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與中國真正發生戰爭僅有三次,第一次中東鐵路爭奪戰,王茂如率領彼時的黑龍江陸軍向俄國中東鐵路司令部發起進攻,並且當時派人秘密破壞了列車炮,全民騷擾,導致俄國人發揮不了炮火的優勢,一舉收復了中東鐵路,並以此真正崛起成一個強大軍閥。第二次中俄戰鬥發生在中國北洋軍干涉俄國內戰,王茂如率軍進入俄國,配合沙俄軍隊參與了對蘇俄的戰鬥。他們在薩拉托夫與蘇俄軍隊大大交戰,擊敗了蘇俄軍隊,但是當時中國人的軍隊是中俄聯合軍隊,並非單純的中隊。很多硬仗都是沙俄軍隊打出來的,而後期中隊因為傷亡問題主動選擇了將主戰場交給沙俄軍隊。第三次中俄衝突便是去年中國國防軍白虎軍團進入中亞,一路橫掃中亞的蘇俄游擊隊,沙俄步兵,俄國土匪,當地哈薩克部落武裝等,及至佔領了整個中亞。
這三次戰鬥並不被蘇俄政府承認,也不足以反應中蘇士兵之間的差距,因此在托洛茨基在最高軍事委員會上的演講,使得過半的委員會成員認為至少應該一戰而試探出中隊的真正實力。
在托洛茨基的遊說之下,甚至連斯大林也覺得應該給中國人一點教訓。但是季諾維也夫認為如果與中隊產生衝突,一旦蘇軍戰敗,不單單對遠東政策有著極其惡劣的影響,還會影響到整個蘇維埃帝國的發展。斯大林和布哈林也趁機跳出來,認為應該有人在為這一場戰役勝負負起責任來。不能勝利的時候亂指揮,失敗的時候推卸責任——他們直指托洛茨基。
托洛茨基豈能不明白他們是什麼意思,他立即在全蘇俄最高軍事委員會上宣佈。布柳赫爾在遠東的攻略出於他的指揮,他願意權力承擔一切後果,而且他的紅軍戰士絕不會敗給卑劣的中國人。隨後最高軍事委員會給布柳赫爾一封密電,允許他對中國國防軍採用「衝突」式攻擊,而托洛茨基的電報更加直接地告訴他一定要全取勝利,你我的前途都在這次戰役上。托洛茨基甚至允許他將高爾察克留在身邊,並且重新組建沙皇衛隊為自己所用。
俄國選擇了戰鬥。但是戰場選在哪裡就不是他們做主了,在《中蘇友好條約》框架下,中國人正在逐步的讓出中亞。這需要一個時間——更具體地說,就是中國人必須有足夠的時間將搶掠來的東西運回到自己的地盤上。因此中國人不著急退讓和選擇,但是俄國人著急,中國人遲一天交付中亞。則俄國人損失多一天。在běijing。尤林大使幾次三番與中國外交部會晤,要求盡快將中亞交付給蘇俄共和國。中國外交次長顧維鈞也多次表示,領土的歸還並不能一蹴而就,還有很多勘察以及物資轉移工作需要去做,最早年底才能完成,這引起了蘇俄政府的極大不滿。
關於東方攻略,經過多番討論托洛茨基也聽取前方布柳赫爾的意見決定在兩處進行進攻,第一處就是被中國人佔領的哈薩克邦都城阿斯塔納。另一處則是中亞之心克勒茲要塞——它的另一個名稱則是克勒茲奧爾達城。
托洛茨基給予了布柳赫爾充分的權力,允許他可以不經過最高軍事委員同意進行戰略調整。但是作為蘇俄最高司令官,在北方蘇芬領土衝突越演越烈,而可惡的波蘭也正在蠢蠢欲動,波蘭政府上個月取締了波蘭的總工會,驅逐了許多俄裔布爾什維克黨員,且波蘭陸軍蠢蠢欲動意圖不軌。由於波蘇邊境距離烏克蘭首府基輔僅僅一百公里,為了鞏固蘇俄歐洲領土,托洛茨基也要求布柳赫爾向歐洲派出一定量的部隊增援。
現在布柳赫爾手中握有三十個師,包括五個騎兵師和二十五個步兵師,在和手下商議之後,認為解放東方不需要三十幾萬人,尤其是蘇芬衝突的確很是緊急,斯大林、季諾維也夫和布哈林的面子也已不給,但是托洛茨基的要求不能不接受。於是布柳赫爾將軍隊一分為三,三個步兵師(步兵66,67,69師)大約兩萬五千人撤回支援聖彼得堡,三個步兵師(西伯利亞第5步兵師,韃靼第1步兵師,步兵42師)大約兩萬人交給熱裡姆斯基,使得熱裡姆斯基收復東西伯利亞的軍隊總兵力達到五萬人。
在重新整編的部隊之後,布柳赫爾的手下擁有十九個步兵師和五個騎兵師總計二十五萬人,不過布柳赫爾還留個一個心眼,他聽從了托洛茨基的建議將沙皇近衛旅給重新組建了起來,而且將其整編為六個薩哈林步兵師總計五萬人。這支部隊不好控制,為了能夠控制好這支部隊,布柳赫爾又說服了托洛茨基同意將高爾察克留下來當做這支部隊的名義統帥。而這支部隊大多數人已經厭戰不願意再繼續戰鬥,並且很多人其實只是想平靜地生活,他們不喜歡布爾什維克,甚至反對布爾什維克。以至於布柳赫爾向這些人中派遣幾百個布爾什維克政委被他們給趕了回來。為了控制他們,該步兵師僅僅擁有手槍、步槍和刺刀,只能當做補充部隊。
