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有了張陽這次去靈州慰問靈州邊軍的隨軍名單中才會多出了這一群未成年來。
而且這事是已經通過了皇帝李世民的批准,簽字同意了這個由張陽提議,眾多當今朝廷高官簽名,由長孫無忌和秦叔寶聯合上書的這份提議,已經是無法更改了的。
至於那群被張陽已經他們父親偷偷的給賣了的小青年們,都已經是做好了參軍吃苦的心裡準備了,既然已經被賣了,而且還是不能反抗,那就只能逆來順受,主動的接受磨練!
不過這都要是幾天以後的事情,現在最主要的就是今天晚上的晚宴,一場別開生面的晚宴,這在做的人都沒有見過以及吃過的晚宴,也是張陽精心準備的晚宴。
同事這場晚宴也只有在張陽把植物油發明之後才能做出來,畢竟油對於菜而言很關鍵。
當然還有其它的原料了,不過只是沒有植物油帶來的震撼來的大而已,比如提前出世的糖,準確的說是白糖,這也是張陽到來帶出的壯舉,不過著東西也就向張陽才開始釀酒一樣,都是試運行的,只是自己進行了少許的試驗,而沒有推廣開來。
不過這也是早晚的事了,白糖這東西的需求量說大業大,全大唐的都能夠吃,說小也小,這畢竟不是生活必需品,就像後世說的那句名言一樣:柴米油鹽醬醋茶,這七樣才是生活的必需品。缺一不可的。白糖這東西在現在來說好是好,但是比不上非他不可的。
糖是人體所必需的一種營養,經人體吸收之後馬上轉化為碳水化合物,以供人體能量。主要分為單糖和雙糖。單糖——葡萄糖,分子式為c6單分子鏈,人體可以直接吸收再轉化為人體之所需。雙糖——食用糖,如白糖、紅糖及食物中轉化的糖。分子式為c12,人體不能直接吸收,須經胰蛋白酶轉化為單糖再被人體吸收利用。
平常所說的糖主要包括:甘蔗糖、甜菜糖等。
雖然說唐是人體的一種必需品但是由於唐可以通過澱粉來轉化,說以說人並不一定要靠直接食用糖來補充人體必須的糖分。何況糖吃多了並不是什麼好事情,後世不就是有一種困擾全人類的疾病糖尿病嗎!
史前時期,人類就已知道從鮮果、蜂蜜、植物中攝取甜味食物。後發展為從穀物中制取飴糖.而華夏是世界上最早制糖的國家之一。早期制得的糖主要有飴糖、蔗糖,而飴糖佔有更重要的地位。
制飴
將穀物用來釀酒造糖是人類的一大進步。中國西周的《詩經?大雅》中有「周原膴膴。堇荼如飴」的詩句,意思是周的土地十分肥美,連堇菜和苦苣也像飴糖一樣甜。說明遠在西周時就已有飴糖。飴糖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製造出來的糖。飴糖屬澱粉糖,故也可以說,澱粉糖的歷史最為悠久。
飴糖是一種以米(澱粉)和以麥芽經過糖化熬煮而成的糖,呈粘稠狀,俗稱麥芽糖。自西周創製以來,民間流傳普遍,廣泛食用。西周至漢代的史書中都有飴糖食用、製作的記載。其中,北魏賈思勰所著的《齊民要術》(第89篇「餳?」)記述最為詳盡。書中對飴糖製作的方法、步驟、要點等都作了敘述。為後人長期沿用。時至今日,這類澱粉糖的甜味劑仍有生產,也有較好的市場,在制糖業中仍有一定地位。但通常所說的制糖是指以甘蔗、甜菜為原料制糖。
甘蔗制糖
甘蔗制糖最早見於記載的是公元前
