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兩軍對陣
趁著兩軍僵持的幾天時間,諸葛亮迅速的穩定並控制住了江夏城的局勢。隨後,諸葛亮主動派信使給孫權送了一封戰書,約定明日巳時城東郊外,一決雌雄。
諸葛亮做出這個決定,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如今雙方兵力相當,諸葛亮擁有兩萬兵力,孫權雖然經歷幾次戰鬥,但由於補充了不少江夏的降兵,從而使他不但的兵力沒有減少,相反還增加到了二萬七千餘人。如今江東兵馬佔據了江夏大半地方,又佔領了江夏重鎮夏口,沿途繳獲的糧食,更是足夠他們支撐五個月,這樣減輕了孫權的不給壓力。
雖說孫權兵力佔有優勢,但想攻下擁有重兵把守的江夏城,顯然也是不可能,所以雙方目前也只能保持僵持局面,亦或者正面決戰,來決定這場戰爭的勝負。
諸葛亮手中掌握了兩千精銳騎兵,而且他的軍士,又都是精銳的步卒,軍中還有三千陌刀軍,野戰勝算十足。
相反孫權的兵力,雖然略勝一籌,但他們大多都是水軍出身,雖說這個時代,水軍和步卒,分的並沒有那麼細緻,但總歸的來說,在陸地上野戰,水軍的戰鬥力,肯定會受到影響。
再說孫權的江東兵馬,優勢本來就是水戰,而步戰可謂是短處,諸葛亮也正是考慮到這些因素,才決定不惜傷亡,與江東兵馬來次決戰。
當然這是戰爭因素的考慮,諸葛亮這麼急於決戰,還有民生因素的考慮,如今正值四月中旬,田地中的秧苗正是需要施肥管理的階段,同時也是疫病高發時期,若是戰事無限延長,江夏郡二十萬百姓,今年的收成,勢必受到影響,若是再發生瘟疫,那後果將不可想像。
諸葛亮前來江夏,固然是想取得土地,但要是沒有百姓,再多的土地也沒用,所以保護好江夏郡的二十萬百姓,才是這場戰爭關鍵所在。
二十萬百姓可以生產出大批糧食和稅收,同樣也可以招募到將近兩萬的兵員,所以盡快結束戰爭,讓江夏恢復安寧,才是諸葛亮首要目的。
城外十五里外的江東大營,孫權在接到諸葛亮的戰書時,隨即把周瑜招到了營帳。
「公瑾,你以為如何?」孫權讓周瑜看過戰書後,遂沉聲問道。
周瑜思慮一會,開口道:「拿下江夏,已經無望,但若是我軍不戰而走,勢必影響軍心,可若是決戰的話,勢必兩敗俱傷,而且我軍長於水戰,而短於陸戰,以我之短,迎敵之長,實不智也。」
「公瑾,你的意思是誘敵水戰?」孫權疑惑的問道。
「城中的兵馬乃是新野的諸葛亮所部,他們不是荊州劉表的軍隊,根本沒有戰船,就算我們如何引誘,他們也無法跟我們水戰的。」周瑜這兩天也並不是什麼事情沒做,起碼他已經派斥候打探清楚了,城中的兵馬時何人所率領,以及對方的兵力和戰力,他也有了個大概的瞭解。
「那究竟如何是好?咱們也不能乾耗著啊,如今氣候逐漸炎熱,夏收也不過一個多月,到時江東百越各族,一旦下山掠奪,而我大軍回援不急的話,後果將不堪設想啊。」孫權見周瑜半天沒說出個決策來,不由有些著急了,每年的六七月份,都是江東各地的山越下山掠奪城中糧食的時候,若是後方沒有大軍鎮壓,那將造成難以估計的損害,這也是孫權近幾年來,一直都頭疼的大事。
江東的百越族,活動區域廣袤,人口將近百萬之眾,他們不遵王化,不服管教,雖然也種植五穀,但由於居於山林,收成自然不如城區附近的肥沃田地,所以每年夏收之時,他們都會成群結隊,從四面八方攻擊各地的縣城,掠奪糧食和美女,製造混亂災難,著實讓他防不勝防。
