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混在亂世建王朝

第二卷 亂世紛爭 第64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 文 / 江中人

    盧煥龍眼睛的餘光看到一旁的沈正朝看向自己,似是有話要說,旋即他又轉過頭去了,心中疑惑,暗道:「他是要做什麼,要表揚自己麼,可怎麼又沒有動靜了?」忍耐不住,對沈正朝問道:「大將軍,請問您有什麼指示?」

    沈正朝一愣,知道盧煥龍已然看到剛才自己的舉動了,說道:「哦,我是想問軍師你是如何接連想出如此妙計的?」頓了頓,說道:「軍師真乃奇才也,沈某佩服!」

    盧煥龍看出沈正朝有點異樣,但又說不清是什麼感覺,說道:「大將軍過譽了,末將只是盡自己的能力罷了,不足掛齒。倒是大將軍您坐鎮三軍上下,依然如此運籌帷幄,指揮得當,著實令末將欽佩不已吶。」

    一時間,雙方各懷心事,均是不再說話,面無表情地看著木橋上發生的一切。

    忽然,穎南河上的木橋承受不住大火的燃燒,轟然坍塌,橋上的趙軍盡皆落水,盡皆被河床上的刺木插中,木橋周邊的河水一片血紅,隨著河流的方向,往東邊緩緩流去。

    而在連綿不斷的河面之上,雙方戰船正在糾纏在一起,不分勝負。周軍雖然實力較弱,但畢竟是以逸待勞,而且木橋的勝利也給水兵們鼓舞了許多,所以大家軍師士氣高昂。

    突然,南岸傳來一陣陣號角,一片一片的傳開,緊接著,後方的趙軍戰船紛紛後撤,一排排的開始撤出戰區。

    正是大將軍丘寒武看到木橋之上,接連慘敗,怕影響軍心,決定先撤軍回來。沈正朝看到趙軍撤兵,也下令收鼓鳴金,不得追擊,他自然知道,面對趙軍井然有序地後撤,本方追擊的話也不會討到什麼便宜,還是保存實力為好。

    雙方在撤退的命令之下,慢慢來開距離,往自己的大營撤退,不久,穎南河上又恢復了平靜。

    周軍將士一撤退回來,沈正朝就馬上吩咐下去,即刻調整,休整被損壞的船隻,並讓傷員盡快得到醫治。另外,逐漸投入一直在趕著製作的輕型快艇,加強水軍的力量。大軍退回大營之中,同時,沈正朝心想著趙軍接連在木橋上遭到重挫,而水上作戰又一時沒有任何進展,想必他們一時間定然不會貿然進攻,但還是要有所防範,所以,便派了一股股士兵在岸邊巡邏查哨,並讓一些舟在河面上放哨,以防不測。

    丘寒武坐在營帳之內,下面則是十幾個惶恐不安的將領。這一次的登陸戰,趙軍在木橋山上,以及在水面上,總共損失不下五千士兵,相對九萬大軍來說,似是損失不算大,但是在軍心上,趙軍上下必然頗受影響,尤其是木橋上兩番慘烈的敗仗,更是讓眾人回想起來都暗暗心驚。

    自從率領十萬大軍進攻穎川郡到現在,自己就未曾取得過勝利,反而是接連遭到重創,這讓丘寒武必然無法接受,身為三軍統帥,背後有強大的趙國,對付一個穎川郡本該不在話下,可現實總是那麼的殘酷。東林城那邊已經接連傳來加強進攻的消息了,畢竟,趙國雖然坐享以前大周國留下來的雄厚國力,但是,十萬大軍千里行軍打仗,消耗的糧草輜重是何等的巨大?

    另外,東林城那邊傳來消息,在趙國各郡之中,已經不斷有百姓造反,衝擊著趙國的統治。如今在趙國各郡,造反的百姓和軍隊打得不可開交,即便現在還不成氣候,但多少都使趙國的統治受到了不小的影響。而周邊的諸侯國待知道趙軍主力出征討伐穎川郡之後,紛紛自立為王,宣告不接受趙國皇帝趙無亮封的政策,還打著旗號,說是追隨大周,討伐逆賊。

    但是,所有人都知道這只是他們的借口,因為,早在大周統治時期,他們就已然是蠢蠢欲動。

    眼下,在這片大周的土地之上,各諸侯國已經蠢蠢欲動,緊急加強軍隊的力量,擴充兵力,整天訓練將士,補充器具,並趁著這個春季加緊於農作物的生產,囤積糧草。再加上趙國內部的百姓造反,現在天下已然是一片混亂不堪的情況。

    在趙國各地,更是有一些地區的草寇之流召集了一些百姓,佔地為王,有的與趙軍作對,有的卻趁勢做起了山太王,專門趁火打劫。再加上軍隊的蠻橫,以及穎川郡關於趙無亮弒君篡位的宣傳,越來越多的百姓憤氣填膺,紛紛揭竿起義,立誓誅殺逆賊。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趙軍征討穎川郡的大軍已經沒有了當初的方便,有了後顧之憂,所以,趙無亮自然催促丘寒武盡快解決戰鬥。同時,趙無亮自然在國內極力鎮壓各地造反的百姓。想著近來接連發生的事,丘寒武心事重重,心想著眼前最重要的就是要盡快解決戰鬥,只有平定了原大周公主所在穎川郡,各路的造反百姓就好解決了。

    丘寒武對這眾多將領說道:「眾將聽令,盡快休整三軍將士,隨時備戰。」

    營帳內的眾多將領聽到之後,接連領命而去,加緊照辦。營帳之內,又只剩下丘寒武一人。丘寒武在來回踱步,絞盡腦汁地想著各種進攻的辦法,想著如何盡快登陸作戰,想著是否是時候用上秘密武器,久久沒有答案。

    接連幾天,雙方都不再有任何動靜,每天只有雙方的一些巡邏的輕舟在河面上碰面,偶爾打個小規模的戰鬥,沒有什麼大的影響。

    自從穎川郡的主力軍盡皆被派到南營之後,幾大將軍都集中在南營,五六萬將士駐紮在此地。匆忙集合部隊的弊病已然逐漸暴露出來,各大營之間的工作並不太協調,而且,在後勤的補給上面,自然有些跟不上腳步。尤其是糧草,大周常年沒有戰爭,軍隊之中的屯糧意識不重,穎川郡之中並沒有多少的屯糧,再加上,主力軍盡在南營,在穎川郡的南端,補給都要從其他地方遠遠運來,多是不便。

    還好,在大將軍沈正朝的指揮之下,一切工作還算是有秩序地進行著,並沒有出現什麼大的問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