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臥龍逆天

第二卷 席捲荊襄 第一百一十九章 小名阿斗 文 / 本尊是個小蝦

    第一百一十九章小名阿斗(請求收藏。謝謝。第二更。)

    襄陽州牧府。

    「諸葛小兒,欺我太甚,來人,把信使給我拖下去斬了。」劉表看罷諸葛亮上表的所謂請罪文書,雖然名為請罪,可字裡行間,卻充滿揚威威脅之意,看得劉表是怒火填胸,幾欲氣炸心胸。

    「主公不可啊,如今諸葛亮勢大,理應徐徐圖之,切不可翻臉,若惹急了,諸葛亮一旦兵發江陵,我軍如何抵禦?」蒯越雖然憎恨諸葛亮,可要是比起身家性命,以及家族榮辱來說,個人之事,自是不值一提。

    「蔡瑁無能,使吾遭此羞辱,真是氣煞我也。」劉表一把把手中的絹帛撕了個粉碎,癱坐在了蓆子上,滿臉的陰霾之色。

    「主公,現今之策,首要安撫諸葛亮,然後命蔡將軍整頓江陵防務,訓練士卒,只要江陵在手,南郡不失,以我們手中的實力和兵力,只要休整一年半載,再戰亦不失不可能之事。」蒯越安慰著劉表道,不過他內心中,卻已經明白,這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現今他心中認為最妥善的政策,莫不過於北上投降曹操了。

    「安撫,又是安撫,諸葛亮今時今日之舉,皆是安撫造成的結果。」劉表喘著粗氣,冷哼著怒斥一聲,道:「派人給蒼梧太守吳巨下令,讓他發兵騷亂桂陽零陵等地,吾要讓諸葛亮知道,得荊南四郡容易,安定四郡卻難。」

    蒯越見劉表主意已定,思慮之下,遂道:「既然如此,主公何不派人秘密前往五溪蠻,與蠻王商議,若他能發兵攻打武陵零陵的話,我軍不到支援他糧草,而且事成之後,可以割零陵郡,作為五溪蠻的棲息地。」

    「此言甚善,這事就交給你去辦好,一應所需,儘管支取便是。」劉表揮了揮手,一臉疲憊的說道。

    「諾!」蒯越徐徐的退了出去,出門之時,他抬頭看了眼兩鬢斑白的劉表,心底也不由歎了口氣,自忖道:「歲月不饒人,劉荊州已到遲暮之年,天下又有誰人能與曹公爭鋒乎?」

    在心裡自問之餘,蒯越的腦海中卻不自覺的閃過了諸葛亮的飄飄然灑脫的身影,之後他不由又搖了搖頭否決了,在他想來諸葛亮雖然有經天緯地之才,但無疑起步太遲了,如今曹操即將統一中原和河北,兵鋒所指,必然是無人可擋。

    ***********************************

    許昌,自從曹操迎子獻帝與該城後,許昌就成為了天下的中心,成為大漢名副其實的新都城。

    廖立奉諸葛亮之令,領著一曲兵士,攜帶著大批珠寶金箔以及南方的特產,由章陵郡的武陽關出境,經汝陽來到了許昌,如今雖說是天子坐鎮許昌,但廖立卻心知,來了許昌不先去拜見曹操,自己即使見到天子,只怕也難有作為,所以他來到許昌第一個拜訪的人,就是來到曹操的司空府拜訪。

    不過廖立卻並未得償所願,因為曹操此刻已經領軍北上幽州了,留守許昌的是曹操手下的第一謀士,年少就被稱之為王佐之才的穎川荀彧,荀文若。

    無奈之下,廖立隨後又去了尚書府拜訪荀彧,時荀彧官授漢尚書令,對於廖立所求之事,荀彧自是不敢托大,與廖立免談一番後,他遂讓廖立在驛館住下,他則派人給曹操快馬送去了書函,告知諸葛亮前來向朝廷納貢稱臣之意。

