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侍郎姓傅因為是官宦人家,所以有點管他說得說不得張嘴就來的紈褲風範,他的話一問出來立即就引來了不少不滿的目光,大家雖然瞪著他沒說話,但所有人的目光都在無聲地質問他,你的意思是每個人天天生病你才高興嗎?
說都注重養生生病的就少,生病少醫院的生意就不好,這只是個普通的邏輯推理,從經營角度來考慮是對的但從人上來想就錯了,因為沒有人喜歡生病.站在朝堂上的大小官員不管內心怎麼想,但至少表面上都是把黎民百姓的生命安危掛在嘴上的,在大家看來這個問題就有些重金錢輕生命的味道‰記住本站的網址:。
天啟也知道這個傅侍郎的問題本身並沒有錯,他只是在錯誤的時間和錯誤的地點提出了一個並不一定錯誤的問題。醫學研究是一個長期且需要巨大投入的工程,病人少了就賺不到銀子醫生只能養家餬口,搞醫學研究就無從談起。不過任何人都不能說為了賺錢專門讓人去生病,或者是把沒有病說成有病,當然某些無良醫生除外,聽說他們會為了多賺兩個銀子有意不給病人把病醫好。
天啟想了想說:「你的問題並不討人喜歡,但朕卻並不討厭你反而覺得你的想法有深度,你願意去醫學院嗎?」
傅侍郎一聽腸子都悔青了,因為嘴欠沒忍住問了句話,惹得大家不高興不說還把自己問到醫學院去了,這難道就是傳說中的「眼前報,來得快」?不過他也很有急智,說道:「臣雖然對醫學有興趣但並沒有什麼基礎,加上年紀大了恐怕也學不到什麼,不過臣有個侄兒今年剛剛二十正是年輕力壯還對醫學有興趣,如果皇上允許臣可以勸他去。」
他這話一說出來武之望不幹了,你以為醫學院是任何人想來就能來的嗎?瞪了一眼傅侍郎說:「要送就送親兒子嘛,送侄兒算什麼回事?再說光有興趣怎麼能成?他的基礎要比一般人好很多才能進醫學院。」
傅侍郎苦笑道:「武大人別生氣,下官沒兒子只有四個女兒都出嫁了,不過下官的侄兒真的有兩下子,下官幾次有病都是他給瞧好的。」
一聽此人如此倒霉連生四個女兒,武之望心裡平衡了些,說道:「既然你侄兒有能耐,如果皇上同意可以讓他來。」
天啟搖了搖頭說:「你侄兒的事要先徵求他的意見,他有興趣可以去醫學院試一試,不過朕看上的是你。」
一聽天啟訛上自己了傅侍郎心中暗暗叫苦,不過又聽天啟說:「說起這話題朕想起了一件事,說有個老醫生過年貼對聯,家裡人貼的是『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茂盛達三江』,他覺得不妥改成了『但願世上人無病,哪怕架上藥生塵』,這讓左鄰右舍非常感動。不過朕在想如果他家真的是藥生塵了,他該如何生活?他的醫術又如何進步?朕並非要勉強你去醫學院,只是要你回家去好好想一想你開始的問題,怎麼讓醫院既賺到錢又能讓生病的人越來越少。」
見傅侍郎苦著臉答應了天啟暗暗好笑,這個問題應該是暫時無解的,讓你去想只是讓你知道有些話是不能說出來的。
轉頭看了看博學院的徐光啟,笑著問道:「朕看徐大人幾次欲言又忍,是不是有什麼疑難之事?」
徐光啟主持博學院快半年卻沒見他們有什麼動靜,一群人整天在裡面忙忙碌碌的只見花錢沒見產出,這難免引起了很多人在背後議論紛紛。更讓人看不順眼的是他還找了些高鼻子外國人在裡面吃閒飯,而且聽人說這些外國人好像還是些外國和尚只是沒剃度,有事沒事就勸人相信他們那個綁在一個架子上的什麼主。大明的廟裡不管是道教的三清像還是佛教的佛祖觀音像哪個不是高高大大光彩奪目的?你一個被綁在架子的小人連自己都不能解救下來還能保佑誰?
