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調動曹仁
諸葛亮率軍進駐當陽城後,隨即命陳到領軍安撫城中百姓,他則立即趕到城中的校場,召集曹軍眾軍兵,道:「今日入城,非為殺戮,爾等放下兵器歸順,讓城中百姓免遭戰火,皆有功之士,若願意留下者,皆賞錢一千,賜田十畝,願意返回北方家鄉者,明日可到營官出報名,待戰事結束後,一律發放路費,請眾位弟兄安心,無需憂慮。」
原本還有些惶恐不安的曹兵,聽到不但沒有罪責,留下可以有賞賜,回家還發放路費,驚異之下,紛紛高呼道:「多謝將軍仁德……」
眼前可是有五千精壯士兵啊,諸葛亮在說出可以發放路費回家時,心頭都在滴血,也不知道最終有多少人能夠留下,要不是眼下急著要攻打襄陽,諸葛亮無法騰出手來,安置這群俘虜,他才不會這般寬容對待呢。
不投降的頑抗分子,一律編入雜役營,押解去宜春城挖煤礦去,願意歸順的充入軍隊,畢竟都是老兵,稍微訓練一下,就能發揮戰鬥力了。
諸葛亮揮了揮手,阻止了眾軍的高呼,再次揚聲道:「於禁將軍已經答應歸順本侯,不過由於戰場上受了傷,正在休養,待傷勢好點後,會繼續擔任本侯的大將,願意歸順的軍士們,依舊可以歸于于禁將軍帳下。」
校場上的五千曹兵,原本大部分人都有意返回北方,這會聽到諸葛亮說於禁歸降了,不由交頭接耳議論了起來,很快就有一部分軍士,又改變了主意,決定留下繼續跟隨於禁。
對於眾軍的表情的,諸葛亮自是看在眼裡,對於自己這招假傳軍令,他還是很滿意的,他相信於禁這個招牌也是好用的,而且還要繼續發揮他的作用,他要徹底讓於禁陷入有國不能歸,有家不能回的局面。
在營地安撫好了城中的曹軍兵馬後,諸葛亮立即來到將軍府,召集徐庶、龐統、趙雲、劉封聚於大堂,陳到負責城中治安和安撫城中百姓,正在巡視全城。
「當陽已下,麥城,編縣隨時可下,而我們得目標是襄陽城,然襄陽乃重鎮,不單單是城郭堅固,城中更有精兵猛將據守,若是強攻,費時費力不說,而且還不一定能夠攻破,所以我決議故技重施,派人持於禁將令,前往襄陽求援,若能夠引得曹仁引兵來救,我軍可在城外聚殲曹仁,縱使不能殲滅曹仁,也可以切斷其歸襄陽之路,這對於我們攻取襄陽,是十分有利之事,不知諸位以為如何?」諸葛亮習慣性的搖了搖手中的羽扇,望著眾人道。
「主公此計甚妙,我們僅僅用時兩天,就拿下了當陽,這絕對出乎曹仁預料,所以只要我們派人前去求援,曹仁必然不會懷疑,而且於禁乃是曹軍大將,曹仁知其有難,必然會領兵馳援。」徐庶點頭贊同道。
龐統思慮片刻,道:「引誘曹仁出城不難,但要想破於禁般打敗曹仁,絕非易事,昨日敗於禁,一來於禁兵少,二來長阪坡地形有利,三來也是於禁主觀大意了,若他出兵前,派出大量的斥候打探,必然能夠發現我們得蛛絲馬跡,使我們錯失戰機的。」
「所以統以為,當務之急,應該立即傳令張頜將軍,停止望宜城行軍,轉道潛入南漳山區隱伏,待曹軍出了襄陽,迅速的行軍到襄陽城下,切斷曹仁的歸路,這樣我三軍齊動,逼迫曹仁在宜都一線交戰,若能夠一戰而勝曹仁,襄陽則唾手可得也。」
「士元所言有理,立即傳令張頜,改道前往南漳隱伏待命。」諸葛亮點頭贊同道:「只是這個去襄陽求援之人,得好好物色一個,而且還必須是曹軍中的士卒。」
「主公無需憂慮,庶昨日在清點於禁兵馬的俘虜名冊時,恰好見到一個同鄉的名字,剛才進城時特意去見了一下,果然是庶往日的同鄉好友,此人在於禁帳下擔任軍侯,熟悉軍中事物,昔日某曾有恩於他,而且此人雖然是個草莽出身,但卻有些膽略,完全可以勝任此事。」徐庶笑著進言道。
「此事就交由元直你負責,若此人能成就此番功績,可厚加賞賜。」諸葛亮欣喜的點頭道,對於徐庶的辦事能力,他自是放心的。
計議已定,諸葛亮遂道:「子龍,子義立即整頓兵馬,收編城中願意歸順的曹軍兵馬,聽後調用。『」
「諾!」二人領命而去。
「士載,傳令張飛陳楚,告訴他們明日傍晚前拿下麥城好編縣,並且告訴他們,當陽已破,可以把於禁的坐騎和盔甲軍旗,分別送往兩地,以便瓦解守軍軍心。」諸葛亮隨後又對鄧艾吩咐了一聲,鄧艾作為諸葛亮的親衛隊率,除了負責護衛安全外,也兼護著傳達軍令等事務。
