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滅了莫
i根,打敗了岱欽,鄭萼此次出征蒙古算是取得了開門紅,也為他之後的戰略部署的時候掃平了道路。
在之後的幾天蒙郭勒津部落顯得比較平靜,所有人都知道短時間之內戰火已經遠離了蒙郭勒津了,部落裡的人終於鬆了一口氣不用提心吊膽的活著了。
為了徹底的遠離戰火蒙郭勒津部落想到了遷移的辦法,這個辦法是鄭萼當著亦思馬因和周述忽的面提出來的,並且也得到了周述忽的同意。
現在的蒙郭勒津最想要做的就是好好的修生養息恢復部落的實力,但是蒙郭勒津部落所處的地理位置卻又決定了他們的這個願望是想要實現是那麼的困難。
蒙郭勒津部落直接和大明接壤,位於漠南蒙古東南部,佔據漠南四分之一的領土,這裡水草鮮美,地廣物博,佔據著這樣一個人人都想要得到的地盤也就造成了蒙郭勒津部落必須要時時刻刻的警惕著那些想要窺探自己的敵人。
在以前他要防備自己的兩個准盟友亦思馬因和亦卜剌的偷襲,也要防備巴圖蒙克的突然南下,而現在她更是需要防備著已經南下了巴圖蒙克突然來到這裡為岱欽報仇。巴圖蒙克手下有聯軍五十五萬,就是全盛時期的蒙郭勒津部落也不是對手,更不要說現在了,就是加上了鄭萼手中的明軍和亦思馬因到時候他們也只有敗退的分。
讓蒙郭勒津暫時離開這裡以躲避戰火這是鄭萼和周述忽兩人沒有經過商量便已經達成的共識。鄭萼身為大明的將領不管在什麼時候考慮問題首先就要考慮大明的利益,就像之前他將那五千個岱欽的俘虜交給了周述忽一樣。這樣做都是為了大明對於蒙古戰略的平衡。
鄭萼知道朝廷最不能忍受的就是蒙古之中一家獨大或者兩家獨大的局面出現了,如果此次巴圖蒙克和阿喇哈青森他們南下失敗了,到時候拋開瓦剌的阿喇哈青森不說,單單是巴圖蒙克這一次必死無疑,如果他在戰場之上死了那就一切好說,但是即便巴圖蒙克在戰場之上還活著那他也會受到大明猛烈的攻擊直至對方徹底滅亡,而自己被孤軍派往草原當中未嘗沒有肩負著這樣的任務。
瓦剌的漠北距離大明較遠。而且對於大明的威脅也小得多了,所以大明考慮蒙古首先考慮的就是漠南,如果沒有了巴圖蒙克。那麼之後的漠南將是亦卜剌和亦思馬因兩人獨大。亦卜剌早早的投靠了大明,至今實力沒有一點的損失,而亦思馬因也在最關鍵的時候出賣了莫
i根投靠了大明。到現在兵力也僅僅損失了近千人而已,這對於亦思馬因來說可以忽略不計的。兩人的實力都在,並且投靠了大明之後依仗著大明兩人手中的實力還有可能會繼續增加。
而相反的原來的漠南四強之一的蒙郭勒津部落隨著莫
i根的慘死,三萬大軍的全軍覆沒,必勒格臨死之前的拖累,此時周述忽接管的蒙郭勒津實力也只有亦卜剌或者亦思馬因他們的五分之一左右,此消彼長之下,如果不想方設法保存蒙郭勒津的實力的話未來的漠南真的可能陷入了兩強獨大不利已大明掌握的地步。
一強獨大和兩強獨大都是大明所不允許的,三足鼎立是大明的底線。
鄭萼將那五千個戰俘交給周述忽是為了增強周述忽手中的力量,讓他們暫時的離開這裡是為了避免和他在未來的一段時間之內被戰火波及以盡可能的保存他們的實力。
周述忽的想法就要簡單的多了。他沒有去考慮什麼大明的平衡策略,他所想的僅僅是蒙郭勒津真的已經打不起了,不說一場大戰了,現在僅僅一場中等規模的戰爭就有可能讓蒙郭勒津從草原之上消失。
殺死了岱欽,打敗了岱欽的軍隊之後周述忽一直都在考慮如何讓蒙郭勒津部落保存實力。如何讓部落遠離戰火,此時的亦卜剌和亦思馬因已經不足為慮了,雖然他們的實力已經遠遠超過了自己,但是此時不管是亦卜剌還是亦思馬因都沒有膽量以惹怒大明為代價出兵蒙郭勒津。
唯一讓周述忽擔心的就是已經南下的巴圖蒙克了,加上瓦剌的大軍巴圖蒙克手下的軍隊五十多萬,這是一個可以讓周述忽窒息的人數。自己殺了岱欽,幾乎全殲了他的一萬多軍隊,得知消息的巴圖蒙克不大發雷霆前來報復才是怪事呢,況且之前是莫
i根要投靠巴圖蒙克,所以他們才沒有受到攻擊,而現在想要全力對付大明的巴圖蒙克不再可能讓自己的背面存在一個自己的敵人了。
