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鴻飛擺擺手示意大家安靜,等到大家安靜下來,這才道,「不管怎麼說一集團和二集團十幾年前也是一家,在很多地方還是很互補的,大家到時沒有必要事事針對,什麼都單獨搞一套,不僅是資源和人力的極大的浪費,也沒有這個必要。」
這話聽起來當然沒有什麼錯,可為什麼這話從林鴻飛的嘴裡說出來總讓人覺得怪怪的?
「對對對,就是這個話,還是林總的覺悟高,」顧瑞河顧不得二集團的其他領導同志的怒目而視,這個時候的顧瑞河可顧不得林鴻飛的話為什麼聽起來怪怪的了,連連點頭道,「一集團和二集團都是脫胎於中航工業總公司,大家說起來本就是分了家的兩兄弟,本就應該和兄弟倆一樣相互扶持、相互支援……林總,您說吧,這個nk—44發動機項目您打算怎麼合作?」
「首先一個,必須以我們二集團為主。」林鴻飛無可置疑的道,允許中航工業第一集團進來分一杯羹是一回事,中航工業第二集團現在一家獨大的局面也不是好事,利益總是需要平衡的,林鴻飛不介意分一點好處出去,可主次問題必須要搞清楚。
「這個……」顧瑞河猶豫了一下,開出了自己的條件,「一集團在其中所佔的比例不能低於30%,在今後的生產配套當中所佔的比例也不能低於這個數。」
「可以,但一集團要承擔的總研發費用的比例不得低於40%,並且在要在這個項目當中全力配合,不得扯後腿。」林鴻飛略一沉吟,點頭答應了下來。
「沒問題沒問題!」見林鴻飛的條件只是這樣,顧瑞河頓時大喜。毫不猶豫的答應了下來,即便是現在已經有了相關的設計資料,但因為nk—44連台樣機都沒有造出來,恐怕設計方面需要調整的地方還很多,nk—44發動機的總研發週期相信不會低於10年,就算平均下來每年需要投入5個億美元來搞研究,40%也不過才2個億美元而已,這筆錢中航工業第一集團還真出得起,和發動機研究成功之後獲得的巨大榮耀相比,在顧瑞河看來這點錢根本就不算什麼。
顧瑞河這個鐵公雞。今天竟然答應的這麼痛快?完全沒想到顧瑞河竟然會答應的這麼挺快的中航工業第二集團的其他領導們,不由得面面相覷,一臉的驚訝。
顧瑞河給中航工業第二集團的領導們留下的印象一向是鐵公雞一般的傢伙,想要從這傢伙嘴裡套出點錢來簡直比登天還難,怎麼今天就這麼痛快呢?一台最大起飛推力44噸的航空發動機需要投入的資金可不是一個小數目。就算基本上所有的研發費用都是由國家來承擔,可在前期立項的時候。也還得去爭取不是?顧瑞河這傢伙今天到底在抽什麼瘋?
「忘記了。這可是最大推力44噸的大傢伙啊,咱們不是正在搞那個比a380還大的飛機麼,這發動機將來完全可以為這個飛機做配套……」負責集團核心業務板塊:中航航空裝備責任有限公司的集團黨組成員兼副總經理丁玉海忽然一拍腦門,後悔無比,「這個飛機可是肩負著咱們國家航空企業勇闖世界航空製造業最高點的重任的。」
「啊……」丁玉海這話一出口,頓時明白了顧瑞河為什麼如此捨得下血本的中航工業第二集團的領導同志們。頓時一個個拍著腦門,喟然長歎:這麼大的一塊肥肉,也確實不是中航工業第二集團一家企業能夠單獨吞的下的,左右自己沒辦法一口吞下。還不如自己有選擇的挑一些合作夥伴來一起分著「吃」。
這麼簡單的道理,怎麼就沒有林總看的明白呢。
————————————————————————
「11月18日,我國第22次南極科考隊將乘坐雪龍號科考船離開東方市,奔赴南極。這次由145人組成的南極科學考察隊將進行歷時130天左右的科學考察,於明年3月底前返回,以下請看詳細報道……」
對於2005年11月18日《新聞&聯播》的這則新聞,沒有幾個人感興趣,大家本能的認為這不過是一次簡單的南極科考行動,稍微細心一點的,也不過是留意到了新聞當中提到的一句「科考最重要的任務之一是向格羅夫山挺進,搜集天外隕石……」但只有真正知道內情的人才知道,這次科考還有一個重要任務:為建立中國第三個南極考察站選址。
