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玄幻魔法 > 都市成魔

第五篇《神獸出世》 29俠客遺史 文 / 落盡梨花

    那時候李白皇帝身邊的專橫的宦官和驕縱的外戚。

    如李隆基最寵愛的楊貴妃之兄楊國忠和閹臣高力士等人把持朝綱手能遮天蒙蔽上面假公濟私,他們如烏雲一般籠罩著長安,籠罩著中國,給李白以強烈的壓抑感和不安感。

    李白性子豪爽,在一次酒醉中為李隆基普歌曲時,曾無比豪氣地對楊國忠叫嚷:「捧磨!」對高力士大大喊;「去靴!」於是得罪了兩個玄宗身邊最為得以的寵臣。

    從那時開始,李白便遭受到了百般的阻礙和打擊,鬱鬱不得志。不少嫉妒賢能的逆臣想方設法排擠剛正不阿的李太白,再加上唐玄宗李隆基心讒言於是對李白實施「賜金放還」,隨後李白便離開了長安。

    從這個時候開始,如大鳥出籠的李白才真正是看透了宮廷深牆內的一切骯髒黑暗,他的內心才真正生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離開官場的決心。

    雖然再後來出山了,但實際上,李太白的仕途已經正式到此結束了。

    李太白從少年出川時就有達者濟世、功成身退、寄情山水的夢想。隨著他走出了長安,濟世、功成身退的夢想便化為虛無了,但是,仕途的結束就是李白俠客巔峰事業的開始。

    目睹標榜大唐百年的盛世已被蛀空,這座承載著無上輝煌的大廈將要坍塌了。

    一心為民的李太白不忍心看到百姓將面前塗炭,胸中還遺留著家國天下的抱負,他決定走一條未有前人走過救國道路——俠客救國濟世。

    做一個「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的俠客是李白的一個偉大的夢想。

    從45歲離開長安到病死的十幾年間,李白一隻為他的「俠客」夢想而奔波勞累著。他就是一個不知疲倦的人,一個不會倒下的男人。

    因為本身就是一個劍客,他的劍術精湛超凡入聖,因此慕名而來的人也很多。因此李白的手下不缺少能人異士、得力於手下的才幹謀略,李白這才把他的俠客事業發展起來的。

    葉飄零這幾天認真地查找到李白和辛棄疾相關的歷史史實,他把那些相關的資料打印了出來,現在就拿在手中參考著。

    根據歷史記載,唐朝時少年喜劍術、尚任俠的風氣。

    李白的少年時代,頗受關隴文化風習的影響,因此,他自幼勤苦讀書「觀百家」外,「十五好劍術」、「高冠佩雄劍」,甚至,他一生都不離劍的。

    「撫劍夜吟嘯,雄心日千里。」「長劍一杯酒,男兒方寸心。」李白堪稱是集「文武於一身!」這些都與李白的敘述相差無幾,所以葉飄零也就相信了俠客門是李白所創立的。

    創立了俠客門後,李白自認為第一代門主,他到處招覓志同道合的仁人義士共同為即將到來的浩劫為拯救蒼天百姓盡一份力。

    在那個英雄輩出的年代,英雄都是那些被權貴打壓有著「真材實料」卻壯志難酬鬱鬱不得志人,所以李白的同道很多,他的俠客門應時而生並迅速壯大。

    李白離開官場後,他早已料到了大唐表面的繁華之下隱藏著巨大的覆國危機。果然不出李白所料,幾年後,這座大唐機器終於磨損殘缺停下運轉了。

    天寶十四年,安史之亂爆發,李白正在忙於俠客門的事,由於李白走的這條「俠客救世」之道是從來沒人嘗試過的,這位俠客門的首席ceo忙得不可開交。

    在實際行動中,他深深感悟到,只憑借他剛剛起步的俠客門面對著浩浩蕩蕩的戰爭大劫是力量弱小起不了多大作用的。

    這樣的場面,救民只是一個很小的部分,救國才是整體,救民救不了國,只有救國了才能更好地救民。

    為了救濟身處在戰火煎熬之下水深火熱之中的百姓,無奈之下李白違背自己當初「不再做官」的諾言再次「出仕」,最後忍不住應永王李磷的邀請入幕,他也希望借助永王李磷這根大樹可以實現拯救蒼天百姓的宏願。