300年的印度的《吠陀經》和中國的《楚辭》。這兩個國家是世界上最早的植蔗國,也是兩大甘蔗制糖發源地。在世界早期制糖史上,中國和印度佔有重要地位。
在華夏,最早記載甘蔗種植的是東周時代。公元前4世紀的戰國時期,已有對甘蔗初步加工的記載。屈原的《楚辭?招魂》中有這樣的詩句:「胹鱉炮羔,有柘漿些」。這裡的「柘」即是蔗,「柘漿」是從甘蔗中取得的汁。說明戰國時代。楚國已能對甘蔗進行原始加工。
手工業制糖階段
自戰國時代開始從甘蔗中取得蔗漿以後,種植甘蔗日益興盛,甘蔗制糖技術逐步提高,經近千年的發展,至唐宋年間,已形成了頗具規模的作坊式制糖業。
不過到了張陽現在這個時候大唐仍然流行的是華夏的古法制糖。而按史書上記載熬糖法現在還只是在古印度流傳還沒有流傳到華夏來。
公元647年,唐太宗派人去印度學習熬糖法。歐陽修、宋祁撰的《新唐書》中有這樣的記載:「……貞觀二十一年。始遣使自通天子,獻波羅樹,樹類白楊。太宗遣使取熬糖法,即詔揚州諸蔗,柞沈如其劑,色味愈西域遠甚。」說明在中、印頻繁的文化、科技交流中,其中也有制糖技術的經驗交流。
這熬糖法都是要二十多年後由印度傳入,更何況是白糖,以及白糖的進一步深加工品冰糖了,至於後市的那些糖果現在還不在張陽的考慮當中,這她超前了,當務之急是險要把白糖普及開來了,才能考慮下一步的深加工。
至於白糖按照歷史記載這可是要在四五十年後才會在在華夏出現,華夏發明用滴漏法制取土白糖。該法用一套漏斗形的陶器,配以瓦缸和其他小設施。
將蔗汁熬至相當濃度後倒入瓦溜(漏斗形陶器)中,從上淋入黃泥漿,借助黃泥漿的吸附脫色制取土白糖。白糖的出現,標誌著制糖技術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這種土法制糖在中國沿用了千餘年。
至於冰糖那就是更加遙遠的事。它的出現在白糖都出現了一百年之後。才唐大歷年間,四川遂寧一帶出現用甘蔗制取冰糖。冰糖的製作,為制糖業增添了獨特的產品。
而亞洲的制糖技術都是由大唐傳播開來的,至於歐洲的制糖技術則是有古印度流傳過去的,不過現在都還只是在華夏和古印度流傳著制糖技術,其它的國度現在還沒。
至於甜菜制糖那就是更加久遠的事了,都是一千多年以後的事了,要在十七世紀才會在德國第一次被發現,十八世紀初才開始在世界上第一座甜菜糖廠。
不過隨著甜菜制糖的成功極大地推動了制糖業的發展,直接導致了制糖業的機械化。不過這現在更本就不關張陽的事,他現在用的制糖法還是用的是華夏老式制糖法。
這機械制糖法,以現在的工業基礎,以及科技水平更本就沒法實現。當然了張陽用的也不是最古老的白糖製作法,畢竟都是重二十一世紀穿越來的人。
而且還是有著可以在這個時期聯繫二十一世紀的神器手機的人物,怎麼可能用最原始的白糖製作法了,向這種事,肯定是由封況出面去找一個在這個時期能夠實現的最先進的制糖法來給張陽使用了,畢竟這對於一個歷史學者而言是相當簡單的事。
比如明代宋應星所著《天工開物》卷六(《甘嗜》中,記述了種蔗、制糖的各種方法,書中記述的採用牛拉石轆(或木轆)多次壓搾取汁的方法,與現代的甘蔗多重壓搾原理相似。在蔗汁澄清方面,書中首次總結了石灰法澄清工藝,其原理在現代的制糖業中仍有沿用。
