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職場校園 > 頂戴

第二卷 鄉鎮風雲 第一百二十六章 過橋米線 文 / 龍城十二

    更新時間:2012-08-17

    清道光八年(1828年),地南按察使翟覲光重修大觀樓,將原來的二層增建為三層,觀音寺僧淨樂重修觀音寺時,又於寺後建華嚴閣五間三層,高於大觀樓丈餘。淨樂善詩聯,華嚴閣落成時撰刻一副長聯,世稱「淨樂長聯」:

    上聯是「疊閣凌虛,彩雲南現,皇圖列千峰拱首,萬派朝宗,金碧聯輝,山河壯麗。視晴嵐掩翠,曉霧含煙,升曙色於丹崖,蒼松鶴唳。掛斜陽於清嶂,石廠猿啼。暫息煩襟,凝神雅曠,豁爾謳歌葉韻,風月宜人,性靜幽閒,互相唱和,得意時指點此間真面目」。

    下聯是「層樓映水,佛日西懸,帝德容六詔皈心,百蠻順化,昆華聚秀,宇宙清夷。聽梵唄高吟,法音朗誦,笑拈花於鷲嶺,理契衣傳。儕立雪於少林,道微缽受。久修淨行,釋念圓融,歷然主伴交泰,凡聖泯跡,心源妙湛,回脫根塵,忘機處發揮這段大光明」。

    淨樂長聯上下聯各92字,全聯184字,文采境界雖不及孫髯翁長聯,但也指點湖山,寫景清逸,修行忘機,悟世超塵,頗有為讀孫髯翁長聯者「指點迷津」之禪意。

    這一幅幅對聯,看的沐風如癡如醉,可時間不多,只能走馬觀花似的瞻仰一番,游完滇池已到中午,不用說當然是到蓮花池吃一碗過橋米線,沐風雖然是地南人,可過橋米線是春城特產,沐風自己也是只聞其名未見其實,傳說中被無數老饕奉為聖品的春城名吃,沐風垂涎已久。

    吃過橋米線當屬坐落在蓮花池的過橋都為最正宗,這是一家以專門製作過橋米線聞名的飯店,所在的地方蓮花池同樣聞名,這家飯店這時候屬於國營飯店,肩負著一些招待外賓的職責,沐風到的時候,這裡差不多已是人滿為患。

    蓮花池位於春城市區北部、圓通山西北面,商山下,池側有水口,水滿時流入盤龍江。據史料記載:蓮花池源於唐代,到了明朝初年就是「滇陽六景」之一,有「龍池躍金」的美譽。傳說池裡有五個龍眼,百年來一直是清泉湧流。

    這裡曾有陳圓圓的梳妝台、永歷帝陵等歷史遺跡,更因與歷史名人吳三桂、陳圓圓有重要關聯,蓮花池成為春城自然風景與人文地理的「雙料勝地」。據史料記載吳三桂選中它,興建「安阜園」,專為寵妃陳圓圓住宅。園內,亭台樓閣、水榭假山、奇花異卉、書畫奇珍應有盡有。吳三桂還令人修築棧道,由五華山直通蓮花池,供其往來於美人與政務之間。

    更為特殊的是,明朝末代皇帝永歷被吳三桂率兵殺到緬甸,從緬甸帶回後就用弓弦絞死在這裡,從九五之尊到一縷亡魂,讓人不免噓噓。

    由於人多,還得等一會,沐風也不急,和李嫻在這院子裡轉了起來,這個地方沐風在後世來過兩次,故地重遊,免不了對比一番,第一次來的時候是2000年左右,蓮花池附近已是春城有名的城中村,哪還有一棵綠樹,就只有一個過橋都孤零零的矗立在鋼筋水泥之間,蓮花池中也被淤泥淤積,變成一潭綠油油的死水,散發出陣陣惡臭,和滇陽六景一點都搭不上邊。

