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穿越重生 > 宋梟

第一卷 不死龍城 第130章 絕處逢生 文 / 蕭玄武

    更新時間:2012-07-20

    當夜,圍困太原四方城門已達兩月之久的金兵,如同潮水般退去,共同彙集合兵一處,都屯紮在了太原北門的金兵主營裡。這一道方圓百里的「鎖城」工事,也宣告瓦解。

    太原……自由了!

    因為女真大軍是在深夜行動,太原城城門緊閉只作嚴加戒備,到了天亮女真人已經換駐移屯完畢,太原軍民都還不知道確切的消息。依舊像往日那樣擺出了嚴加死守的陣勢,未有半分鬆懈。

    此時太行七星山的山寨裡,正在緊鑼密鼓的商議反攻大計。關山與孟德在飛狐口碰頭之後,馬不停蹄趕回山寨,並召來其他各山首領共議截殺女真退兵之策。

    九山頭領一同推舉白詡為軍師,聽他安排用兵。白詡早已籌劃在胸,將完顏宗翰的退路考慮得一清二楚。往西是西夏國國境,往南是大宋腹地,完顏宗翰只可能北撤或者東進。有鑒於此,白詡做出了兩手安排。

    其一,如果完顏宗翰鋌而走險往北撤退,那他就是自尋死路——可在飛狐道設伏殲擊,就算殺不盡他們,也要活活拖死他們、餓死他們!

    其二,如果完顏宗翰大膽的向東|突圍,就要面對大宋王師的阻擊。這時候,太行九山就可以從各個側面對金兵進行夾擊,先對其進行切割,然後各個擊破!

    同時,再聯繫王師統帥許翰與太原王稟楚天涯等人,約合他們一同截殺女真敗軍,務必痛打落水狗、不可放虎歸山!

    白詡的意見得到了所有人的認同。當下眾頭領就從他這裡領了這令,太行九山還剩下的兩萬餘人馬分成了十股,分別埋伏於太行南麾的各個重要險要隘口,對金兵進行阻擊。常言道窮寇莫追,每一路埋伏都不求將女真人完全截住或是貪求殲敵數量,要的就是將他們的大軍切成零碎的小股,再慢慢的蠶食鯨吞各個擊破!

    女真人的騎兵是厲害,但完顏宗翰所部早已是精疲力竭戰力大減,再加上白詡所選定的設伏地點,全是一些險僻的山隘,能極大的阻止金國騎兵的戰力發揮。

    由此,按照白詡的計謀,不管完顏宗翰是往北撤退還是向東|突圍,都將落入他的天羅地網之中。再加上有許翰王師與太原大軍的助戰——完顏宗翰,便已是走到了梟雄末路!

    計策剛剛議定,七星山派出的哨探便偵得消息,說圍困太原的女真大軍已有動靜,他們已經撤回了圍城兵馬合兵一處,看似就要起兵逃躥了!

    既然太原之圍已解,事不宜遲,白詡馬上派出了快使去聯繫許翰,並讓阿達前往太原,通知城中王稟與楚天涯,按計行事!

    就在七星山緊急議兵的同時,得知了後方靈丘縣糧草被劫燒一事的完顏宗翰,已經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做出了應對之策。

    他的策略之大膽,讓包括時立愛在內的女真將領們,都暗暗的吸了幾口涼氣!

    完顏宗翰的大體戰略是——借道許翰、向東|突圍!

    女真人的身後,是一片平坦無阻的空閒地帶,是他特意為雲中府留出來的一片戰略縱深。可是當他得知銀術可在飛狐口遭遇了阻擊之後,認為這條看似平安的退路已經不太安全。主要原因,是飛狐道太過狹窄不利於數萬大軍的迅速撤離。如果太行人馬在那裡設下關卡埋伏,大軍就要受阻在那條羊腸小道;如果這時再被宋兵追擊堵截在飛狐道前,已經斷糧師老兵疲的女真大軍,就有全軍覆沒之危!

    雖然現在還沒有飛狐道已被敵軍完全堵住的確切消息,但這個風險實在太大,完顏宗翰不想去冒。

    相反,如果他們往東面突圍,雖然要面對許翰所部的宋軍王師,但那支軍隊早已經被女真鐵騎打得沒了脾氣。再加上許翰受制於南朝的官家,正好方便完顏宗翰揮使上政治外交的手段。

    於是他派出了使者去見許翰,言說「太原王稟等輩太過頑固,抗拒南朝官家聖旨不交城池,金國不想在這裡再行浪費兵馬錢糧,就讓許翰去清理門戶然後再行交割城池」。

    為了不讓許翰等人心生懷疑,完顏宗翰依舊擺出一副強勢的嘴臉,蠻橫無理、獅子大開口的要求大宋「補償大金國在攻打太原時損失的兵馬錢糧」。然後,完顏宗翰又十分「善解人意」的說,知道許翰是統兵在外奉命行事,這種事情做不得主需要向朝廷請示,但金國大軍可不能在這裡乾等著,就讓許翰先給金兵糧草三萬石,並讓出通道,讓完顏宗翰率領其麾下大軍,轉道河北回歸北方——當然,給許翰的好處就是,太原「暫時交由你來處置」了。

    完顏宗翰的如意算盤可謂是打得極響,前提是他掐准了南朝統兵將帥的命門與弱點。他深知南朝的「鼠膽官家」根本不敢得罪大金國,以至於領兵來救太原的許翰等輩也是徘徊猶豫不敢死戰,此前硬著頭皮打了兩仗全是慘敗,因此更加沒了底氣。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用三萬石糧草就能換回一個太原城,還能平息南朝和大金國之間的矛盾與衝突,這種交意南朝人向來是喜聞樂見心甘情願的。對許翰個人來說,也是立了個大大的戰功,這跟當年童貫「收復」燕京府頗有異曲同工之妙。

    這種「雙贏互惠」的好事,許翰沒理由不同意。

    事實證明完顏宗翰是對的,這位老謀深算的女真梟雄沒在戰場上戰勝太原人,卻再一次贏在了南朝的談判桌上。

    許翰雖然有點剛膽義氣和報國之心,但他的命門畢竟是握在朝廷的官家手裡,他當然也就深知官家心中的真實想法——能收復太原最好;若是不能,也不可與女真人結下太深的梁子!

