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臥龍逆天

第一卷 龍出深山 第二十四章 劉琦外放 文 / 本尊是個小蝦

    第二十四章劉琦外放

    午宴結束,在返回黃府的路上,坐在馬車內的黃承彥,有些驚異的問道:「孔明,你為何如此熱衷於親近劉琦呢?雖說他是長公子,但不過是有名無實罷了,你要是跟他走得太近,就會得罪荊州各大家族,若是如此,只怕不是件好事啊!」

    諸葛亮淡淡一笑,道:「長公子終究是長公子,這俗話說的好,名正才能言順,亮與長公子親近,這是為人臣之理,岳父大人無需擔心。」

    頓了頓,諸葛亮接著道:「章陵太守如今正空缺,而章陵郡東接新野,南接穰縣,若能讓使君答應由長公子出任章陵太守,那將對雙方結盟,產生十分有利的一面。」

    黃承彥眉頭微皺,他的思維有些跟不上諸葛亮,尤其是對於諸葛亮一心親近劉琦的做法,他總覺得不對,雖說他不排斥劉琦,但他同樣也不看好劉琦。

    好一會,黃承彥仍然有些疑惑的道:「讓劉琦出任章陵太守,對於結盟有何好處呢?」

    諸葛亮見他不明白,遂解釋道:「章陵與南陽接壤,處於雙方邊境,若章陵太守,是個讓張繡放心,並且親近張繡的人,那麼彼此雙方的摩擦,就會減少,這自然也就會產生有利的一面,再說如今劉使君拒絕與張繡聯姻,本就是缺乏誠意的表現,若是再讓個仇視張繡的人,出任章陵太守的話,那麼雙方的結盟,最終只會是一句空話。」

    諸葛亮做的這一番解釋,卻不是他真正的預想,若能讓劉琦出任章陵太守,諸葛亮相信他在新野,將會獲得更大的好處,先不說劉琦到章陵,肯定會需要的幫助,其次也能拉近雙方的關係,因為劉琦的未來,同樣關係到他的未來,兩人雖然現在看似關係不密切,但諸葛亮未來謀劃荊州一事,可謂全部寄托在劉琦身上,若缺少劉琦這個長公子的身份,他謀取荊州的計劃,無疑會增加重重困難。

    黃承彥思來想去,雖然覺得諸葛亮解釋,有些缺乏說服力,但他還是堅定的道:「孔明,這個你放心,為父盡力拉攏一些士族,舉薦長公子出任章陵太守便是。」

    對於黃承彥的好意,諸葛亮也只能表示感謝,但他卻知道,這事不是幾個人去說道一下,就能辦成,最終還是要看劉表的,而這事別人還真辦不成,但諸葛亮卻已經想好了,如何說服劉表,讓劉琦前往章陵出任太守一職。

    在襄陽待了三天,諸葛亮與荊州從事伊籍,陪同作為使者的劉琦,在五百衛兵的護送下,踏上前往宛城的路途。

    在離開襄陽之前,諸葛亮與劉表見了一面,兩人在書房談了半個時辰,諸葛亮對其說:「長公子品行淳厚,雖說進取不足,但守成卻有餘,如今荊州蔡氏和蒯氏兩族坐大,已有尾大不掉之勢,若如今不趁使君您春秋鼎盛之際,讓長公子出去鍛煉一番,培養一班親信的話,待日後使君垂垂老矣,只怕悔之晚矣?」

    諸葛亮這番話,說的很直白,劉表也聽得很明白,這幾年來劉表心中何嘗不知,但他卻始終無法下決心,也沒有這個魄力,對荊州士族開刀,所以也就只能睜隻眼閉只眼,看著蔡氏和蒯氏逐漸坐大。