見天啟發問徐光啟上前說:「回皇上的話,臣本來不想說的因為臣的東西都還沒有見到成效,不過要是不說說臣怕諸位大人以為臣和博學院是光拿銀子不辦事的,再加上今天聽到各部都有令人滿意的成果,如果臣不說一說恐怕今後跟戶部要銀子都張不開嘴了。」
天啟哈哈一笑說:「徐大人多慮了,就算你們什麼都沒做出來至少三年內朕是一心一意支持你的,當然三年後你們還沒見動靜朕就要來看看究竟了。」
徐光啟說:「那臣更該說一說了,前一陣跟軍務院的倪元璐倪大人商議大炮方面的事,他的意思是要把一般的炮彈換成他做的炮彈,這個因為條件不成熟所以沒做出來。不過卻做出了另外一種東西,具體是什麼倪大人讓絕對保密所以臣今天就不在這裡說了,皇上可以去問問倪大人。臣要說的是臣等正在研究三門新食物,正在試驗但需要的時間長現在還沒有多大推廣價值,不過博學院中的人已經有了些新思路,應該不會超過皇上的三年期限就能研究出來。」
天啟一聽笑了笑說:「搞研究就是要耐得住寂寞,太浮躁的人是出不了什麼成果的,徐大人不妨把你的研究給大家說一說,說不準進了諸位大臣的法眼以後給博學院撥銀子會撥得快些。」
徐光啟說:「臣等最先栽種的是甘薯和玉米,說起來這兩種東西還是從南方廣東和福建兩省開始栽種的,後來在南方各省傳播開♀兩種東西的不好之處是產量低不穩定,而且甘薯還不好保存容易爛,但它們的好處是耐旱。臣的意思是如果能夠增加甘薯和玉米的產量,那我大明的饑荒問題就不是什麼問題,皇上也沒有必要花銀子移民了。」
有一個從河南回京述職報告移民情況的巡撫問徐光啟道:「徐大人說這兩種東西耐旱不過產量低,耐旱是好事北方的旱情這幾年是一年比一年重,但產量低就不好了,不知道低到什麼程度?能不能跟小麥持平?」
徐光啟搖了搖頭說:「甘薯要好些但不易保存,玉米產量最多有小麥產量的一半,而且它們的口感都比不上小麥和大米。」
河南巡撫聽了也搖了搖頭說:「這就沒有什麼推廣價值了,不要到時候小麥沒栽上,甘薯和玉米百姓吃不飽或者根本不愛吃那就麻煩了。」其他人一聽也惋惜地搖了搖頭。
就在大家都不看好甘薯和玉米時,戶部和工部的幾位尚書和侍郎的眼睛亮了,戶部尚書左光斗首先問:「徐大人,你說甘薯和玉米耐旱,水稻我們不說只說在用水量上比起小麥來少多少?」
徐光啟說:「具體的沒仔細測算過,但至少省水一般以上,基本上可以栽下澆完水就不用管,當然連續幾月一顆雨不下也不行。」
左光斗這時轉身對天啟說:「皇上,臣有個想法,這北方各省天旱不假但並不是全省各地都旱,挨著河流的地方還是可以用人力或者水車提水的。臣的意思是離河近的栽種小麥,稍微遠的就栽種甘薯和玉米,產量少總比顆粒無收好,口感差總比餓肚子強。而且還有個好處就是這樣一來可以暫時停止移民,至少能節約一百萬兩銀子。」
天啟想了想說:「這個想法有點冒險也有點瘋狂不過可以賭一賭,銀子恐怕省不了,一半買糧食防止萬一另一半用來準備甘薯和玉米的種子吧,你們想賭一把朕就陪你們瘋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