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大家來到——:.
\\網
鄭和是佛教徒,要緊的是,他所供奉的菩薩,正是摩利支天身為信徒,又修習摩利支天經,那絕對應該算是虔誠無二的可以他當時的身份地位,以及當時船隊的力量,就算真的發生了什麼意外情況,也不至於搶救不出佛像
何況,根據海底的情況來看,那艘寶船在沉沒的過程中,是經過了很長一段時間的船員們能在最初通過拋棄瓷器等負重來搶救寶船,就說明情況還有挽回餘地在這個過程中,搶救出佛像應該來得及而根據佛像在海底的狀態來看,原本應該擺在明處受人供奉,又為何會被封印在箱中?而看那箱子的作工和用料,明顯不是匆忙中趕出來的種種跡象表明,這尊佛像沉沒,極有可能是有意為之
這尊佛像的古怪之處實在太多,不過眼下工作的重心不是這個,老魏小心的收了佛像,捧著那本佛經回房去接著研究直到吃晚飯時,才意猶未盡的出來用餐,和大家討論了一下明天的工作安排
因為今天兩位老闆帶給眾船員們的震憾太強烈,原本熱鬧的晚飯今天也變的冷清了許多雖然雷伏波還是陪著兩位老闆在甲板上用飯,可從他那戰戰兢兢的神態上來看,老頭已經不敢再把自己與他們放在同一個檔次來看了
其實有點敬畏之心也好,這對兩人接下來開展工作幫助大一些所以兩人也都沒有刻意去糾正雷船長他們的態度,像往常一樣,吃了晚飯,兩人返回船艙,接著研究佛像和佛經
老魏對李念青下午整出那個隱身術還是很難理解,回到船艙,他自己對著那隻手印,反覆的試驗了無數字,依舊半點進展都沒有心有懷疑,可是讓李念青過來照著做一下馬上就有了效果,不管李念青在什麼狀態下,只要用左手掐那樣個手印立馬就會從視線中消失甚至用鏡子去看時,加自己也看不到自己
「神奇是真神奇啊……」老魏終於明白,就算是真的有那種神奇的法術,也不是人人都能學的認定自己屬於那種沒天份的一類人這個事實,讓老頭相當受打擊,語氣也蕭索的很:「難怪這種神秘力量總是會爭的天翻地覆,能學會的人肯定沒人願意暴露,而那些質疑的又往往是學不會的站在自己的角度,認為自己學不會的、看不到的,就肯定是錯誤的、不存在的這種思想,實在要不得」
李念青呵呵笑道:「嚇你一跳,還讓你總結出這麼精闢的話來,看來你還真適合做研究型學者呢」
老魏搖搖頭,不再繼續這個話題,而是微微一轉:「根據目前的情況來看這個姚廣孝和鄭和的關係應該不差而鄭和最後一次下西洋的時候,姚廣孝已經死了奇怪的是,鄭和最後這一趟出洋,自己也死在了海外,甚至連遺體也沒能運回大明我想來想去,總覺得這裡面有什麼古怪……」
李念青道:「你是懷疑鄭和其實沒死?他裝死逃在了國外?不應該,他身為三寶太監這傢伙,華夏數千年歷史中成就最高、名聲最好的一個太監絕對的空前絕後獨一份而且還在朝中有那麼崇高的地位,他躲在海外不回去,不是腦子有病?」
老魏道:「這個你就有所不知了鄭和的成就的確是強大,稱得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可那只是歷史對他的評價,做為當時的情況來看,可就不一定了他的前六次下西洋,都是在永樂大帝朱棣的支持下去跑的,那時候,舉國之力做他的後盾,他自然無所畏懼,一往直前了看看他在那六次出洋中的成就你就會發現,這傢伙雖然是個太監,可手段也是相當老辣的
