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第一次進攻熔岩國度,南淵聯盟的惡魔們顯得更有經驗了。八十萬惡魔部隊中,雖然大部分都是徵召的惡魔貴族私軍,但是也有一部分是各個惡魔城咬牙拿出來的精銳。
特別是,在這批部隊中還有著第一次進攻熔岩國度後殘存下來的那十萬惡魔士兵。這十萬惡魔士兵可謂是給其他惡魔做了一個表率,有了經驗的它們能夠帶領指導其他的惡魔士兵躲避熔岩國度內那無處不在的岩漿地穴。
而南淵聯盟此次派遣出的二十餘名魔王,也都警惕的飛在空中,提防著可能遭遇到的襲擊。這一次南淵聯盟可謂是傾巢而出,如果再失敗的話就真的要一蹶不振,甚至被其他地方的惡魔勢力落井下石給征服了。
就在南淵聯盟惡魔大軍行軍路線不遠處的一條岩漿河內,伊利丹正在暗自咋舌。南淵聯盟這是要來真的了啊,居然出動了這麼多的部隊。雖然從父神那裡已經得知了一個大概的數量,但是想像和親眼見到是兩碼事。
其實說起來在艾斯拉澤大陸上伊利丹也不是沒見過以百萬為單位的戰爭,但是那些弱小的人類怎麼能夠和惡魔部隊相提並論呢?這八十萬惡魔部隊雖然大部分都並非精銳,但是要放在艾斯拉澤,甚至能夠抗衡兩個人類帝國。
不過這些部隊其實並非關鍵,伊利丹目光深邃。雖說在那些所謂經驗豐富的惡魔士兵指導下,這一批的惡魔部隊確實沒有像第一次進攻熔岩國度那樣大量遭受到環境因素所帶來的損失,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們就可以在熔岩國度內自由行動了。
相反,這些大部分是惡魔雜兵組成的看似龐大的惡魔部隊,在伊利丹眼裡甚至比之前那三十萬惡魔部隊更好解決。只是,那接近五十名的史詩級強者,著實不好辦啊。
南淵聯盟的所有魔王。除了不到十個留在後方提防其他地區惡魔勢力有可能的來犯以外,全部出動。加上不死族派遣的二十名英雄,伊利丹實在找不出抗衡的辦法。
這麼多的史詩級強者。就算是伊利丹恢復本體,以神話級的惡魔獵手姿態出現。也得悲劇。不過比起熔岩國度內其他史詩級火焰生物的擔心,伊利丹卻顯得比較輕鬆。
作為一個臥底,伊利丹並沒有認真去和那些史詩級的火焰生物拉關係。反正有著炎魔大帝派發的雞毛當令箭,也不愁那些火焰生物不聽他的指揮。
相比那些真正忠於熔岩國度的火焰生物,伊利丹雖然在表面上是一副同仇敵愾的樣子,甚至於作為臨時最高統帥主動犯險查探情況,但實際上卻並不在意熔岩國度的命運。
就算是熔岩國度被南淵聯盟滅了。南淵聯盟絕對也會是損失慘重。整體計算起來,整個惡魔界的實力在這注定是兩敗俱傷的一戰後,將會削弱四分之一甚至還要多。
在伊利丹的想法——或者說是余飛的想法中,這一戰明面上是南淵聯盟和熔岩國度的生死之戰。但暗地裡對於他們來說卻有著其他的意義。
這暗地裡的意義,其實分成了三項,也有著不同的優先級。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余飛來到這惡魔界的目的。黑暗之心。他幾乎已經認定,那炎魔大帝肯定知道關於黑暗之心的消息,只是它並不想透露給別人罷了,哪怕這個「別人」是自己的手下兼同族。
在這一戰中,無論炎魔大帝抱著怎樣的心思。肯定都是要出戰的。不然的話,熔岩國度和獲取了不死族支援的南淵聯盟實力相差懸殊,鐵定會是一面倒的局面。而如果它出戰的話,表面上是史詩級炎魔實際上是神話級惡魔獵手的伊利丹便有了可趁之機,或可得到黑暗之心的下落。
第二條,也是次要的,便是探究不死族的真正實力以及它們突然參與了這場戰爭的目的。
作為很有可能和自己一樣是穿越者的不死族,余飛是高度關注的。它們突然改頭換面冒著風險以所謂不死魔域的身份參與到了這一場戰爭中,由不得余飛不去在意其中到底有著什麼隱情。
最後一項,便是消耗雙方的有生力量了。這一項也很重要,畢竟是在消耗惡魔界的整體實力,但是相比前兩項來說一來沒那麼緊要,二來有著伊利丹這個高層臥底更容易辦到,余飛就不怎麼上心了。
只是現在,第一項和第二項都難以辦到——炎魔大帝不管伊利丹的呼喚,沒有回應;不死族又潛藏在南淵聯盟的大軍之中不冒頭。不得已之下,伊利丹只能選擇先開展第三項事務了。
如果僅憑上一次在火山地區盆地處和惡魔部隊作戰的那十幾萬火焰生物,伊利丹絕對沒有抗衡八十萬惡魔大軍的信心。這麼大的數量差距之下,火焰生物又不是有著各種特殊能力且成編製的暗夜精靈或血精靈,即便伊利丹顯露出神話級的實力也難以力挽狂瀾。
幸而熔岩國度作為惡魔界的四片區域之一,雖然比起無淵大地來說要小上很多,但也不至於只有著十幾萬火焰生物。
據不完全統計,生存在熔岩國度的火焰生物和一些偏向於火屬性的惡魔,數量在兩百萬以上。如果沒有這麼龐大的數量,當年炎魔大帝也不可能意圖統一惡魔界了。
只是,在喚醒炎魔大帝的時候,絕大多數的熔岩國度居民都奉獻出了自己的力量,用來讓炎魔大帝提前甦醒。這使得它們一時間都處於類似「脫力」的狀態,無法發揮出戰鬥力。
也正是因為這樣,上一次南淵聯盟來犯才會只有十幾萬火焰生物迎戰。
而這一次,南淵聯盟攜八十萬大軍之聲威來襲,卻無法僅憑這十幾萬火焰生物迎敵了。雖然很多熔岩國度居民依舊沒能完全恢復戰鬥力,但是在伊利丹和其他史詩級火焰生物的商討之下,還是發出了類似於惡魔城徵召惡魔貴族的那種徵召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