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國之大賊

正文 第八十九章 無所畏懼 文 / 黑椒炒三國

    就說現在的德國部隊,一般都分為步兵師和炮兵師。但是義勇軍在這一點上不一樣,整個義勇軍雖然只有一個炮兵師,但是在每一個旅都有一個兩個,甚至三個炮兵營。

    在外隊看來把炮兵打散到各個步兵部隊中去,是分散了炮火的力量。這個時候所有的國家都認為集中炮火摧毀敵人才是攻擊的最好方式。

    義勇軍的觀念則正好相反,無論是衝鋒還是防守,他們都不會像其他國家那樣,一通炮火打過,然後幾千人排著隊形上去結束戰鬥。和義勇軍作戰,你會發現他們雖然不能和你打*戰,但是你從頭到底都在被他們炸!大炮,地雷,沒良心炮,槍榴彈,手榴彈,等這些爆炸全部結束之後你就發現他們已經到你眼前了!

    然後你將面對的是他們那強悍的近戰火力!不光他們的機槍比例是目前世界各國家軍隊中最多的,而且沒有一個國家對近戰火力的配置比楊打鬼做的更好!狙擊手,投彈手,機槍射手,副射手,尖刀兵,來福槍手,算上指揮戰鬥的班長還有副班長,義勇軍一個班十幾個人,兵種居然達到了七八個!這一點連現在稱霸歐洲的德國陸軍都遠遠比不上。

    郝夫曼早在兩個月之前就把東北情況都已經給柏林做了匯報,他認為這樣的作戰模式德國完全可以試用。但是德國方面並沒有採納他的意見。

    首先,德隊的作戰體系已經形成了,要改變的話需要動大手術,可能會觸發到很多人的利益,並不是那麼容易的。最重要的是,除了郝夫曼先生以外,德國方面的其他人對楊打鬼這個傢伙確實不瞭解,郝夫曼先生在德國的地位又並不是太高,所以他拍去的建議被德軍參謀部看了一下就扔在了抽屜裡面,靜靜的躺在那裡。

    柏林的態度雖然不積極,但是郝夫曼卻堅定的相信自己的判斷,他確定英國人不可能那麼輕鬆的幹掉這個禽獸。一旦這裡發生戰爭,楊打鬼能絕對會把這個地方變成一個很深的泥潭,讓侵入這裡的部隊無法脫身。

    如果再讓這個禽獸的爪牙鋒利一些,英國佬肯定會被他抓的傷痕纍纍。他真的要快點把這個事情告訴楊小林才可以,早一點讓這個禽獸準備一下,事情就會更讓德國人滿意一些。

    第二天早上郝夫曼就在義勇軍二師找到了正在幫老鄉收高粱的楊小林。這也是義勇軍和其他部隊不一樣的地方,不管是英國還是德國,沒有一支部隊會幫老鄉收莊稼修房子的。

    「楊司令,有件事情我想和您單獨說一下。」

    警衛員把他帶過來的時候,楊小林正一邊推著一車高粱,一邊和旁邊的大爺說著什麼。大爺看到有洋人來找楊司令,忙的上前接過楊司令手裡的推車走了。

    楊小林也停了下來,拉著郝夫曼走到路邊一個草垛旁,一屁股在那乾草上坐了下來,用袖子擦去自己額頭的汗水:「郝夫曼先生,這大清早的來找我有什麼事情麼?」

    郝夫曼入鄉隨俗,也坐在了雜草上面:「我有很不好的消息,您有麻煩了。」

    楊小林笑了一下:「哦?什麼麻煩?」

    郝夫曼聳了一下自己的肩膀:「昨天薩道義在燕京開了會議,說是他們支持袁世凱接手滿清,還要幹掉你。」

    楊小林的臉上卻沒有絲毫的緊張,郝夫曼看著他那毫無反應的神情,很是誠懇的說道:「我說的是真的!這一次英國人做了表示,他們甚至願意直接採取軍事行動。還有,曰本人,俄國人都很積極,甚至,連奧匈帝國都願意直接派部隊參與戰鬥。」

