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臥龍逆天

第四卷 巴蜀風情 第二百五十三章 小妹入蜀 文 / 本尊是個小蝦

    第二百五十三章小妹入蜀

    「主公,李嚴將軍他們回來了。」諸葛亮安撫完諸將,剛讓他們各自返回駐地,親兵什長韓隆,前來稟報道。

    「哦,快請他們進來。」諸葛亮正擔心李嚴的安危,黃昏前雷銅派去接人的軍士來報,說大牢之中,不見李嚴和吳班的蹤跡,當時諸葛亮猜測著,是不是二人被劉循押進了內城,這會得知李嚴安全回來,他自是分外高興。

    「末將有負主公所托,還請主公責罰。」李嚴神色充滿疲憊,顯然這大半個月,他在牢中受罪不小。

    「正方,快快請起,此事不關汝之事,何須自責。」諸葛亮上前扶起對方,看了眼旁邊的二人,不用說那位身形魁梧的大漢,自是吳班無疑,但另一名穿著長袍的中年儒生,諸葛亮卻一時猜不透其身份。

    「主公,這位是吳班將軍,乃是子遠將軍的胞弟。」李嚴忙為諸葛亮介紹了下,接著又對著儒生道:「這位是仲直先生,也就是他從牢中,把我二人早一步救出,方才得以逃脫劉循之手。」

    「原來足下就是周群,周仲直先生,雷銅將軍剛才還對本侯說,是先生勸他歸降的,剛才雷將軍還在懊惱,一直未尋到你,不想先生如今又救下了李嚴和吳班將軍,請受亮一拜。」諸葛亮說罷,向周群長揖一拜道。

    「楚侯折煞在下了,吾不過是順應天命。安敢占此天功。」周群慌忙還禮道:「吾與程季然乃同鄉,又共同學習天文星象之學,早些時日,便得季然手書。得知楚侯乃我益州中興之主,吾豈能不效犬馬之勞。」

    得知這個周群,竟然和程畿竟然相識,諸葛亮倒也不驚奇,此人為何處處幫助自己了,不過諸葛亮這會卻對天文星像有些好奇了,這蜀中大地,要說最有名的道家傳播人。那無疑是張魯了。

    五斗米教也算是開創道教的一個先河了,而現今遇到的程畿,周群竟然都是學習天文星象學派,說白了這些東西。其實跟道家也算是同根同源了。

    諸葛亮對歷史上的程畿,周群都不熟悉,但對於勸劉禪投降的那個所謂星象大儒的譙周,卻還有一些記憶,此人純屬偽星象大家。憑藉著一張利嘴,把自己裝扮成了蜀中名士大家。

    最後更是指著所謂星象瞎胡咧,說天下一統,蜀漢理應投降。忽悠的那個扶不起的劉阿斗,直接向兵力還不足守軍多的鄧艾投降。從而使得蜀漢滅亡。

    如今面對程畿和周群這兩個自稱星象學家,諸葛亮的心頭不由蒙上了一層陰影。如今這兩人言論,顯然是把雙刃劍,既可讓自己順利統治益州,按上一個合法的幌子,但同樣假以時日這幫人,要是又忽悠說,自己一家天命已去,那豈不是一切玩完?

    想到這些問題,諸葛亮心中不由有了一個決斷,那就是現在好好捧一下這些所謂星象大家,讓他們主導一些輿論,讓自己順利穩定局勢,但將來這般人要是不識趣,再給這幫人按個罪名,該怎麼論罪他自是不會手軟的。

    隨著權勢地位的變更,諸葛亮的心機自是也發生了變化,雖說如此,但他的臉上自是不會有絲毫變現,當下他遂道:「正方,如今梓潼方面,需要大將鎮守,現在本侯任命你為振軍中郎將,前往梓潼駐守,讓留守梓潼的馬謖和鄧艾返回軍前聽令。」

    「吳班為巴郡太守,前往江州鎮守,仲直為吾帳前從事,即刻生效。」

    「謝主公賜封,末將領命。」李嚴仨人忙作揖領命道。

    蜀中成都州牧府。

    劉璋從雒城趕回來的董和口中,得知兒子危在旦夕的消息時,立即召集城中眾將,沉聲問:「吾兒困守雒城,何人願意領兵馳援?」

    議事廳內的益州將官,交頭接耳議論了一會之後,建寧人李恢見無人出戰,遂出列道:「末將願意領兵馳援雒城,營救大公子返回成都。」

    「德昂願意領兵,吾無憂矣,不知汝需要多少兵馬?」劉璋欣慰之餘,不由追問道,如今成都守軍不過三萬,而且還有一部是新兵。

    「請主公調撥一萬精兵足矣。」李恢沉聲回道,他心中自是明白,現今成都的兵馬底細,再多肯定無法調撥,一萬兵馬,卻正好是劉璋所願意調撥的底線。

    「好,明日正午,兵馬糧草一應俱全,李將軍即可出發。」劉璋滿意的點頭道。

    「主公,末將舉薦二位將軍同末將同行,還望主公成全。」李恢接著又提出了個要求。

    「德昂舉薦之人,想必不凡,不妨道來。」劉璋這會到時出奇的果斷英明,沒有絲毫的猶豫。

    「此二人皆為巴郡人氏,一人叫張嶷,一人叫閻芝,如今皆閒居成都,然此二人文武兼備,皆有大將才略。」李恢舉薦的二人,如今都剛二十左右,與李恢頗為相善之人,到也確實是難得將才人選。

