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世界特種部隊始祖

龍騰世紀 277、放血王 文 / 幸運特快

    沈擒龍把兵工廠的徐璜智等人的家屬從敵占區接到了根據地,這讓這些軍工專家十分感激。

    徐璜智於是問沈擒龍需要什麼,當然是武器了。

    這讓沈擒龍想起他剛剛加入八路軍時候,到槍械所要上校級別的手槍單打一的時候的情形。

    聽說現在八路軍的武器製造水平已經相當高了,不知道到了什麼程度。

    假如真的是那樣,是不是自己可能做點合適的武器了?

    其實,這些八路軍的一切部門包括戰術,都只是處於剛剛起步的階段。

    「中國的保爾」吳運鐸為了摸索製造手榴彈炮彈的技術,在延安把眼睛都炸瞎了,可是重慶兵工廠的廠長陳然還在那兒印油印小報。

    晉察冀有一批清華北大來的教授和大學生,可惜已經給當漢奸逮捕了。

    幸好這時以山西為中心的抗日根據地又組織了一個八路軍流動工作團,集中了一批科學家,一邊隨部隊轉移,一邊研製武器,被稱為「馱在驢背上的兵工廠」。

    全團有一千多人,成員來自五湖四海,有從歐洲回國的留學生,有從南洋歸來的華僑,有國內高等學府的教授和學生,有大城市工業產業的技術人員,也有根據地土生土長的能工巧匠。

    其中有日本東京工業大學內燃機研究室的研究生郭棟材,英國冶金博士張華清、日本早稻田大學電機系的畢業生程明升,德國柏林工業大學鋼鐵系的陸達,燕京大學物理系的研究生張芳,北平大學工學院的畢業生鄭漢濤、牛治華,雲南大學采冶系的李樹人,等等。

    他們大多出身在富有家庭,為了抗日救國拋棄舒適的生活,離開優越的環境,不遠萬里,遠渡重洋,從國外或大後方爬山涉水,投奔到經濟落後、物質貧乏、生活艱苦的太行山區,從事對敵武器的研究與製造。

    現在沈擒龍聽到徐璜智讓他提要求,沈擒龍馬上說:「其實啊,我早就想說了,能不能幫我做一件合手的武器。」

    徐璜智有點緊張,因為,這時八路軍的武器製造還是從各地收羅來的工匠用手工做槍。

    這些手工造的槍尺寸不規則,射擊不准,連打幾十發子彈,槍管就紅了,壽命太低,可靠性差,戰鬥中時有故障。

    徐璜智自從沈擒龍出去接他們的家屬,人雖然在工廠裡,可是心早就跟著沈擒龍他們走了。

    他不斷地打聽沈擒龍的情況,他已經知道了,沈擒龍是一個偵察員,屢立大功,簡直是一個傳奇式的英雄。

    徐璜智心想,這樣一個英雄,走南闖北的,肯定眼光很高,就這時八路軍「兵工廠」,實際是修理所的水平,弄出來的玩意兒人家都看上嗎?

    沈擒龍是什麼人,一眼就看出了徐璜智的心思,他也開始在心裡犯嘀咕。

    但是沈擒龍還是把話說了出來,他說:「我是希望能夠打一把合手的匕首,你看看我現在用的這把刀。」

    說著,沈擒龍把自己的匕首掏出來,讓徐璜智看。

    徐璜智一聽沈擒龍是要打匕首,心裡的千斤重擔一下子扔到了九霄雲外。

    要說製造槍支那是高科技的玩意兒,但是,不就打一把刀嗎?

    咱可是鉗工啊!

    專門擺弄鋼鐵的!

