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天啟風雲

龍騰世紀 298 府縣分工(中) 文 / 孤舟六百

    楊漣跟陸知府本就認識,因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組織就是東林書院,陸知府的這個官還是通過高攀龍的特別照顧才得來的‰記住本站的網址:。以前人們都說君子不黨,魏忠賢為了給東林書院的人潑點髒水在身上臭,就直接說他們是東林黨,好在東林黨的人不搞錢權交易提倡任人唯賢,天啟對東林黨也沒有什麼惡感,只是提醒他們要注意影響不要誤了朝廷大事↓是因為這個原因陸知府說在輔政機構中增加人有些急時楊漣才沒有不快,自己人提點意見很正常。

    陸知府見楊漣沒有不高興,只是輕輕問自己這話是什麼意思,就知道楊漣是真心想聽意見,於是點了點頭說:「無論縣裡還是州里,雖然都成立了輔政機構但人都不多,一來是人員不好找二來也沒有那個必要。大人真要在一個縣裡找那麼一兩個人代表百姓,恐怕一兩個人也代表不了,如果沒有強有力的監督措施,到最後很可能代表普通百姓的人都會去替有權人和有錢人說話,這恐怕有失朝廷的初衷。」

    楊漣點了點頭說:「陸知府的話有一定道理,不過我想只要從代表的產生渠道上想辦法,就能找到真正代表普通百姓的人♀輔政機構的成立是皇上親自要求的,如果不能達到皇上的要求,就算皇上不怪罪我們也會不好意思。只有真正代表百姓利益的人才能有助於解決問題,像陸知府說的那樣找出來的代表最後都代表有權人和有錢人去了,肯定會使各級官員受到蒙蔽,真想著為了百姓做好事到最後也會變成辦壞事。」

    楊漣這話就是讓陸知府知道,找幾個人充實到輔政機構中去是皇帝的意思,現在應該想怎麼辦而不是想該不該辦。而且找的人不能是濫竽充數或者說掛羊頭賣狗肉,真正代表百姓就能夠真正替百姓說話,從高處說可以使所有人都越來越平等,從低處說也可以避免百姓和官員之間產生對立情緒。大明現在仇富和仇官的現象很多,真如陸知府說的那樣表面上說代表普通百姓,其實是代表了有權和有錢的人,那麼貧富差距會不斷拉大,官民關係也會更尖銳。

    真到了那種時候不要說越來越平等,在貧富差距不斷拉大和官民關係日漸緊張的情況下,百姓們就算不揭竿而起也會跟朝廷離心離德,遇到內憂外患朝廷得不到普通百姓的大力支持,有些對朝廷極端失望的人說不准還會盼望敵人打進來。防微杜漸這話可不是簡單的一句話,很多時候不注意細節就很可能有大損失。三國中赤壁之戰時曹操假如能防備到連環火攻,三國的結局恐怕就會改寫。

    陸知府明白了楊漣的意思後想了想說:「既然大人已經決定要這麼做,下官就說一下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供大人參詳,也許會對大人有些幫助但也可能沒有。大人開始也說了要從產生代表的渠道上想辦法,下官認為這普通百姓並不適合親自來當這個代表,必須要另外找人來代表他們。」

    楊漣說:「這事我知道,在東湖縣時盧縣令就說過,普通百姓因為沒有受過什麼教育所以都不大通理,就算真是他沒道理他都會固執己見不服氣。但有時候真到了他們理直氣壯的時候吧他們又會因為激動或者委屈說不出話,要麼是叫嚷要麼是哭泣,而且他們說話沒有條理東一句西一句難懂其真正意思。我路上也一直在想,可不可以找些口齒伶俐的人專門來代表百姓,替百姓跟官府對話或者把官府的意思解釋給百姓聽。」

    陸知府笑了笑說:「大人的意思下官清楚了,大人是要找像是民間訟師一樣的人物,不過訟師這樣的人在民間都沒有好名聲,大人想用這樣的人恐怕百姓不會信任他們我們地方官也不敢委託他們重任。訟師惹人討厭是因為他們經城為了錢而不是為了公理和正義,不過話又說回來,不為利益只為公理和正義的人他們也無法生存,就算跑跑腿寫個狀紙也得用錢,訟師做事只為錢不為理不可原諒但也可以理解。」

    楊漣點頭說:「任何事都不是一開始就十全十美,先要有然後逐漸完善才是正道,假如真能一開始就要求完美無缺才能動手做,那麼世上也沒幾件事可以去做了∫幾個人代表百姓入輔政機構的事就說到這,我會將這一陣瞭解到的情況給朝廷上報,現在陸知府能不能說說工場礦山招走人後做農活缺人的事,兩個多月前正是因為東湖縣的上書才引起這麼多事,而且我瞭解到和州是以東湖為試點的,東湖出了事和州其它地方也好不到哪裡去。」

    陸知府說:「下官正想給大人匯報這事,就算大人不提下官也會提的。其實無論是礦山還是工場招走人後田里還是不會缺人的,主要是人給屯起來沒有合理用上,這件事下官自己想了很久也跟人商議過多次,發現只有府縣分工才能徹底解決問題。」

