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抗戰之大國崛起

龍騰世紀 第三十三章 形勢喜人的工業區 文 / 五彩貝殼

    第二天,張雲飛有去了黃龍峽工業區。

    乘坐團部唯一的一輛吉普車,在政委方正的陪同下,吉普車揚起一片塵土,往黃龍峽工業駛去。

    通往黃龍峽工業的道路還是那條沙石土路,只是道路進行了拓寬,由於目前根據地缺乏水泥,一些不是重要的地方都沒有使用水泥。

    不過隨著根據地水泥廠的建設,這種局面會慢慢得得到緩解,山西這個地方不缺煤,石頭也滿山遍野都是,粘土也不少,製造水泥需要的原材料一點都不缺,缺的是設備和技術。

    不過幸好這些猶太人裡面,有幾個人是以前德國一家大型水泥廠的技術人員,技術的問題得到了解決。

    至於設備方面,張雲飛以要求那幾個機械方面的工程師和水泥廠的技術人員一起進行研發,兵工廠負責製造,兵工廠裡面有普通的車床、鑽床、銑床等通用設備。

    水泥廠開始的規模不要求很大,設備也只要小型設備就可以了,以後技術成熟了,工業基礎雄厚了,再製造中型的或大型的水泥設備也不遲。

    對於其他籌備建設的工廠,張雲飛也是這個要求,如機械加工廠,鋼鐵廠等,先從小做起,以後再慢慢發展壯大。

    不到兩個小時,吉普車達到了黃龍峽工業區的入口,目前這個入口與兩個月前相比,發生了明顯得變化,入口處修建了堅固的防禦工事,

    入口兩旁的山坡上,還修建了幾個大型的碉堡,並開挖了戰壕,大白天的,上面都駐守了很多戰士,人數估計有一個連。

    看到工業區防守森嚴,張雲飛滿意的點了點頭,自己不在的這兩個月,看來政委為工業區的發展花費了很大的心血。

    通過入口的關卡,往裡不到一里路,視野就豁然開朗,一片巨大的谷地呈現在眼前,在一側的山腳下,有幾個巨大的人工開鑿的山洞,裡面機器轟鳴,到處是忙碌的人影。

    在山腳下的一片空地上,十幾棟一層樓高的紅磚瓦房排列的整整齊齊,這些紅磚瓦房不用看,張雲飛就知道這是兵工廠工人們的生活區,包括宿舍和食堂等。

    黃龍峽谷地,除了這小片地方建立了十幾棟紅磚瓦房外,大部分的地方還是一片荒涼,有待開發,以後即使兵工廠規模擴大十倍,這裡的地方也夠用了。

    看來當初選址,選在這裡是一個非常明智的選擇。

    在路上聽政委介紹,兵工廠的工人實行六天工作制,週一早上進工業區上班,週六下午下班可以回家,週一至週六必須在工業區裡,不能外出。

    工人們每天工作過10個小時,每月根據職位的不同有兩到五塊大洋的工資。就是這個工作,當初招工時,好多人打破腦袋都想進來,最後還是經過反覆篩選,只招了一千多可靠,身家清白的人。

    聽了政委的介紹,張雲飛滿心的感慨,都是該死的戰亂造成的,可以看出大家混口飯吃是多麼的不容易。

    要是在後世,這樣的勞動強度,每天10小時,每週工作6天,全封閉式管理,能招到這麼多人才怪了。

    當汽車停靠在兵工廠門口時,兵工廠廠長兼總工程師徐開先已在門口迎接了,見到張雲飛,許開先也是非常高興,兩個月前,張雲飛一張ak-47的設計圖,已經深深的折服這為老軍工了。

    沒有過多的寒暄,許開先帶領張雲飛他們參觀了兵工廠的各大車間,幾個車間在山腳下一字排開,洞口都能容一輛卡車進出。

    大的車間有兩三千平方米的規模了,四周都用厚厚的水泥加固,延伸進山體有上百米深,小的車間也有好幾百平方的規模。

    這麼浩大的工程,是當初幾千名八路軍戰士辛苦兩個多月的結果。

    走進車間裡面,雖然裡面有一股子的機油味道,但空氣並沒有長雲飛想像的那樣污濁,還在允許的範圍內。

    車間內,忙碌的工人正熟練的操作著各種設備,偶爾能看到技術人員在旁邊指導。張雲飛幾個月前在新安縣城救回來的幾名北京大學機械專業的大學生,都承擔起了重要的技術工作,像張楚已經是一個車間的技術主管了。

    另外,張楚的幾個同學,也在張楚的介紹下,千里迢迢的來到了黃龍峽兵工廠,滿腔熱情的投入到了軍工生產中。

    等過幾天,那些猶太人專家和技術人員加入後,整個兵工廠的技術水平會上一個很大的台階。

    看了兩三個小時,兵工廠的每個車間張雲飛都仔細的看了一遍,整個兵工廠給張雲飛的印象是,已走上正軌,且發展形勢喜人。

    臨走時,張雲飛又將湯姆斯等猶太人的情況介紹給了許開先,讓許開先和湯姆斯等一起努力,盡早研製出部隊急需的小口徑高射炮。

    出了黃龍峽工業區大約十幾公里,往北有條剛修好的土路,直通一個多月前剛發現的小鐵礦。

    張雲飛,看看時間還早,決定去那裡看看。

    沿著蜿蜒的土路,小吉普車緩緩而行,時速控制在二、三十公里,大約開了不到四十公里,終於看到正在開採的小鐵礦了。

    小鐵礦不大,但礦石品位很高,礦石埋藏不深,可以露天開採,目前已有幾百人正在開採,赤紅的鐵礦看上去很喜人,都快堆成一座小山了。

    看到這幅情景,張雲飛覺得需要馬上建設鋼鐵廠,這些猶太人裡有幾個以前就是鋼鐵冶煉的工程師,要盡快就近將鋼鐵廠建立起來。

    首先可以建立一座年產鋼鐵幾萬噸的小型鋼鐵廠,每年幾萬噸的鋼鐵產量肯定可以滿足自己的需要了。

    其實鋼鐵的生產分為兩個部分,首先是將鐵礦冶煉成生鐵,這一步並不難,中國古代就有這個技術水平了。

    第二步是將生鐵進一步進行冶煉,去除生鐵裡面的有害雜質,使生鐵變成鋼鐵,這一步需要專業的知識和設備,目前主要有轉爐煉鋼和平爐煉鋼。

    不管是採用哪種方法,張雲飛都有信心能很快建成小鋼鐵廠,很快冶煉出合格的鋼鐵。

    幸好山西煤炭資源豐富,現在又發現了這麼好的鐵礦,這就像為張雲飛的工業夢想,插上兩隻騰飛的翅膀。

    在煤炭、鋼鐵、技術三架馬車的拉動下,根據地會飛速的發展,這一點,張雲飛沖滿了信心。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