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panid=ad_08》《/span》因為我著急趕路,錯過了宿頭,所以,今天晚上我們不得不在一個破廟裡將就一宿。還好,出行時夢蝶給我親手做了很多的點心,道也不會讓我們七人餓肚子。
秋天了,今天晚上是中秋節,可惜,來到這個世界上的第一個中秋節,就這樣渡過了。
看著圓圓的月亮,我不由的想到蘇東坡的那首千古名詞。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不知道夢蝶現在是不是看著天上的月兒想著我呢?
只是,我沒有想到,自己剛說完這兩句,便傳來一聲不恥的輕笑。
轉首看去,騎兵中的那個長的很男人的十七八歲的士兵一臉的不屑。
「怎麼了?是蘇東坡先生的這首詞不好,還是閣下認為在我這種人嘴裡不能出現蘇東坡先生的詞呢?」我從廟外走回廟內,看著那個被篝火烤的臉有點紅的騎兵問。
「原以為西門公子是縣尉,也算是軍旅中人,卻未曾想到,西門公子刀放面前而不改面色的英雄男兒,卻喜歡那種人的詞!」騎兵也沒有避諱什麼,吞了一口酒回答。
「閣下似乎很不喜歡蘇東坡先生啊?在下能知道是什麼原因嗎?」
「很簡單,身在廟堂為黨爭而不顧社稷安危,王荊公苦心變法,以圖富國強兵,可是,結果卻因為這些人而功虧一簣。變法完全改了模樣,以致一有戰事,則連連失利。」
聽他這麼說,我不禁也暗歎,後人多以蘇軾的詩詞而認識蘇軾,他在詞界的影響力,絕對不可謂小。寫的詞也是英雄豪氣,但是,做人來說,的確差上許多。
這傢伙生活很不檢點,甚至於可以說連西門慶都不如。原因很簡單,西門慶就算是為了孟玉樓與李瓶兒的錢財與身體,最終還是將她們娶回家裡,無論如何,道還是有名有份,對李瓶兒甚至於生出少有的感情。
而寫出『十年生死兩茫茫』的蘇軾,對女人則是呼之則來,揮之則去,許多與他有關係的女人(除了兩妻一妾),甚至於懷了他孩子的女人,他也從未在意。很多懷了他孩子的女人,被他送給別人做侍婢。
如果說,士大夫階層的現實,使的蘇軾無法不隨俗的話,那麼,對政治的無知,則是他最大的失敗了。
王安石變法,司馬光是保守派的代表人物,而蘇軾也是保守派裡比較有影響力的一人。歷經朝局的變遷,王安石變法成果機會全部被這些黨爭的人破壞殆盡,使得北宋越發的積弱。
蘇軾是聰明人,難道看不透變法的好與壞?
無論他是站錯的隊也好,還是政治上的無知也好,總之,蘇軾永遠不可能像王安石那樣成為一個真正的政治家。
他充其量只是有一些才氣的政府官員而已。而因為對政治的無知,也讓他永遠不可能與王安石相提並論。
說詩詞?
哈,你們誰看過詩詞可以富國強兵的?
所以蘇軾被英雄人物所不恥也是可以理解的。就像司馬光一樣,司馬光也算是北宋很有名的政治家了,可惜,在歷史上,他沒有什麼政治的地位。
歷史從來都是以成敗論英雄的,但是論的都是王者,而王者以下,歷史給予的評價也是很公證的。
「請問閣下尊姓大名?」對這個小騎士,我還真有點要結交的意思。畢竟,在這個文比武重的時代,他一個小小的騎兵,能夠看出王安石變法的好處,以及對蘇軾這個大文豪不恥,這份心,卻是非常的難得的。
「在下姓韓,字良臣,陝西省綏德縣砭上村人。只是一介小小軍士而已。」
不過,言語之間所透露出的自信,那句『小小軍士』絕非自嘲與自憐。
「姓韓,字良臣!」聽到這個『小小軍士』的回答,我突然有一種很熟悉的感覺。
在南宋初年,或者說北宋末年,姓韓字良臣的傢伙,就那麼一位了。
韓世忠!
這個與岳飛齊名的南宋名將。
不會吧,老子這麼運氣,竟然能撿到這麼一個寶?
韓世忠生於1089死於1151年,終年六十二歲。
身材魁偉,勇猛過人。出身貧寒,18歲應募從軍。英勇善戰,胸懷韜略,在抵抗金兵南侵中建立戰功。為官正派,不肯依附丞相秦檜,為岳飛遭陷害而鳴不平。是南宋朝一位頗有影響的人物。
其實,他最令我尊重的,除了是一個民族英雄之外,還有,他生性直爽,忠於朝廷和國事。岳飛陷冤獄,滿朝文武官員無一人敢言,唯有韓世忠仗義執言,為秦檜所恨於心。
以反對和議,觸怒於秦檜。
他持軍嚴整,能與士卒同甘苦,知人善任。部下將校多成長為勇將。解兵罷政後歸家十餘年,泊然自若。晚年喜釋、老之學,自號「清涼居士」。
與這樣的人相比,蘇軾簡直就是一個小癟三,這樣的英雄人物,不恥蘇軾,是可以理解的。
人家有權時,為國征戰,無權時,也不像蘇軾那樣,好像被貶官,全天下就他自己最冤一樣。
「請問閣下可是名字可是叫世忠?」我一臉的激動。這樣的人物,老子如果不抓在手中,豈非枉為穿越大軍中人?