「主公所慮,正是末將擔憂之事,此次出征,我軍已經大獲全勝,現今最緊要的不是再取得成果,而是保住目前的成果。」周瑜說到這裡,停頓了一下,繼續道:「明日決戰一事,主公可以答應,以壯我軍聲威。」
「這次我們攻掠江夏的目的已經達到,現今韓當和程普兩位將軍,正在把周邊數縣的人口及財貨,往夏口方向運送,主公今晚先率三千兵馬,返回夏口坐鎮,督促韓當和程普將軍,盡快把物資和人口運上船,末將會留在城下,與諸葛亮周旋數日,為主公再爭取三日時間,到時候我大軍再徐徐退回夏口,乘船順風返回柴桑。」周瑜這條計釜底抽薪之計,無疑是上上之策,也是對江東兵馬,最有利的辦法。
孫權作為一代梟雄,自然不是個糊塗之人,沉思之下,當即道:「就依公瑾之計。」
城下十里外的廣闊平原地帶,諸葛亮親率一萬五千兵馬,拱衛著騎兵方陣,徐徐擺開了陣勢。
軍陣前三千弓弩手,一字排開,射住陣腳後,諸葛亮身穿黑色玄甲,身披紅色錦袍,跨下騎著匹白色的戰馬,手執著羽扇,看著前方三百步外,同樣一字排開的江東兵馬,對身旁的徐庶道:「周瑜不愧是大將之才,竟然把陣勢擺的如此嚴密,的確不容小覷啊。」
徐庶望著眼前一馬平川的平原,淡淡的笑道:「江東兵馬雖然壁壘深嚴,但在這樣的地形之上作戰,他們的軍陣,絕對擋不住重裝騎兵的衝擊,此戰我軍必勝。」
「哈哈,元直所言有理,那咱們就讓周瑜見識一下重騎兵的威力吧。」諸葛亮這兩年來,耗費巨資,武裝了八百匹體格健壯的戰馬,這八百匹戰馬,無論從士兵到戰馬,都是身披重甲,手執斬馬刀,這樣一支騎兵,在野戰衝陣之中,無疑是一支無堅不摧的鐵甲雄獅。
這支鐵甲騎兵,在新野屬於高度秘密的軍隊,除了諸葛亮等一干將領和兩千在編的騎兵知道外,軍中的步卒軍士無人知曉,因為這八百匹戰馬和八百軍士,都是隸屬騎兵陣營的兩千軍士序列,只是在訓練之時,才會單獨分割開來,同時騎兵營另外的一千二百軍士,還負責輔助重騎兵整裝。
這次也是他們第一次上戰場,這會被步卒拱衛在軍陣之中的這支騎兵,也依舊保持著輕騎兵的樣貌,這樣做的原因,一是為了隱蔽行蹤,二來也是節省戰馬和軍士的體力,畢竟一旦穿上重甲,戰馬和戰馬上的軍士,都會增加一倍的重力。
而重騎兵主要的作用不是殺敵,而是衝陣,缺點就是不利於久戰,只要超過兩個時辰,不但戰馬會受不了,就是身穿重甲的軍士,也同樣會被重甲壓垮,這樣的話,不等敵兵上前動手,他們首先就會垮掉。
此刻對陣中的周瑜,同樣在注視著諸葛亮的新野兵馬,騎在戰馬上他,凝視著諸葛亮的中軍大陣,對身旁的大將,周泰、蔣欽等人道:「諸葛亮有一支兩千人的騎兵,殺傷力和衝擊力都十分可怕,此戰咱們不求有功,只要鞏固好陣型,抵抗住新野軍的進攻,拖延住時間,我們就取得了勝利。」
諸葛亮騎馬在陣前走了一圈,把江東大軍的佈防陣勢摸清楚後,心中自是有了攻擊的部署。原本他本來還打算派大將搦戰,以鼓舞士氣的,但奈何趙雲和陳到,這會為了替劉備報仇,前日就向諸葛亮借了三百兵馬,往竟陵追擊黃祖而去。
張飛又在安陸城養傷,如今諸葛亮軍中雖然還有張合、高覽、呂岱等將,但諸葛亮估計就算上前叫戰,頂多也就張郃會有幾分勝算,若是多打幾場,自己必然討不到便宜,所以他也就放棄了搦戰的打算,而是準備直接發動攻勢。
(這幾章過度的章節,感覺寫的都不太滿意,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