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普京是克格勃的一員還不算什麼的話,畢竟普京也是蘇聯人,從這其中走出來也算是正常,但是另外一個人的出現,卻絕對會讓人感到驚訝,這個人就是著名的小說家,海明威。
要說海明威的話,估計很多人都不會相信,一個是小說家,一個是間諜組織,這兩則之間有什麼關係?就像是現在的肖易,如果說他是被人培養出來特工的話,那麼估計誰都不會相信,畢竟培養出來一個作家跟培養出來一個特工,這之間還是有差距的。
特工只需要強大的訓練量就可以訓練出來,但是作家不同,如果沒有不錯的靈感,那麼壓根就不可能會成為作家。這看起來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事實上,海明威還真的是克格勃的一員。
上世紀90年代中期,前克格勃人員亞歷山大.瓦西裡耶夫獲准進入蘇聯情報機關檔案館。結果他驚訝地發現,米國大作家、諾貝爾獎得主海明威竟然曾於1941年被招募為克格勃間諜!
前蘇聯情報機關的秘密文件道:「1941年1月8日,一本《喪鐘為誰鳴》被寄往莫斯科。國家.安全總局(克格勃前身)給海明威的代號為「阿爾戈」。1941年『阿爾戈』在動身去華國前被吸收進來……在華國期間,並未與他取得聯繫」。
1941年底,「中心」寫信給紐約的「馬克西姆」說,需要「為他(海明威)尋找出境去我們感興趣國家的機會」。1943年1945年。海明威與蘇聯情報人員有過數次接觸。這幾次會面的目的是「考察其人,看他是否有能力為我們工作」。但「由於我們的人被緊急召回國內,與『阿爾戈』沒能保持進一步聯繫」。「阿爾戈」從未傳遞過「任何政治情報」。
克格勃曾於1950年派人打探海明威的消息及其政治傾向。得到的回復是:「據說。他似乎支持托洛茨基分子,並在文章中抨擊蘇聯。」海明威與克格勃的關係是否就此結束,不得而知。瓦西裡耶夫的新書沒有給出答案,因為筆記只記到上世紀50年代初。
海明威的確於1941年攜妻子到華國采寫過戰地報道。2007年3月30日,一本名叫《海明威在華國前線》的書籍由米國波托馬克圖書出版社正式發行,作者是彼得.莫雷拉。書籍的起由是,海明威的忠實「粉絲」莫雷拉在普林斯頓圖書館發現了一封長達6頁的從未發表過的書信。寫信人是海明威,收信人則是當時的米國財政部長亨利.摩根索,日期為1941年7月30日。
海明威自己在信中聲稱。在他去遠東之前,一位名叫「懷特」的先生叮囑他留意華國的情況。在華國,儘管大部分時間沉浸在醉酒之中,海明威還是盡了足夠的責任。和許多相關人士進行了認真的會談。他還曾和夫人深入前線。吃盡苦頭。因此,莫雷拉認為,與其說海明威在遠東是一個文學探險家,不如說他是一個為米國收集情報的間諜。
關於海明威想做間諜的目的,米國著名的海明威研究專家卡洛斯.貝克教授在一本書中寫道:海明威有著強烈的愛國精神,很喜歡秘密策劃一些事情,指揮一些特別武裝行動。1941年珍珠港事件以後,海明威住在古巴哈瓦那的一個小村子裡。海明威志願加入了米國反情報組織來掃清西班牙難民中的納粹間諜。
他編了個謊話找到了一份工作。告訴米國國務院的官員他在馬德里也建立了一個類似的組織,接著他就著手開始招募人員來發展這個組織。從西班牙貴族到服務生。海明威都曾經在他最喜歡的一家酒裡接觸過他們。1942年,一心為祖國做點兒什麼的海明威走進米國駐古巴大使館,向大使提出了一個消滅德國潛艇的設想。海明威駕駛著自己38英尺長的漁船參加了反潛行動,協助米國海軍在加勒比海巡邏搜尋德軍潛水艇。帶著5毫米口徑衝鋒鎗、一些手雷和自製的炸彈,海明威開始了自己的「獵潛行動」。
