化二年買一石米只要十貫,而到了弘治二年的時候居然要一百貫。成化年間寶鈔曾貶值五百分之一。

    萬曆年間更驚悚,寶鈔貶值達到萬分之一。

    所以儘管嚴令峻法,但民間早就不買寶鈔的賬了。當時官員的薪餉領的也是寶鈔,不過他們領到之後立刻脫手,把這換成實物或者銀子和銅錢。北京因此專門出現了「鈔戶」,專門做這個生意。官員如此,老百姓當然就更痛苦了,不滿和憤怒日益增加。

    這種狀況下,如果朝廷繼續頑固使用寶鈔,那麼很有可能重蹈元朝的覆轍,貨幣敗壞,經濟崩潰,然後就

    但是轉機出現了。朝廷發現,在工商業發達的東南地區,商人們私下買賣交易中大量用白銀作為貨幣,由此使得白銀在民間流通也愈來愈多。由那裡向全國擴散。更讓朝廷驚異的是,那裡好像天上降下了一座銀山。白花花的銀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銀山不是天降的,是被西班牙人發現的。1545年在秘魯的波托西。1548年在墨西哥的薩卡特卡斯發現了兩座大銀礦。從此美洲白銀開始湧向歐洲,又通過西班牙、葡萄牙、地中海、阿拉伯的商人們帶向全世界。

    全國人民都在用銀子,而且銀子又很充足,逼迫朝廷改弦易轍。1567年,明朝隆慶皇帝朱載垕登基第一年,宣佈開放海禁和「銀錢兼使」法令:民間到海外做生意以及大家用白銀當貨幣。都不算違法。

    不過使中國真正確立銀本位貨幣制度的人,是張居正。1581年,改革強人張居正下令全國推行「一條鞭法」。這個改革的核心就是簡化了過去的田賦、徭役和各種雜稅的徵收辦法,將這些統一折成銀兩徵收。從此。白銀真正成了中國貨幣的主角。

    如果不是張居正力挽狂瀾,搖搖欲墜的大明朝,早在萬曆年間就離死不遠了。張居正的改革,就好似對明朝紊亂的國家財政用了一劑猛藥,使得苟延殘喘的帝國起死回生。其中,最大的舉措就是確立了貨幣本位。但他不知道,正是因為白銀在中國唱了主角,世界經濟居然由此產生了巨變,西方很多帝國的崛起,竟都淵源於此。

    在十五十六世紀。全世界經濟實力最強大,最富裕的帝國,當然是中國。所有國家的商人們最想做生意的對象和地方,也是中國。但拿什麼和中國交換呢,一直讓各國商人們頭痛不已。中國物產豐富,工藝高級,有他們想要的一切,但他們卻沒有中國人需求和喜歡的商品。直到中國確立銀本位,這個問題解決了。

    這是個雙向融通。相輔相成的過程。因為外國商人不斷輸入白銀,換取中國的絲綢、茶葉和瓷器,使得國內白銀供給豐富。反過來因為白銀越來越多,張居正的一條鞭法才有實施的基礎和可能。

    世界範圍內的白銀時代,拉開了帷幕。因為中國需要白銀,美洲的銀礦開始沒日沒夜地開採,源源不斷地通過大西洋運到歐洲,再經地中海到中亞到南亞,穿過馬六甲海峽。或者直接從墨西哥開動大帆船駛過太平洋,運到菲律賓的馬尼拉。在東南亞通過國際貿易,這些白銀被雲集那裡的中國民間商人們帶回了浙江和福建。

    還有一個國家也搭上了白銀的快車,那就是日本。過去在朝貢體系內,日本也缺乏和中國貿易的商品,他們賣得最多的是精緻的武士刀。但白銀成為中國主幣之後,銀礦豐富的日本也開始大量向中國出口白銀。在中日兩國間做生意的,大都是葡萄牙商人。

    到底有多少白銀流入了中國?

    從1550年開始,中國從各種渠道大約獲得了六萬噸白銀,大概占世界有記錄的白銀產量的一半。

    從隆慶元年)到崇禎十十二年年間,流入中國的白銀約三萬萬五千萬西班牙銀元以上。當然,這些銀元大都被化成了銀錠和碎銀,在中國流通和儲存。

    美洲白銀到了歐洲、奧斯曼帝國,還能感受到它們的流動,但是只要到了中國就一去不返。當時的中國就像一個巨大的「黑洞」,吞噬了原產於美洲和日本的白銀,數量之大令人咋舌。

    丁雲毅很清楚,自己在另一個時代的教科書中明代那章有個重要小節,專門講述「明代工商業的蓬勃發展」,老師會強調說這是「中國資本主義的早期萌芽」。

    問題是:這萌芽早不發晚不發,為何偏偏在明代中後期出現?

    因為白銀。世界的白銀滾滾流入中國,是因為我們出口了絲綢、瓷器、茶葉等商品。反過來白銀進得越多,對這類商品生產的刺激也就越大。但在白銀沒有成為主幣以前,這類生產是被束縛的,發展面臨障礙。因為百姓交田賦必須是實物,所以他得去擺弄莊稼,城市手工業者和商人必須服徭役,也不可能全力以赴從事貿易和生產。勞動力和勞動時間得不到保障,商品生產規模化就很困難。

    張居正的「一條鞭法」,破除了這個難題。因為所有的稅收可以用銀繳納。你可以不種糧食了,只要交銀子,你也可以不服勞役了,只要交銀子。哪來銀子呢?去幹手工業,去做貿易,可以掙更多銀子。

    在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經濟和社會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據當年歐洲傳教士的記載,僅松江一地就有二十萬織布工人和六十萬紡紗工人。而南京地區,眾多陶瓷廠每年要生產一百萬件精美瓷器。江浙地區,每年能生產出六億棉布。

    海外貿易就更加浩浩蕩蕩。主要以福建和廣東人為主的海外貿易商往來穿梭於南洋各地,與世界各國的商人貿易。僅福建泉州的月港就駛出一千零八十六艘船,到達呂宋的馬尼拉。拖去的是生絲和絲織品,拉回來的是墨西哥的銀元。馬尼拉和巴達維亞被稱做「唐城」,因為大量的中國商人、工匠和手工業者在此定居。其中「閩人三十六姓」,就是被這些稱做「南洋中國人」中的精英力量。

    有了白銀這種大家公認的,並且是充裕的交換媒介和價值標桿,不僅海外貿易如火如荼,國內遠距離大宗商品貿易也被激活起來。

    江南的人開始大量種桑養蠶,生產絲綢和棉布,福建人開始大量地種茶,而廣東人則熱衷種甘蔗,江西人不但做瓷器,還生產靛青等染料供應蘇杭,長江上游的湖北四川則生產糧食供應東南。大運河重新疏浚鑿通,貫通了中國兩大水系,各地商人們便在密佈的河網中東奔西走。過去鹽商需要轉運糧食到軍隊駐紮地,才能獲得政府給的販鹽許可證,現在只要交銀子就行了。昔日窮鄉僻壤難謀生計的農民,以及其他地區農村剩餘勞動力,現在有了新的行當,就是做手工業者商人、夥計。中國赫赫有名的晉商、徽商,以及沿海的閩浙商幫、寧波商幫、潮汕商幫應運而生,初顯崢嶸。

    商業如此興盛,財富遠遠超過昔日的農業產出。每年南方向北方輸送的白銀五百多萬兩。當時有官員說,南方成了皇帝的又一個「內府」。(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