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大鳳雛

龍騰世紀 NO.148 劉備入襄陽 文 / 冰凍一尺非三日之寒

    劉表本就身體不好,如今又遇蔡氏叛逆一事,更是久病不起,近幾日來,劉琦已暫代劉表處理政事,不過這荊襄諸事,劉琦雖可做主,可政令行使,皆為二蒯手筆,劉琦對此倒不以為意,樂得清閒.

    誅殺蔡氏一事之後,劉琦之前對劉表的心中怨憤,揮之一空,長久以來求而不得的父愛,如今落在了劉琦身上,劉琦倍感珍惜,將荊襄政事交由二蒯之後,劉琦日日侍奉劉表,衣不解帶,且善待劉琮,劉表對長子變化,心中欣慰,精神好時,亦親身教導劉琦,如何理政用人。

    如此看來,這蔡氏消亡,對這劉表一家,倒也不見得是件壞事。

    自誅殺蔡氏一族之後,襄陽二蒯便將龐氏兄弟,邀入府中,共商大計,於龐山民看來,這蒯越,蒯良兄弟二人,倒也信守承諾,如今蔡氏已除,荊襄朝堂之上,空缺不少,二蒯有意使龐山民挑選些心腹之人,把持權柄,只是龐山民表示,身邊諸人皆無意入主朝堂。

    不是龐山民不想盡早掌控荊襄,而是不能。

    當下荊襄已大亂一場,蔡氏滅亡,傷及朝堂根本,如今首要之事,便是維護荊襄穩定,震懾各路諸侯,使其不敢妄動,所以當下最好的選擇,便是支持劉琦,將朝堂事務,按部就班。

    且龐山民心腹之人,除臥龍鳳雛外,便只餘荊南的同窗以及魏延,甘寧等好友,唯一能騰出手來幫忙的,只有沙摩柯一人,只是這襄陽朝堂之上,會允許一個蠻人,身居高位麼?

    心有餘而力不足。

    龐山民對此也頗為無奈,與二蒯商議之後,龐山民表示,暫時不願來蹚朝堂這攤渾水。只是告訴二蒯,須提防劉備,切不可使劉備趁此機會,進得朝堂。

    二蒯聞言,心有慼慼,如今已除了蔡瑁,對劉琦日後入主荊襄的唯一威脅,便是劉備。且劉備素有仁德之名。又是這大漢皇叔,自蔡瑁亡故之後,荊襄朝堂。已有數人,欲與那劉備接觸,引其入朝。幫扶劉琦。

    這其中為首之人,便是伊籍。

    四人談至此處,皆心中鬱鬱,伊籍於襄陽為官日久,且德行出眾,如今伊籍蠢蠢欲動,倒是讓幾人頗為無奈,世人皆有喜惡,龐山民總不能去指責伊籍。欣賞劉備吧……

    想到此處,龐山民對蒯越道:「異度公,如今劉備鎮守江夏,若其歸返,異度公當以戍守邊地為名,將其逐回江夏。」

    「那劉備一定會來?」蒯越聞言皺眉,龐山民卻道:「龐某與這皇叔。如今已有數面之緣,且以元直之謀,亦不會放過此大好機會,如今劉備所掌之地,皆遭群狼環伺。只有得了荊襄之後,才可與其餘諸侯。爭霸天下,劉備本就志向遠大,又怎會坐失良機?」

    「那山民以為,我二人當如何對付劉備?」

    二蒯對劉備的瞭解,遠遜於龐山民,蒯越思索片刻,便對龐山民道:「於景升面前,或可詆毀於他,但劉備終歸與景升同宗,常言道,疏不間親,景升素來仁德,若如此行事,怕惹景升不喜。」

    龐山民對此也頗為頭疼,且劉備執著,令人心悸,想到此處,龐山民歎了口氣,對二蒯道:「如今也只有日夜提防,使那劉備不得與大公子相見了,不然大公子被其蠱惑,我等先前努力,付之東流。」

    二蒯聞言,皆點了點頭,對於劉備此人,心中更是警惕。

    果不出龐山民所料,三日之後,劉備一行,便浩浩蕩蕩的踏入襄陽,以探病為名,求見劉表,龐山民與龐統二人,於客棧之上,看著樓下入城軍馬,盡皆苦笑。

    「倒是挑的好時候!」龐統皺眉,看著與劉備並轡而行的徐庶,冷哼一聲,對龐山民道:「早知元直心向劉備,於書院之時,龐某不會與之為伍!」

    「也怪不得元直。」龐山民搖頭歎道:「只是為兄不喜劉備罷了,劉備此人,亦是梟雄,且志向遠大,元直願投效劉備,倒也無甚錯處。」

    「可昔日同窗,如今卻形同陌路……」龐統聞言,不禁唏噓,對龐山民道:「以弟觀之,這劉備與兄長,早晚必有一場爭鬥!」

    龐山民聞言點了點頭,對龐統道:「後事如何,如今不必去想,士元,你我只需做好當下之事即可。如今孔明與大公子形影不離,你我便將這希望,寄托於孔明身上便是。」

    龐統聞言,點了點頭,心中卻是頗為不甘,龐統以為,昔日江夏便是讓這劉備佔了便宜,只是這廝卻不知滿足,又來襄陽,圖謀劉表家業。

    劉備於太守府中,停留不久,便被劉琦以父親身體不適,不便待客為由,請了出來,只是讓劉琦沒有料到的是,劉備居然於其面前,以叔父自居,欲教導劉琦,如何施政,劉琦心中雖是不耐,卻也不願拂了這位「叔父」面子,將劉備與徐庶請入後堂之中,交由孔明待客。

    徐庶見了孔明,神情微變,對孔明道:「孔明居然不在荊南?」

    「元直亦不在江夏。」

    諸葛亮聞言輕笑,對徐庶道:「許久不見元直,亮甚是想念,只是今日一見,亮卻覺得,元直這眼界,卻是越來越倒退了……」

    徐庶聞言,心中不悅,正欲辯駁,卻聽身旁劉備笑道:「臥龍先生,如今備與大公子,難得叔侄重逢,還請給我們一個僻靜之地,讓我叔侄二人,好好商議一下這荊襄政務。」

    「皇叔莫不是以為,大公子不能理事乎?」諸葛亮聞言,白了劉備一眼,劉備卻毫不動怒,對諸葛亮道:「多作商議,政令亦可通達一些,且此番景升大病一場,身為臣弟,備亦要幫景升分憂。」

    「皇叔此言,還得去與那襄陽二蒯去談。」諸葛亮不置可否,對劉備道:「還請皇叔原諒,二蒯之前,便與大公子有約,欲指導其政務,在下與大公子皆有要事,恕我二人,不能奉陪了……」

    「襄陽二蒯?」劉備聞言,眉頭一挑,對諸葛亮道:「既如此,備與大公子同去便是,同為荊襄臣子,備亦想於二蒯面前,請教一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