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臥龍逆天

第三卷 赤壁鏖戰 第二百十九章 大喬撫琴 文 / 本尊是個小蝦

    第二百十九章大喬撫琴

    建安十五年四月中旬,時諸葛亮率軍回到江陵月餘,襄陽戰事,從去年十一月開始,到今年三月結束,歷時五個月,從整個戰役的結果來看,諸葛亮無疑是大獲全勝的,雖然戰爭之中,犧牲了不少將士,但戰後經過收降俘虜,各軍基本已經恢復了建制。

    回到江陵,諸葛亮埋頭在家呆了三天,好好的陪伴家人,過了幾天舒心的日子。隨後他親自去監牢探望俘虜的杜襲,與他進行了一番長談,杜襲的家小在襄陽被俘,所以杜襲對于歸降,到沒有太大的牴觸。

    尤其是諸葛亮不拘小節,親自提著酒菜,在監牢之中,兩人把酒言歡,相談甚歡的情況下,杜襲原本就不堅定的心,自是傾斜向了諸葛亮這一方。

    「楚侯如此抬愛,某敢不效死命。」雖然喝的滿臉通紅,但杜襲卻並未真醉,當諸葛亮表示了招攬之意時,杜襲翻身便跪地行禮道。

    剛才的一番長談,諸葛亮發現杜襲還是頗有才能的,尤其長於軍中瑣事,而諸葛亮各軍之中,無疑正缺杜襲這樣的人手。得到杜襲認可,諸葛亮心中也有了合適的位置安排杜襲,那就是讓他去張合的前軍中擔任左郎將一職。

    「子緒,無需多禮,這些日子是亮怠慢了,今日在此宴請子緒,也讓算是共患難,咱們一起體會一下監牢的滋味,就當是亮的賠罪,還望子緒勿要見怪。」諸葛亮伸手忙吧杜襲攙扶了起來,面對諸葛亮的這份赤誠之心,兩人相視之下,不由發出了爽朗的笑聲。

    「明公知遇之恩,襲萬死不能報答,某聽聞於禁將軍也在監牢羈押,承蒙明公不棄,某願意前往說降。」諸葛亮親善的態度,讓杜襲有種如沐春風的感覺,昔日在曹操處,他不過是曹仁麾下之將,跟曹操沒見過兩面,甚至連一句話都沒能說上,嚴格來說,他不不過是曹仁的家將而已。

    如今能夠得到諸葛亮垂青,杜襲心中明白,自己出人頭地的機會終於來了,眼下諸葛亮雖然看似勢力弱小,處於荊州這樣的夾縫之中,可杜襲卻明白,曹操自從赤壁之戰慘敗之後,已經徹底失去了一統天下的優勢。

    而且曹操如今已經年邁,而諸葛亮卻正當青年,帳下人才鼎盛,上下一心,若按春秋越王勾踐之說,十年生聚,十年教訓,不出二十年,諸葛亮縱使不能一統天下,但南面稱王,肯定是充滿希望的。

    杜襲主動表示願意前去說服於禁,就是他投誠的真實表現,他就是要用這份心意,來表達自己的立場。

    至於他為何有此把握,這也得於他在曹仁麾下這幾年,不但結識了於禁,而且彼此之間關係還不錯。而杜襲也知道,於禁善於將兵,熟讀兵書,而且待人以禮,這點很的杜襲推崇,杜襲本身就是讀書人出生,棄筆從戎本就非其所願,只不過是亂世所逼,所以他對于于禁這樣的儒將,自是頗為傾心,因此在軍中,他經常會向於禁請教,這樣一來二往,二人倒也有一種亦師亦友的情分。

    彼此交情深了,杜襲也就看出於禁這人,頗為惜命,如今被俘,又遇到諸葛亮這般求賢若渴的豪傑之士,杜襲自是動了保於禁一命的想法,這樣既可為諸葛亮舉薦一個人才,又能保住好友性命,完全是兩全其美的好事。

    畢竟於禁領兵能力,杜襲還是清楚的,若果於禁是個庸才,他肯定不會多此一舉,同樣諸葛亮要是那種昏庸之主,他不但會誓死盡忠,自然也不會去幫著說服於禁。

    「子緒,既然跟於將軍相識,倒也不急在一時,多時未見家小,可先行回家去一趟,明日再來不遲。」諸葛亮見杜襲被關押的這些時日,逢頭垢面的,這形象可不好,於是開口勸說了一句,表示可以暫緩。

    「還是明公想的周到,那就依明公之意了。」杜襲聞了聞自己身上已經發臭的衣袖,不由自嘲的笑了起來。

    「士載,安排一名士兵,駕車送杜將軍回府。」諸葛亮吩咐了一聲鄧艾,與杜襲一道走出了監牢。

    杜襲這段時日,雖然蹲著大獄,但他的家小諸葛亮卻沒有怠慢,早就安排了一座兩重宅院安置,日子過的豐衣足食的,只比以前在襄陽時過的還舒適。

    目送杜襲的坐著馬車遠去,諸葛亮一直沒邁步,鄧艾不由好奇的道:「主公,是否回府?」

    「去街市走走,士載,你和親兵們在後面跟著,無需跟的太緊。」諸葛亮想獨自走在,享受下平民的生活,順便體察下,江陵城目前的境況。

    「諾!」鄧艾應了一聲,隨手召集親兵衛隊的士兵,集合在了一起,緩緩的跟在了諸葛亮身後。

    江陵城作為戰國時代楚國的國都,又曾經一度是荊州的首府治所,城池的規模,自是不同凡響,整個城池化為三個區域,東南兩個方向是居民區,西區是商業區,北區是軍營校場,以及各級官府所和官員宅院所在地。

