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臥龍逆天

第四卷 巴蜀風情 第二百八十一章 對孫權開戰 文 / 本尊是個小蝦

    第二百八十一章對孫權開戰

    周瑜攻取夏口,斬殺呂蒙的消息,傳到曲阿吳侯府時,孫權與魯肅也是前腳剛從廬江回到曲阿,得知這個消息,孫權臉色霎那之間,變得一片陰霾。

    「豈有此理,本侯明明下令,讓公瑾退軍,他竟然罔顧本侯軍令,混蛋,真是混蛋。」空曠的大之上,盛怒的孫權一拳砸在案幾之上,咆哮著怒吼一聲,嚇得大左右一干侍衛,紛紛伏首跪地。

    一旁侍立的魯肅,微微低著頭尋思一會,道:「主公,事已至此,咱們只能尋找應對之策,如今曹軍大敗,諸葛亮兵鋒大盛,卻不可交鋒,可立即派人求和,縱使無法言和,但也可以拖延時日,讓我軍能夠從容整軍備戰。」

    「另外派一路使者,向曹操進貢示好,表示我們我們的臣服態度,若曹操能夠重整旗鼓,發兵馳援我軍,諸葛亮也並不足為懼。」

    「唉,公瑾太令吾失望了,江夏雖然重要,但若是一個月前,他攻破江夏,對於我江東來說,卻是大喜之事,可眼下攻破江夏,無疑是引火燒身,迫使諸葛亮對我江東宣戰,得不償失矣。」孫權歎了口氣,惱恨之餘,也贊同了魯肅之言。

    「主公,據說孫夫人現今在諸葛亮面前還說的上話,莫如先派個密使過去,探探口風,若諸葛亮有和談之意,吾再親自跑一趟荊州。不知主公意下如何?」

    孫權尋思一番。道:「如此甚為妥當,就這麼辦。」

    隨後孫權又吩咐左右道:「命程普韓當二位將軍來見。」

    這邊孫權在緊急應對江夏事件之時,諸葛亮率領的四萬援軍,加上驍騎軍共四萬六千餘人馬,也已抵達漢津渡口。

    在漢津渡口紮下營寨時,諸葛亮與向朗見了一面,對於戰死的一干將領的家屬進行了撫恤,並任命向朗為南郡主薄,繼續護衛呂蒙等將領的家屬,前往江陵安頓。

    「主公。江夏如今已經失守,夏口水軍全軍覆沒,夏口的戰船也已燒燬,此刻以漢津渡口收集起來的戰船。根本無法支持我軍與周瑜對抗,統建議主公可以繼續在此大張旗鼓收集戰船,做出渡江的姿態。

    「秘密派一支兵馬,沿江岸直下,前往柴桑,與甘寧將軍會合,分兵兩路,一路佯攻廬江,一路猛攻豫章,趁勢奪取豫章全郡。

    「吾料周瑜若得知我軍攻打廬江。必然以為我軍是想斷其後路,到時主力大軍必然回援廬江,而實際上我軍的戰略意圖,則是攻取豫章全郡,和奪回江夏。」

    坐在諸葛亮下首的龐統,在商討戰略計劃之時,率先提出了的作戰意圖。

    諸葛亮現在的心情,自然是談不上好的,江夏失守,呂蒙等將領戰死。數萬兵馬折損,這無疑是諸葛亮起兵一來,最大的一次失敗。

    雖說如此,但諸葛亮卻並未昏了頭,相反他現在的頭腦。比任何時候都要冷靜,現今全面討伐江東。顯然時機還不成熟,但正如龐統所言,重奪回江夏,以及佔領豫章全郡,蠶食江東土地,完全是符合眼下時局的。

    思慮片刻,諸葛亮目光掃過帳下趙雲、張飛、張合等一干將領,道:「諸位將軍有什麼想法,一道提出來議議。」

    「主公,我軍連續作戰,雖然士氣旺盛,但各軍也確已疲憊,若是全面投入對江東的戰鬥,不但難有勝算,恐怕還會白白讓曹操坐收漁翁之利,末將贊同龐軍師的策略,一來可以收復失地,二來可以奪取豫章,三來也可以休養生息,如此也不至於把孫權,完全逼向曹操一方。」

    趙雲眼見諸將沉思,隨即起身作揖進言道。

    「主公,吾等附議。」張飛、張合等都是一軍統將,對於自己部下的情況,自是心知肚明,眼下各軍連續作戰,損失不小,雖然都有補充,但戰鬥力一下子肯定上不了,若是再持續作戰,只怕打到最後,勢必將無鬥志,兵無戰心。

    諸葛亮心中豈會不明,眼下龐統的戰略構思,顯然是最適宜當下的戰局,重回奪回江夏,佔領豫章全境,控制長江水域,徹底遏制江東再長江水域活動,那麼就等於掐住了江東的咽喉。

    若是能進一步攻下長江北岸的廬江城,那自是最完美的結果,沉思之餘,諸葛亮沉聲道:「飛馬傳令,命甘寧、鄧芝率領柴桑各路兵馬,立即奇襲廬江,文聘率一軍,佯攻豫章城。」

    「子龍,俊義汝個人率領所部驍騎,神威軍馳援文聘攻打豫章,要不計代價,全力攻取豫章。」

    「末將領命!」趙雲,張合出列接令而去。

    「翼德,子揚,汝二人率軍,準備渡船,做好渡江攻打夏口的態勢,吸引周瑜注意力。」

    「末將領命。」張飛、陳楚沉聲接令而退。

    「飛馬傳令,任命法正為漢中都督,成立平西軍,李嚴為統軍將軍,嚴顏為副將,共兩萬五千人馬,平西將軍龐德領漢中太守,命鎮西將軍,領涼州刺史馬超,屯兵一萬鎮守陽平關,受漢中都督法正節制。」