不過今天張陽並沒有直接的把白糖呈現在大家的面前。現在這東西還是張陽的秘密武器,是打算今年年底和李明玉結婚後,與張岳分家之後,他那個駙馬爺的主要經濟來源,畢竟要維持一個駙馬府的開銷還是很驚人的。
何況他還打算等明年大唐天下安定之後,在讓王芸和張岳在生一個,由他來繼承張岳的爵位和未來的家產,至於張陽則是打算開始自助創業了,這可比從張岳手裡繼承過來來得更加有成就感得多。
在何況,張家作為皇室現在的官商以及情報提供者。這張家很多的財產都是屬於大唐皇室的,說不定什麼時候,就被李世民收回去了,就算是不收回去,就這樣由張家繼續主持下去。作為一個影子的存在張陽還是不希望繼續下去的。
不過既然張陽把白糖煉製出來了,這就肯定是要用了的。於是今天晚上的主菜就出來了,魚,這個象徵著吉祥,在這個特殊的時候更少意義非常。
不過說到魚,我們就不得不說一下中國的四大名魚了。
黃河鯉,淞江鱸魚,興凱湖魚、松花江鮭魚被共譽為我國四大名魚。
今天張陽為這次晚宴準備的就是這四大名魚中的黃河鯉魚,而且還是百分百的野生黃河鯉魚,在在後世可是難得一嘗的珍品。
黃河鯉魚,自古以來就有「諸魚之長」、「鯉為魚王」、「聖子」等美稱。早在春秋戰國時代,鯉魚就被當作貴重的饋贈禮品。據《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得子,魯昭公送鯉魚作為賀禮。因此,孔子為其子取名曰孔鯉,山東孔府歷史上因此有不吃鯉魚的禁忌。《詩經》中有「豈其食魚,必河之鯉」的詩句,而古籍中的「河」就是專指黃河的。漢代也有不少詩文提到鯉魚,例如「就我求珍餚,金盤燴利於鯉魚。」
黃河鯉,自古就有「豈其食魚,必河之鯉」、「洛鯉伊魴,貴如牛羊」之說,向為食之上品。黃河鯉還以其肉質細嫩鮮美,金鱗赤尾、體型梭長的優美形態,馳名中外,是我省和我國的寶貴魚類資源。
鯉魚跳龍門的傳說,幾乎是家喻戶曉。白居易等古代詩人都曾為其寫詩作賦,稱其為「龍魚」。民間流傳有「黃河三尺鯉,本在孟津居,點額不成龍,歸來拌凡魚」等美好詩句最少是生活在後世的張陽是沒有吃過真正的野生黃河鯉魚,吃不起,也沒有這方面的門路。何況就算是吃到這價值不菲的野生黃河鯉魚。味道也不一定有這這個時候的好。
原因就是至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以來,由於人類活動因素的影響,諸如水質污染,濫捕、毒魚、炸魚,隔離天然繁殖場地以及黃河斷流,使得天然水域生態平衡遭到嚴重破壞,黃河鯉魚的資源量急劇下降。
五十年代,在三門峽、靈寶、洛陽、鞏義、鄭州及開封等地均有專業捕撈隊在黃河裡捕魚。月捕魚量六百到一千一百五十公斤
船,其中黃河鯉可占總重量的百分之四十到四十五,黃河河南段每年能捕撈黃河鯉十五萬公斤;
而到1981-1982年。同樣的作業方法在同一季節的月捕獲量也不超過一百二十五公斤
船,且漁船數量大大減少,特別是黃河鯉魚的產量下降更為嚴重,年捕撈量還不足一萬公斤。年齡與個體均減小;現在已很少能見到捕魚的船隻了,可見魚類資源已明顯衰退。
特別是進入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在全國一片鯉魚引種雜交熱的直接影響下,經黃河的不同支幹流水域,混進了多種雜交鯉,使得河道內黃河鯉種質資源遭到了更為嚴重的破壞,出現多種鯉魚混雜現象,黃河鯉魚品質下降。主要表現為體色不一,鱗被雜亂,體型改變等性狀變異。
