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穿越重生 > 宋梟

第1卷 西北狼煙 第70章 觀稼殿聽詔 文 / 蕭玄武

    處理完這件事之後,楊榮也是感到有些後怕。

    他這次算是跟李昉真正的耗上了,他罵李昉的那些話,恐怕過不幾天,不僅能傳到李昉的耳朵裡,也能傳到宋太宗的耳朵裡。

    一次性殺了這麼多的人,這件事對楊榮來說,那是可大可小,若是宋太宗想要整治他,別說殺了這麼多的人,就算只有把李昉派來的小校給弄成了一根徹頭徹尾的人棍,都夠他被拉出去砍頭的了。

    楊榮每天都會去探望渾身是傷,躺在床上的閻真。

    每每看到閻真,他那忐忑的心情霎時間又會變的決然起來,反倒會有種對那些人懲治太輕的懊惱。

    可一旦離開閻真的房間,他立刻又會清醒下來,擔憂著宋太宗將會降旨給予他什麼樣的懲罰。

    在忐忑中過著日子,整天都在擔心宋太宗的聖旨會送到忻州來,可越是擔心的事情,越是躲不過去,半個月之後,東京來的使者終於還是到了忻州。

    宋太宗要楊榮接到聖旨,即刻啟程趕往東京,聖旨中的語氣也頗為嚴厲,其中隱約也帶到了一兩句關於李昉的事情。

    接了聖旨,楊榮整顆心都在撲騰著。

    在他內心深處,甚至還萌生了乾脆不去東京,帶著忻州和寧化軍的官兵反了的念頭。

    可仔細尋思了一下,要真那麼做了,尚在東京的耶律休菱肯定是死路一條,而他也必然不可能戰勝整個大宋的軍隊,早晚還是要被清剿乾淨,最終說不得還是死路一條。

    橫豎都是個死,還不如乾脆去東京面聖,至少還能讓耶律休菱置身事外,想來宋太宗也不會因為殺了幾個惡人,而將他滿門抄斬。

    心內有了盤算,楊榮也不多做耽擱,在傳旨的宦官離開後的第二天,他便帶著十多個夜刺營的官兵上路了。

    楊榮有個習慣,他每逢走遠路,必定不會帶太多的衛士,穿著也是尋常百姓的穿著,他認為只有這樣,才能看到更多民間的疾苦。

    人在到了一定的位置後,所接觸的都是相近階層的人,若是這個時候,還只顧著享受高階層的待遇,而忽視了深入民間,時間久了,將會脫離真正的生活。

    這就是為什麼許多官員坐在高位上,卻幹不出人事的原因,因為他們不懂百姓的疾苦,認為一切都應該圍繞著他們,直到有一天,底層的百姓再忍受不了他麼的壓搾,終於揭竿而起。

    歷史上這樣的事情已經更替過無數次,雖說大多數農民起義,到最後都是會被鎮壓下去,可是許多起義,最終都起到了朝代更迭的催化作用。

    上一次楊榮前往東京,沿途發現了劉儀勢力的蛛絲馬跡,最終幫他解決了這股包藏禍心、意圖對大宋不利的勢力。

    一行人馬不停蹄、穿街走鎮,不一日,終於到達了東京城。

    進城的時候,已是過了午後,宋太宗早已下了早朝,楊榮卻沒有立刻返回將軍府,而是徑直朝皇宮方向去了。

    他心內始終有些恐慌,怕宋太宗此次叫他來到東京,是因為他在忻州殺了太多的人,要好好懲治他。

    可能是楊榮心裡一直在擔憂這件事,因此才總往壞的上面想。宋太宗若是真想要懲治他,只需要一道聖旨,當即宣佈撤了他的職,然後解往東京聽候處置就可以,根本沒必要讓他專程回到東京再對他動手。

