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民國大軍閥

第四卷 軍閥的崛起 第兩百四十八章 攻佔新加坡 文 / 仲浦

    歡迎大家來到——:

    緬甸盡在王九齡之手,秦國不單單是多了一個資源的寶庫,更重要的秦國的戰略防禦縱深大大加強,王九齡可是深深耳朵知道國小易亡,自己老是閃別人,要是不把國家的戰略縱深搞大一點,把國力搞強一點,很可能哪天就會被別人閃了。

    為了穩定緬甸,王九齡在不斷的讓華人接管行政權利之後,同時也將那些失去權利的英國殖民者留下來的官員,全部看押起來,這些人要是放回去,絕對會因為失去權利趕到不滿,然後就會造反。

    所以還不如現在把他們看管起來,本來是想直接幹掉的,不過眼下怕幹掉他們,會激起緬甸人的反彈,所以就先看押,不過對於那些曾經排華的人員包括他們全家堅決是格殺勿論,這讓那些華人很是感動。

    對付緬甸的土著,光靠軍隊和扶持華人是不行的,這些都是明的,王九齡還需要來暗,秘密警察部隊成立就很有必要,他們可以最大限度的預防犯罪,王九齡認為這是控制緬甸人最好的辦法。

    王九齡現在並沒有打算消滅緬甸人,王九齡覺得還是留著他們或許更好一點,當然首先這些人必須證明他們有存在在秦國的必要。

    同時為了穩定緬甸,外國人必須統統驅逐,而那些跟英、日勾結的人要全部處理,尤其是跟日本人勾結的,另外那些證明不了自己身份的人也要徹底從地球上消失,因為他們十有**就是日本的間諜。

    在這種敏感問題上王九齡的原則是寧可錯殺三千也不放過一個,中國不夠強大的時候他們也是這麼做的,所以王九齡不會有任何的罪惡感。

    至於英國人則全部投進集中營,財產沒收,王九齡最喜歡的就是銀行了,裡面有大把王九齡喜歡的東西。

    王九齡規定所有的外國人都必須在10天內離開,否則秦軍將不再保護他們的安全,當然要是真的有不開眼的人留在這裡,那他們永遠也不會有機會離開了。

    英國暫時沒有能力反攻,緬甸一切正常,為了穩定緬甸,王九齡還另外在組織了一支十萬人的部隊去緬甸,那樣守衛部隊就有25萬人,王九齡相信緬甸應該不會有什麼事情發生。

    而在馬來半島的第一集團軍的黃培堯部,則必緬甸戰場的士兵打的要幸苦一些。

    在島上的時候,前兩天推進還是很順利的,但是在第三天驅逐了馬來半島的英軍之後,所有額英軍殘餘人員全部退守到新加坡,這給黃培堯很大的壓力。

    18世紀中葉,英國正在擴張其在印度的版圖以及與中國的貿易,他們急需找到一個能夠讓其船隻停泊、維修的港口,以在與荷蘭人的貿易競爭中取得優勢。

    1818年末,總督萊佛士在馬來半島的南端建立一個新的貿易港。

    1819年1月29日,萊佛士登陸新加坡本島,發覺新加坡擁有發展成為港口的優越條件,南部的水域寬敞很少風暴影響,附近的溪澗也有充裕的水源提供飲用水,最初新加坡隸屬於英屬印度殖民當局管轄。

    到了1820年,新加坡開始為大英帝國產生利潤。

    1824年,新加坡的殖民地地位進一步得到確立,2個新的條約正式簽署,並於1826年成為海峽殖民地,1

    832年,新加坡成為海峽殖民地政府的所在地,1867年4月1日,正式成為英國的直轄殖民地,由位於倫敦的殖民地辦公室直接管轄。

    到了20世紀初,新加坡從沼澤遍佈的荒地,躍升成為全世界第7大港口。

    今天的新加坡屁大的地方,但是人口卻有70多萬,關鍵是裡面百分之七十是華人,秦軍的很多武器不方便用,要不然損失最大的是華人,但是更不可能讓英國保留一個港口在秦國的邊境,何況還是這麼好的一個地方。

    黃培堯將情況上報後,王九齡立即連夜研究計劃,最後王九齡命令空軍繼續空襲英國的地面部隊,同時也擊沉所有靠近新加坡的船隻,當然最重要的是能幹掉英國人的艦隊。

    同時海軍南下護送陸軍渡過柔佛海峽,柔佛海峽位於馬來半島與新加坡島之間,全長約53公里,被新柔長堤分為東西兩段:西段長約24公里,一般寬1,400米,水深6,7米;東段長約29公里,寬1,800,2,000米,水深12米。

    橫斷柔佛海峽,連接新加坡與馬來西亞的陸上通道,19191923年建,長1,056米

    寬25.3米,全部用花崗石建成,南段608米屬新加坡,北段448米屬馬來西亞,堤面中間是鐵路,西側是公路,東側是自來水管,由柔佛州引水供應新加坡。

    新柔長堤是在1920年代由英國的建築師建築的,至1923年才落成,不過英軍為防止秦軍由此進攻新加坡,已經將其炸毀。

    為了盡量減少對新加坡華人的傷害,王九齡空運了剛剛生產的三千支衝鋒鎗,另外讓黃培堯將其他部隊的裝備衝鋒前和狙擊槍的人員全部調過去,進行巷戰。

    與此同時,王九齡將80多門305毫米的要塞炮也空運過去,他們一是安裝在已經到手的馬六甲,而是安裝在新加坡。

    4月5日經過兩天的準備,一個團的陸軍坐上徵用的民船和海軍的軍艦,在空軍的掩護下,渡過柔佛海峽,搶佔了灘頭,然後逐步在炮兵的和空軍的打擊下,擴大戰果,並殺向城內,此時英國人在城內還有兩萬多英軍和3萬多土著兵,另外還有一些警察之類的警力。

    不過新加坡珊頓爵士在秦軍功過柔佛海峽就已經打算投降了,英國不會有人來救他了,艦隊接到國內的命令,退守婆羅洲的馬來西亞,保存實力,等待國內調兵在報仇,這也是為什麼海軍航空兵緊張兮兮的找了半天,也沒有找到英國人的艦隊。

    正當秦**隊已經渡過去一個師的兵力,準備大幹一場的時候,新加坡總督珊頓爵士發表明碼通電,表示投降,不過在電文中還嗦了一大推,什麼為了新加坡的民眾福祉,不想新加坡生靈塗炭之類的話。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