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貞觀游龍

第二卷張家的崛起 163 煉油果然是富得流油啊!(上) 文 / 最後一次瘋狂

    這不在幾人風捲殘雲般把這幾道菜解決後,心滿意足的用絲巾擦了擦嘴,在由一旁的小太監把幾人用過的菜撤下去後,李世民起身和長孫無垢帶著張陽,李明玉,李承′一起回到了甘露殿。

    經濟嗅覺相當敏感的李世民在回到甘露殿後立刻屏退除了李逸風公公以外的所有在甘露殿服侍的小太監,開始向張陽詢問其話來了.

    『好了,張小子你現在可以說說你帶來的哪兩種油了,特別是那個素油,這應該是你才搞出來的把吧!」

    「是的!陛下,那素油是我才煉製出來的,感覺如何,夠干新奇,吃起來不錯吧!」

    張陽現在這個回問顯然就是多此一舉,就憑剛才李世民,長孫無垢他們的吃相就知道,他們對於這個有德感官如何了。

    雖然他們為了保持威和形象身份,吃相並不是很難看,可是要知道這要是味道一般,不是絕對的美味的話,他們吃飯動筷子的頻率是絕對沒有這麼快,這頓飯就只吃了不要一刻鐘就吃完了。

    這在張陽看來絕對是很正常的吃飯速度,畢竟張陽只在二十一世紀這個快節奏的社會穿越而來的,那個節奏奇快,快到了連吃喝拉撒睡都是快節奏的。

    那是一個時間有嚴格要求的時代,上個廁所小便三分鐘,蹲個大坑才十給分鐘時間的時代裡,一般的工人吃個工作餐也就是十來分鐘,像打仗一樣,所以向今天張陽這樣準備的幾個菜在一刻鐘之內吃完在那個時代是非常正常和普遍的。

    在那個遍佈快餐店的時代裡,有著無數的人向這樣吃著一天中的午餐晚餐,已經以一種正常的社會現象了。

    可是在古人看來絕對是不可思議的,特別是向李李世民。長孫無垢這種身份是有嚴格的用餐習慣,在沒有突發情況下的時候。絕對是講究細嚼慢咽。小口細嚼的,一頓飯是輕輕鬆鬆就能吃上小半個時辰這才是這個時代應有的生活節奏。

    特別是長孫無垢和李明玉這種大家閨秀,名門後代,那是對吃食是有絕對的要求。精益求精,精準到了。平時吃飯每口吃多少,動筷子的頻率,夾菜的順序都是有要求的。不過今天她們是完全的忘了。沒有遵守!

    不過今天這頓午膳張陽也是#吞虎嚥的,比李世民他們好不了多少,也就比李承好一點,畢竟李承是一個七歲的小孩子,很多規矩是記不住的,所以剛才吃飯的時候就他兩是狼吞虎嚥。大口咀嚼。

    要說張陽不應該表現出這樣的行為來的,要知道這大豆油在後世是非常普遍的。而且後世的油的品種是非常多的,向什麼橄欖油,菜籽油,玉米油,花生油,芝麻油之類的是多不勝數的,什麼樣的張陽沒吃過啊!

    特別是這個大豆油,在後世可是和菜籽油一樣是非常普遍的存在,是家家戶戶常備的油料,炒菜必用的。

    作為一個在後世生活到了這麼多年的後世青年來說,這大豆油炒的菜是不知道吃過凡幾了,今天的表現不應該這樣啊!

    實際上要是是在張陽才來到這個時代的時候,那麼張陽的表現絕對是不會這樣的,這不是張陽穿越到這裡都一年過去了嗎?