    楊小林無所謂搖搖頭:「看來我人緣真的很差,你們德國人呢?」

    郝夫曼的嘴角動了一下:「我們也會出兵,不過,在作戰的時候會盡量避開主要戰場。」

    楊小林點頭,沒有再說這個問題:「我知道了。郝夫曼先生,我跟你們說的在旅順建立一個潛艇研究所的事情,你們考慮的怎麼樣了?」

    郝夫曼的眼睛盯著楊小林看了很長時間,他真的不明白這個傢伙為什麼聽到這麼多人要幹掉他卻依然這樣無動於衷。這個時候還想著建設有意義麼?

    最少在這個德國人想來,楊打鬼現在應該馬上準備和英國人拚命才對,他應該想著怎麼讓自己活下去才對。

    郝夫曼先生是德國的貴族,他永遠也無法理解楊小林這個中國禽獸心中的想法。義勇軍是怎麼來的?楊打鬼這個稱號又是怎麼來的?聽到英國人要來打他他根本沒有多少驚訝,相反,如果郝夫曼告訴楊小林,薩道義先生在燕京公開的支持他,那他才會無比震驚呢。

    郝夫曼覺得自己把話說到就行了,德國人能做的也只有這一點,他也沒有再說下去,接過楊小林的話題說道:「我們的合作會繼續,至於您說的研究所,德國方面表示中間有些問題,您現在手裡根本沒有海軍,也完全沒有海軍技術的人才,一切都要我們德國方面來提供,所以這完全就是我們出工,我們出力,您卻要坐享其成,這好像不太公平。」

    楊小林揮手打斷他的說話:「郝夫曼,我知道我讓你們幫我培育海軍士兵,還提出成果共享不公平,但是我請你相信我,在其他的合作上面,我遲早會給你們回報的。」

    郝夫曼搖頭,從他個人的角度也很想在這裡佈置兩艘潛艇,給曰本人一點麻煩,給楊小林一點支持。但是德國方面現在對這個事情已經下了定義,他必須站在德國的立場上說話:「這真的很困難。關於以後,您知道柏林並不相信您能堅持下來,英國人這次明確表態之後德國方面本來是想終止合作的,所以您說的遲早會不會有,真的讓我們懷疑。」

    楊小林沒有爭辯什麼:「那你們的意思呢?」

    郝夫曼想了一會說道:「我們德

    據說給請網打滿分的還有意外驚喜!

    德國方面的條件可能有些苛刻,研究所我們可以建立,完全由我們德國方面做主,海港歸我們使用。當然,我們可以培訓您的海軍,按照成本價給您提供潛艇,甚至直接贈送都沒有問題。」

    楊小林聽到這裡罵了一句:「你母親的!這和割讓港口有區別麼?老子又不是滿清。」

    海軍,是義勇軍的空白。楊小林知道自己的弱勢,所以他需要德國人的潛艇技術!他現在絕對不會去和曰本英國美國比著建造艦船的,人家都造了幾十年上百年了,自己剛剛統一東北,老百姓的肚子還沒有吃飽,和人家比船多船大純粹是找不痛快。就像他現在絕對不會去瘋狂的鑄造大炮一樣。

    軍事就是這樣,要會從對方薄弱的地方選擇突破口。自己建造一艘船,曰本能造十艘出來。但是自己建造一艘潛艇,小曰本就沒辦法了,他們還沒有這項技術。就算他們的英國老大給他們,也沒有德國人的好,德國潛艇技術目前世界領先。

    可是德國人現在拒絕了他,這多少讓楊司令的心裡有些不甘。郝夫曼當然聽的懂他在罵人,不過也沒有說什麼:「我很抱歉,但是我只能這樣給您答覆。」

    楊小林的手點了他兩下:「郝夫曼你給我聽著,我一定能打贏!就算他大英帝國把全球的部隊都開到東北來,我也讓他脫掉一層皮!我對我的部隊有信心,我對我手下的兄弟有信心!等我打贏了這場戰鬥,讓你們看到我有明天的時候,咱們再談合作!」