    現在宋兵新敗許翰進退維谷剛剛給朝廷上書請示,也做好了挨罵受罰的準備,完顏宗翰卻突然扔來這麼一個大餡餅,願意用三萬石糧草換給他一個太原城——這非但是官家與朝廷最願意接受的事情,同時也是救了他許翰的仕途與卿命啊!

    雖然許翰手下的種師中與姚古等將一致認定,完顏宗翰已是強弩之末在行逃躥之事,正是痛打落水狗的最佳時機。可是許翰一概不予採信,還站在「兩國邦交與朝堂政治」的高度,對手下將軍們提出的請戰要求進行了殘酷的批判與鎮壓,直把種、姚兩位西軍名將批得體無完膚沒了半點脾氣。

    然後,許翰為了體現我南朝禮儀之邦的寬容與大度,盛情款待使者之後,答應在完顏宗翰要求的三萬石糧草基礎之上,再多送二十車美酒與百石肉食,為「金國友軍」送行。為示兩國友好,許翰答應將他麾下的大軍全部向南面遷移三十里,為金兵讓道!

    許翰甚至沒有過問,完顏宗翰為何放著直接北歸雲中的近路不走,卻要繞道河北迂迴數百里。

    談判進行得如此順利、南朝官員的辦事效率空前之高,簡直都出乎了完顏宗翰的意料之外。幾乎不到一天的時間,所有的事情都談妥了。金國使者回去的時候,還就帶上了滿滿車載的糧草與酒肉!

    這可真是解了完顏宗翰的燃眉之急。他馬上下令全軍飽食稍作休整,然後拋棄輜重輕兵兼道向東|突圍。為防意外發生,他安排了谷神、兀室、屋裡海等幾員大將,各率精銳騎兵在前開道、左右護衛大軍兩翼,並布下了三道伏兵,專防太原城中的兵馬對他進行追擊!

    一切籌劃妥當,只等明日天黑之後,數萬女真大軍就要拔營而起,向東逃躥!

    這個時候,困守城中的太原軍民才剛剛查知城外的女真人動向。表面看來圍城得解,太原是勝利了。但眾人對外界的消息一無所知,難以做出明確的判斷。加上完顏宗翰用兵老道,就不定他就是在故佈疑陣的使詐想騙開太原城門。因此城裡的軍民們仍是不敢放鬆,依舊嚴陣以待。

    當天夜裡,阿達穿過已經撤走了人馬的金兵鎖城工事,摸進了太原城中,給城裡的軍民送來了幾個「重鎊消息」。

    聽到這些消息時,眾人欣喜若狂,早已油盡燈枯的王稟卻是當場暈倒!

    軍醫們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總算將王稟救醒。醒來後,王稟說的第一句話就是——「天涯呢」?

    「學生在!」楚天涯正守在王稟的病榻之前,急忙上前握住他的手。

    王稟環視了屋中一眼,他兒子王荀與軍中眾將以及蕭玲瓏等人都在,於是他道:「你們都先出去吧!」

    眾人聞言,都默默的退了出去。

    這時,早已是枯瘦如柴的王稟閉上眼睛,悠然的長長吁了一口氣,臉上露出一抹難得的微笑。他握著楚天涯的手,說道:「天涯,我們終於盼來了這一天;可惜,老夫卻快要死了,不能再陪著你,走接下來的那些路程。」

    對王稟的身體狀況,楚天涯是早已心中有底,這時也只能在心中歎息。現在說什麼安慰的話也都是閒言廢語,楚天涯便道:「恩師有什麼要交待的?」

    「你與眾不同,是個難得的人才。但你這樣的性格,無法立足於大宋的官場與軍隊。而且你此前的所作所為,已是死罪難免。」王稟閉著眼睛,緩慢低沉的說道,「太原城我們算是暫時守住了,可是難保將來它仍舊落入金人之手。那一日接到路允迪送進城來的聖旨,老夫總算是明白了。再如何能幹的忠臣、手下握有再多的軍隊,就算守得住一城一地,也守不住大宋這一座內苑崩壞的萬里江山。」

    楚天涯默默的點了點頭。常言道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王稟這時候,才算是說出了心底話。

    王稟稍歇了片刻,楚天涯餵他喝下了一口熱水,他才又說道:「或許我大宋現今,真正欠缺的不是推行改革變法的王荊公(王安石),也不是幾個忠肝義膽能征慣戰的猛將,而是一個能夠超然於腐朽與俗規的梟雄,在現有的朝綱與理法之外,給大宋的江山來一番大刀闊斧、開天闢地的鼎故革新……破而後立,或許才能絕處逢生!」

    「破而後立,絕處逢生……」楚天涯重複著這一句話。

    王稟的手上加了幾分力道,將楚天涯的手緊緊握住,同時也睜開了眼睛,眼中異光綻閃的看著他,「老夫深知你絕非池中之物。或許將來的某一天,你就會成為老夫預言中的那位梟雄!……答應老夫,不管什麼時候,你手中的屠刀永遠不要揮向自己人!」

    楚天涯雙眉緊鎖輕輕的點了點頭。

    王稟如釋重負的長吁了一口氣,又閉上眼睛躺下了,「現在,你也是時候離開太原,上太行山去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