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臥龍逆天

第二卷 席捲荊襄 第九十八章 江夏新貌 文 / 本尊是個小蝦

    第九十八章江夏新貌

    十一月的江夏城,雖然已經進入隆冬季節,但城外卻依舊一片繁忙的景象,一隊隊服役的百姓,在疏通著城外田畝之間的河溝,山野荒郊之外,也出現一片忙碌的身影,在開墾著荒地,因為江夏出台了一條新的惠民政策,凡是開墾十畝荒地者,其中三畝田地不計賦稅。

    也就是說百姓為官府開墾出了十畝田地,來年種植收成之後,若平均每畝收穫穀物一石,那他們其中有三畝地的收成,是盡歸自己家中所有,此政策保持五年不變。

    對於這個時代的百姓來說,雖然到處都是荒地,但以前他們卻不能隨便開採,就算是開採出來,這些田地還是屬於當地的地主或官紳所有,他們就算賣力種再多的地,收成的大部分卻還是歸了本地的地主和官府所有,他們所剩的,也僅僅是解決溫飽問題罷了。

    可這條政策,卻無疑給百姓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也讓他們看到了希望,這也是江夏附近村莊的百姓,在這隆冬季節,依舊熱火朝天的開墾荒地的原因,三畝地種好了,起碼能收七石糧食,這對於一戶平常百姓來說,無疑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諸葛亮騎著的盧馬,領著親衛騎兵進入江夏南門時,城門守衛的軍司馬,早前一步就接到消息,讓他們勿要行禮,以免引起百姓騷亂。

    雖說如此,輪值的軍司馬,還是率領城門的一百軍士,在城門之下,列好了整齊的隊形,昂首挺胸的默默的舉行了迎接儀式。

    江夏城有四個出城的大門,每門安排一部軍士把守十天,每部四百人,日夜輪值,分為四班,每班有軍士百人,另外城中還有巡哨衙役分成若干批,分別由傅肜和糜芳統率,負責城中治安,另外江夏城的大營坐落在東門腳下,可駐軍三萬餘人。

    數個月前雖然剛剛經歷了戰亂,但由於諸葛亮領軍及時趕到,所以城中並沒有遭受太大的戰禍,經過這幾個月的恢復,城中今時的場景,比起以往,更加繁榮。

    從新野三縣遷來的一萬三千戶百姓,其中有七千戶安排在了江夏的北郊,另外六千戶百姓落戶在夏口,這些外來人口的湧入,也為江夏城帶來勃勃生機。

    城南區域是江夏的商業中心,所以這條街市,也是江夏城中最熱鬧的地方,街面上商舖林立,寬十丈的街市上,人頭湧動,一派熱鬧繁華。

    諸葛亮一行隊伍,在進入這片街市後,也都下了戰馬,牽著馬匹在人群中緩緩而行,因為眼前的街市上,人頭湧動,時不時還有些嬉鬧的孩子,在街市上來回追逐,若是任戰馬馳騁,不但擾民,還有可能傷及無辜。

    從未到過荊州的甄宓,騎在戰馬上,望著眼前熱鬧的街市,看著那些區別與冀州鄴城物品,不由充滿了新鮮感,置身其中的她,早一掃入城前的憂鬱,整個人充滿了興奮勁。

    「孔明大哥,沒有想到荊州也這麼熱鬧繁榮,一點也不比鄴城差哦。」望著街面上琳琅滿目的物品,甄宓東瞧瞧,西摸摸,一副樂在其中的神情。

    「有什麼喜歡的,就告訴我,我送給你。」諸葛亮點頭笑道。

    「其實看看就好,買不買並不重要。」甄宓甜甜一笑,留給諸葛亮一個靚麗的背影,似乎因為諸葛亮讚美她穿武士服漂亮的原因,最近這些時日,甄宓幾乎天天穿著武士服,而且還在腰間掛了一把三尺佩劍,一副男兒裝扮。

    中途路過一家玉器店時,諸葛亮想到該送些什麼給黃月英她們,隨即進去看了看,在商舖內瞧了瞧,他發現一串南海珍珠手鏈不錯,很適合現今甄宓的裝扮,隨掏出錢幣給買了下來,因為這串珍珠即可做手鏈帶,也可以束髮,而她也發現甄宓現在身上除了頭上有一支玉釵外,再無任何飾物,正好趁這個機會,把這個飾物送給她。