最終,海明威的間諜網和「獵潛行動」皆無功而返。一年以後,他放棄了間諜的工作,並一再表示自己沒有「間諜天分」。然而2008年8月14日,米國國家檔案局的一份解密文件顯示,二戰期間米國戰略情報局(簡稱oss,中情局前身)的情報人員有兩萬多人,其中就包括大作家海明威及其兒子約翰。
這也算是海明威的一種另類嘗試了,除了海明威之外,另外一個名人就應該是薩馬蘭奇了。說起薩馬蘭奇,作為華國人,對於他應該不太陌生。他長期關心和支持華國的體育事業,為華國1979年重返國際奧林匹克大家庭以及華國成功申辦2008年夏季奧運會作出重大幫助。他曾擔任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主席長達21年,任內成功推動奧運會商業化,讓國際奧委會脫離財政危機。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上,他親手頒發華國在歷史上獲得的第一枚奧運金牌。
但是估計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實薩馬蘭奇也是克格勃的一員。據一本在俄羅斯出版的新書揭露薩馬蘭奇自從上世紀70年代末起就是克格勃成員,而他當上國際奧委會主席也是因為克格勃操縱了選舉。
《克格勃的棋局》一書指出,書中指出薩馬蘭奇曾在西班牙佛朗哥政.權中擔任體育部長,並被迫行納粹禮,在正式成為克格勃成員時,時任國際奧委會副主席。為了更好地操縱國際奧委會,克格勃控制了選舉結果,確保薩馬蘭奇在1980年7月在莫斯科當選為國際奧委會主席。而他們在國際奧委會的線人是維塔利斯米爾諾夫,後者自1971年以來就是國際奧委會委員,1978年到1982年任國際奧委會副主席。1981年到1990年任俄羅斯聯邦體育部長。
薩馬蘭奇成功上位後,國際奧委會成為間諜巢穴,很多針對一些世界知名運動員的秘密行動紛紛發起,其中之一就是試圖毒殺蘇聯國際象棋大師庫爾切諾伊,後者在阿姆斯特丹的一個賽事後叛逃,而另一位國際象棋世界大師卡爾波夫也是克格勃成員。
這本書的可信有多少很難下判斷,畢竟已經是30年前發生的事情。不過書中並未提起當時普遍被認為是真正大佬的阿迪達斯老闆霍斯特達斯勒,這位德國人不僅在1974年幫助阿維蘭熱成為國際足聯主席,又通過薩馬蘭奇來控制國際奧委會。並且在1980年國際奧委會主席選舉前夜,準確地告知薩馬蘭奇他將在第一輪以44票勝出的事實,堪稱真正的「幕後操縱者」。
薩馬蘭奇當選國際奧委會主席21年後,於2001年7月16日在莫斯科卸任。如今的薩馬蘭奇已經去世。這本書的出版多少會對這位曾經對奧運會在全球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的老人造成一定的影響。身敗名裂未可知否,但這本書卻存在很多前後矛盾,解釋錯誤的問題。
從這些人的身上,其實也可以看的出來當時克格勃的影響力。不過,這其實也不奇怪,這也算是當時蘇聯的一種特殊情況,當時在蘇聯的時候,特工們的身份其實並不是那麼不讓人接受的。甚至還有著不錯的社會地位。
在前蘇聯間諜圈子的傳統裡,很少有人能比「探子」特工贏得更多的尊敬。在人們眼中。他們擁有國際象棋大師的智能和宇航員的堅韌……即便在今天,svr官方網站上仍將蘇聯時代的「探子」特工按照名字第一個字母的排序,挨個列出,視為國家英雄,接受人們瞻仰。而秘密特工斯季爾利茨滲入納粹頭子希特勒核心集團的傳奇故事,更是搬上了電視熒屏,深入民心。連普京也說,斯季爾利茨的形象幫助塑造了整個一代的蘇聯青年。
