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都市小說 > 風流少帥

龍騰世紀 第272章 :三座大山 文 / 華曉鷗

    縣委書記一職,是縣區內最高長官,雖然黨內有民主集中制,中央也三列五申的強調,不搞一言堂,不搞獨裁。但事實上,在縣委這個角度,黨委書記有著絕對的權威。

    有人說周沖很幸運,說他靠上了市委書記吳文瀚這棵大樹,為他提供堅強的政治後台。

    有人說周沖長得帥,與大富豪張邦國的女兒有曖昧之情,為他提供強大的財力保證。

    有人說周沖敢打敢拚,在不同的工作崗位上總能幹出顯著的業績。

    但有一點卻沒人否認,周沖雖是市委最據爭議的幹部,但他也在本市最年輕的縣委書記。

    對於別人的議論,周沖早就習以為常。他只做他認為該做的事情,他不在意別人對他的褒獎,更不在意別人對他的微詞。對於市委最據爭議幹部的頭銜,他不否認,也不接受。

    剛剛接任縣委書記的周沖有些低調。一些棘手的問題擺在他的面前。

    黃維和徐福田在任時,一些被強行隱匿的問題全部顯現出來。縣委機關的多數幹部,都持有懷疑態度觀察著這位新任的年輕書記。

    甚至有些人還斷言,這樣一個爛攤子,中央派人也難以收場。何況一個嘴上沒毛的小伙子?

    周沖確實有些難以抵擋,一件件應接不暇的突發事件,讓他有些焦頭爛額。

    首先是他到任的一周後,一群民工聚集在縣委大樓門前集體上訪。

    原因是一個建築開發商,樓盤開發了一半,就攜款逃跑。留下一群未發工資的民工,民工拿不到工資,自然要找縣委、縣政府。

    按照規定,開發商在建樓的時候,要在縣政府留下一筆抵押金的,但那開發商與前任縣長徐福田關係密切,這筆抵押金未按正常程序交到縣政府。待徐福田鋃鐺入獄後,開發商見機不妙,攜款逃跑,只留下蓋了一半的樓,和一群未領到工資的民工。

    信訪部門只好暫時安撫,保證在限期內給民工滿意的答覆。民工們心有不甘地暫時離開了。

    事後,此事居然驚動了省級新聞媒體,派記者到化新來暗訪,周沖知到記者到了化新縣,囑咐相關部門不要阻撓,假做不知道。因為他深知,阻撓記者瞭解情況,以後會有更大的負面影響。

    接著發生了一件更大的事情,全縣大部分工業企業集體停產。原因是,他們被縣委、縣政府招商來時,縣政府並未對環保生產設備有過嚴格的要求,而新一屆縣委班子卻對環保設備有嚴格的要求,加大了他們的投資成本,於是他們聯合起來停產,給縣委、縣政府施加壓力。

    化新縣是工業縣城,所有工業生產企業一起停產,等於全縣的經濟運行停了90%,可想而知,這形勢有多麼嚴峻。

    接著是四里八鄉的教師們約好了一起到縣委上訪,要求給付多年陳欠的工資。前任縣委書記黃維、縣長徐福田私自挪用教師工資款,以做他用。

    以前教師們敢怒不敢言。現在縣委班子大換血,據說來的還是個為民辦實事的好官。這些教書匠們看到了希望,於是約好了一起來上訪。

    教師要求給付工資,這要求合理合法。但以前省市撥的工資款已經被前任的領導挪用了。現在教師們來找,信訪部門根本解決不了問題。還不能直說錢已經被挪用,只好好言相勸,推搪拖延。

    一件件突發事件接踵而來,各部門負責人走馬燈的進出於周沖的辦公室,匯報情況。蘇紅蘇紅

    周沖只是冷靜地聽著匯報,待瞭解了所有情況後,他找來了新任縣委辦主任楊莉。他想聽聽她的意見。

    楊莉是個看上去冷冰冰人,高傲得似乎有些不食人間煙火。甚至對周沖這個縣委書記也不假辭色。

    周沖雖然對一張冷臉沒什麼興致,但也不計較。問道:「化新現在的情況,還有眼前這幾件棘手的問題,有沒有好對策嗎?」

    楊莉沉吟了一下,說:「那要看周書記對待群眾和化新的各項工作持有負責的態度,還是想準備敷衍一下打發了。」

    周沖心裡清楚,楊莉是在試探他的態度。

    周沖嗯了一聲,說:「對於合理的信訪問題,還是要以解決為主的,但對那些借縣委新班子剛組建,來趁火打劫的,堅決予以抵制。」

    楊莉點了點頭說:「對於化新縣的工作,咱倆在這商量著閉門造車,不如開門見山,先徵求一下董縣長的意見吧。」

    周沖暗忖:「這個董開武,在化新工作多年,根深葉密,他一定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於是周沖讓楊莉通知董開武來自己的辦公室開會。