媽的,老子穿越,做什麼都不像別人穿越那樣如有神助,本來以為自己弄個絕世武功秘籍的,沒有想到就是一個日記。
本來要搞什麼車床啊,蒸氣機啊什麼的,可是自己又不懂。好像那些穿越的人,什麼都能搞好。而老子事事都碰壁。
現在,老天終於給老子一個機會了。天降猛將兄啊!
見我一臉的激動,韓世忠則是一臉的不解,「西門公子認識在下?」
韓世忠這麼一問,道是讓我崇拜的心涼了不少。
媽的,老子總不能告訴他,我是穿越過來的,你是民族英雄。而我一直對民族英雄很是敬仰!
不過想想,有些事,卻可以說上一說的。
「義父曾經向我提起閣下,說崇寧四年(1105),西夏擾邊,閣下所在部隊抵銀州(在後世陝西米脂西北馬湖峪)御邊抵敵,閣下斬將奪關,夏軍大敗,經略上報你的功勞,為童貫所疑,「止補一資」。
因此,在下才知道閣下大名。只不過,在下沒有想到,閣下竟然如此年青,真是少年英雄啊!」
「西門公子過將了。」韓世忠淡淡地笑了笑,拿起一枝燒火棍輕輕地拔弄著篝火。
崇辱不驚,大將風範!
「只是不知將軍怎麼會到達這裡?」我很不明白。難道是我穿越過來引起的蝴蝶效應?
「西門將軍前來剿匪,朝廷從童將軍那裡調了一些軍隊來,在下不容於童將軍,所以將軍將在下派來了。」
「那閣下怎麼會答應留在在下家中呢?」我很是奇怪,按說剿匪工作已經完成,他也應該走了。
「閣下送了近千軍士如此大的好處,西門將軍怕在下將秘密說出去,所以將在下留在這裡了。在下是廂兵,朝廷自是不會在意在下生死。」
其實,我一直奇怪,他十八歲參軍,可是與西夏的戰爭發生在1105年,也就是他當時只十六歲,這中間一定有什麼問題。
經他這麼一說,我才想起宋朝的兵制。
北宋時期皇帝直接掌握軍隊的建置、調動和指揮大權。其下軍權由三個機構分任。樞密院為最高軍事領導機關,掌軍權及軍令,三衙,即殿前司、侍衛馬軍司和侍衛步軍司,為中央最高指揮機關,分別統領禁軍和湘軍;率臣,為禁軍出征或鎮戍是臨時委任的將帥,統領地分屬三衙的禁軍,事畢皆撤銷。
「兵符出於樞密,而不得統其眾;兵眾隸於三衙,而不得專其制。」樞密院有調兵之權,卻不掌管軍隊;
三衙掌管軍隊,卻無調兵之權;
遇有戰事,由皇帝任命率臣領兵出征,從而實現了「發兵之權」與「握兵之重」的分離。這種體制對於消除中唐以來綿延200多年藩鎮割據的局面,確實起到了重大作用。在平定各地割據政權的過程中,各小**隊中的精兵被收編入禁軍,編入殿前司。
在兵力的配置上,宋朝軍制遵循「強幹弱枝,內外相維」的原則。禁軍中最精銳的殿前軍駐守在京城,侍衛親軍駐紮在各地。京城的人馬最為精強,各方鎮知道兵力不敵,不敢造反。這就是「強幹弱枝」。
如果京城有變,在各地駐紮的禁軍聯合地方的兵力,也足夠對付變亂。這樣就「內外相制,無輕重之患」,這就是「內外相維」。
北宋軍隊由禁兵、廂兵、鄉兵和蕃兵組成,以禁兵為主體構成一種中央軍和地方軍、正規軍和非正規軍相結合的武裝力量體制。
而韓世忠所說的廂兵,在宋軍中是承擔各種雜役的軍隊。
北宋初,將各地藩鎮的精兵抽調中央,剩餘的老弱殘兵留在本地。另加新設供勞役的軍隊組成廂兵。
招募廂兵一般不講求體質,還有部分廂兵來源於流放的罪犯(林沖也算是其中之一),禁兵武技不合格或者犯法,也可降充廂兵。宋朝的廂兵從事各種勞役,諸如修建,運輸,郵傳等等。
勞役極其沉重,軍俸卻很微薄﹐死亡和逃亡現象嚴重。
所以,朝廷也不會在意韓世忠的去向了.
ppa{color:#f00;text-decoration:under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