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天啟風雲

龍騰世紀 484 人職分離(下) 文 / 孤舟六百

    人們評論一個人的時候除了說他的外貌長相外,都喜歡說這人聰明不聰明,當然這種說法一般是針對小孩子,對老人一般都說他的品德如何,而對成人說得最多的是此人的能力怎麼樣。每個人都喜歡說自己有能力,也喜歡被別人誇獎為有能力,但是人們對能力的評定卻沒有一個準確的標準。孔武有力的大胖子可以在輕鬆舉起一個石鎖後,彎動胳膊揮著拳頭表示自己有能力,尖嘴猴腮的小瘦子成功讓大胖子跌進自己挖好的坑裡後,也會瞇著眼睛認為自己有能力。

    士兵在攻城拔寨取得勝利後會表示自己有能力,鐵匠打造出一件異常鋒利的武器後也會為自己的能力自豪,商人在大賺一筆後拍著腰間硬硬的銀錢也對自己的能力很自信,各行各業都有證明自己能力的所在。不說其它行業,就說在大明的官員裡大家對能力的認定也不相同,有人認為治下之地犯罪率少是自己的能力,也有人認為敢為民請命是自己的能力,當然也有覺得能在上下都過得去的情況下撈兩個小錢是自己的能力。

    信王見劉宗周說起能力,於是問道:「請問劉大人是怎麼理解能力的?你的理解能不能讓人們信服呢?」

    劉宗周說:「我認為最能體現一個官員能力的地方在於兩個一致,一個是上下一致也就是皇上要求的那樣能讓上下都滿意,另外一個就是言行一致說到做到不走樣。」

    錢謙益這時候想起了開始跟天啟的對話,於是接口說道:「開始皇上也說起上下一致的事,認為上下一致是一個很高的標準,可以說目前大明很少有官員能做到這一點。劉大人說上下一致是體現一個官員能力的地方,真要認真起來是不是就說我大明的官員目前都是沒有能力的人?下官也許沒有理會到劉大人的精義,請劉大人不要見怪並多多賜教。」

    劉宗周笑道:「無妨,其實說目前大明的官員很少能做到上下一致,這話還是留了情面的話,真要認真起來可以說目前大明的官員沒有一個達到這個標準。我想起當年皇上成立聖學院後說起聖學院名稱的起因,說的就是要讓聖學院裡的官員最後都成為聖人,但是直到現在也沒見誰說他達到聖人的標準,光是沒拿過一文多餘的錢這一條就沒人做到。是不是就說皇上定的標準沒有用呢?我看是有用的,很多聖學院中的老臣都在嚴格要求自己,這就是作用所在。」

    錢謙益緩緩點頭說:「下官明白了,做到上下一致可以說是有了一種大能力,而只要向著那個方向走就是有了小能力,不知道下官理解得對不對?」

    劉宗周說:「大致是不錯的,主要還是在具體事務上的具體體現,我認為就上下一致這事上應該分為三種境界。比如說一個官員對上面的要求能夠全部完成,對下面的需要能夠全部滿足,我們就可以說他做到了上下一致,當然這種情況幾乎還沒有。第二種就是一個官員做官做得通透,上面的要求如果他無法完成,他會盡量向下面傳達到求得下面百姓的理解,特殊情況下個體利益服從整體利益還是有必要的,反過來當下面的要求他無法滿足時,他也會盡量向上級反應也就是常言說的為民請命。」

    楊漣這時候皺眉說:「第二種已經是做官之人的起碼要求了,達不到這個標準的官員那還是人嗎?」

    楊漣這話讓包括錢謙益在內的其他人都不敢認同,在目前的大明官場流行的就是欺上瞞下,真能做到上呈下達的官不是沒有而是不多,連錢謙益自己都認為自己很多時候做不到。如果是其他人這麼說錢謙益還會暗中鄙視這人虛偽,但是楊漣一貫立身甚正所以錢謙益只會暗自佩服。

    劉宗周這時說道:「當然有第三種,這種人就是居中得利的官員,上面有什麼好處撥下來比如說什麼救災款之類的錢,他會從中截下一些自己用,而下面百姓交的稅收他也會多收一些吃上一口。就算這樣的人也分兩種,一種是撈了好處的同時還為百姓做點事,這種人太多的話也只能睜隻眼閉只眼聽之任之,另外一類人就是只管撈錢從來不做好事,這類人可以說是敗類中的敗類應該大力清除的。」