對於願意向大明表示善意的,他都可以拉攏示好甚至有一次,有百多名船員被當地人誤殺,後來那國的國王親自致歉,鄭和後來不但沒有怪罪,反而賜了他們許多大明物資,從而引的那小國不遠萬里去朝貢看上去挺窩囊?可你再看他在另一處的作風,因為當地官吏強行徵稅,過了他的底線,所以堅持不肯退讓,爭鬥中,有兩名船員被當地政府扣押,然後,鄭公公直接就招呼人將那小國給滅了,連國王都捉回了金陵去獻了俘,這一手,直接就威懾了周邊的許多小國
由此可見,鄭和不但是個聰明人,而且還是個權謀高手可他的處境,隨著朱棣駕崩一落千丈繼任的皇帝和官員們都認為下西洋徒耗錢財,得不償失,所以中止了下西洋的活動可是經過數年之後,朝廷上下都發現,停了下西洋之後,原本萬邦來朝的盛況居然一去不復返了為了揚威海外,彰顯國力,時隔十年之後,已經年過六十的鄭和,再次踏上下西洋的征途」
老魏有點唏噓:「你說明朝這些讀書人,蠢成什麼樣了明明下西洋揚國威是眾所周知的事,可就因為他們死要面子活受罪的搞法,每次都把巨額利潤的生意,搞成朝貢貿易,跑一回,虧一回結果只能偃旗息鼓,其實只要轉變一下思路,很容易就通過這種海上貿易獲得巨額利潤,一舉兩得……噢,不說這個,現在說鄭公公的事鄭和最後一次出洋,其實自己也知道這一次出行應該是最後一趟了,身處在刻薄寡恩的明朝朝廷裡,他怎麼可能不擔心自己的處境?」
「其實,朱棣駕崩之後,就已有人開始向鄭和發動攻擊,說他勞民傷財,徒耗國力之類這些事,搞的鄭和焦頭爛額幸好,他除了這些功勞之外,在靖難一役中,也有很多軍功並且他為人豪爽,朝中也有許多願意為他說話的人,這才勉強渡過了那場危機可是經過那麼一場鬧劇之後,鄭和肯定對自己在朝中的地位有所擔憂……」
李念青道:「你的意思,這第七次下西洋,其實鄭和就有了隱居海外的念頭?」
「沒錯你想啊,鄭和只是一個閹人,他沒兒沒女沒牽掛唯一的負擔其實就是他自己正好,這第七次出洋,在歸途中他那麼一死完完全全的功成身退自己隨便找個地方,安安靜靜的渡過晚年……」
「你怎麼那麼肯定他沒死呢?」
「根據史料記載,鄭和在最後一趟歸程中,病歿於古裡副手王景弘命人把鄭和的遺體裝殮準備回國安葬但當時已是夏季,熱帶氣候酷熱,船隊航進爪哇時,眼見鄭和的遺體難於保存,已不可能運回國內安葬王景弘只好將他埋葬在當地可是很奇怪的是,身為鄭和的知交好友,王景弘居然沒有將鄭和安葬地的具體位置匯報給朝廷,甚至沒有對任何人提起過你說,這事蹊蹺不蹊蹺?」
李念青道:「那或許,是王景弘知道大明不會再下西洋了,就算把位置告訴他們,也不可能接回去了」
老魏白他一眼:「華夏人心目中死者為大落葉歸根這個道理比什麼都大可王景弘卻把這麼重要的消息隱瞞了下來,這種行為,只有一種可能,一個解釋:就是在替鄭和打掩護可以想像,如果朝廷不禁海,王景弘極有可能還會進行第八次下西洋到那時,應該也唯有他能找到鄭和的所在了」
切李念青道:「如果他要隱瞞當然是弄個假墳方便我覺得,他之所以隱瞞或許是怕朝廷那些酸才們事後清算,然後再去把鄭和給挖出來鞭屍要知道,明朝的文官集團,在收拾宦官這方面可是很強悍的」
老魏笑著搖了搖頭:「王景弘的確弄了個假墳消息,可這事後來被人戳破了,便不管怎麼問他,他始終都沒說自己這麼幹的原因而跟著他們下西洋的那些官員水手們,一個個對鄭和和王景弘忠誠無比,也不可能撬出東西來再加上,從那以後,明朝又再次禁了海,那些文官們也不願意再生事端,這才讓這事沒了下文」
