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各項任務劃分清楚之後,已經到了深夜。
這也全歸功於楊玄於神魂經過智慧之力沖刷,又悟透人心本性,如今思緒條理清楚,做起事情來也有條不紊、井然有序。人的本性就好像運轉世間萬物的道,日月升降,陰陽輪轉,皆在道中,而世間一切人情世故也同樣在人的本性之中,只不過一個是天道,一個是人道,二者相刑,卻又有共通之處。
只要知曉人心本性,世間一切都可以本性度量,自然會有一個規矩尺度,不會迷失其中。同樣人的本性也是構成人道的基礎,縱然世間萬事鉤心鬥角,糾纏不清,以本性為鑒,也會變得異常樸素。
楊玄回到房間,將銀錢撥給了閻江之後,便開始思索起來。
天道與本性,到底孰真孰假?
本性確實存在,然而天道卻是虛無縹緲的。
可在如今各家學派之中,虛無縹緲的天道卻永遠佔據著不可撼動、不可置疑、不可違逆的地位。
道家為最,雖然傳承至今,流派眾多,但是都脫不出一個範疇,那就是天人合一,以天道為準則,追求人性與天道的合一,雖然得道者超脫天地之外,但斬除本性之後,卻已是物是人非。
其次則是儒家,雖然以「仁」為本,但是仁並不是人的本性,而是後天約束而成,不過是給天道披上了一層更容易讓人接受的外衣。人之本性乃自在。喜歡就是喜歡。不喜歡就要以殺伐肅清。強以仁為約束,便是違背了人的本性。所以儒家昌盛千年,世間依舊征戰不休,因為人的本性是無法約束的。
時至如今,儒家繁衍出理學一脈,更是將人性扭曲到了一個令人髮指的地步。
存天理,滅人欲。踐踏人性,歪解天道。
已經完全淪為了當權者愚民的工具,為了使政權井然有序,不可撼動。就將人裝進一個個四四方方的小籠子裡,然後一層層的堆砌,組成如今這個強大的王朝,天理為刀俎。人性為魚肉!
然而人的本性,經過數萬年各種虛偽道德觀念的約束剔除,如今卻依舊存在。
物固有所然,物故有所可,無物不然,無物不可。故所謂,存在必然合理。
若人的本性是不合理之物,早不該存在了。
然而天道又是什麼?與人之本性同存,必然也是合理之物,不可輕易予以否定。
楊玄走到窗前。推開窗戶,看著四野天地,感受著世間萬物的生滅、輪轉,慢慢有了一種感覺,至高無上的道,生育了萬物卻不佔為己有,造就成物象卻不自為主宰,道本無道,而是人心賦予了它的存在。
世間流傳的道不過是不同的人給出的不同的定義,因此才有形形色色之道。
「天地之道並非存於萬物。也無需存於萬物,而是存於心中,又何必斬除人心本性求那虛無之物,天理既是人心本性,又何必以歪理約束人心本性。世間相傳之道皆為偽道,唯心至道!」
楊玄心中雖然一直堅守著自己的道心。可世間種種學說思想都與他的理念背道而馳,沒有完善的思想體系作為依據,就算他再堅持,那也是一廂情願,是一直固執,算不上真理、至道,就好像沒有名分一樣。此時他心中衍生出一個完善的思想體系,加以時日著書立說,流傳於世,便為天地間的正道。
與諸子百家齊名,與道儒共承天地教化。
甚至更高,因為道儒不過披著天道的外衣,而自己已經將道的本來面目還原,是天地間真正的至道。
「然而天穹的威壓又是從何而來的呢?」楊玄忽然想起了蕭月與他說過的話,如果至道即為人心本性的話,為何天地還會給人一種無法抗拒的威嚴,他慢慢分出一縷不屈之念,朝著天穹之上扶搖而去。
感受著天地間各種氣息,只覺得念頭好像被一種無邊的巨力碾壓著,竟然出發了輕微的碎裂聲。
然而這縷不屈之念無論如何都不能被抹殺,每生出一道裂紋,便就立馬癒合。
不僅沒有被毀去,反而愈發的壯大。
逆境求生,這便是不屈的真意。短短幾息之間,原本只有蛛絲一般粗細的念頭,竟然猶如麥芒一般了。
楊玄的念頭原本能夠飛昇十丈之高,再高便承受不住天穹的威嚴,如今在陽關之中,被古城牆的氣息壓迫著,連出竅都顯得困難,可此時竟然飛昇了整整十二丈高,雖然僅僅是增加了兩丈距離,可卻是在這種履步維艱的環境中,意義之大不言而喻。可以說,楊玄神魂較之以往,強橫了一倍不止。
隨著念頭的升高,楊玄對天地間各種氣息形成的威壓也感受的愈發清晰。
「道本無道,那天穹之上散發出來的氣息是切實存在的,是神魂所能感受到的,那便不是至道,而是世間傳頌的天道,偽道!乃是人心信仰凝聚而成,世間本無神明,然而信仰的人多了,便有了神。」楊玄心中恍然明悟:「天道也是如此,世間本無天道這種道,信的人多了,自然便有了天道,天道就像是從虛無中誕生出來的一個神明,只是這個神明比世間任何一種神明都要強大,強大到已經與天同//最快文字更新——無廣告//在。」
「一個小的部落信仰一個圖騰,百年下來也能誕生出神明,神通可比修成法相的鬼仙。天道被億萬眾生信奉了無數個紀元,而且信奉者不止是凡人,還有修成正果的真仙,這又該強大到了何種境界,天翻地覆、移星易宿,彈指千年、滄海桑田,這就是天道,倒懸於眾生頭頂的深淵!」
明白了天道與至道的差別,楊玄心中有一種大徹大悟的感覺。
他起身走到桌前提筆,略一思忖,在紙上寫下了一句話——唯心至道,解民倒懸!