    後一次是2009年,這時候春城進行大規模城市改造,蓮花池附近的城中村被全部拆除,蓮花池也成為一座開放式的城市公園,重新煥發了生機,按照地南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的設計思路,重現明代勝景,通過具體的景點來加以體現,所以蓮花池以江南園林風格為主的基礎上,由北向南將構造安阜園門、玉石玲瓏、翠海妝樓、龍池躍魚、蓮池沉香、高山桃林、永歷遺塚、長橋波飛、荷月黃昏、盛世花潮的「蓮花十景」。

    這個時候沐風一對比,和現在的蓮花池相比,2000年的那個印象糟糕透頂,2009年那次多了些熱鬧,只有現在才是那麼自然,自然的樹,自然的景,自然的人,當失去了要重新找回時,總是會缺少了原本的那份韻味,這份韻味才是古跡中最為重要的東西。

    池邊楊柳,李嫻看到沐風沉思「想什麼呢,這麼入神」。

    「沒什麼,我只是在想,這地方還能保持這個本色多久」沐風注意到,剛才進入過橋都的時候,周圍已經出現了不少建設民房的工地,以經濟發展的速度和人們的攀比之心,還有周圍幾所高校學生的租房需要,不用多久,蓮花池周圍就會出現密密麻麻的小樓,蓮花池就將徹底走向滅亡。

    李嫻沒有沐風想的那麼多,她此刻就想著時間過的稍微慢一點,這樣她就有更多的時間和沐風在一起。

    過了二十多分鐘,總算輪到沐風他們,兩人各點了一份十二元的套餐,一碗米線,這個價錢已經算是高的離譜,可後世地南的過橋米線有的能賣到上萬元一碗,不得不說,這吃的就是名氣。

    過橋米線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它的起源還有一個美麗動人的故事。

    過橋米線最初起源於滇南的蒙上縣城。相傳在城外有一個南湖(現在猶存),湖水清澈如碧,湖畔垂柳成行。湖心有個小島,島上不公有亭台樓閣,而且翠竹成林,古木參天,景色優美幽靜,空氣清新宜人,是附近學子們攻讀詩書的好地方,有個書生到湖心的小島去讀書備考,但因為埋頭用功,常常忘記吃妻子送去的飯菜,等到吃的時候往往又涼了。由於飲食不正常,天長日久,身體日見消瘦,賢妻十分心疼。

    有一次,妻子殺了一隻肥母雞,用砂鍋熬好後送去,很長時間仍角溫熱,便用當地人喜歡吃的米線和其他佐料放入,味道很鮮美,收生也喜歡吃,賢惠的妻子就常常仿此做好送去。後來,書生金榜題名,但他唸唸不望妻子的盛情,戲說是吃了妻子送的雞湯米線才考中的。因為他妻子送米線到島上要經過一道曲徑小橋,書生便把這種做法的米線叫做"過橋米線",此事一時傳為美談。人們紛紛仿照書生妻的做法吃米線,過橋米線從此流傳開來。經過後人的加工改進,過橋米線越做越好,越傳越遠。

    過橋米線由湯、片和米線、佐料三部分組成。吃時用大磁碗一隻,先放熟雞油、味精、胡椒面,然後將雞、鴨、排骨、豬筒子骨等熬出的湯舀入碗內端上桌備用。此時滾湯被厚厚的一層油蓋住不冒氣,但食客千萬不可先喝湯,以免燙傷。

    要先把鴿雞磕入碗內,接著把生魚片、生肉片、雞肉、豬肝、腰花、魷魚、海參、肚片等生的肉食依次放入,並有筷子輕輕撥動,好讓生肉燙熟。然後放入香脆、叉燒等熟肉,再加入豌豆類、嫩韭菜、菠菜、豆腐皮、米線,最後加入醬油、辣子油。吃起來味道特別濃郁鮮美,營養非常豐富,過橋米線集中地體現了滇菜而豐盛的原料,精湛的技術和特殊的吃法。

    米線吃完,雖然已是冬日,可沐風還是出了一身毛毛汗,主要是雞湯的味道過於鮮美,這時候甚少有洋雞,多用郊區農民放養的土雞,那個味道少了些腥膻多了些甘甜,再加上兩人點的是腰花,牛肚套餐,就著米線湯頭涮一涮,那個滋味,讓人口齒留香。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