「現在,從這尊摩利支天佛像來看,這個鄭和,根本就沒那麼簡單我不敢說他有多厲害,可是一個閹人,能憑軍功掙到帝國中樞高位,這本身就是個很罕見的個例而他又修習的摩利支天經,你也說了,摩利支天有個別名,叫戰神擁有那麼強戰力的鄭和,學會那個隱身法,也不奇怪?」
嗯?李念青心中一動:「你到底想說什麼?」
老魏道:「你再想想那個盒子,鄭和所供奉的佛像,為什麼會在出洋的路線上,被特意保護起來沉海?我覺得,這是鄭和在給自己鋪後路」
靠李念青翻個白眼:「我拜託你啊,那是六百年前好不好?以當時的航海技術,怎麼可能潛入五六百米以下?鋪後路哪有這種鋪法的?」
老魏冷笑:「你怎麼知道當時沒人能潛那麼深?以今時今日的潛水技術,你也不可能潛那麼深啊,為什麼你能輕輕鬆鬆從海底撈上那麼多東西來?你敢說你潛水是完全倚靠的潛水技術或者科技產品?」
李念青啞然
老魏接道:「沒話說了?既然今天的你能,那你憑什麼認定,六百年前的別人就不能?」
李念青想了想,老魏說的這話,還真是有點道理不過,以鄭和當時的身份地位,就算要鋪後路,他也犯不著用這種手段?
老魏道:「當然啦,我只是說有那麼一種可能也不排除有其他可能嘛事實真相究竟如何,或許,只有我們把沉船完全撈上來,全部整理清楚才能知道」
有道理或許,這艘寶船還真是鄭和有意沉海的呢,如果是那樣的話,他也有可能在船上留下一些相關線索只要找到那些東西,就能還原真相
說起這個來,李念青有點慶幸,得虧自己在海底沒提前打開那木箱,要是自己在海底就發現這尊佛像,肯定第一時間收起來,然後擱在角落裡吃灰,鬼知道什麼時候才會想起它萬一哪兒需要用金子,而手頭又暫時沒有的情況下,也有可能直接把它溶掉這種東西,還得在老魏這樣的學者型考據黨手中才能發揮大效用
至於說到佛像中的神奇力量,李念青覺得自己能在摩利支天的法相中學會一招隱身印,就已經夠幸運了,再想奢求多東西,顯然有點太不知足而且,這佛像以後放在老魏手裡,說不定還能讓這老傢伙找到有趣的東西呢
一夜無話次日一大早,兩人一起到甲板上用早點,一群船員這時候看兩人的目光,除了之前看在孔方兄面子上的尊敬之外,如今又多了幾絲敬畏有媽祖娘娘保佑的人物,又能學會那個什麼佛的隱身法,哪裡是他們這種平常漁夫們能輕易招惹的存在
李念青再度下潛,這一次,他直接就來到了沉船上方經過百餘小弟們一夜辛苦,這時候的沉船表面,已經被清理的相當乾淨清爽,李念青也有幸親眼目睹這六百年前,代表著全世界人類造船技術最頂尖的產品
這艘寶船,長近一百五十米,寬有五十米,因為下部陷在淤泥裡,暫時還沒法看到高度和下端模樣但寶船的甲板上,十幾處碩大的桅桿基座,還有兩頭船艙的格局,都已經很接近現代船隻的規模李念青穿進船艙各處四下遊覽了一番,除了當時他取走摩利支天佛像的船艙之外,還有許多船艙中都還留著各種各樣的木箱
轉完了全船,李念青也沒能從中找到導致沉船的跡像當然,船隻甲板上方的各種木料大多已經腐朽,輕輕一使勁就會脫離船體順水飄走可是船艙內部的那些東西,依然保存的相當完整,一點都看不出遇難搶救的痕跡
難道說,真像老魏說的那樣,這艘船,是刻意沉海的?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