    「既然如此,吾即可任命二人在將軍帳下,擔任校尉一職。」劉璋欣然點頭道。

    「謝主公,末將領命。」李恢欣然點頭道。

    翌日午後,李恢領軍踏上前往雒城的征途,張嶷和閻芝二人,身穿劉璋賞賜的嶄新甲冑錦袍,與李恢並騎而行。

    「德昂兄,如今諸葛孔明,兵威形勝,已得益州大部,蜀中大將良才,皆入其帳下,吾等以區區萬餘兵馬,前去迎戰,豈是智者所為之事?」閻芝與李恢相善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李恢明事理,有才略,更具備進取之心,可眼前出兵迎戰的行為,在他看來。顯然無疑是以卵擊石的行為。

    閻芝與李恢年紀相仿,皆三十左右,二人雖然相貌,但比起張嶷來。卻還是要稍遜幾分,剛剛二十出頭的張嶷,長的英武健壯,身形俊逸,武略更是在二人之上。

    年紀輕輕就在縣中擔任縣吏,年前身為郡督郵的李恢,巡視縣裡,見識到張嶷武藝。與之交談,發現其不但武藝精通,而且深諳韜略,二人從此結為莫逆。數月前李恢入成都述職,隨把張嶷帶到了成都,想把對方引薦入軍,因為在李恢看來,張嶷才略。擔任一名將軍,自是搓搓有餘。

    「仲績兄所言甚是,據我所知,楚侯眼下最少有五萬雄兵。更有張飛,趙雲、張合等猛將驅使。文有徐庶、法正、張松輔佐,吾等區區萬人。前去迎戰,只怕是勝算全無啊。」張嶷也是臉帶遲疑之色,眼下他雖然被劉璋封為校尉,可在他看來,就這樣前去給劉璋賣命,確實沒有一點意義。

    李恢淡然一笑,道:「往昔劉璋接引楚侯入蜀之時,吾就說過,劉璋此舉,武藝是引火燒身的行為,今日吾豈能犯與他同樣的錯誤呢?」

    「德昂兄,莫非……」閻芝話未出口,李恢就打斷道:「天機不可洩露,你我皆未見過楚侯,都說其雄才偉略,求賢若渴,但這都是傳言,未必能當真,你我兄弟還需斟酌一番,再做計較。」

    「德昂兄,某聲名不響,人又年輕,莫若讓前去雒城,刺探一番虛實如何?」張嶷心中一明,瞭解到李恢心意,當即請纓道。

    李恢與閻芝相視一眼,欣然道:「伯岐前往,倒也合適,如今的雒城也算是龍潭虎穴了,汝此番前去,還得小心一二,切莫義氣用事。」

    「告辭。!」隨後張嶷獨自驅馬離隊,奔雒城而來。

    「主公,於禁將軍押運糧草到了,現在正在門外求見。」這日諸葛亮剛巡營回到城門營地,韓隆上前稟報道。

    「哦,快請他入內一敘。」諸葛亮回了一句,接著又道:「走,隨我去迎一下。」

    入蜀地這幾個月來,全靠於禁率領的神護軍,從荊州源源不斷的押運糧草,甲冑兵器,才得以補充軍用,可以說於禁是名符其實的無名功臣。

    「末將拜見主公!」於禁身穿甲冑,雙手作揖行禮道。

    「文則甲冑在身,就無需多禮了,這一路辛苦了吧,走,咱們入內好好喝一盅熱酒,驅驅寒意。」諸葛亮說罷,拉著於禁就往裡面走。

    「主公,末將此次前來,還奉了主母之命,給主公帶來了一個人。」於禁指了指身後的馬車,顯得有些為難的說道。

    「哦,何許人物,還需要文則,一路辛苦護送。」諸葛亮驚異之餘,上前掀開了車簾。

    頭戴金珠冠,身穿大紅禮物,整個一新娘子裝扮,一雙宜嗔宜喜的雙目,正瞪著自己,諸葛亮愣了下神,立即放下了手中的布簾,苦笑道:「文則,真是主母讓你護送來的?」

    「是啊,孫夫人是甘將軍親自從曲阿迎回來的,這事主公也是知道的,現今我們與江東聯姻聯盟,既是盟友,也是姻親,孫夫人自是理應與主公完婚,這點尚書賈大人和主母都是贊成的。」於禁點了點頭,一本正經的回道。

    「可,現在是在前線,汝不會讓我在雒城,與這位帶刺的玫瑰完婚吧?」諸葛亮想起孫尚香當初在江陵楚侯府前,彪悍的情形,心底還真有些害怕,這小娘皮會在洞房花燭夜的時候,一劍把自己給剁了。

    「帶刺的玫瑰?主公,這是何意?」於禁滿腦子霧水的問道。

    「呃,沒事沒事,不管了。」諸葛亮搖搖頭,道:「韓隆,去,把孫家小妹去後院住下,安排一隊軍士護衛。」

    「諾!」韓隆剛才在旁邊,自是聽了個清楚,得知馬車內的是孫家小妹時,他的心頭同樣一陣後怕,當初在江陵,他可是被這位主,打的滿地亂竄。

    現在倒好,這姑奶奶直接升任成自家主母,想到今後要是她發飆,自家還不能反抗,韓隆真是後悔得跳河的心都有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