    曹操在得到書函之後,當即回書給荀彧,道:「諸葛亮撇開劉表,向朝廷上表稱臣,這是好事,吾今年平定北方之後,必將揮兵南下,如今諸葛亮和劉表結仇,彼此實力就會分散,相互掣肘,到時有利與吾一一擊破,汝可上表天子,封諸葛亮為楚侯,鎮南將軍,督荊州軍事……」

    接到曹操回書的荀彧,當即上表天子,領著廖立面見了當今天子漢獻帝,如今的漢獻帝不過是一個傀儡,曹操說什麼,他也只能接著。

    當著滿朝文武的面,漢獻帝隨即下了詔書,封諸葛亮為楚侯,鎮南大將軍,督荊州軍事,荀彧還舉薦廖立擔任南郡太守,遷原南郡太守蔡瑁之弟蔡勳為光祿大夫。

    荀彧舉薦廖立為官,自然不是他好心,而是他知道南郡太守蔡勳,肯定不會服從朝廷調令,廖立即使被封為南郡太守,也不過是徒有虛名,相反還會讓彼此雙方互相增加敵對情緒。

    對於荀彧的小伎倆,廖立自是心知肚明,所以他並未感到欣喜或失落,這次能夠為諸葛亮討封到如此高位,對於他來說,才是最大的收穫,因為他心裡明白,諸葛亮有了楚侯和鎮南將軍兩個頭銜,那無疑有了合法治理荊州和交州的大權,所謂名不正言不順,如今有了這個頭銜,那才是真正的名正言順,也就佔據了大義。

    而諸葛亮佔據著大義,職權和實力越高,他廖立才能獲得更多的重用和權利,對於這個賬,廖立還是算得很清楚的。

    諸葛亮巡查四郡,積極的帶動了百姓,抗旱的決心,各郡郡守官員,軍民同心,挖井開渠,在大家的齊心同力下,荊南四郡的百姓,總算三月中旬,趕上了春耕。

    在外巡視了一月有餘,風塵僕僕的諸葛亮剛回到巴陵,糜竺就就來到府邸匯報:「主公,吾妹在來巴陵的路途中誕下一男嬰,下官不敢隱瞞,特來回稟主公。」

    「這是好事嘛,劉皇叔大漢奔波本輩子,中道而死,也該留下一條血脈,孩子你取名了沒有?」諸葛亮對於劉備這個遺腹子,到沒有表現的太過驚訝,首先是這事他早就知道,其次劉備如今已死,這個孩子他決定留將養在府邸,當時收攏劉備昔日屬下之心,尤其是張飛。

    「孩子的小名叫阿斗,是舍妹取的,大名還請主公定奪。」糜竺這份舉動,充分的顯示出了他為官的本分和智慧。

    諸葛亮一愣,脫口而出道:「劉禪,小字阿斗……」

    「劉禪?」糜竺並沒有意識到諸葛亮這是隨口說的,不過對於諸葛亮為阿斗取名為劉禪,他還是感到有些訝異的,因為禪這個字意思,意義可謂是非同一般。

    「嗯,就叫劉禪吧。」諸葛亮想到剛才自己脫口而出劉禪二字,覺得這或許是天意,當下遂認同了這個事實,頓了頓,諸葛亮接著道:「讓舍妹搬到內府來住吧,還有派人給安陸的張飛送封書信去,告訴他守孝之期已滿,若是他想為劉備這個兒子爭取功名的話,我隨時歡迎,若他想棄劉備這個兒子不顧的話,可以隨時離開,無論他去哪裡都可以,但一旦離開,往日恩情就此兩段,再見亦是敵人。」

    糜竺神情一震,沉聲道:「主公放下,下官這就去處理。」

    四月初旬開始,闊別數月的雨水,終於降臨在荊揚大地,這讓久盼雨水的百姓和官吏,倍感喜悅,不過這份喜悅並沒有持續幾天,各地的百姓和官吏,卻又陷入了另一場災難中,那就是洪災。

    大旱了數月的荊揚大地,好不容易迎來的降雨,卻是持續了近一個月的洪澇,致使好不容易種下的莊稼,徹底的打了水漂,一時之間,荊揚兩州被洪水沖垮無數房屋,數十萬百姓流離失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