    說是打刀槍的祖宗是有點吹牛,可是要說幫恩人打一把順手的匕首,那可是正撞到自己槍口上了。

    徐璜智立刻滿足答應:「行,你要什麼樣的,只要你能說出來,我就能打出來,除非是這個世上從來沒有的!」

    沈擒龍一聽,自己也一下子輕鬆起來。

    徐璜智一看沈擒龍的刀,立刻哈哈大笑起來:「你這是刀還是鋸啊!」

    原來,沈擒龍的匕首早就在多次使用中變得七扭八歪,變形走樣了。

    沈擒龍苦笑著說:「我這把匕首,是當時我們村子的鐵匠給打的,這還是原來我們隊長給設計監工的,要不然,現在你看見的就是一把農村的殺豬刀!」

    徐璜智又是一陣大笑。

    然後他爽快地說:「行,不就是打一把刀嗎?我給你打一把最好的!」

    沈擒龍一看既然對方有這樣的許諾,那麼不趁著這個機會找高手打一把真正能用的武器,可就過了這個村,沒這個店了。

    於是沈擒龍趁機說:「既然是專門給我打的,那麼能不能按照我的要求打一個特別樣式的?」

    徐璜智當然答應。

    沈擒龍於是把自己原來的那把蒙古寶刀的樣子,自己要的對飛刀的要求,以及平時自己在使用中發現的問題,全都說了出來。

    最後,沈擒龍說:「能不能打一把又能殺人,又堅固鋒利的專門武器?」

    徐璜智一下子傻了。

    他打了這麼多年的武器,見識過中國外國的無數槍械和刀具,還從來沒有聽說過沈擒龍這種要求。

    沈擒龍要求的是一把全新的刀,和中國古代的,和以前外國有的,全都不同。

    這種兵器需要特別設計。

    可是,自己應該怎麼設計這種武器,才能真正滿足沈擒龍的要求呢?

    徐璜智在這邊發愁,沈擒龍也知道這個東西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出來。

    但是晉察冀軍區司令部還有人在等著沈擒龍,要分配給他新的任務。

    沈擒龍心裡很著急。

    所以沈擒龍只好在兵工廠裡邊到處走,藉著參觀的機會,排解一下自己的焦急情緒。

    因為沈擒龍幫過整個三所的人的大忙,所以他到那兒都暢通無阻。

    沈擒龍到了一個車間的時候,看到了一支步槍頗具特色,沈擒龍的目光一下子被吸引住了,不由得停下腳步,跟師傅們打聽起來。

    原來,這就是劉貴福帶來的新槍--「無名式馬步槍」,這是讓大家研究,提意見,準備完善後為整個八路軍配備的制式武器。

    聽說這是劉貴福在延安按照運動戰和游擊戰的要求,吸取各種步槍的特長設計和製造的,在工展會上得了獎。

    劉貴福當時認為,漢陽造槍太長而笨重;鞏縣造比較短;「三八大蓋」能防塵、口徑小,劍形刺刀拔刀費力,容易彎曲變形;捷克式有側面折疊式三稜槍刺,這種槍刺拔刀省力,不易彎曲,但零件太多,機構累贅,不大實用。

    結論是:步、馬槍結合,加折疊式三稜刺刀。

    這種折疊式三稜刺刀,及其在拚殺中的優越性一下子吸引了沈擒龍的注意力。

    沈擒龍見過日本的「四四式騎槍」,那也是參考意大利步槍上的可折疊槍刺,將35cm長的三稜刺刀安裝在槍上。

    沈擒龍看到,高強度的三稜刺刀,平時折疊在槍身下方,肉搏時放開彈鍵,刺刀便敏捷地扣在槍口前。

    恰在這時,劉貴福走了進來。

    他看到沈擒龍面對著他設計的步槍若有所思,就上前問道:「沈同志,怎麼,你覺得這槍有問題?」

    沈擒龍說:「我用的行動用的匕首干了,我想要打造一把適合行動的刀,正不知道做一個什麼樣式的刀合適。我看見你的槍上用的刺刀很特別,這種刺刀,和其他的刺刀有什麼區別和好處呢?」

    劉貴福說:「劉鼎部長特別強調指出,肉搏時,刺刀的操持很是重要,一定要迅速、可靠。為了適應肉搏戰的要求,我將三稜刺刀加長,刺刀斷面設計成雙翅形,外部圓滑,不易碰撞刀刃,刺刀的折疊機構改成門扣自鎖式裝置,扣動按鍵,將刺刀甩出,立刻自動牢固地扣在槍口上。」

