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尚坐在大帳中,目光怔怔的看著前方出神,神情恍恍惚惚,不知道在想著什麼。
此時劉繇等人已經下去休息,大帳中除了劉尚之外,沒有一個人,所以也沒有人發現劉尚此刻有些癡呆的表情。
忽然,帳外傳來一道腳步聲,緊接著帳門被掀開,郭嘉一臉笑容的邁步走進來愛上美女市長。
當看到劉尚臉上的表情後,郭嘉眼睛一亮,說道:「主公,一個人坐在這想什麼呢?」
劉尚想事情想得出神,並沒有注意到郭嘉已經進來,直到聽見聲音才猛然驚醒。
「你來幹什麼?」劉尚瞪了一眼郭嘉,思緒被打亂讓他心情很是不爽。
郭嘉嬉皮笑臉道:「我要是不來,就見不到主公如此愣神的模樣了。」
劉尚看著郭嘉毫無顧忌的神情,只覺得在這一刻,兩人的身份不再是主臣關係,更像是一對朋友可以無話不談。
「就知道你不會這麼安分。」劉尚無奈的笑道:「剛才你躲在帳外偷聽,應該什麼都知道了吧。」
只因為帳中只有兩個人,劉尚與郭嘉都顯得隨意,郭嘉也沒有顧忌,直接找了個位子坐下,然後一臉揶揄的看向劉尚,眼神中的深意不言而喻。
「瞧你那一臉狡詐的模樣,肯定是什麼都知道了。」劉尚一聲笑罵,但眼神中也有些沒落悲傷。
「郭嘉在此祝賀主公,主公能得到劉揚州的認可,以後江東之地,可以名正言順的歸附於主公。」郭嘉笑道。
原來劉繇在替劉尚取完字後,便主動卸去揚州牧之職,任命劉尚為新一任的揚州牧,這也表示說,劉尚從今天開始繼承了劉繇的一切。
「這一切,本來都是我大哥的,其實我心裡也清楚,如果大哥沒死,父親一定會讓大哥來繼任他的爵位,畢竟廢長立幼,在古人看來就是取亂之道,父親為了大業著想,也不能在這件事上獨斷專行。
劉尚自顧自的說著,神色悲淒,然後搖了搖頭,苦笑道:「此時此刻,正值江東大亂之際,父親卻立我為揚州牧,江東的安危繫於我一身,我真不知是該哭還是該笑。」
「主公,現在可不是感慨的時候。」郭嘉臉上的笑容收斂了很多,只不過依然給人放蕩不羈的形象。
郭嘉微微低下頭,沉吟一聲,道:「主公的大哥死了,雖然在主公眼裡,這是一件悲傷的事,但對我們臣子而言,卻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畢竟對於我們來說,投靠主公無非就是為了建立功名,光耀門楣。」
說完後,郭嘉那無所顧忌的心態也開始微微緊張,他能說出這句話,可是下了很大的勇氣,雖然他和劉尚都是彼此為無話不談的朋友,但歸根究底,郭嘉是臣劉尚是主,兩人之間的關係還是存在著巨大的鴻溝。
況且劉尚在郭嘉的眼裡也不是什麼聖人,這麼忌諱的話從他嘴裡說出來,肯定會使劉尚產生芥蒂,耿耿於懷。
只不過郭嘉天性就是口無遮攔,藏不住話。他拿劉尚當朋友,當知己,就不想對彼此有所隱瞞,遮遮掩掩的事,他郭嘉可做不出來。
「奉孝,你真當我看不出你們的心思?」劉尚這時淡淡一笑,道:「人心所致,在所難免,你們身為我的臣子,除了要盡職盡責以外,也要為自身著想,俗話說的好,人不為己天誅地滅,誰心中沒有私心,誰又會傻傻得奉獻一切,歸根結底,還不都是為了利益。」
郭嘉一怔,似乎受到了感觸,良久才點點頭:「主公說的是,利慾之心,誰又能扛得住?」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這句話並不單單指商人的勢利,更指得是人心。」劉尚幽幽一歎,神情一時間迷惘了。