    在這一年裡,張陽吃的菜要麼就是用肉油炒制的,要麼就是用清水煮的或者是烤制的,就沒有吃到過用植物油炒制的食品。

    要是他是一直都生活在這個沒有植物油的時代,不知道有植物油這個東西的話,他對於吃食還能接受,可惜的是張陽在穿越前是吃慣了用植物油炒的食品的,這不在年初用手機上百〞度查到了植物油的生產工藝後。

    在今年春耕開始後,才會想盡了辦法,讓張王兩家大面積的種植了,在這個時代最容易找到的優質的制油原材料大豆。

    這好不容易是熬到了現在這個大豆豐收的季節,剛壓搾出來了第一罐油就給李世民送來了,隨便餵他做了幾道,地地道道的後世菜餚

    讓他懷戀不已,而且是終於擺脫了,吃了一年的動物油的那種油膩的口感,讓他是胃口大開自然是狼吞虎嚥起來。

    「嗯,這素油不錯,特別是這個素油炒制的蔬菜是別有一番風味,相當的好吃,當然要是你鹽在少讓點就更好了。

    你就不要在這扯其它的話題

    了,快說說你這素油到底是怎麼煉製的,能不能大量的出產,這可是關係到民生大事!」

    面對現在李世民這樣板著臉的詢問,張陽有是收起了他的嬉皮笑臉,略帶正容的對李世民回答道:「陛下,你還記得春耕的時候,臣家裡和王大人家裡大面積種植大豆的是吧!」

    「當然記得,當時我聽說你拉著王侍郎和你家一起大面積種植大豆是時候,我還叫你,你父親桂安,以及王侍郎進宮來,對你們進行勸導,不過你父親和王侍郎表示這次聽你的,而你又堅持種植這麼多的大豆,讓這次談話無疾而終,當時可是把我給氣的不輕,還罵你不聽勸告,是個榆木疙瘩。

    現在你們家和王侍郎家的大豆應該是豐收了吧!」

    李世民說道這看了看張陽,發現他滿臉的微笑,這讓李世民感到非常詭異,這兩家今年豐收了這麼多的大豆要幹什麼。

    以這兩家今年豐收的大豆,就是供應全大唐食用,也是要食用好幾年了,這不是得不償失嗎,怎麼這張小子還在這笑嘻嘻的,難道這真的讓這小子找到大豆的新用途了,不過我雜沒聽說這小子那出什麼新的豆製品啊!

    突然李世民想到了張陽剛提來的兩罐油,那醬油,應該是在醬的基礎上改良出來的,這大醬就李世民知道就有一種是用大豆發酵出來的大豆醬。

    這李世民細細的回味了一下醬油的味道,就發現這醬油和大豆醬有很多相似味道,就確認了。這個醬油就是用大豆發酵製成的,不過就算是這樣。他也用不到這麼多的大豆啊!

    這醬油作為一種新生的調味品。就算是再好,這天下間對這個東西的接納是需要時間的,而且這就是一個調味品,每家都買也是賣不了多少的。完全是用不完這麼多的大豆,難道

    「張小子。難道你這,這素油,該不會也是和醬油一樣用大豆煉製的吧!」

    張陽一聽李世民這麼說。就知道他是隱隱約約的猜到了。這讓他對李世民的智商是感到相當的吃驚,對對於李世民猜到醬油是用大豆製成的這點張陽是早有準備。

    畢竟這是時期已經有了醬的出現了,而大豆製成的大豆醬就是其中之一,只要是吃過的,在加上一點小小的提示很多人都是能夠猜到的。

    可是這大豆油被李世民猜出來,這可是讓張陽對李世民是刮目相看啊!

    就給了李世民這麼一點風馬牛不相及的暗示。他就想到了,真是聰明啊!

    張陽為了隱藏這大豆油是由大豆製成的。還特地為這個大豆油取名叫素油,沒想到第一次就被李世民給猜中了,讓他白費心機啊!

