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3-01-27
聽到益皇問話,魏東昇結結實實碰了三個響頭答道:「奴才出身包衣賤奴,數世受恩於朝廷,皇上待臣更有天高地厚之恩,奴才雖肝腦塗地,難報萬一!」
「朕有為難之事,」益皇吐了口氣又問道:「你願冒死為朕辦差麼?」
「願!奴才生當效忠,死當盡節!」
「好!」益皇昂首仰天,一張稚氣未脫的清秀小臉上寫滿艱難痛苦,沉吟良久之後,眼中閃過一絲與實際年齡不符的成熟老辣的狠厲,又道:「朕深知你。國家危難之際,人主困厄之中,正是依仗你忠勇可嘉,也以身家性命寄以肝膽相托。」
魏東昇看了看毫無表情的週身諸人,特別在現在口頭上仍叫著六弟,卻透出種種神秘不解的雲意揚臉上略作停留了一會兒,叩頭答道:「此乃帝心錯愛,各位先輩及兄弟姐妹們的謬薦,奴才只要有一息尚存,定要竭盡駕鈍之力,效命聖上!」
益皇回頭看了看身後諸人,雖然都還多是些是陌生的面孔,但感覺得都與自己同仇敵愾對立元親王,擁護自己,都是可借的助力,內心稍安。從人也都忙對他微微頷首回禮。
益皇便回身解下身上佩劍,鄭重對他說道:「寶刀贈與勇士,願你不負朕心!」
魏東昇哽咽著答聲:「謝恩!」熱淚流下雙腮,胸中湧出陣陣酸熱,堵得一句也說不出來。
他伸出顫抖著的雙手,要接這御賜的寶劍,不料益皇俯身一把挽起他,親自將劍佩於他的腰間,一面問道:「你是三品一等職分?」
魏東昇正要回話,益皇已退回原座,大聲道:「記檔!魏東昇宿衛侍從有功,著晉為一品特級御前帶刀侍衛總領,隨朕朝會出入宮禁,劍甲不解!」
丁伏龍、慕容兒在旁感動得熱淚奪眶而出,口中高稱道:「萬歲!」
早有慕容兒捧出等制的特級侍衛服色官袍紗帽當場頒賜過了。
「丁太師,」益皇隨即又高呼道,「朕著你復位太師之職,隨侍朕身邊總攬朝政。」
「老臣遵旨,」丁伏龍叩頭謝恩,一時間激動得老淚縱橫。
其餘人都一時口授封賞,任龍家主、刑家主和木家主三人為保國世家,俱封異姓王,猿族兩個老祖封為保駕國師,其餘雲意揚等魏東昇一干結拜兄弟姐妹皆封二品一等侍衛,有暗中的影子護衛,將之都記錄存檔。
至此益皇身邊總新聚集了一股勢不可擋的能量,開始與元親王叫板。
益皇也覺得眼睛有些潮濕,別過頭去,起身步出屋外,在淙淙大雪中仰望著深不可測的天空,他沉思道:上天的憤怒和咆哮,是在惱怒朕這個「天子」的不肖呢,還是懲戒權臣惡吏的罪孽呢?
紛雜的國事湧現在他的面前:各地暴民之亂四起,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也平息不下去;元親王掌控朝堂,一味篡權奪位;各路地方諸侯等外藩皆被元親王籠絡,坐擁重兵、煮鹽鑄銅其心難測;人族四面異族虎踞龍盤,元親王猶自聯結人族各大派攻打東海,內擾外困;天下遺老一個個硬著脖子立志不食朝廷之粟……這一個一個的難題自幼起十餘年來壓在他的心頭無從排遣,現在形式更是俞演俞烈。
大雪的紛揚之下,使他漸漸冷靜了下來:「丁太師與四學士雖然學不同道,卻都講出了朕的心事;心腹之患未除,則肘腋之疾必然為虞,一個措置不當,萬乘之君求為一匹夫也不可得。」
一陣狂風吹來,益皇不由得打了個寒噤,下意識地撫了一下肩頭,忽覺身後有人為他披上風衣,回頭一看,竟是身後剛剛慕容兒跟了出來!他心中泛起溫流,問道:「辛苦了你了?」
慕容兒忙後退一步,在雪地遵了萬福道:「老大的雪,主子站在外頭,小心著涼!」
一道閃電忽然劃過,益皇看得分明,慕容兒是滿面春風,一臉喜色,或許是受現在這股凝聚出來的大勢所感染和振奮吧,忙道:「你退下吧,朕進屋就是。」
回頭看時,魏東昇早雄赳赳侍立在身後了。慕容兒諾諾奎聲地退了下去。
益皇走進屋來,向牆角的流沙漏斗看了看,已是戊未亥初時分。
因環視屋內新晉的擁護自己的這股子強勢實力,心內大定,大手一擺道:「各位都隨我回宮坐朝,從今開始,與元親王這奸人直接叫陣,直至除奸為止。」
「益皇,此時似有不妥,還是丁太師,三位老家主和兩位護駕國師先隨你回宮吧,我們暫且在宮外為你照應,這叫內外策應,不至於聚於一起縛手縛腳。」雲意揚突然上前,抱拳施禮建議道。
看益皇尚在遲疑,丁伏龍趕緊上前道:「皇上,此計甚當,我們在內是為保駕,他們在外是為護權,裡應外合是為上策。」
「好,就這麼辦,我們啟駕回宮,魏東昇爾等駐防於外。」益皇一時決斷,率領丁太師,三位老家主和兩位護駕國師以及一干人眾,速迅出宅而去,消逝在大雪紛紛的黑夜中,自回宮去了。
這邊魏東昇宅邸中,丁雲飛、楊覺遠、魏東昇、慕容兒、丁斐飛、雲意揚和丁飛飛七個結拜的兄弟姐妹今日重逢,再次聚齊,待益皇去後,於是連夜聚集整宴慶賀。
魏東昇手按酒杯,壓低嗓門道:「元親王恃功欺君,擅戮大臣,其心叵測!皇上百般撫慰,望其改惡從善而終不悔悟。我奉皇上密詔,總司除奸之重任。」
丁雲飛、楊覺遠等人忙低聲回答:「惟三弟(哥)之命是從!」
丁飛飛再次自家親王,今天是心情最好的一個,心裡頭火熱得高興,飲了一口酒,問道:「皇上何不明降諭旨,公佈他的不赦之罪,將其明正典刑?」
魏東昇沉思道:「這不成。元親王此時權高勢大,內外乙腹密如羅網,即是天下統兵將士,各地諸侯也多有他的門生故吏和籠絡的親信。明發詔諭,要是他不肯奉詔,激起事端,後果不堪設想……更可慮的——」說到這時便不言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