    雖說他也有心培養兒子,但卻找不到值得托付的人,來輔佐兒子,所以為了劉琦的安危,他只得把劉琦帶在身旁,以免他遭了毒手,這也是他不外放劉琦出去真正的原因。

    面對諸葛亮的這番直言,劉表表情肅穆的凝目注視了他好一會,仿若要看透他的內心一般。

    思慮好一會,劉表嚴肅的道:「難得你年紀輕輕,就有如此遠見,更難得你對我劉家忠心耿耿,琦兒我就拜託給你了,希望你不要辜負我的期望,好好輔佐琦兒成材。」

    「請主公放心,只要長公子在一天,亮定竭盡所能,輔佐長公子鎮守好荊州,不讓敵人有可乘之機。」諸葛亮鄭重的跪倒在地,伏地起誓道;諸葛亮這話雖然是出自肺腑,但他卻玩了詞眼,那就是劉琦在世,他一定奉他為荊州之主,但他不再世的話,誓言自然也就不生效了。

    這會的劉表自然萬萬想不到,劉琦只比他多活了兩年,所以面對諸葛亮的效忠,他自是格外滿意。

    「好,好,明日我將正式任命琦兒為章陵太守,你除了繼續擔任新野令外,同時兼領章陵司馬一職。」劉表欣喜的上前一步,把諸葛亮扶了起來,鄭重的對他說道。

    顯然諸葛亮這番表忠心誓言,贏得了劉表的信任,而且諸葛亮展現出來的才略,也讓劉表心下對他頗為欣賞,從而使他下定決心,讓諸葛亮來輔佐劉琦,以便將來接自己的位置。

    至於他的幼子劉琮,現在他並沒有考慮,原因是幼子如今不過四歲,雖然長的聰明伶俐,但對於現今這樣的亂世,劉表心知,若是哪天自己真的撒手離去,讓這樣一個幼童接掌大位的話,不但不是幫他,而是把他送上斷頭台。

    但若是說此刻劉表對於諸葛亮完全就信任的話,那明顯是不可能的,雖說他任命了劉琦擔任章陵太守,諸葛亮兼領章陵司馬,但同時他還安排一些心腹,出任劉琦的佐官,而這些人,才是劉表真正信任的人。

    ————————————

    襄陽蔡瑁府邸。

    深夜,蔡瑁書房之內,燭火通明,席地而坐的蔡瑁,正對面坐的不是別人,正是荊州主薄,蒯氏族長蒯良。

    「子柔兄,劉琦擔任使者,出使南陽,這可不是個好兆頭啊。」蔡瑁長的高大魁梧,看起來像個武夫,但實際卻心思縝密,是個相當有智慧的人,否則他也不可能成為荊州第一權貴。

    蒯良點了點頭,道:「劉荊州近幾年來,對我們兩大家族做大,心下已經有了不滿,如今他扶持劉琦,是在為將來做鋪墊,為自己兒子豎立威望,這事咱們絕對不能讓他成功。」

    蔡瑁眼珠一轉,道:「子柔兄的意思,我們從中破壞,讓劉琦結盟失敗?」

    「正是。」蒯良淡淡一笑,接著道:「張繡在南陽,缺的是糧草器械,而這些我們都不缺,咱們何不派人前往南陽,暗地與張繡接洽許諾,只要他答應破壞聯盟,甚至殺死劉琦的話,咱們不但供應糧草器械給他們,而且保證他在南陽無事……」

    「此計甚妙,哈哈……」蔡瑁眼前一亮,大喜的笑道。

    其實蒯良還有一句話沒說,那就是最好把諸葛亮一併解決了,他如此憎恨諸葛亮,到不是真因為諸葛亮殺死了他的侄兒,而是對於諸葛亮一介小吏,卻敢挑釁他蒯家的威嚴。這對於他來說,才是最不能容忍的,因為在荊州這塊地面上,就連劉表要殺他們蒯家的人,那也得拿出足夠的代價來換取的,所以諸葛亮的行為,對於蒯家來說,那只能是不死不休的局面。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