    楊漣說:「東湖縣盧縣令也說過現在的解決辦法是暫時的辦法,明年遇到這種事今年的辦法就不抵用了。陸知府說府縣分工是怎麼個說法?我怎麼沒聽說過?」

    陸知府說:「現在一個縣裡有種田的有做工的還有開礦經商的一應俱全,這本來是好事但因為各種條件跟不上所以就會出現很多問題,這些問題中就有人員有時候不夠這一問題。其實人員不夠做工和種田起衝突只是表面現象,真正的原因在於人員的分佈不合理,假如把人真正配置得好應該不會出現缺人手的現象。」

    楊漣問:「照你這麼說其實並不缺人,只是各級官府沒有把人用對地方是不是?依你所見該怎麼合理用人?或者說你說的那個府縣分工具體細節是什麼?」

    陸知府說:「下官認為種田的事都應該由縣裡管,而做工開礦的事應該由州里管,如此一來無論是官員還是百姓都會各安其位,不會出現忙的忙死閒的閒死,更不會出現一會兒要做工一會兒又要種田。大人請想啊,做什麼事都是要認真負責並且要不斷學習才能做得越來越好,假如今天做這樣明天做那樣,人顧東不顧西外事情也做得不精。」

    原來陸知府打的這個主意,人們都知道做工得的利益才大,種糧食固然重要但就是因為太重要所以才不那麼重要♀話聽起來難以理解但仔細想一想卻會發現確實是這麼回事,糧食關係到國計民生非常重要,老百姓只要沒飯吃就會鋌而走險做壞事,良民變成刁民甚至變成亂民暴民。因此糧食的價格是固定的一兩銀子交換一石糧,任何時候都不允許出現大的變動最多有一成的浮動價格,各省的糧庫和番庫都由戶部接管並由錦衣衛監督衛所軍守護。

    假如真是州府管工場和礦山而把種糧食這事交給縣裡,從分工協作這上面看是合理的,官府中的人和百姓都會各做各事。現在一個縣裡有施政的縣令和監督縣令做事的縣監,後來還增加了代表聖學院和博學院的輔政人員,假如再增加幾個代表當地百姓的人進輔政機構,加上原來就存在的典史、主薄、縣丞等人,一個縣跟一個小朝廷也差不多了。如果真能做到府縣分工,小而全的機構就會變成互相配合的質,這對國家的穩定也有好處。

    楊漣想了想說:「你的話很有道理,不過這事太大我也做不了主,必須得向朝廷稟報甚至要皇上親自決斷才行。我現在只問你一件事,假如真把所有工場和礦山都劃歸州里管,只讓縣裡管種田等事務,你能保證農忙時田里有足夠多的勞動力嗎?要知道做工開礦是很重要但跟糧食比起來還是要差一些的。」

    陸知府說:「這肯定沒有問題,只要州里接手了開礦和開工場的事務,就絕對不會允許任何礦主或者工場主把人拉得遠天遠地,更不會允許有人有意把人屯起來看官府的笑話。就像大人說的那樣絕對要先保證農田里的勞動力充足,只有糧食問題保證了才能說其它賺錢的事。」

    楊漣和陸知府說話時劉僑和錢謙益在一旁喝茶沒說話,現在見陸知府把胸口拍得山響,楊漣也好像有點聽進去了,劉僑怕出萬一就說道:「陸知府說了幾個絕對,但在我們當兵的人眼中天下沒有絕對的事,任何事情都是有可能發生的不能太絕對。我想問一下陸知府,萬一出現兩月前那樣抽不出人來怎麼辦?到時候就算你陸知府挽起袖子親自出馬去,恐怕也難保稻穀在田里發芽,那時候你又怎麼辦?」

    楊漣開始見陸知府說得肯定也沒多想,現在見劉僑這麼問心裡也打了個突,心道不怕一萬就怕萬一,真到那時候又該怎麼辦?現在雖然最艱難的時刻已經過去,但誰也不敢保證哪天會不會再來一場大範圍的自然災害,糧食在任何時候都是寶貴的☆讓人的的是這是個制度的東西,假如一出問題就是普遍的問題,到時候就出問題不是一州一縣的事。

    想到這裡楊漣也看向陸知府問道:「劉大人說得有道理,不怕一萬就怕萬一,陸知府不能只說絕對而應該有後手,沒有後手的話那些絕對肯定的話很可能就是空話。」

    陸知府沒有慌張,反而胸有成竹地說:「兩位大人不必太的,下官早就想到了應急措施和應急的人,這些人跟劉大人也有一定的關係,就是每個州的衛所軍。南直的衛所軍自從很多年前倭寇來時緊張了一下,幾十年來一直都過得輕鬆滋潤,以前他們還有軍田要種,現在朝廷已經收回軍田要他們時刻訓練準備打仗。下官在想打仗不就是應對特殊事件嗎?這敵人來了算特殊事件田里的莊稼出問題了也算特殊事件。」

    劉僑聽了驚訝地說:「你一個地方官怎麼關心起衛所之事了?小心哪個御史知道後參你一本吃不了兜著走。」

    陸知府急忙說:「下官只是從朝廷明發的邸報上看到的消息來分析的,平潮期跟衛所軍不打交道的,而且這只是個想法能不能行還得朝廷決斷。再說也只是個萬不得已的保險措施,一般情況下還是自己解決的好。」

    楊漣想了想說:「這事要問過朝廷再說,而且可以肯定必須皇上定奪,我們先給朝廷上書述說這一路的瞭解調查結果,如果朝廷允許我想再去其它省份看一看,劉大人和錢大人覺得怎麼樣?」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