正如諸葛亮所預料的一般,當編縣和麥城的守軍,得知於禁戰敗投降,當陽城破的消息時,城中的守軍在面對張飛陳楚大軍的強攻下,心知難以抵抗,兩城的守將在竟然在同一天,選擇了歸降。
當捷報傳到當陽城時,諸葛亮欣喜之下,隨即對鄧艾,道:「傳令,讓馬良前來當陽坐鎮,其餘各軍立即向當陽集結。」
「諾!」鄧艾作揖應聲而退。
襄陽城征南將軍府邸。
曹仁作為曹氏宗族中最有名望的大將,可謂是深的曹操倚重和信任,現今更是曹操帳下無論是爵位還是官職都是最高的一人,封都亭侯,征南將軍督荊州軍事。
諸葛亮出兵當陽一事,曹仁數日前就接到了於**函,於禁在信函曾說,堅守一月無妨,表示無需擔心當陽防務。
可他沒有想到,僅僅過去數日,於禁就派快馬前來求援了,手按劍柄,身披錦袍的曹仁,雙眉一揚,目光如電般盯著大堂上站著的求援軍侯,道:「你給我細細把當陽城的情況道來,不要有一絲遺漏。」
面對殺氣騰騰的曹仁,軍侯強忍著心中的膽怯,顯得有些哆嗦的回道:「諸葛亮五萬大軍,兵分三路,一路攻打編縣,一路攻打麥城,一路隱伏在長阪坡蘆葦蕩中,結果於將軍出城馳援麥城時,遭遇諸葛亮兵馬伏擊,雖然且戰且退退回了城中,但且損失了近三千人馬,而且麥城和編縣也是岌岌可危,於禁擔心堅守不住城池,特命下屬在諸葛亮大軍對當陽形成合圍之時,出城前來向曹將軍求援。」
聽完軍侯的回話,曹仁思慮之餘,征南將軍府長史陳矯,字季弼,卻站了起來,隨口笑問道:「這位軍爺叫姓甚名誰?可是山東人氏,追隨於禁將軍幾年了?」
「回大人,小的叫陳季,家住穎川郡的穎水邊上,從軍已經十一年,是丞相從征宛城時,徵召入於將軍帳下的。」陳季面對陳矯的詢問,表情有些緊張的說道,這到不是害怕,而是下意識的舉動。
「哦,我聽說在戰宛城後,回軍的路上,於禁將軍是跑的最快的一個?」陳矯一臉玩味的笑道。
「大人,你這話不對,當時我軍戰敗,青州兵作亂,於將軍為了穩定軍心,率領帳下軍隊,斬殺近百名亂軍,從而穩定了局面,為此還有人向丞相誣告我家將軍謀反,好歹丞相大人英明,理解了事情經過後,不但沒有懲罰於將軍,還進行了獎賞,也就是那一次,我從一名士兵,破格升為了什長。」面對陳矯的歪曲事實,陳季情緒有些激動的辯解道。
「你說的不錯,從征宛城時,我也在軍中,辛苦你了,你現在下去休息,明日午後,隨我出征當陽。」這會一直沒有開口的曹仁,卻突然揚聲說道。
陳季退下去後,陳矯道:「將軍,如今情況不明,你身為大將,不宜輕動,還請派別的將軍前往救援為好。」
「季弼,無需疑慮,汝剛才不是也試探過了嗎?而且還有於禁的令箭在此,此將令於禁斷然不會丟失,所以我相信要不是情況危急,於禁也不會求援,而其他將領守城可以勝任,但要與諸葛亮爭鋒,只怕沒這個能力,所以此戰,必須我親自領軍前往。」曹仁揮了揮手,阻止了陳矯的勸說。
「那將軍你準備帶多少兵馬前往救援?」陳矯見曹仁已經決定,遂不在相勸。
曹仁果斷的道:「城中有兩萬八千可用兵馬,留下八千人由馮楷和路招二位將軍統率,汝為護軍都督,監理二軍,明日一早,頒佈告示,在城中招募兩萬壯丁,作為守城之用,準備好滾石擂木,做好守城準備。」
曹仁心中明白,救援當陽,兵馬太少,起不了作用,因為他要面對的是諸葛亮的數萬大軍,所以他必須集中軍力,才能形成一道鐵拳,對諸葛亮形成威脅。
「將軍,你這一去,襄陽空虛,某深感責任重大,下官建議給許昌送一封軍情,看看能否從南陽方向,調派一支援軍增強襄陽的實力呢?」陳矯見曹仁要帶走兩萬人馬,心中不安的說道。
對於陳矯的擔憂,曹仁則表現的從容淡定多了,朗聲一笑的他,隨即道:「季弼,這個願望只怕難以實現了,目前南陽也就八千人馬,根本沒有多餘的駐軍,如今丞相西征,各路兵馬調動,所以援軍是指望不上了,不過你放心,若當陽不可守,我會接應於禁將軍退守襄陽,以襄陽城池之固,只要我軍堅守不出,諸葛亮也奈何不了我們得。」
「將軍,切記,若事不可違,立即退回襄陽。」陳矯苦笑一聲,再三告誡道。
翌日,曹仁率領兩萬兵馬,浩浩蕩盪開拔出了襄陽城。
(感謝『快樂好運』和『莘縣。璦擎』同學的打賞,貌似遇到瓶頸了,寫作緩慢進行中,半天才碼出一千字,狀態極度不佳。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