    諸葛亮此刻身處的區域,正是北區範圍之內,這片區域,雖說主要是官府機構,但也並非沒有平民和商舖,自是相對其它兩個區域,要少上一些而已。

    筆直的長街,是用青石板鋪成的地面,街道乾淨寬敞,街面兩旁商舖林立,往來車馬不斷,往來的商賈走卒,一眼就能辨明,平民皆是緊衣短衫,商賈士族,則是長袍寬袖,走起路那也是神氣活現,顯得趾高氣揚。

    混進在市井之中,耳邊聽著商販一聲聲熱鬧的叫賣聲,諸葛亮這才有了一種活在當下的感覺。

    雖然街面上的商販喊叫的熱鬧,可這個時代的物品,實在泛善可陳,尤其是在這四月份,幾乎沒有什麼新鮮水果上市,有的大多是乾果果仁一類的食品。

    長街盡頭是一條小河,河岸兩旁載滿垂柳,清澈見底的河水之中,魚蝦成群嬉戲,諸葛亮沿著河岸,一路走來,享受著片刻的安寧。

    忽然遠遠的重樓之中,傳來一陣悠揚的琴聲,駐足傾聽了一會,諸葛亮卻從這優美的琴聲中,聽出了一股淡淡的憂愁,顯然撫琴之人,是個懷有心事之人,而能夠用琴聲表達出如此細膩的心聲,卻說明撫琴之人,是個琴藝高超的雅人。

    諸葛亮撫琴技藝,雖不敢稱獨步天下,但在這江陵地面,熟知的文人名士,誰也無法與之相比的。

    聽到如此美妙的琴聲,諸葛亮不由舉步朝琴聲響起處緩緩走了過去,他到時想見識一下,能夠由此高超琴藝之人,究竟是何等人物。

    然而出乎諸葛亮預料卻是,走過幾道巷道,出現在他面前的正門,卻是兒子諸葛陵讀書的學堂。

    到了這裡,諸葛亮豈會不明白,這撫琴之人,不是江東二喬中的大喬就是小喬,諸葛亮出征大半年,本還以為她們兩人應該早就離開了,卻不想還留在江陵。回來這一個月,諸葛亮忙於諸事,自是顧不上二女是否還有留下,要不是今天偶然聽到這琴聲,諸葛亮幾乎快把二女忘記了。

    在門口駐足了一會,諸葛亮最後還是決定去看望下二喬,畢竟這二喬夫人,不是凡夫俗女,若是因為自己遺忘,而造成二女生活遭遇不幸,那諸葛亮心中難免會不爽的,當然諸葛亮還是有一分好奇,為何二女仍然滯留在江陵。

    然而讓諸葛亮沒有想到的是,他剛走進院落,卻見到院中閣樓之上,還坐著一人,而這人不是別人,正是她的夫人甄宓。

    此刻閣樓上的甄宓,因為正對面坐在樓上,諸葛亮剛一進門,她就瞧見了,見到諸葛亮走進來,甄宓不由驚喜的起身道:「夫君,你怎麼到這來了?」

    諸葛亮頷首笑了笑,坦然道:「我是被你們美妙的琴聲引來的。」

    閣樓上的大喬和小喬,見到一身白色儒衫的諸葛亮,昂首走了上來,忙盈盈一拜,行禮道:「見過楚侯。」

    「二位夫人無需多禮,看來是亮打擾幾位的雅興了。」諸葛亮看到閣樓上,三女各自案前的宣琴,歉意的笑著擺手道。

    「夫君,剛才是大喬姐姐在撫琴,怎麼樣,她的琴聲是不是比妾身更勝一籌?」甄宓這會上前一步,來到諸葛亮身邊,笑臉盈盈的問道。

    「曲調悠揚,意境深遠,確實非凡。」諸葛亮打量了一眼素衣素顏的大喬,點頭讚賞了一句,多時未見,大喬略顯清瘦,但那身清閒的打扮,卻更有一股良家風韻,加上國色天香的容貌,著實又讓人過目難忘的魅力。

    「楚侯緲讚了。」大喬眼中閃過一絲異彩,得體的頷首道:「楚侯稍後,容妾身卻為您倒茶。」

    「夫人無需客氣了,亮就不打擾你們的興趣了,我去看看孩子們書讀的怎麼樣,二位夫人有什麼要求,儘管跟宓兒說,但凡幫得上的,亮一定辦妥。」諸葛亮剛才打量了二喬一眼,那種闊別多時的驚艷感,竟然再次萌發,這讓諸葛亮有感二女嬌艷的容貌之餘,也暗自心驚,生怕待久了,會流露出不雅之態,那就有損威儀,所以自得找借口離開。

    站在閣樓之上的大喬,望著諸葛亮匆匆離去的背影,眼中不由閃過一絲黯然,這個俊逸非凡的男人的背影,不由讓她又想起了早逝的孫策,讓她魂牽夢繞。

    (第四卷開張,已經六十萬字了,準備向百萬字衝刺,小蝦可真沒有想過,能堅持這麼久寫一本書,雖然成績不好,但小蝦也是用心寫了,謝謝一直支持的兄弟們。)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