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臥龍逆天

第三卷 赤壁鏖戰 第二百十七章 兩軍對壘 文 / 本尊是個小蝦

    第二百十七章兩軍對壘

    天公作美,清晨還是細雨濛濛,但臨近正午時,雨停雲散,卻正好給兩軍交戰,提供了作戰的好天時。

    城外兩軍陣前,旌旗蔽日,戰鼓擂動,號角齊鳴,雙方相互射下陣腳,各軍列陣排開。

    諸葛亮率領驍騎軍,神武軍列陣中軍,張飛神衛軍列陣左翼,黃忠神策軍列陣右翼,形成三角拱衛隊形。

    身穿金色鎖子甲,頭戴金兜鍪的諸葛亮,肩上繫著繡著金菊的深紅錦袍,坐下騎著通體雪白的的盧馬,手按著佩劍,立與隊列的最前沿,仿若天邊那道耀眼的彩虹,光彩奪目,攝人心神。

    左右趙雲陳到二人,一人白馬銀盔,一人黑馬玄甲,再左右的霍峻和陳楚,同樣戎裝在身,神情凜然,注視著對面戰場的曹軍,猶如一道矗立著的利劍,今日徐庶和龐統二人,則坐鎮城頭觀戰。

    對陣的曹操,騎著一匹俊逸的黃驃馬,同樣身穿著黃金戰甲,身披大紅錦袍,漢代崇尚赤色,軍服大多摻雜著紅衣,而曹操一生,也大愛紅袍,基本上只要是大的場合,他都以紅袍披肩,以增喜色。

    今天諸葛亮特意披了一件大紅錦袍,目的很簡單,就是存心為了跟曹操比較一番,他首要要在氣勢上壓垮對方,然後再以武將震懾曹軍,讓曹軍從此不敢小覷荊州的悍將雄兵。

    很顯然諸葛亮的這個用心,達到了他預期的目的,當諸葛亮縱馬而出,來到戰陣前方時,曹軍陣前的軍士,望著諸葛亮那英武的氣勢時,不由為之心折。

    「請曹丞相答話。」諸葛亮遙聲一喊,聲若洪鐘,響徹雲霄,三軍為之一震。

    曹操騎在馬背之上,遠遠望著陣前耀武揚威,神采飛揚的諸葛亮,眼中不由閃過一絲厲芒,飛馬而出,嘴角輕揚出一絲冷意,喊道:「楚侯少年英雄,倒讓操好生佩服,不知今日有何見教?」

    「聽聞曹丞相祖上乃內侍宦官,幸得陛下恩遇,得以竊取高位,然卻不思報君,反挾持陛下,號令天下,欺凌**,實乃罪不可赦之賊也,亮乃陛下詔書親封的楚侯,鎮南將軍,督荊州軍事,同為陛下臣子,汝卻率大軍兵臨城下,可有陛下詔書否?若沒有,汝此舉乃欺君之罪,曹賊,汝至陛下與何地也?」

    說到最後一句,諸葛亮話音猛地提高了三成,揚聲重複吼道:「曹賊,汝至陛下與何地也?」

    被諸葛亮先聲奪人的氣勢所壓,當著三軍被罵的曹操,不由急怒攻心,無言以對之下,怒目而視之下,只得拔劍在手,吼道:「諸葛村夫,莫非不知吾劍之利否?」

    「曹賊,難道就你之劍鋒利?」趙雲飛馬而出,挺槍立馬直指曹操,曹操陣營後方的許褚眼看趙雲殺出,急忙縱馬拍刀護了上來。

    第一個回合,無疑是諸葛亮完勝曹操,雖然雙方未交手,但諸葛亮一頓責問,曹操啞口無言以對,不由讓曹軍三軍士氣為之一挫。

    「趙子龍,可敢與某一戰。」許褚護在曹操面前,舉刀遙指住趙雲吼道。

    「有何不敢。」趙雲雙目如電一般,凝視了一眼許褚,挺槍躍馬直接殺了上去。

    身穿金鱗鎧的許褚,抖擻精神,揮刀縱馬,大喝一聲,直接迎向了趙雲。

    兩人交手之際,諸葛亮和曹操各自策馬返回本陣而去,對陣殺敵,並不是諸葛亮的長項,雖然他不怵上戰場,但這樣的武將對決,又豈是他逞英雄的時候。

    「噹!噹!當!」兩騎相交,雙方手中兵器,閃電般揮出,眨眼功夫,就交手了十幾個回合。

    「早聞許褚力大無窮,能夠生撕猛虎,今日一見,倒也不凡。」策馬錯開之際,趙雲訝異對方環首刀上傳來的巨大力量,已經精湛的刀術時,卻也是精神為之一震,像這樣的高手,他可是好久未遇上了,今日一戰,倒也讓他頗感振奮。