世間眾人信奉天道,抹殺本性,捨本逐末,殊不知天道本就是懸於頭頂的深淵。
楊玄就是要讓眾生都明白心中本性,解於倒懸之苦。
寫下這句話後,楊玄神魂之中陡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原本他的神魂種種念頭之中屬地藏之念最為龐大,自在之念與不屈之念雖然堅固清晰,力量卻不如地藏之念,殺伐之念更要次之。因為他的神通就是以地藏佛法為根源修成,後面雖然對道理有些體悟,但是遠遠沒有達到自成體系的地步。
此時,楊玄悟透唯心至道,毫不誇張的說,這已經是一門完善的思想,可以流傳千
供人瞻仰學習。
他神魂中那龐大浩瀚的地藏之念轉瞬之間就被凝練成了一根絲狀的念頭,再無法干擾到他神魂中的其他念頭,這地藏之念本就是他神魂中最為強大的一個念頭,可以說是他的之念,比自在之念還要強大,只是糾纏於本性念頭之上,一直無法凝練出來,而且還蒙蔽了他許多本性,直到此時才真正分離。
凝聚成絲的地藏之念足足有燭芯粗細,比自在之念要粗上整整一倍。
各種玄妙的佛法奧義從中散發出來,卻無法影響他神魂中的其他念頭,成了他神魂中的一部分。各種念頭生生不息,互不干擾,彼此間有著不可割捨的聯繫,組成了楊玄整個神魂。
隨著他思緒深入,又有兩種本性念頭被他明晰。
一念偏善,人心之中都有善地,楊玄發宏願救贖眾生為善,此時立唯心至道學說,更為大善。真善所言之善,卻不同於儒家、佛門盲目的仁義、慈悲,大善不善,可為善而施殺伐。
「善惡本為一體,只是站在不同的角度與立場看便有不同的定義,所以此念可謂善惡之念。」
楊玄心中通透無比,任何念頭都理得的清清楚楚。
另外一念卻是包含了楊玄心中龐大的陣法理論,只是此念尚未完全被他才吃透,雖然比地藏之念更為龐大,直接就凝成了圓潤如珠的形狀,可僅僅最外面一層為楊玄所掌握,核心之處還是一片生澀。他如今基本無法動用這個念頭的力量,但是也不與其他念頭糾纏,倒是並不影響他修為境界的提升。
如今,到此地步,他神魂之中已經有六縷念頭,其中地藏、自在、不屈、陣法已經凝聚成形,其次還有殺伐、善惡二念,已經明晰本性,可以加以凝練,只需一段時日,則可凝聚成型。
餘下那一團混沌的念頭卻仍然佔據了楊玄神魂的半壁江山,可見人性情之複雜,要想從中明晰本性,絕非輕易之舉。然而那團混沌念頭雖然體積龐大,其實力量是遠遠不如這六道念頭的,堅固程度、聰慧程度更是天差地別,尤其是凝聚成絲的那些念頭,便是這在古城牆的氣息威壓之下,也能出竅。
而神魂總體的力量,楊玄估計自己已經達到了兩象之力,只是被陽關附近這些強大的氣息干擾,如今連一象之力都難以施展,他搖了搖頭,提筆繼續在紙上繼續寫下了一句話。
「天地存於一念,而萬物化於一心。」
一句話道盡唯心至道之精髓,天地之中唯心是真,唯本性是真,不合本心即為外道。
楊玄前後寫下的兩句話,心中泛起一種暢快的感覺。(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提供最快最新的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