    另外諸葛亮還給黃月英買了支金釵,給鄒欣兒買了對耳環,為此諸葛亮還特意找陳楚等人,借了一筆外債,這到不是他真沒錢,而是出門在外,他身上並沒有太多錢幣。

    畢竟這個時代的五銖錢幣,單個不過幾克重量,但要帶個一萬個在身上,那絕對不會很方便的,所以一般人隨身帶的話,頂多也就千把錢而已。

    回到郡守府,讓諸葛亮和甄宓擔心的事情並沒有發生,因為黃月英和鄒欣兒,嫌江夏煩悶,去了夏口遊玩,這段時日並沒有在府中。

    不過諸葛亮回到府中屁股還沒做熱,陳楚就來報道:「主公,賈大人求見。」

    得知賈詡來了,諸葛亮只得起身道:「讓文和先生去書房等候,我隨後就到。」

    「宓兒,府中沒有什麼下人,以後你住在這裡,凡事要多親力親為一些,你住的房間,我會讓人給你安排,現在我去辦公事,晚上回來陪你吃飯。」諸葛亮離開之際,柔聲囑托道。

    「孔明大哥,我會好好的。」甄宓聽到諸葛亮親密的喊她叫宓兒,心底感動之餘,柔順的點了點頭。

    「見過主公。」書房之內,賈詡見諸葛亮到來,忙起身作揖道。

    「文和先生這般匆匆而來,是不是發生什麼事情了。」諸葛亮擺手示意他入座道。

    「郡府轄地一切平安,日前暗衛來報,劉表為了保衛襄陽安全,從荊南各郡抽調了大部兵力去襄陽,致使荊南各郡兵力空虛,這無疑是我們用兵的大好時機,不知主公意下如何?」賈詡根據自己掌握到的情報,沉聲向諸葛亮進言道。

    「哦,竟有此事?」諸葛亮驚訝之餘,思慮了一會,反問道:「夏口的造船作坊,是否造出了新船?」

    賈詡沒有想到諸葛亮思維跳的這麼快,但他還是立即領悟到了諸葛亮的意思,搖頭道:「目前還沒有消息傳來,不過夏口方面傳來情報,說夫人現今在夏口的造船作坊,似乎對改良的船隻建造很感興致。」

    「嗯,月英對技藝製造確實很有造詣,想必她能夠幫上忙。」諸葛亮得知這個情況,心中頓時充滿期待。

    「夫人確實能幹,最近我聽人說,夫人在夏口還為田中的水車,進行了一些改良,據說效果不錯。」賈詡附和之餘,接著道:「鄒夫人還有一個月即將臨盆,要不要派人去夏口把鄒夫人接回江夏?」

    「不用了,過兩天我準備親自去趟夏口,看看船隻製造的情況,以及水軍訓練的如何了。」諸葛亮搖頭道。

    「主公親自去一趟也好,水軍和船隻關係到我們經略荊南,以及掌控長江的戰略問題,若不能訓練出一支強大的水軍,和比江東或劉表更快,更具有戰鬥力的船隻,我們就無法爭霸江邊,也更談不上與江東水軍一較長短。」賈詡自是明白,荊南各郡看似好取,但若是水軍不堪一戰,就算他們襲取了荊南各郡,江東和劉表的水軍隨時都會來侵襲,那樣就算得到哪些地盤,也難以很好的發展。

    劉表顯然也是看到了諸葛亮在江夏,沒有一支能夠縱橫江面的水軍,他才會這麼放心的把兵力抽調到襄陽去,至於江東的水軍,劉表並不是不懼,而是他清楚的知道,江東目前內患不少,而且江東水軍要想前往江陵長沙,就必須經過夏口港,他相信諸葛亮雖然沒喲可用的水軍,但必然會在夏口一代的江面上,設下各處設施,阻擋江東兵馬戰船。

    「蔣琬這個人,你可有印象?」商議完眼前的事情,諸葛亮想起在雲杜的蔣琬,遂開口詢問道。

    「這個人我沒有見過,當時我剛好去了夏口查看安置遷入的百姓一事,不過據說這人才識不錯,吏曹的楊從事,跟我匯報過,並且推薦此人出任縣丞,當時雲杜正好空缺縣長,我也就同意了。」賈詡點頭回了一句,思慮之下,驚疑道:「主公提起這人,莫非這人學識能力,不足以擔當一縣之長?」

    「這人才學品德皆為國之棟樑之才,非平庸之輩,這次吾若不是碰巧去了一趟雲杜,只怕就要與此人失之交臂了。」諸葛亮想起初見蔣琬的情景,以及後來經過一番深入的交談,心中對於蔣琬的能力和品德,有了一個全面的瞭解,他也堅信蔣琬,經過一番歷練之後,必能成為一個國之棟樑。

    (新的一周,照例求點收藏支持……收藏……謝謝!!!)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