在加上水質的污染。到了二十一世紀的真正的高品質的原野生黃河鯉魚已經是很少了,就算是有也是質量下降,更本就是達不到那傳說中的:一品黃河魚,方知大不同。
二品黃河魚,美味不勝收。
三品黃河魚,口感不厭舒。
百品黃河魚,人生不後悔。
這樣的傳奇美味了,而張陽今天的晚宴就是以黃河鯉魚為主菜進行的,而且還是以其中品質最好的,有著與陝西黃河鯉魚。、河南黃河鯉、山東黃河鯉、山西天橋黃河鯉並列為黃河干流的「五大名鯉」的寧夏黃河鯉魚來作為主料。
張陽為了這寧夏黃河鯉魚可是花了不少的功夫才弄來,而且到了長安城的時候還是鮮活亂跳的。
而且張陽拿著這個鯉魚和他後世知道的野生黃河鯉魚進行一對比,就確認了真真是其中的上品,真正的野生黃河鯉魚,當時可是把他高興壞了。不過他這高興勁也讓很多人是不解了,不就是幾條魚嗎。有啥可以高興的,這少爺這個什麼是不是犯傻了。
張陽這個時候要是知道當時看見他對著幾尾野生黃河鯉魚又蹦又跳的高興反應,產生的鄙視以及心理想法,不知道張陽會不會向跳樓了,被人當成腦殘了。
的確這個事情由於漁業的不發達,現在的野生黃河鯉魚還是非常之多的,只要是在幾大干流進行捕撈,總是有所收穫的,所以這個時期的野生黃河鯉魚雖然稀少,但是還是能夠在市場上見到的,就是有點貴。
但並不像後世那樣市場上就見不到這種原生態的野生黃河鯉魚。
不過激動的張陽這個時候並沒有去管那些下人們的異樣眼神,而是自顧自的欣賞其自己面前的寧夏黃河鯉魚來了。
只見寧夏黃河鯉魚體側鱗片金黃色,背部稍暗,腹部色淡而較白。臀鰭、尾柄、尾鰭下葉呈橙紅色,
胸鰭、腹鰭桔黃色。除位於體下部和腹部的鱗片外,其它鱗片的後部有由許多小黑點組成的新月形斑。
其體梭形、側扁而腹部圓。頭背間呈緩緩上升的弧形,背部稍隆起。頭較小。口端位,呈馬蹄形。背鰭起點位於腹鰭起點之前。背鰭、臀鰭各有一硬刺,硬刺後緣呈鋸齒狀。
有了這麼好的原料,張陽自然對今天晚上的晚宴信心百倍了。
這不在上了幾道涼菜,輔菜之後,這道又張陽親自開發出的美食上桌了。
「糖醋黃河鯉魚」這道山東濟*南的傳統名菜就這麼背端上來了。
這由廚師將才殺的鮮活黃河鯉魚去鱗,去鰓,去內臟洗淨,在魚身上先直剞刀紋,然後提起刀,使魚身張開,將精鹽撒入魚身內稍醃,並在刀口處及魚的全身均勻地塗上一層濕澱粉糊;炒鍋倒油,旺火燒到七成熱。
手提魚尾放入油鍋內,其刀口處立即張開,這時需用鏟刀將魚托住,以免粘鍋,約炸二分鐘,用鏟刀把魚推向鍋邊,使魚身呈弓
形,將魚背朝下炸二分鐘,再翻過來使魚腹朝下炸二分鐘,然後把魚身放平,用鏟刀將頭按入油內炸二分鐘。
以上共炸八分鐘,至魚身全部呈金黃色時,取出放入盤內,炒鍋留油少許,燒至六成熱時,放入蔥,姜,蒜末,醋,醬油,白糖,清湯燒濃後即用濕澱粉勾芡,淋上熟油少許,迅速出鍋燒在魚身上即成。
這菜香味撲鼻,外脆裡嫩,且帶點酸的「糖醋黃河鯉魚」一上晚宴就立馬征服了眾人的口舌,不一會就被吃的什麼都不剩了,可見眾人的喜歡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