劉尚的話說大這份上,郭嘉就算是再傻也明白劉尚沒有怪罪自己,不禁感歎劉尚心胸開明,只不過最讓他震驚的是,劉尚對人性的分析,居然這麼老道,而且劉尚年紀不大,眼中往往都會流露出一些惆悵,緬懷,給人一種滄桑的感覺隨身養個狐狸精。
「主公教訓的是!」郭嘉深深的低下頭,這一刻他心悅誠服。
「話題貌似談遠了。」劉尚回過神來,收起傷感的情緒,說道:「奉孝,我知道你進來是想安慰我,只不過這種失去親人的感覺,實在是猶如刀割,我難受啊,我恨不得現在就去滅了孫軍,宰了鄧當為大哥祭奠。」
回想起自己重生以來,家人對自己的無微不至,以及大哥劉基對自己的關心,劉尚真的很想再嚎啕大哭一場。
郭嘉沒有說什麼,對於這種刻骨銘心的痛,郭嘉也感受過,那是在自己父母去世之時,郭嘉哭了整整三天三夜,痛心疾首,肝腸寸斷。
就算面對大風大浪面不改色的郭嘉,這一刻也微微失態。兩人就這麼坐著,相對默然,似是緬懷,又像是無聲的安慰,誰都不肯率先打破這氣氛。
「主公,嘉先去籌劃一下行程,畢竟我們明日要趕往涇縣,抵禦孫賊。」良久,也許是實在受不了這種氣氛,郭嘉匆匆的向劉尚告別。
劉尚並沒有理睬郭嘉,只是看著他消失在自己的視線,慢慢的,劉尚眼中有了些莫名的神采,他知道從這一刻開始,郭嘉才算得上是真正的歸心。
……
涇縣。
太史慈這幾日一籌莫展,原本他還打算擴充實力與孫軍一較高下,但聽說孫軍已經收復了吳郡之內所有的城邑,收降了當地兵卒,大肆招兵買馬,壯大實力,此時孫軍的兵力已經達到了數萬之人,已經是兵強馬壯,不是他據守的涇縣一地所能睥睨的。
「將軍為何愁眉苦臉,雖然孫軍實力強橫,但是劉三公子已經帶著會稽精銳前來,孫賊等人又能囂張幾時?」一臉粗狂,身形高大的祖郎不解的問道。
祖郎原本是活躍在涇縣附近的山賊,因為太史慈在城內招兵買馬,他聽到風聲之後,就想會會這名能與孫策打得不分高下的人物,後來祖郎得償所願,只不過他在太史慈的雙戟下沒走過幾合,就乾脆利落的敗了。
太史慈見他有幾分本事,並沒有殺他,後者也是感恩戴德,念其不殺之恩也歸順了太史慈。
祖郎的一番話,太史慈既沒有贊同也沒有反對,要說這位從始至終都沒有見過面三公子,太史慈其實並不太看好。
自從太史慈歸順劉繇以來,雖然受到提攜,但一直不得重用,再加上劉繇不會用人,優柔寡斷,不足以成事,太史慈早就有了離去之心,只不過心中秉持忠義為先的他,不會因毫無理由的情況下背棄劉繇。
然而孫策入主江東,一路上攻城略地,逼得劉繇走投無路,這讓太史慈看到了一點機會,他想在這一戰中擊敗孫策,幫助劉繇走脫困境,以報當日的提攜之恩,這樣他就算走也能走的心安理得。
但是世事難料,與孫策的一戰,使兩人心心相惜,可謂是不打不相識,一戰之後,太史慈竟然有了歸降孫策的念頭。
雖然有這個想法,但是太史慈也不會忘了自己的身份,他是劉繇麾下的官吏,不可能在這種關頭背棄劉繇,投降孫軍。
但他也有自己的打算,自己只要盡職盡責,做好身為臣子的本分,抵禦孫軍,哪怕最後戰敗,他也算是報答了劉繇,這樣他再歸降孫軍,也不會心有愧疚。
至於劉尚的出現,因為對其瞭解太少的緣故,太史慈下意識的認為,劉繇沒什麼作為,他的兒子又能有什麼出息。再加上孫軍過於強勢,孫策亦有萬夫莫當之勇,兩者相比,太史慈始終認為劉尚此次討伐孫策,實在是沒有多大勝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