「十月革命」成功後,列寧要求菲利克斯.捷爾任斯基創辦一個可以「用非常手段同一切反革命分子作鬥爭的機構」。一個半月之後,「全俄肅反委員會」成立,簡稱「契卡」。捷爾任斯基將其肩負的任務概括為:在全國範圍內消滅和制止反革命和怠工行為,將其積極分子交由法庭處理,同時還進行前期偵查和預審。
當人.權被秩序所侵犯時,人們開始指責「契卡」,但列寧不為所動。就像他對「契卡」的評價一樣:「能夠堅持無產階級專政,這比什麼都重要。」「契卡」誕生於布爾什維克立足未穩的特殊歷史時期,直接誕生於列寧對秩序的堅持,這或許已經奠定了克格勃的歷史底色。「契卡」沿著列寧劃定的道路堅定不移地走了下去,並迎來斯大林、亞戈達和貝利亞,而其創建者捷爾任斯基則被丟到了一邊。在「大清洗」中,沒有法庭,沒有偵查和預審,克格勃完全淪為了個人獨裁的工具。
被列寧譽為「全黨最喜愛的理論家」的尼古拉.布哈林在接受審判前寫下了《致未來一代黨的領導人》這封信。在信中,他寫道:「當革命思想指導著『契卡』時,它捍衛國家不受反革命分子的危害,對敵嚴酷是有道理的。而現在它是**的官僚機構,迎合著斯大林的狐疑心理。它對內嚴酷,在毀滅別人的同時也在毀滅著自己。」
1991年8月19日,已於1954年更名為「國家.安全委員會」克格勃的這個情報帝國第一次站到了政.權的對立面,發動政變企圖挽救蘇聯。這是一次不成功便成仁的行動,如果失敗,克格勃將萬劫不復,末代克格勃主席克留奇科夫十分清楚這一點。也許他到死都在後悔,他們的「阿爾法」部隊無法從克格勃接到明確指令,最終失去逮捕葉利欽的機會。如果總部在「阿爾法」的數次詢問中哪怕給出一次明確指示,歷史都將被改寫。
政變失敗,克格勃只能願賭服輸。捷爾任斯基塑像被推倒,克格勃被迫取消了其內部的蘇共組織,巴卡京開始主持改組克格勃工作。一位老克格勃闖進總部大樓,面對巴卡京喊道:「我是共.產.黨.員,到死也是!」巴卡京平靜地回答道:「我只關心你的業務水平,你的信仰我不關心。」
到了選擇的時候,很多人都被迫做出了改變,這其中就包括普京。政變發生後,普京辭去了在克格勃中的職位。他無奈地看著自己的國家陷於萬劫不復之境,無奈地看著自己為之奮鬥了6年的情報機構被大卸塊。
雖然說克格勃成為了歷史,但是如果說蘇聯的克格勃直接就消失的話,其實還真的不能這麼說。在後世的時候,查普曼等俄羅斯間諜的被捕把現代版克格勃俄羅斯對外情報局推至風口浪尖。
甚至。《紐約時報》認為,這次米國抓捕俄羅斯特工事件足以證明:自蘇聯解體以來,俄羅斯的「探子」特工網絡不僅存活了下來,而且甚至可能還進一步發展壯大了,他們的任務也可以通過更加直接的方式完成。回顧克格勃走過的74年歷史以及現在的svr,從昔日的內外安全二合一到現在的對內對外職能分離,俄羅斯間諜機構走過的是一條從權力膨脹到消解的不平常之路。
所以說如果真的說克格勃這個龐然大物就這麼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了,估計還真的不可能,其實從現在的情報部門主管的辦公室放著一個克格勃的徽章就完全的可以看的出來。雖然他們認為克格勃的歷史是一個光榮史,但是如果現在的俄羅斯不能夠容忍這個存在的話,那麼他們還真的不敢將克格勃的勳章直接的展示出來,畢竟作為官員也是有顧及的。
也是因為有著好處,所以他們才會這麼幹的。事實上,事情也算是這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