留在這裡未來被巴圖蒙克打敗甚至殲滅的可能性超過九成,一想到這些周述忽局恨不得讓部落所有的人都長了一雙翅膀一樣趕緊飛離這裡。
遷移,離開這裡,這是周述忽想到的唯一一個辦法,正是因為他心裡已經這樣想了,所以當鄭萼說出來的時候周述忽才會乾淨利落的答應了下來。就連亦思馬因都沒有在這件事情上說什麼反對的意見,雖然亦思馬因想要盡可能的削弱蒙郭勒津部落好讓自己將來佔據更多的草原,但是那不代表他可以讓蒙郭勒津在大明和韃靼、瓦剌的戰爭分出勝負之前被殲滅了。
「周述忽將軍,你可以先讓部落裡的人做好準備,等到亦卜剌將軍帶著部落裡的人來到這裡之後我們就可以離開了。」看著迫不及待的想要離開這裡的周述忽,鄭萼趕緊說道。
「那好吧,」雖然心裡急切,但是周述忽也不得不考慮一下其他人。
「亦思馬因首領,不知道你們部落現在準備的怎麼樣了?」然後鄭萼朝亦思馬因問道。
「早在離開大明之前我就已經派人回去準備了,想必他們應該會和亦卜剌他們一同到達。」此次需要遷移的並不是只有蒙郭勒津一個部落而已,亦卜剌和亦思馬因的部落乃至他們手下從屬的部落此次都要遷移,可以說這是草原史上少有的一次大規模的遷移,而他們這樣做的目的也都是只有一個,那就是躲避巴圖蒙克的聯軍。
前面已經說過之前亦卜剌、亦思馬因和莫
i根三人都和巴圖蒙克聯繫要投靠他們,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在南下的途中巴圖蒙克才對他們沒有產生什麼非分之想,因為那個時候巴圖蒙克還打算將來利用他們三個為自己賣命呢,當然由於信息傳遞的遲鈍,當時的巴圖蒙克還不知道亦卜剌早已經徹底投向了大明了。
那個時候放過了三人是因為要利用他們,但是此時雙方敵人的身份已經無法更改,前有大明作為自己最大的敵人,巴圖蒙克也不可能讓自己後面還有一支或者幾支敵人的軍隊存在著。
如果不出意外等到岱欽死亡的消息傳回去之後巴圖蒙克就將開始對漠南進行大規模的掃蕩了。
此時巴圖蒙克兵鋒正盛,亦卜剌和亦思馬因兩人雖然實力都在,但是考慮到自己和巴圖蒙克之間兵力上巨大的差距,以及主將才能上的差距,雖然亦卜剌和亦思馬因都是自傲之人,但是面對巴圖蒙克兩人還是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比不上對方的,這種從裡到外的差距讓兩人對於直接抵擋巴圖蒙克沒有信心,既然這樣兩人也不會再將自己留在原地等著巴圖蒙克來殺了。
這個時候蒙古人比漢人好的一點就表現出來了,漢人都是依城而局,而建造在大地之上的城池都是死物,是不可能移動的,所以面對進攻的時候漢人往往都是進入城池進行防守,妄圖依靠城池打敗進攻的敵人。
但是蒙古人卻剛好相反,蒙古人依水而居,他們沒有固定的居所,在面對危險情況的時候舉族遷移在這裡是經常上演的把戲。如果說其中最有有名的恐怕就是西漢匈奴西遷,和唐朝突厥西遷了,當時兩族都是在面對來自南方的威脅自知無力抵擋便直接舉族向西遷徙數萬公里以躲避戰亂。
匈奴西遷直接導致了
i耳曼人的背井離鄉又間接導致了羅馬帝國的滅亡,而突厥西遷則在東歐造就了很多突厥後裔的民族,橫霸歐亞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也是突厥西遷那一支的後裔。而且這個國家在不遠的將來也會成為朱厚照的大敵之一。
就這樣過了兩天的時間之後,蒙郭勒津部落早已經準備妥當,牧民一般財產簡單,除了牛羊、貴重物品之外也就沒有什麼值得帶走的東西了,「怎麼還不來啊?」看著遙遠的西邊還是沒有人影出現,周述忽有點焦急的說道。
「周述忽將軍,不用著急,想必此時他們已經到了蒙郭勒津部落的領地之內了。」走過去拍了拍周述忽的肩膀,鄭萼穩住對方說道。
果然,在鄭萼說完沒多久,好的消息便傳來了,只見從西面一大隊明軍的探子犯了回來,他們帶回來了一個令大家高興的消息,「將軍,亦卜剌首領他們已經來了,就在十公里之外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