    「是的,陛下這素油和大豆油都是臣從大豆中煉製出來的,這是臣昨天才煉製出來的第一批,這不就帶到宮中來孝敬您老人家和岳母大人來了嗎!」

    這張陽說話,說著說著就開始沒正行,開始耍痞了。

    不過張陽的這話雖然讓李明玉的臉是羞紅不已,讓李世民和長孫無垢有些懊惱,你這個當女婿的居然痞到我們頭上來了,但是也對張陽的這些本事是佩服不已。

    這才短短的一年時間,這小子就改良的改良,創新的創新已經整出這麼多的新東西來了,特別是現在這個素油搞不好又是一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發明,要是這個的產量和成本夠低的話,絕對又是一個能讓張陽名留青史的發明。

    對於李世民最關心的產量問題張陽也是緊接著就給出了答案,就見張陽接著說道:「陛下這個素油的產量怎麼說了,還行,每一斤大豆能夠出油一兩三錢左右(十兩制,十六兩制換算太麻煩,本書默認是十兩制。)。

    不算多,但是還行,我們張家和王家自己的土地和加上聘人開荒的土地,今年一共種植了約十五萬畝,大約能收穫三千萬斤大豆約能出四百萬斤油。

    (不要看到看到十五萬畝很多,實際上這個時期官府對百姓授田:18歲到59歲的男丁授田100畝。其中20畝的永業田,可以傳給子孫。60歲以上男給40畝,寡妻妾授田30畝。雜戶授田與百姓同。官戶只授40畝口分田。道士、和尚30畝,女冠、尼妯20畝。

    工商業者50畝。)

    這樣算來就沒多少了,十五萬畝也就是一千五百人的授田而已,還不到張岳今年享受的食邑千五百戶,而張王兩家加起來可是有二千二百戶的食邑啊(張岳一千五百加王述的七百。)

    不過這食邑的土地肯定是沒到一百畝的,不過綜算下來就是把張王兩家所享受的食邑的所有土地都是用來種植了大豆而已。

    只有那些平民百姓由於是沒有種植糧食,所有這糧食是在其它土地上種了,然後又張王兩家和他們的那些食邑的領民換而已。

    張王兩家今年實際上大概種植了三十萬畝,也算是三千人的土地而已,要不是張陽發明改良了農具,這一個人一百畝田是肯定種植不了的,能種五十畝就不錯了!

    不過這四百萬斤大豆油評分在這大唐近三百萬戶人手裡也才一戶一斤多而已,還是一年的一斤多一點而已。

    還好以現在大唐的版圖而言,很多地區都能做到大豆一年兩熟,這不張王家的大豆好在收穫,就已經在能夠做到一年兩熟的地區開始播種第二季的大豆了,預計今年能四千到五千萬斤大,也就是全部壓搾的話能出五百到六百萬斤油。

    「不過陛下,雖然臣有這麼多的大豆要是全部搾油的話能出三四百萬斤油。可是這只是理論上的啊1

    這制油最大的問題就是制油需要大量的人手和地方,這個急需要解決!」

    李世民聽到張陽說以現在張王兩家的產量來說能出三四百萬斤油還是感到滿高興的。不過一聽地方和人手不夠這讓李世民也是非常頭疼。

    這人手是大唐最大的問題。現在整個大唐就是缺少人手,不然李世民也不會這麼煩惱。

    不過對於這個素油的問題李世民還是非常認真的考慮了一會後向張陽問道:「張小子你說吧,須要多少人手和多少地反,說出啦我考慮下在給你答覆。這真是傷腦筋啊!」

    「陛下是這樣的,臣現在只是在長安城的渭水河邊簡單的造了一個作坊。完全運轉起來是最少需要九個人才行,而這九個人人一天的能宮製出格『的素油也才五百斤而已。

    這樣刷來,每天產出一萬斤油就需要兩百人。這人手實際上還還好說。可就是這土地是個大問題。

    陛下這煉油房肯定是不能都在長安的的,是要分散到產地去練有才是最好的,而臣的大豆的主產區就有兩處,分別在我父親的封地和我舅舅王侍郎家的封地,所以這最少是要三處,這土地難啊1」

    李世民聽完張陽的話後。閉目沉思了一會後睜開眼對張陽說:「好你個張小子,剛才你竟然干嚇唬我。看我不給你好看,這就兩三百人對你家來說是問題嗎?