    但是結果卻不如出山的李白他所料想,永王兵敗丹陽後,李白南逃。後被捕入尋陽監獄,他的親朋好友竭力相救,最後被流放夜郎。

    李白六十一歲時孤身流落江南的金陵一帶,靠人救濟為生,當聽聞史朝義勢力復盛,李光弼派兵鎮壓,於是重回俠客門帶來部下再次請纓入其軍幕,但因病而半道還。

    李白六十二歲時,早春,臥病當塗。

    晚春三月,作最後的一次俠客行,游宣城、南陵。秋歸當塗,病況日下,自知無望,於是把俠客門門主之位傳給的他的長子李伯禽。於是李伯禽便成了繼李白後的第二人俠客門門主,在李伯禽的手中,俠客門進一步壯大,勢力遍佈江北一帶。

    這便是唐朝俠客門先祖李白的生平事跡。

    「噓」葉飄零看完李白的敘述不然半躺著仰天歎了一口氣,心中對這位俠客先祖豎起了大拇指:牛逼人物!

    在封建王朝的**統治中還能憑借一己之力創建了除暴安良的俠客門的李白無愧牛逼這兩個字!

    真了不得!

    等到了宋朝後,經過北宋的一時繁榮後,轉而到了南宋,天下九州的局面又變得動盪不安了。

    宋太祖趙匡義「杯酒釋兵權」後把朝中的所有大權都攬到自己的手中,本來經過五代十國的混亂蒼天百姓都極其希望有個穩定安樂的生存環境,趙匡義為了為此避免諸侯割據局面,於是改用文人治理軍事的政策。

    這種政策雖然在初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但是隨著時間的變遷,隱藏著的疾患卻是致命的。

    當遼金西夏等周邊國家壯大後,宋朝雖然國土遼大,文人治兵還馬馬虎虎算過得去,但卻是缺乏帶兵打仗有著忠肝膽識的悍將。

    當策馬揚刀馬上打天下的遼金西夏來到宋朝邊域後,趙匡義就要對他自己為子孫後代定下的百年大計國家策略負責買單了。

    於是在強勢面前,宋朝不得不曲躬奴顏,乖乖地簽訂「澶淵之盟」「靖康之變」等喪權辱國的條約。

    這就是岳武穆所悲壯的:「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南宋更是窩囊,偏居江南一隅,忘了自家祖宗的江山事業。無能的國家便是出現了眾多仁人志士紛紛現身出來救國的時候。

    於是一幅與唐代李白差不多的局面又出現了。

    拯救天下黎民百姓!

    葉飄零坐在一張石凳子上想著這事情的發展過程,他是一個喜歡研究歷史的人,喜歡對歷史事跡進行推敲琢磨。當他翻到辛棄疾的記載。上面寫道:

    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人。

    對於老辛這個人,雖然沒有見過面,但葉飄零對他卻是很熟的了,對他的基本事情都一清二楚。

    辛棄疾出生的時候北方久已淪陷於金國人之手。他的祖父辛贊雖在金國任職,卻一直希望有機會「投釁而起,以紓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憤」,並常常帶著年幼的辛棄疾「登高望遠,指畫山河」,收服失去的江山是他祖父辛讚的願望。

    在辛棄疾成長的同時,親眼目睹了漢人在金人統治下所受的屈辱與痛苦,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時代就立下了恢復中原、報國雪恥的志向,他一生堅決主張抗擊金兵,收復失地。

    而另一方面,正由於辛棄疾是在金人統治下的北方長大的,他也較少受到使人一味循規蹈矩的傳統文化教育,在他身上,有一種燕趙奇士的俠義之氣,為他的仗義俠客事業打下基礎。

    那一年,即紹興三十一(1161)年,金主完顏亮率兵大舉南侵,在其後方的漢族人民由於不堪金人嚴苛的壓搾,奮起反抗。辛棄疾也四下聯合聚集了二千仁人志士,參加由耿京領導的一支聲勢浩大的起義軍,辛棄疾他擔任掌書記。