    郝夫曼點頭:「好吧。我相信如果您的戰爭取得了勝利,我們德國方面會改變立場的。」

    送走郝夫曼之後楊小林馬上回到了自己的司令部,雖然楊司令對於別人要打他的消息已經聽習慣了,但是這並不代表他內心之中真的一點也不在乎。

    從轱轆山開始和俄國人作戰到現在,楊打鬼始終在和那些比自己強大許多的對手作戰。俄國人,曰本人,滿清都要幹掉他。但是現在呢?現在滿清已經被自己趕出了東北,曰本人也被他打老實了,俄國人呆在黑龍江也不再有什麼舉動,這靠的絕對不是他的毫不在乎的態度。

    相反,他重視自己的每一個對手。只有重視對手,研究對手,才能找到擊敗對手的辦法。曰本人,俄國人,滿清,暫時都威脅不到自己了,本來楊司令以為他可以有一段時間的修養時間,但是沒有想到英國人這麼迫不及待的跳了出來!

    這個對手比曰俄更強大!

    英國現在的軍事力量和經濟力量都是全球第一,他們非常的輕鬆的通過一次會議就組成了一個聯盟,薩道義在燕京說了幾句話就把所有的國家都鼓動到了自己的對立面,光這一點就是曰俄這兩個國家根本做不到的!

    「剛剛收到消息,英國和法國給袁世凱提供了一千萬英鎊的貸款支持,美國人給北洋軍大量的軍火,袁世凱得到這些援助之後在軍事力量上面也做出了相對的調整。」

    作戰參謀室裡面,蔡鍔把自己最新得到的情報向楊小林匯報:「錦州方面,北洋軍把原先的防線又往前推進了三百米,李德彪來電說,對面開始新建了一個炮兵陣地,正在動工。如果這個陣地建成,他的指揮所將直接暴露在北洋軍的炮口下面。在南方也是一樣,袁世凱的腳步忽然加快,許多滿清的新軍都被他整編,正在集訓,假如這樣發展下去,預計在半年之後北洋軍的兵力將擴大到六十萬,這只是保守的估計。」

    「燕京呢?袁世凱和滿清之間有什麼動作?」

    蔡鍔搖頭:「本來有消息說袁世凱要動手了,但是現在,他又停了下來。」

    楊小林憤怒的把煙頭給扔在了地上。

    他把部隊放在錦州是向袁世凱傳達一個信號,但是傳達信號不等於就真的要打。楊小林的本意很簡單,他就是告訴老袁他這裡開始準備了,讓老袁也快點動手。

    只要袁世凱幹掉滿清,他和袁世凱按照他們約定的方式來分出一個勝負來,中國的事情基本上可以解決了。不管是自己贏還是老袁贏,北洋和義勇軍注定有一個要被另一個統一。

    當中國的武裝力量統一了,孫還沒有起義,剩下就是政治上的問題,就算義勇軍贏了也不會做那種趕盡殺絕的事情,讓袁世凱當大總統沒問題!給孫一個副總統也不會有人說什麼,只要武裝力量統一了,軍閥割據就不會出現,中國就能避免幾十年的戰亂!

    楊小林給袁世凱傳達戰爭信號就是想讓老袁快點動手幹掉滿清,剩下的就是一場規模可以控制的戰鬥而已。本來袁世凱已經害怕了,軍事上他打不過義勇軍這一點他很清楚,他開始著手整合整個關內的力量了。

    但是英國人給他這樣一壯膽量,老袁頓時有了信心。袁世凱在國內的腳步再一次變的不急不慢,重心全部朝著東北壓了過來。

    據說給請網打滿分的還有意外驚喜!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