    高攀龍就是管官的,劉宗周說的這幾類人他都有所聞,以前他也是疾惡如仇見到撈錢的官就恨不得一個個拉出去全宰了,後來對大明的官員有個全面的瞭解後,他發現真要宰的話估計大明的官員會立即死一多半。他想了想說道:「我們都察院管的就是官員的品行,像劉大人說的那種只撈銀子不做好事的官,我們是見一個抓一個絕不留情。但是對那些撈得不凶還能做些事的人,我們也只有慢慢警告罷了,真要全部清除那是清不完的。」

    信王沒興趣知道為什麼清不完貪財的官,因為他多次聽過『水至清則無魚』的話,大明的官場經過幾百年的演化已經有了很多陋習,要立即有所改變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得到的,至少現在要人做事得說好處,沒好處幹起事來都沒精神。

    信王見劉宗周只說了個上下一致,於是問道:「劉大人開始說能力的要求有兩個一致,現在只說了上下一致還有個言行一致是怎麼說的?」

    劉宗周說:「所謂言行一致就是說一個官員不但要能做還要能說,當然對那些只長著兩片嘴的人來說要反過來,就是不但要能說還要能做。能說就是指你要告訴大家你準備怎麼做,不說出來誰知道你是來做什麼的?不說下面的百姓摸不清,旁邊的同僚也不知道怎麼配合你。會做就不用解釋了,就是指說得到就要做得到,說到做到就是言行一致。」

    高攀龍這時候說:「劉大人這兩個一致我很贊同,可以在下一期的東林月報上把這思想公開發表出來,讓天下的官員都看一看自己屬於哪類人,還能不能自我改造好。開始劉大人說起能力一說是源於博學院的兩個監生有意見,他們說唐朝的黃巢是被科舉制度逼反的,這話不能多說否則會被有心人亂引用。而且事情的起端是溫體仁和周延儒去調查引起,這事也不能多說,否則也容易被人認為是他們故意挑撥離間。」

    開始是信王不相信溫體仁和周延儒會故意挑撥離間,劉宗周也解釋了說兩人是無意中被人看到筆錄,現在是高攀龍也認為溫、周兩人是清白的不能多說免得人誤會,但是錢謙益不這麼想。從上一次周延儒的舉動中錢謙益就知道這些非東林人士對東林黨人有看法,而且這種看法是根深蒂固沒法改變,說他們無意中挑起事端說得通,但是要說他們是有意為之也解釋得過去,你去調查怎麼不把以前的筆錄收拾好?

    幾個人商議了一陣決定把結果給天啟呈上去看一看,儘管大家都知道天啟這一陣身體不舒服,但這畢竟是天啟親自推動還十分關心的事,呈上去他看不看就是他的事了。

    其實錢謙益的想法是有道理的,溫體人還真是故意把非東林人士混得不好這一現象透露出去的,原來大家只有一個模糊的概念,現在根據溫、周兩人的筆錄有了一個數字型的概念,其效果就不一樣了。比如說大家都說某某人是貪官家裡收刮民財無數,聽到的人最多當時多想一下過後也就一笑了之,但是當有證據證明此人名下貪了多少套房,用贓款置辦了多少土地田產,家中放了多少箱金銀的時候,面對這些確鑿證據人們就會群情激奮了。

    溫體仁之所以會這麼做並不是要跟東林黨人為難,他只是想讓一個人看到,而他希望能看到他所作所為的人就是天啟。儘管看起來天啟把大明所有的大權都交給了東林黨,從政務院到軍務院還有都察院,加上制定大明發展方向的聖學院還有提供技術支持的博學院都有很多東林黨人,但是目光銳利的溫體仁還是發現天啟對東林黨是有防備的。首先是軍務院由天啟親自抓住在,政務院裡是自己的親兄弟還有一幫王爺,東林黨人想隻手遮天怕是不容易。

    後來天啟同意增加幾個人去政務院幫忙,其中就有不是東林黨人的溫體仁和周延儒,後來似有心似無意的天啟還特別對溫、周兩人加以重用,這就讓溫體仁上了心。溫體仁這麼做一是看東林黨人的反應,二來也看天啟的反應,從他的角度來看還真希望那兩個監生把事情鬧大些。真要事情鬧大了東林黨人跟著鬧起來,可以讓天啟對東林黨增加戒心,如果鬧大後天啟不斥責他,那就說明天啟對他的行為表示讚許。

    其實劉宗周和高攀龍等人也不是看不到這一點,高攀龍之所以叫別聲張是為了避免被人借此說事,無論溫、周兩人是有心還是無意都不應該把事情鬧大。信王也不是沒看到,他為了寬高攀龍等人的心,特別對劉宗周的能力論增加了一點。劉宗周說官員的能力應該用上下一致和言行一致來衡量,信王加了一句忠誠才是最大的能力,所有有個十年苦讀經歷的進士,其忠誠是不容質疑的,這話讓高攀龍和劉宗周等人非常高興。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