    當金人內部矛盾爆發,完顏亮在前線為部下所殺,金軍向北撤退時,辛棄疾又於紹興三十二年(1162)奉命南下與南宋朝廷聯絡。在他完成使命歸來的途中,突然聽到耿京被叛徒張國安所殺、義軍潰散的消息,便率領五十多好手襲擊敵營,把叛徒張國安擒拿並帶回了建康,交給南宋朝廷處決。

    那時候,辛棄疾憑借他那驚人的身手和勇敢果斷,使他名重一時,當時傳聞說:「壯聲英概,懦士為之興起,聖天子一見三歎息」,這也為他的俠客事業鋪好了道路。

    辛棄疾南歸後,南宋皇帝宋高宗便立即任命他為江陰簽判,從此開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這時他才二十三歲。然而現實對辛棄疾是嚴酷的,他雖有出色的才幹,他豪邁倔強的性格和執著北伐的熱情卻使他難以在畏縮而又圓滑、嫉賢妒能的官場上立足。

    另外,「歸正人」的尷尬身份也阻攔了他仕途的發展。

    他也意識到自己「剛拙自信,歷來不為眾人所容」,所以早早已做好了歸隱的準備。辛棄疾一向都很羨慕嘯傲山林的隱逸高人,閒居鄉野同他的人生觀並非沒有契合之處,所以在江西做官的時候就在上饒的帶湖畔修建了園榭,以便離職後定居。

    果然,淳熙八年(1181)冬,辛棄疾因受到彈劾而被免職,歸居上饒。到那時,他終於知道做官並不能實現自己的抱負,他想「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卻是「可憐白髮生!」最後他在官場的結局是很慘,「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

    隱居後,由於過去的地位,他的生活也盡可以過得頗為奢華。但是,作為一個熱血男兒、一個風雲人物、一個仍有壯志雄心的人,在正是大有作為的壯年被迫離開政治舞台,這又使他難以忍受,於是他揮筆寫下了「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捨,怕應羞見,劉郎才氣」的怒發之詞。

    他常常一面盡情賞玩著山水田園風光,享受著其中的恬靜之趣,一面心靈深處又不停地湧起波瀾,時而為一生的理想所感歎。他對被金國佔據著的北方有著難以割捨的情感,就像兒子對自己的母親一樣有著難捨的情節。

    內心的激情澎湃,就如他書憤疾筆寫下的詩詞:「要挽銀河仙浪,西北洗胡沙」「馬革裹屍當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說」「道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

    每一句話都體現著老辛他對祖國河山的懷戀!

    於是在家休養了好幾年後,由於深感歲月流馳、人生短暫而壯志難酬,內心卻越來越感到壓抑和痛苦。隱居生活雖好,但還是比不上內心的那份激情和渴望,所以辛棄疾他再三斟酌後決定重新出山。那個時候,辛棄疾已經加入了俠客門。

    辛棄疾假如俠客門後,很快憑借義膽忠肝和一副不屈的脊樑得到了當代俠客門主的賞識,被視為心腹左臂右膀,在俠客門中有一個不低的地位。

    由於頻繁戰亂原因,當代俠客門主李錦率領部下戰死沙場,臨危受命的辛棄疾帶著李錦的遺詔回到俠客門,接任下一任門主。

    於是老辛的俠客樹葉迎來了最出色熱烈的夏天,枝繁葉茂。

    辛棄疾不但在抗金事業俠客事業上大有成就功垂千古,還在文學事業上佔有穩固的一席之地。就像俠客太祖李白一樣,使人皆知詩壇有李太白而不知俠客太白的,在南宋時期,世人皆知道詞壇有位巨匠稼軒而很少知道俠客門有位仁人志士幼安的。

    近代文人郭沫若在鉛山瓢泉瓜山上辛棄疾墓前對他的評價是:「鐵板銅琶,繼東坡高唱大江東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隨鴻雁南飛。」

    一代英豪辛稼軒!

    稼軒辛棄疾在世的時候,平生以氣節自負,以功業自許,一生力主抗戰金國,最後卻孤寂死在山洞裡!

    無奈上天不憫人,一代豪傑空惆悵!青山幸得忠骨在,滿眶熱血化春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