現在布柳赫爾留下的二十四個紅軍師分別是十九個步兵師:斯摩稜斯克步兵第1師,彼得格勒步兵第4師,西伯利亞步兵第1師,步兵第5師,辛比爾斯克鐵軍第24師,步兵第27、第29、第30、第41師,土耳其斯坦步兵第31師,西伯利亞步兵第22師、27師、35師,步兵第51、第59、第62師,葉尼塞步兵師,烏拉爾第3步兵師,第三國際步兵師。五個騎兵師:騎兵第13師和騎兵第17師,烏拉爾duli騎兵師。哈薩克duli騎兵師,哥薩克遠東騎兵師。外加薩哈林六個步兵師,蘇俄東方集團軍中亞集群總兵力重新達到三十萬人。
布柳赫爾雄心勃勃。同時他也知道,他的三十萬大軍不但決定著蘇俄在遠東的命運,更決定了他和托洛茨基兩個人的命運,他立即召開軍事會議準備對華中亞攻略。
經過沙俄投降人員的報告以及蘇俄情報人員的分析,中隊主要由三個軍團以及數量龐大的補充團組成,補充團實際就是二線民兵,只有在主力軍團損失之後才會補充進入軍隊。中國人的軍隊主要集中在幾個地方。有西域軍區核心城市阿拉木圖,克勒茲要塞以及巴爾喀什以及沙龍城,至於俄國人認為非常重要的阿斯卡納則沒有多少中隊駐紮。只是中國人在臨走之前帶走了阿斯卡納所有值錢的和有價值的東西。只留下空洞洞的阿斯卡納城。甚至中國人拆走了阿斯卡納到巴爾喀什之間的全部鐵路,他們用這些鐵軌修築了到阿克斗卡再到阿拉木圖的鐵路,而阿克斗卡正是泰西省省會。
在蘇俄的情報之裡,中國人的兵力佈置是:在巴爾喀什駐紮蛟龍軍團。在阿克斗卡駐紮著黃龍軍團。儘管在阿拉木圖也駐紮著第三十二師團(隸屬白虎軍團),但此處有近四十個預備役團總計十萬的預備役民兵部隊(原本西域僅有十六個預備役團,但是大戰來臨,西域漢族男性移民接收到徵兵通知,臨時組成四十個預備役團做補充部隊)。在克勒茲要塞駐紮一個第三師團(隸屬白虎軍團),在比什凱克駐紮著第三十一師團(隸屬白虎軍團),而在巴爾喀什湖最南端的一個非常不起眼的小鎮佈雷爾拜塔克——中國人起名沙龍城,中國人駐紮著最強大的第十師團(隸屬白虎軍團)和第十六騎兵師團(隸屬白虎軍團)以及近三萬漢族民兵預備役部隊。
龍城的位置非常重要。向北延鐵路直達巴爾喀什城,向南則直接抵達比什凱克。東面是熱爾套山,越過熱爾套山後則是楚河,沿著楚河可以直接抵達克勒茲要塞,龍城向西乘坐鐵路只需要四個小時就可以抵達後方大本營阿拉木圖。
很顯然,中國人以鐵路作為主幹線,將整個西域鏈接起來,從去年八月份到今年的四月份,短短八個月內竟然修築了六百公里的鐵路,再加上中亞的八百公里鐵路,形成了一條一千四百公里的中亞大動脈。
更加讓蘇俄帝國國民氣憤的是,修築的這一條六百公里的鐵軌不是中國人生產和購買的,而是拆除了俄國中亞大鐵路和中西伯利亞大鐵路的鐵軌挪過來的。而修建鐵軌的工人則是他們奴役中亞的哈薩克人、吉爾吉斯人、土庫曼人、塔吉克人、俄羅斯人、韃靼人、畏兀兒人、烏孜別克人、烏克蘭人、車臣人、巴什基爾人、波斯人、吉卜賽人、庫爾德人、亞美尼亞人等非黃色種族人。
中國人卑鄙地以俄國資源和人力修建了一條屬於中國人的鐵路,保衛著中國人的西域。無數的案例都在證明,中國人讓蘇俄政府成為了外強中乾的空殼,他們是吸血鬼,他們是水蛭!王茂如的耳朵這幾天一直熱,彷彿也感受到了很多人正在詛咒他一般。
研究了中國人的防禦重心,布柳赫爾認為中國人實際上是以北方的泰西省和龍城為戰略核心進行防禦的,尤其是泰西省放置了兩個軍團,而在偏南一些的安西省則僅僅有一個軍團的佈防。想要徹底吞下西域,就要先拖住泰西的兩個軍團,吃掉安西的一個軍團。
隨即,布柳赫爾決定兵分三路,一路由薩拉加耶夫組成左翼牽制中隊在泰西省的兩個軍團,一路由梅利尼科夫組成的部隊組成中路部隊作為佯裝部隊,向中國的人的龍城開進,逼迫中國人將在安西省的部隊收緊,由他帥領右翼部隊直接在3-5天內攻克中亞之心克孜勒要塞。之後趁著中國人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右翼主力部隊沿著鐵路攻克塔什干、比什凱克,繞過龍城攻下西域核心阿拉木圖,將中隊在龍城的部隊包圍起來,全殲白虎軍團。隨後蘇軍主力部隊從阿拉木圖由南向北繞到泰西省兩個軍團背後,徹底將中國部隊全殲。
這個計劃的左翼的牽制部隊和中路的佯裝部隊作用尤為重要,一是拖住敵人大部隊,二是必須要讓中國人誤以為東方集團軍中亞集群的戰略目標是龍城,才能迫使中國人集中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