    說著,劉貴福給沈擒龍演示了一下這種刺刀甩出來的樣子。

    然後他說:「三稜形刺刀式方案,多數人都認為不美觀、太笨重。但經過反覆修改、設計和試驗證明,剛度和刺入性都優於劍形,同時重量也輕於劍形。」

    沈擒龍托著刺刀,大叫起來:「對了,我也要做這種刀!」

    於是沈擒龍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要求在這種刺刀的基礎上,製造一種專門為偵察人員執行特殊任務時候使用的刀。

    這個問題劉貴福還沒有想過,於是沈擒龍就給他詳細講解起來。

    戰場上的戰士用的刺刀,是安裝在步槍上使用的,這種刺刀需要和槍身結合得很好,要相當結實,要有和槍身結合的各種部件。

    可是沈擒龍需要的是偵察員手持的取代匕首的短刀,這就不需要有那麼多的和槍身結合的各種部件,但是卻要有足夠長的握把。

    沈擒龍設計的刀全身都是血槽,極其短小,細長,簡直就是一根針。

    沈擒龍解釋說:「偵察員如果要用到刀,基本就是在行刺時候使用,那麼,首先這種刀的隱蔽性要極高,要便於攜帶。其次,偵察員不是普通戰士,都是受過專門的嚴格訓練的,所以,偵察員只要挑選目標的幾個特殊部位刺殺就行了,因此我們用的刀也就不必那麼大型化,但是要有足夠的殺傷力。」

    劉貴福連連點頭。

    從沈擒龍畫的圖樣上來看,這種在三稜刺刀基礎上改造的短刀,更加鋒利。

    劉貴福的三稜刺刀刺入人體後,血液隨血槽排出,肌肉收縮時無法貼緊刺刀面而不會「夾」住刺刀,這樣軍刺可以從容的從對方體內拔出從而進行下一步的動作。

    三稜刺扎出的傷口,大體上是三角形的窟窿,傷口各側無法相互擠壓達到一定止血和愈合作用,這種傷口也無法包紮止合,不好做最初的應急處理,而且傷口裡面的組織還在不停的流血。

    更可怕的是,在三稜刺刀扎入人體以後,會通過放血槽迅速將空氣引入,空氣在體內形成大量的泡沫,阻塞住血管,只需刺入人體任何部位8厘米左右就可使敵手即刻畢命。

    但是沈擒龍卻說,他們要用的這種刀,只要在體表幾個部位點擊一下就可以刺殺成功,尤其是經過特殊訓練的人員可以用「針尖」插入人體穴位,在神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下致人於死地。

    不過,劉貴福的步槍上的三稜刺刀是直接安裝在槍上的,可以折疊收起,一般不拆下來使用。

    它沒有扁平的刀身,只有三稜的刃口,只能刺不能砍,所以說三稜刺刀除了捅人之外幾乎沒有任何用處。

    而沈擒龍的鋼刺在接近刀把的地方卻是從三面接近兩面,其中一邊有刀刃,可以大致當成刀子割開一些東西。

    徐璜智聽說沈擒龍的刀的樣子定下來了,連忙跑來看。

    看到圖樣,他說:「這個能做。」

    這時八路軍使用最多的是從鬼子的鐵路上扒下來的鋼軌。

    徐璜智馬上取來鋼材,準備為沈擒龍打造特種軍刺。

    劉貴福馬上說:「道軌含炭量低,柔韌有餘而硬度不足。如果是專門做的刀,不大規模製造,應當好好淬火。」

    這時劉貴福正擔心槍管的質量由於淬火技術不過關,他考慮這個問題更多。

    徐璜智馬上說:「那我給你用庫鋼做。」

    庫鋼,指的是當年清朝八旗兵專用造武器的鋼材。

    這種東西,清朝滅亡以後留在倉庫裡邊還很多,就流入了民間,現在已經不再生產了。

    但是滿清的庫鋼鋒利卻不能耐久。

    劉貴福親自負責淬火,用幾種鋼材融合使用。

    一把合格的戰刀,在足夠鋒利的同時,還要具有足夠的硬度,而刀身也要有合適的強度和韌性。

    這些特點的最佳體現,就是盛傳一時的抗日戰爭中的日本刀中國大刀的對決。

    日本軍刀是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有號稱強國的有自己的軍事工業的參戰各國中的步兵中唯一使用的算是冷兵器時代的手動的武器的。