    「此人是虎癡許褚,許仲康?」諸葛亮聽到趙雲的讚譽聲,不由回頭看了一眼策馬狂奔的許褚,看他五大深粗的身形,倒也確實異於常人。

    「哼,趙子龍,今日吾勢必殺汝,祭奠我犧牲的三軍壯士。」許褚冷哼一聲,長刀橫斬而下,直取趙雲胸口而來。

    「來的好。」趙雲大喝一聲,手中銀槍一個格擋,反手一槍刺出,直透對方護心鏡去。

    「噹!」許褚也是了得,眼見趙雲銀槍刺來,閃身一避,手中長刀又是一個橫掃,刀光揮出,震盪起一片刀影。

    轉眼之間,兩人竟然鬥了百餘回合,仍然不分勝負,趙雲坐下戰馬,乃是曹操昔日的坐騎『爪黃飛電』,身強體壯,加上趙雲雖然挺拔,但體重甲冑加起來,卻明顯比許褚輕巧許多。

    反觀許褚,身形粗壯高大,手中環首大刀,也不是凡品,加上甲冑只怕不下三百斤,雖然坐下戰馬耐力不凡,但這樣捉對廝殺良久,許褚雖然依舊悍勇之極,刀法不亂,但坐騎卻早已經氣喘吁吁,明顯體力不支。

    這一點趙雲看出來了,許褚也心知肚明,曹軍陣前的曹操眼看許褚戰馬速度放慢,心知其故,當下忙道:「公明,文遠,速速上前,換仲康回陣。」

    徐晃張遼二人得令,立即飛馬殺了上去,直取趙雲而來,諸葛亮在陣前,看到曹軍陣前,又殺出二將,心知曹操膽怯的諸葛亮,不由冷笑一聲,道:「騎兵突擊,左右兩翼掩殺。」

    諸葛亮身後的鄧艾得令,立即揮動了手中的旗令,各軍得令,怒吼一聲,齊齊殺出,直取曹軍中軍而來。

    「殺!」

    「殺啊!」

    曹操在陣前眼看諸葛亮中軍的鐵騎殺來,擔心眾將有失,急忙喊道:「鳴金收兵,撤!」

    一時間之間,曹軍三萬大軍,陣勢打亂,被陳到率領的騎兵,直透中軍大陣,追殺數里,一直殺到曹操營壘外圍,方才在被曹軍守營官兵弓弩壓了回來。

    張飛和黃忠所部,也被曹操早先埋伏好的伏兵所擋,兩軍混戰一場,互有傷亡,各自罷兵而回。

    雖然城下一戰,諸葛亮並未取得絕對優勢,但聲勢卻蓋過了曹操,而且雙方一場混戰,各自傷亡數千人馬,一時之間,雙方都蟄伏了起來,一連數天,雙方都未展開戰鬥。

    眼看春耕在即,梅雨霏霏,這個時節顯然不是開戰的好時機,諸葛亮在城中,已經接到了賈詡、蔣琬、馬良、楊儀、糜竺等人的多封具表,希望能夠及時結束戰鬥,把各地徵召的運輸補給物資的民夫遣散回家,以免耽誤今年的春耕。

    而且大軍出征數月,將士們也大多思念家人,雖然沒有人敢明言,但私下之間,卻多有議論,面對這個情況,諸葛亮也不由有了退兵之意。

    此刻的曹操,同樣面臨著諸葛亮一樣的困境,前線十萬大軍,每日所要耗費的糧草,空前浩大,這般無意義的對抗下去,縱使庫存再足也吃不消,而且十萬大軍補給物資,需要數萬民夫運送,這大批的徭役,從西北到南方,歷經數千里,路上多有傷亡,長期以往,民不堪負,國必生亂。

    就在曹操進退維谷,猶豫是否要繼續對峙下去時,樂進派快馬送來了緊急軍情,促使了曹操下達了退兵的決心。

    原來駐守壽春的樂進,中了周瑜調虎離山之計,丟失了壽春,廣陵郡也被攻克,目前樂進與徐州一線的臧霸等人,已經會合,駐守下邳一線,抵抗著孫權的進攻。

    壽春丟失,汝南化為灰燼,襄陽易手,面對這個境地,曹操忍不住歎了口氣,奮筆疾書,寫了一道軍令:任命張遼為南陽太守,平寇將軍,賜爵關內侯,滿寵為南陽長史,曹休為副將,協助張遼鎮守南陽;任命李典為汝南太守,郎官常林和議郎楊俊為汝南長史主薄,把汝南郡治所從平輿遷移汝陰,任命樂進為橫江將軍,臧霸為淮陰太守,呂虔為下邳太守,王朗為徐州刺史,鎮守徐州。

    隨後,曹操秘密宣佈大軍連夜撤退,為了防止諸葛亮的追擊,曹操竟然把營地的營帳器械都留了下來,大軍輕裝而去,在退回南陽之後,曹操隨即任命徐晃為蕩寇將軍,朱靈為副將,程昱為軍師,率領三萬大軍,馳援徐州戰事,阻止孫權北進的步伐。

    (呼,寫完這一章,基本上第三卷就結束了,總算鬆了口氣,感覺最近靈感枯竭啊啊啊……第四卷即將開始,卷名巴蜀風情,從這個卷名,想必大家也不難看出些什麼了吧……)

    今天2更,字數不會少於5千字……謝謝大家支持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