    來之前,董開武有些不情願。按照他心裡的想法,你周沖是市委下派的幹部,而我董開武是基層一級一級幹上來的。論資歷、論工作經驗,周沖根本就沒法比。在他的印象裡,周衝不過就是個運氣好的後門幹部。現在居然壓在他頭上,心裡很不服氣。而且以自己的資歷,周沖根本不該找他去辦公室。而是應該親自到縣長辦公室去請教。

    但沒辦法,縣委書記是一把手,縣長是二把手,規矩,董開武還是懂的。所以還是不請願的來到了周沖的辦公室。

    董開武這次來周沖的辦公室,也算是二人第一次在工作上的交流和接觸。

    周沖沒端書記架子,開門見山就談起了眼前面臨的三大問題。

    不用詳細說,董開武自然知道近期發生的事情。

    周沖說完後,徵求董開武的意見。

    這位董縣長諱莫若深地沉默了一會,半響才開口說道:「關於民工工資拖欠問題,縣政府沒有資金墊付。這是前任領導留下的後遺症。既然事情到了這地步,最好還是向市委請示一下,對於開工時,未留下抵押款的事,還是從勞動口下手,畢竟要給那些民工個交代。拿具體負責此項工作的幹部開刀,也起一下震懾的作用。」

    至於各工業企業停產的問題,我也沒什麼好對策,畢竟成本加大了,人家不盈利,自然不會開工,何況,當年縣委縣政府招商時也沒給人家這麼多約束。要他們開工也不難,咱們對環保的事情睜隻眼閉只眼,喊喊口號,做做樣子就算了,何必認真。至於教師工資拖欠的問題,也不是一天兩天了,他們鬧幾天,累了,就回去了,不用太認真,以前也發生過類似現象。

    董開武這翻話,漫不經心,還多少帶著點得過且過的態度,讓周沖很不滿意。

    但他畢竟是化新縣的縣長,第一次談工作就弄僵了,對以後開展工作不利,周沖沒發作,只是陰沉著臉,不置可否。

    董開武自然看得出周沖不高興,也沒太在意,打了個哈欠,說:「周書記,沒別的事情了吧,沒事,我先走了,政府那邊還有些文件需要處理。」

    說完,也不問周沖,站起身來,轉身走出了周沖的辦公室。

    這次書記和縣長的碰頭會,楊莉做為縣委辦主任,一直在邊上旁聽,並準備記錄。

    但縣長董開武一翻話,卻讓楊莉不知從何記起。

    她拿著筆,直到董開武走出周沖的辦公室,一個字也沒記。

    周沖好似沒留意到董開武的離去。一直在皺著眉頭想心事。

    周沖暗忖:民工工資這事,記者也來了。化新縣確實沒有這筆預算外資金給他們發工資。但記者在化新,若是不妥善解決,恐怕這事難以善罷。找市委求援到是個辦法,但那等於將矛盾上移,剛剛主持化新工作,就求助市委,好像有些對不住信任自己的吳文瀚,何況這樣也讓化新廣大幹部群眾看低了。至於拿勞動部門的負責人開刀,恐怕不行,畢竟這責任不是因他而起,而是前任縣長的錯誤。貿然追究莫須有的罪名,民工那邊到是交代過去了,但會在幹部隊伍中引發新的矛盾,有損縣委書記形象。

    另外,企業罷工,無非是逼迫縣委縣政府放寬對環保政策。但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追求經濟效益,那與黃維、徐福田執政時的行為有何區別?關於環保政策問題,這事絕不能妥協,這關係到化新縣廣大群眾的利益,是百年大計。

    還有教師工資拖欠問題。那些教師工資待遇本來就不高,前任縣委班子,卻巧立名目挪用了教師工資,這本身就是錯誤。現在,換了新班子,若不把教師工資問題解決了,怎麼對得起那些含辛茹苦、教書育人的老師們呢?

    想到這些,周沖堅定了心志,這三大問題雖然很棘手,但絕對不能妥協,這涉及到民生問題。若妥協,怎麼對得起化新縣的老百姓?

    周沖感覺現在頭都要炸了,此刻他才稍稍明白為什麼公務員考試都是那麼難,要是智商不夠來處理這些事,不瘋了才怪。

    周沖先天智商不高,但是經過氣流改造之後,已經算的上是天賦異稟,他都為這三個問題絞盡腦汁,可想而知其苦難程度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