    當時日本兵仍然大量使用軍刀,而他們使用的軍刀,自然是這種赫赫有名的日本刀。

    日本刀刀身很窄,但由於採用精鋼作為原料,鍛造及淬火的工藝十分精良,因而強度很高;刀刃鋒利,波浪形的刀紋清晰可見;刀鞘及護手的外形精美,被世界各地的收藏家視為珍品。

    而中**隊在與日軍多次交戰之後,也大力提倡在每個士兵攜帶手槍和步槍之外,都要配備中國式大刀。

    這種中國傳統式大刀,通體由整塊鋼鐵打造,鋼質一般;刀身特別是刀頭部分較寬,長柄末端有一圓環。

    雖然中國大刀無論在鋼質,刀刃,工藝及外形上都比不上日本刀,但是中國大刀是根據實戰需要而誕生的,鋼質和工藝的要求低使得任何一個農村鐵匠都能製造。

    在雙方大刀的對決中,鋒利的日本刀卻根本不敢用刀刃劈向中國大刀寬厚的刀身,必須時時躲避刀質極差,刀術上也只會亂砍亂砸的中國不識字的士兵。

    而中國士兵在砍劈時運用大刀自身重量來彌補刀刃的不足,把大刀當棍棒用,居然會砍斷精工製造的日本刀,氣得日本軍官士兵火沖頂梁,三屍神暴跳,卻又無可奈何。

    由此可見,一把能夠在實戰中取勝的軍刀,在鋒利、硬度、韌性都是要有全面的要求的。

    從材質上來說,刺殺類武器對材質要求不高,只要硬度達到一定水平即可,而劈砍類武器則還需要高韌度,否則一架即斷。

    使用不同質地的鋼材來製作刀刃和刀身就是將硬且偏脆的刃口和較軟但柔韌的刀身結合起來。

    兩在高手精誠合作,終於為沈擒龍製造了他要求的特種刺刀。

    這就是中國特種部隊防身軍刺的雛形。

    沈擒龍握著這把鋒利的刺刀,心想,這麼鋒利的東西,給鬼子扎進去,會是什麼感覺?

    不惜千金買寶刀,

    貂裘換酒也堪豪。

    一腔熱血勤珍重,

    灑去猶能化碧濤。

    ****

    男兒何不帶吳鉤,

    收取關山五十州?

    請君暫上凌煙閣,

    若個書生萬戶侯?

    可是沈擒龍又想,有了這種好刀,自己有了好東西,要是回到部隊,讓戰友看到會怎麼樣呢?

    沈擒龍也不能讓人家說自己小氣,不講義氣,於是他求人家再給自己打9把同樣的刀。

    沈擒龍也知道人家是用了最好的東西給自己打的刀,其他刀也用這種材料,成本和時間可就高了。

    所以沈擒龍也不強求,用鐵軌打的刀也行。

    這樣,沈擒龍他們小隊的每個戰士就都有一把這樣的刀了。

    這種刀樣子很怪異,沈擒龍可不保證所有人都喜歡。

    那樣,他們小隊的人不要的,他就可以送給其他小隊的人了,這樣可以跟其他戰友有個交代。

    當然,給李驥的必定也是那種最好的材料了。

    沈擒龍急忙趕回晉察冀軍區。

    他走之後不久,1940年7月底,一種中國人在現代歷史上自己設計製造的、制式化的新步槍誕生了。

    劉鼎部長因為那天正是八一建軍節,就給這種步槍命名為「八一式步槍」。

    據說,劉貴福設計的步槍具有非凡的意義。

    二戰後步槍的演變逐步「輕型化」,經歷了馬步槍--突擊步槍--小口徑步槍,這三個階段。

    「無名式馬步槍」的創新,開始了世界步槍進入「輕型化」演變和發展的新歷程。

    更有實際意義的是,從此以後,中國**的軍隊開始了自己製造大量武器裝備部隊、快速發展的時代。

    中國特種部隊的新時代也開始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