    「吳懿為巴西太守,王平為閬中太守,黃忠率領神策軍,鄧艾率領東州兵,督張任、冷苞並押解郭淮、閻圃、張既三人奔赴荊州。」

    「命於禁率領神護軍一萬五千人馬,押運糧草馳援豫章戰事,武衛將軍趙累,率領五千人馬,督率江陵造船廠五牙戰艦,督運糧草立即奔赴漢津渡口。」

    既然決定要對江東宣戰,諸葛亮也就沒有什麼顧慮,自是要集中手中最大的軍力。給予孫權一個狠狠的教訓。

    諸葛亮此次作戰。有明確的作戰意圖,並不像歷史上的劉備,打著伐吳的口號,傾國而出,對於江東孫權,諸葛亮雖然有心吞併,但他卻也明白,無論是曹操還是孫權,都只能蠶食,而無法一舉吞併。

    因為曹操和孫權不是劉表。劉璋之流,此二人皆是當世梟雄,既佔有天時,也佔有地利。更有人和,任何一方想一口吃掉對方,若不是天時襄助,根本是無法成事的。

    從曹操兩次征戰荊州失敗的結果來看,就足以說明事實了,曹操兵強馬壯,為何會接連失敗,這裡面自然有諸葛亮出兵因素,也有客觀的因素,那就是荊州本土民眾的支持。這就是所謂的人和。

    漢津渡口各軍人馬出動之後,諸葛亮這個主帥,反而空閒了起來。

    初夏的季節,陽光並不太算太熱,長江沿岸的堤壩上,載滿蔥翠的樹木,走在其中,既能享受陽光沐浴,又能是不是享受陰涼的舒適感。

    跟在諸葛亮身後的孫尚香,默默低頭邁著腳步。這個時候,諸葛亮不用想也知道,孫尚香心中在想著什麼,這對於她來說,本來就是個難解的問題。

    其實剛才出來之前。諸葛亮就已經在想這個問題,孫尚香這幾年跟著自己。不計名分,不論辛苦,單憑這份心意,就絕對足以說明她的心中,早已經把諸葛亮珍藏在了心底。

    同樣這些年來,諸葛亮每次出征,孫尚香都在身邊陪伴著她,照顧著他的起居,那份無微不至的感情,諸葛亮又豈能割捨。

    這一輩子,對於諸葛亮來說,江山一統,也許還很遙遠,但如今他貴為楚侯,擁有幾百萬人口的生殺大權,早已經改變歷史,逆天取代了劉備,照著這樣的局勢發展下去,諸葛亮相信,偏安一隅稱王,只不過是遲早的事情。

    男人一輩子,除了江山,剩下的自是美人,諸葛亮是個重感情的人,這跟他後世思想是有關係的,他推崇男人可以博愛,但不能不愛,所以他對身邊的幾個女人,都是盡一切努力的呵護,讓她們感受到家的溫暖。

    「小妹,天下是男人的天下,戰爭也是男人的戰爭,作為女人你不該捲入其中,吾與汝兄仲謀,皆為天下雄主,雙方的戰爭,遲早是要發生的,就算今天不發生,明天也會爆發

    「亦或者我們的兒孫輩,也同樣會發生,這就是天下的格局,分裂的天下,需要一統,要這個經過,就是要有人做出犧牲,所以付出也就在所難免,呂蒙跟隨吾多年,今日死在周瑜手中,這就是戰爭的導火索,雖然無法避免。」

    諸葛亮停下腳步,揮了揮手中的羽扇,讓跟著的親兵退到等候,他遂上前拉著孫尚香的玉手,凝視著孫尚香的雙眸,柔聲而又深情的說道。

    「妾身知道不該牽扯到你們當中,可二哥為了江東基業,嘔心瀝血,這些年他付出多大努力,妾身是看在眼裡的,只要一想到他們要生死大戰時,我實在不知道該怎麼辦。」

    一向堅強的孫尚香,依偎在諸葛亮懷中,內心充滿矛盾,一方是父兄多年的基業,一方是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割捨任何一方,她也難以取捨。

    「小妹,為夫向你承諾,若那一天吾與汝兄,真要刀劍相對,吾絕對會饒他一命,並給他一次選擇的機會,若是為夫戰敗,吾不求其它,只求你們能夠平安快樂的活著。」諸葛亮一手攬著孫尚香的柳腰,一手撫摸著孫尚香後背的長髮,神情怡然的笑道。

    「不,若失去你,妾身活著也沒有意義,妾身寧願希望,今生永遠不要有那樣的選擇。」孫尚香輕搖著頭,仰著臉,雙眸泛著淚光的說道。

    「傻丫頭,你要記住,為夫可不希望看到你流淚,因為只有你們快樂,為夫所做的一切才值得。」諸葛亮伸手為她擦拭著淚光,俯身親吻了一下孫尚香的紅唇,柔聲的對她說道。

    「夫君,謝謝你,母親曾經對我說過,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妾身能夠得到你的愛,已經知足,若你和哥哥真有那麼一天,妾身也會堅定不移的站在你的身後。」

    面對孫尚香做出的表態,諸葛亮欣慰之餘,也只能緊緊的把這個美麗而又深愛的女人,緊緊的攬在懷中。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