這是共和國南極計劃的重要一環,在中山站和冰穹a之間選址建立南極內陸考察站,而最理想的選址地就是格羅夫山區域,這次的南極科考行動,某種程度上而言,到格羅夫山收集隕石只是順帶的,為共和國的第三個南極科考站選址才是最重要的。
「隊長,這次考察好了,明年就能建站了吧?」雪龍號溫暖的小咖啡廳裡,科考隊隊員們正在趁著午飯後難的的休息時間閒聊,第一次入選科考隊的曲珊珊向隊長石碌軍問道。
曲珊珊是此次南極科考的四名女性隊員之一,尤其是曲珊珊,更是第一次入選南極科考隊,心中興奮無比。
「明年?」隊長石碌軍笑呵呵的搖搖頭,「哪有這麼簡單,最快也要三年以後才成。」
「怎麼要這麼久?」還不到30歲的曲珊珊正處於一名女性人生中最美麗的時刻,此刻聽到隊長的話,忍不住小口微張,驚訝的道,「咱們有世界上最好的極地探險裝備,有強大的技術和資金支持,為什麼還得三年這麼長時間?」
曲珊珊這話說的倒也沒錯,自從古齊省工業製造有限公司製造的dt—10/20/30系列履帶式鉸接全地形兩棲運輸車在當年交付給南極科考隊使用之後,在極地地區有著良好性能表現的dt—10/20/30系列履帶式鉸接運輸車就成了共和國南極科考隊的必選裝備。
古齊省工業製造有限公司的dt系列履帶式鉸接運輸車在整個南北極科學考察中大放異彩,不僅成為了共和國的首選基地探測車輛,連其他國家也開始批量採購,以往「統治」著南極雪地科考車輛市場的德國凱斯鮑爾和美國卡特.彼勒因為價格昂貴、產品嬌氣而逐漸無人問津,而吃苦耐勞、吃點簡單的粗糧就能養活的dt—10/20/30系列履帶式運輸車甚至已經在南北極科考活動中佔據了南北極科考大型雪地車輛當中佔據了半壁江山,有這麼好的裝備,有國家全力的支持,甚至已經有了大致的選址範圍,為什麼還得需要這麼長的時間才能確定共和國第三個南極科考站的地址?
曲珊珊這話一出口,不止是石碌軍隊長,小咖啡廳裡的其他經驗豐富的老科考隊員們全都笑了起來:到底是新來的啊,雖然經過了前期科學嚴密的培訓,可並不清楚南極這片讓人敬畏的土地的神秘。
「這裡面的原因有很多,不過歸根到底就是兩個原因,一個是科考時的自然環境太惡劣,另一個則是雖然我們目前的裝備已經是最好的,也不用擔心後勤,可相比於南極的自然條件,咱們還是要多加小心……」
「老石啊,說起來現在咱們的條件已經好的多了,使用的dt系列極地車全都是經過專門改裝的,後面拖掛的一溜保溫帶自動加熱功能的雪橇房車足以在零下60度的野外中充當臨時營房,」科考隊羅副隊長喝了一口熱騰騰的咖啡,望著厚厚的雙層保溫舷窗外面的目光滿滿的全都是回憶,「想當年咱們在90年底中期之前的極地科考活動中哪有這麼好的條件?就算是那時候最好的凱斯鮑爾pb250雪地車,睡覺的時候也能凍死人……」
羅副隊長的話頓時引起了經歷過那段特殊日子的老隊員們的共鳴:是啊,想當初咱們的條件那叫一個艱苦,和現在比簡直沒法比,現在想想,真不知道那個時候的自己是怎麼扛過來的。
石碌軍也笑了,搖搖頭對曲珊珊道,「小曲啊,咱們心中的勘探速度其實已經夠快了,你看看咱們國家的前兩個科考站長城站和中山站,這兩個科考站光前期的選址就用了多長時間?要不是咱們國家這些年來裝備製造業發展了起來,能夠給咱們這些人提供更好地裝備和後勤,恐怕五六年都不一定能夠確定合適的建站地址呢。」
曲珊珊就有些不好意思。
「沒啥不好意思的,新人都這樣,當年我們第一次上南極的時候還想著大干三個月,完成科考任務就回家呢,結果沒想到一個科考任務分在了兩年裡才完成,也是那個時候,咱們才真正意識到遵循科學規律的重要性……」石碌軍說著,目光中卻有些狂熱:這次若是真的足夠幸運,說不定也能一次選址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