    你家的夥計可是這的十倍不止,土地問題沒問題你找人看好土地後,我下詔讓當地的地方官員幫你調換。

    不過你這些個素油你打算賣多少錢一斤,這可是關係到民生大計哦,可不能讓你到處去敲竹槓。」

    張陽一聽李世民幫忙解決土地問題,他就樂壞了,他剛才那麼說就是擔心土地問題,因為這煉油作坊必須是緊挨著水資源方便的地方才行。

    由於這是時代沒有電這玩意(張陽的手機除外。),肯定後世的那種全機械化的搾油機是造不出來了,因為不管你有多高的技術,沒電你造出來也是白瞎。

    不過張陽通過,把傳統的搾油工藝找出來後,就讓封況去找人幫他改進去了,理由是他小說要用。

    不過以現在此時的科技和多東西是不能用的,不過由封況出門找人還是把這個工藝進行了改變不過還是分為七步走第一、炒干。將收來生濕的大豆放入灶台大鍋之中炒干,炒干的標準是香而不能焦,注意要控制好灶台火候的大小,這關係到能否搾出香而純的油,由一個師傅操控。

    第二、碾粉。是將炒干的油菜籽投到碾槽中碾碎。碾盤的動力由水車帶動,水車和碾盤的直徑一般都在四米以上,碾盤上有三個碾輪,所有的構件都均由木材製成。由水車作為動力的碾碎油菜籽一次大概需兩刻鐘。

    第三、蒸粉。油菜籽碾成粉末之後用木甑放入小鍋蒸熟,一般一次蒸一個餅,約需兩分鐘,蒸熟的標準是見蒸氣但不能熟透,由

    一個師傅操控。

    第四、做餅。將蒸熟的粉末填入用稻草墊底圓形的鐵箍之中,做成胚餅,一搾五十個餅,從蒸粉開始到完成五十個餅約花一個時辰。由一個師傅操控。

    第五、入搾。將胚餅裝入由一根整木鑿成的搾槽裡,槽內右側裝上木楔就可以開搾了。手工搾油坊的「主機」是一根粗碩的油槽木」,長度必須五米以上,切面直徑不能少於一米,樹中心鑿出一個長兩米,寬四十公分的油槽」,油胚餅填裝在油槽」裡,開搾時。

    這就是封況找人改進最大的一個地方,和原來不一樣的是這是用水力來完成,這每個用來撞擊油槽中的「進樁」的油錘由水車帶動齒輪形成的動力,而不是需要人力當油錘悠悠地撞到油槽中「進樁」上,把「進樁」隨著水帶動水車,然後水車旋轉帶動齒輪,在通過齒輪帶動油錘把它向裡擠壓。

    於是,被擠搾的油胚餅便流出一婁婁金黃的清油,油從油槽中間的小口流出。由一個師傅操控。

    第六、出搾。經過兩刻鐘後,油幾乎搾盡,就可以出搾了,出搾的順序,先撤「木進」、再撤木樁、最後撤餅。

    (要知道這通過水力來擠壓可是大大的減少了時間,預計只有全人力的四分之一。)

    第七、入缸。將搾出的菜油倒入大缸之中,並密封保存。

    「啟稟陛下,臣預計這素油預計於本月六日後就能在長安城上市了,不過其它地方能能要到秋收的時候去了,因為這建造煉油作坊還需要時間,而且工人人也是需要培訓時間的!

    至於這個素油的價格臣打算現在先以每斤五十文錢的價格出售,也就剛好是八斤糧食的價錢。臣家裡也就是找點差價而已。」

    「嗯這個價格還很適,那就這麼訂了,這素油好是好,就是實在是太少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