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明統天下

第二卷 粉墨登場 第六百四十一章 :一個時代的離去 文 / 鄭沐陽

    孝宗的駕崩不單單代表著一個人的去世,而是代表著一個時代的完全終結。就比如現在謝遷致仕一樣,除了身體確實是老了之外,也是因為在當今的朝中,當年那些熟悉的老面孔已經一個沒有了。

    其實第一個離開的是吏部尚書馬文升,雖然資歷上馬文升比不上劉健,但是論起年齡最大的確是馬文升。

    朱厚照即位的時候馬文升已經是八十一歲的高齡了,以如此高齡卻仍舊掌控者全大明的官吏,這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跡。

    就連比他小的劉健已經只充當一個顧問或者參謀的角色了,而馬文升的肩上卻還擔著如此重的重擔呢。

    可能是由於朱厚照始終對於這批大臣們的身體比較留意,時不時的讓御醫去給他們調理一番,所以馬文升活的要比歷史上多了幾年。

    但也就是多了那短短的幾年而已,正德八年,馬文升大病一場,至此徹底無法再理朝政,考慮到馬文升的身體,朱厚照讓馬文升一直呆在家裡休養。

    後來他更是帶著家人回到了家鄉,一直到兩年之後,朱厚照接到馬文升大兒子傳來的奏折,說馬文升已經去世了。

    而馬文升其實只不過是拉開了那一批大臣離開朝堂的序幕而已,在他回老家的那兩年裡,一大批的老臣陸陸續續的告老還鄉,而正德十年馬文升去世消息傳來,戶部尚書韓文,兵部尚書劉大夏紛紛上書致仕。而跟在兩人身後的又是有一大批的老臣子要致仕。

    對於這些人的請求,朱厚照基本上都批准了,雖然他很看重這些人的能力,但是也不能讓人家都如此高齡了最後再累死在官位之上了。

    而真正累死在官位之上的也就是李東陽了。

    李東陽為人善謀略,但是同樣此人性格堅韌,不服輸。看到一批又一批曾經的同時告老還鄉,他就越是不服輸,在工作上就越是賣命。

    對此朱厚照也是又愛又無奈啊,李東陽喜歡操勞那當然對國家是好事了,不過朱厚照也是十分的在乎李東陽的身體的。

    不過縱然如此李東陽還是在三年前正德十三年年初的時候去世了。

    作為隨著朱厚照的即位而升任的內閣首輔,李東陽人生最後的十幾年一直伴隨著大明王朝的興盛,可以說這個功勞不單單是朱厚照自己的,同樣的如果沒有李東陽在內閣的操勞的話,想要取得這些成就也是不可能的。

    正德元年至正德十六年間,李東陽功績當為第一。

    李東陽去世到現在。刑部尚書屠勳、工部尚書曾鑒以及禮部尚書劉機也都先後致仕,到了這個人時候,可以說除了焦芳這個朱厚照自己的親信之外,當年那一大批的重臣也就只剩下了最後一個了。

    這就是謝遷。

    李東陽去世之後,內閣首輔的位置交給了謝遷,雖然朱厚照心裡有意讓楊延和擔任,但是考慮到謝遷已經在內閣了二十多年了,所以最後考慮再三,朱厚照還是把內閣首輔的位置交給了謝遷。而讓楊延和擔任了次輔的位置。

    今年,隨著孝宗的駕崩,對於謝遷來說,朝中已經沒有任何值得留戀的人了。而大明王朝也已經足夠興盛,也不需要自己這樣賣命了,考慮再三,謝遷也在這個關節點上向朱厚照提出了致仕的請求。

    謝遷的離去。帶走的是一個時代的記憶,望著朝堂下面這一大片年輕的面孔,朱厚照是第一次感受到了歲月的滄桑。

    謝遷離去之後。內閣首輔的位置立馬空缺了出來,不出意外,朱厚照早就屬意的人選楊延和順利的稱謂了內閣首輔。

    而在他下面的倫文敘則稱謂了內閣次輔。

    現在的內閣也和以前的不一樣了,經過這些年不斷的變化,除了內閣大臣們變換之外,內閣的數量也在不知不覺之中增加了兩位,達到了七位內閣大臣。

    而且這個人數也已經被固定了下來,從今之後,只要大明朝還在,內閣大臣就只能是七個了,不能多,也不能少。

    而現在內閣當中的主要人物除了楊延和升任內閣首輔、倫文敘擔任內閣次輔之外,其他的人諸如楊一清、梁儲、蔣冕、毛紀、費宏幾人都沒有大多變動,只不過是每一個人的地位向上提高了一個而已。而且費宏還是剛剛進入內閣的。

    而除了內閣之外,朝中的其他主要大臣都為吏部尚書王瓊、戶部尚書楊譚、禮部尚書毛澄、兵部尚書彭澤、刑部尚書張張子廉、工部尚書李遂、商部尚書木拓、交通部焦芳、左右都御使都督王璟和張倫。

    細細看一下,除了焦芳和木拓這兩個人之外,其餘的人都很是陌生,而焦芳更是被朱厚照從商部轉移到了交通部。不過焦芳倒是沒有感覺什麼,反倒是認為這是朱厚照對自己的重視以及信任,所以這幾年交通部在焦芳的手底下搞得也是有聲有色的,各地的直道等等也是迅猛發展。

    最近在朱厚照的示意之下,楊延和正在緊張的完成者一個任務,那就是制定普通話,大明版的普通話。

    現在整個大明各個民族之間,各地之間的各種語言、方言之多就連朱厚照自己都數不過來,就是一個省內,從這頭到那頭,聽到的話都不一樣。

    雖然對於這個時代的人來說這好像很正常,但是對於朱厚照來說,這就很不正常了。不利於民族的團結以及融合。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而文化則是民族以及地域的精髓,想要讓大明成為一個永遠牢固的整體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消除他們之間的差異,讓他們盡可能的看起來相一樣。

    雖然文化以及語言的多樣性也很重要,但是相比較而言,一個統一的語言更加的重要,因為一個國家各個地方差異性越大,那麼這個國家就越是容易陷入內亂以及分裂。沒有相似性,就沒有認同感。

    所以,大明版的普通話就在這種情況之下營運而出了。而且楊延和對於這樣的工作還是很得心應手的。(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