    走過御街,楊榮向守衛宮門的衛士通稟了一聲,請求衛士前去向宋太宗稟報,說是他已經回到東京來了。

    可能是宮內早已傳出過話,要衛士在楊榮回來的時候第一時間向宮中稟報,得知前來面聖的是楊榮,衛士並沒有半點推諉,連忙進內稟報去了。

    沒過多會,衛士回來了,與衛士一同回來的,還有楊榮見過兩次的那位宦官。

    一見楊榮,那宦官就連忙將他拉到一旁,小聲對他說道:「楊大人,你可是惹了個**煩!陛下這兩日正在發火,待會見了陛下,你可要小心點說話!」

    「多謝公公!」聽了宦官的話後,楊榮連忙向那宦官謝了一聲。

    「陛下正在觀稼殿觀看今年的留種,特地讓雜家前來為將軍引路!」宦官微微躬了躬身子,對楊榮說道:「還請將軍快些隨雜家前去覲見陛下,莫要讓陛下等的久了!」

    楊榮應了一聲,跟著宦官向皇宮裡去了。

    觀稼殿設於後苑,殿前種的並非花草,而是小麥、水稻。每年的春種和秋收,皇帝都會親臨觀稼殿,體驗栽種和收割的辛勞。

    也正是出於這個原因,北宋初年,朝廷對民間的疾苦很是能夠體會,稅賦不重,政策也相對的寬鬆,百姓的生活並不是十分艱難。

    大宋與遼國作戰,耗費錢糧多是從蜀地收斂,對這種政策,楊榮始終不持贊成態度。

    巴蜀位於西北邊陲,幅員遼闊,人口眾多。

    雖說周邊多有蠻夷與漢人混居,可畢竟還是漢人為主,在宋太祖南征時,巴蜀一地遭受大宋官兵踐踏也是最為慘重。

    宋太宗即位,對巴蜀的征斂要比其他地方重上許多,讓楊榮最感到巴蜀不會十分太平的,還不只如此。

    朝廷的征斂,畢竟有數,可下面貪官的橫徵暴斂,卻是貪得無厭。

    地處西南邊陲的巴蜀地區,離東京甚遠,先前楊榮沒有到忻州,忻州一帶尚且貪官橫行,險些釀起大禍。更不用說遠離朝廷的西南邊陲了。天高皇帝遠,那些貪官更是為所欲為、貪得無厭!

    對這一點看的相對透徹,可楊榮卻不敢直接說出來。

    有些時候,大臣太聰明,反倒會遭到皇帝的猜忌,尤其是像他這樣年紀輕輕就領兵數次戰勝遼軍,讓遼國人也聞風喪膽的年輕將領,更是宋太宗又愛又怕的人物。

    跟著宦官到了勤德殿,楊榮看到的是一片墾出來卻沒栽種作物的田地。

    宋太宗並不在田埂上,宦官領著楊榮到了觀稼殿門口,小聲對楊榮說道:「楊將軍且在這裡稍後,雜家進去向陛下通稟一聲。」

    楊榮側身站在殿外,靜靜的等候著宦官出來讓他進去。

    站在殿外等了大概半柱香的時間,楊榮等來的並不是喚他進殿的宦官,而是身穿龍袍,頭髮已經斑白了的宋太宗。

    一見宋太宗,楊榮連忙跪伏在地上,對宋太宗說道:「臣楊榮叩見聖上!」

    「愛卿平身吧!」宋太宗朝楊榮虛抬了一下手,逕直朝著觀稼殿外面的田埂走了過去。

    見他朝田埂去了,楊榮連忙站了起來,跟在後面上了田埂。

    「知道朕為何讓你去遼國嗎?」在田埂上走了十多步,宋太宗蹲了下來,伸手從土地裡捻起一小塊黑黑的泥土,一邊捻搓著泥土,一邊好似漫不經心的向楊榮問了一句。

    「臣愚鈍!」楊榮躬著身子,站在宋太宗身後,偷眼看著蹲在地上的宋太宗,並沒敢猜測為何要讓他前往遼國去談和約。

    「此次遼國並無誠意和談!」宋太宗站了起來,望著前方的田地,對楊榮說道:「朕之所以願同他們和談,完全是因為大宋的軍隊眼下也是十分疲憊,不適宜繼續作戰,需要經過數月休整,才能與遼軍在戰場上爭鋒!」

    「這次你去遼國,是李昉舉薦!」宋太宗拍了拍手上的泥土,轉過身面朝著楊榮,對他說道:「朕之所以要你去,就是要你在遼國經歷九死一生,若你能夠活著歸來,朕也能放心的將西北交給你了!」

    話說到這裡,宋太宗悠悠的歎了口氣,對楊榮說道:「西北一地,北臨遼國,西接黨項。黨項人如今早已懷有不臣之心,那李繼遷更是朝三暮四,府州折家雖說屢次挫敗黨項人的進攻,卻是只能在府州、麟州一帶,保一方安寧!你則不同,你的西塞軍注重的不是防禦,而是進攻,有你在西北,黨項人和遼國人都要安穩的多,他們怕的是你衝冠一怒,領軍長驅直入。衝勁你是有,可你卻缺少沉穩,在你活著返回忻州的時候,朕以為你已經夠沉穩了,可事實上你卻是差的還多!」

    聽著宋太宗所說的話,楊榮微微躬著身子,連半句話也不敢說。

    宋太宗讓他去遼國,竟然只是為了讓他變的成熟些,以性命換成熟,若是讓楊榮自己選擇,他絕不會那麼幹。

    可皇帝安排的事,他卻是不敢不遵從。回頭想想,也確實是那麼回事,若不是宋太宗讓他去遼國商談和約,他又怎能做到心靜如水的分析各方勢力。

    那個時候他是沉穩的,可這種沉穩在他回到忻州的時候,就被徹底的給顛覆了。閻真的受傷,讓他抓狂了,除了殺死許多人,他甚至還狠狠的羞辱了李昉一場。

    「李昉不是個將才啊!」宋太宗又歎了口氣,對楊榮說道:「他理解不了將軍對麾下的感情,更理解不了麾下兵將對他們上將軍的依賴。他以為你不敢違拗他的意思,卻沒想到在忻州吃了個大癟!朕召你前來,並不是要申斥你,這件事你做的很好!朕讓你來,是有件東西要交給你。」

    說著話,宋太宗對站在田埂外側聽候吩咐的宦官說道:「去將那柄用西域寒鐵打造的劍取來!」(未完待續。請搜索,小說更好更新更快!)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