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大鳳雛

龍騰世紀 no.23 入長沙 文 / 冰凍一尺非三日之寒

    長沙城高池堅,雖然不如襄陽城那般恢弘大氣,卻也是荊南第一重鎮。

    天剛濛濛亮,護城河外便聚集了不少南來北往的商旅,龐山民一行車隊浩大,城門外的商旅和姓們很自覺的為他們讓開了一條道路,這個年頭的世家大族,總會讓人畏懼,管襄陽龐家從未仗勢欺人,龐山民也不介意讓姓先行,但是他也知道,即便他下車和姓禮讓,姓們恐怕也不會輕信於他。

    龐山民之前並沒有派人將此番前往長沙的事情告知韓玄,龐山民以為,此番進城,還是先看一看韓玄治理長沙的手段也好,若韓玄是一能吏,倒是可以劉琦執掌長沙時,將其留下,另作他用,若韓玄只是如史書所言,是一廢柴,那就一切照舊,屆時把這個尸位素餐的太守大人誆走便是。

    一陣刺耳的鐵摩擦聲遙遙傳來,厚重的吊橋城門前放了下來,護城河外的商旅姓們交頭接耳,一陣噪雜,城門內湧出數員兵勇,呼喝著對城門外的人群叫嚷道:「若要進城,按人頭算,每人五個大錢!」

    還有城門稅這說法?

    龐山民愣了一下,縮回了探出車窗的身子,對貂蟬道:「徐州之前也有這稅收?」

    貂蟬搖了搖頭,玲兒卻冷笑道:「昔日公台先生曾言,入城稅乃是酷吏所為,若是治下政治清明,官員又怎會這些小事上,與姓為難?」

    恐怕韓玄無論如何也想不到,玲兒這漫不經心的一句話,卻是決定了他日後的命運。

    「酷吏啊……」

    龐山民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不再言語,隨行下人向城門口的大頭兵們交過城門稅後,車駕便浩浩蕩蕩的進了城,長沙城內倒是別有一番景象,茶樓酒肆鱗次櫛比,比之城外的荒涼,卻是繁華了許多。

    入城之後,龐山民便下了車,命家下人去尋一清靜的客棧。玲兒也從車廂內跳了出來,靠到龐山民的身旁,嚷到:「我與小叔叔同行!」

    「也好,只是怕你二娘車上寂寞。」

    「二娘正準備錄下你沿途所講的《封神演義》呢,不會無事可做的。」玲兒嬌笑著說完,龐山民只得點了點頭。

    龐統等人也下了車,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本來就是這個時代的學子們所推崇的學習方式,長沙雖比不得襄陽和江陵那般繁華,但荊南這人煙稀少之地,倒也頗具規模了。

    「看來長沙還算不錯,若我等經營數載,當比得上襄陽了。」石韜毫不客氣的點評道。

    「只是城姓眾多,卻未見蠻人,山越之說,只是空穴來風不成?」孟建皺起眉頭,若有所思道:「之前蒯主簿於書院時曾言,山越之民,不擅耕種,甚至族連尋常鐵器都無,所以安定之時,多會與荊南漢民交易。」

    「或許是那韓玄治理的好……」崔均話音剛落,龐統卻道:「看不著蠻人,並不能說明韓玄有戍邊的本領,再說長沙比之其餘三郡,遠離山越,也許只是那山越之民,嫌路途遙遠,才不來長沙。」

    龐統說完,幾人點頭稱是,龐山民卻不予置評。

    從這幾人的言語,龐山民能清楚的意識到,這些同窗好友們對於山越還是保持著一種輕視的態,受大漢四餘年的影響,少數民族漢民的眼,只是未開化的野人,未曾教化,不通禮儀,而這些好友們又豈會知道,三國之後,五胡亂華,漢家姓受人屠戮,民族融合的大勢,完全是靠鮮血染成……

    「民族融合也是大勢所趨,若是手段能夠平和一些的話……」龐山民喃喃自語,身邊的幾人還沒回過神兒來,龐山民猛的拍了一下手掌,對幾人道:「我們就四下打聽一番,如今長沙到底是怎樣的形勢,晌午的時候,去客棧匯合,商議之後,再去拜年那位太守大人便是。」

    「也好,正好看看長沙的繁華。」崔均顯然對於長沙城印象不錯,點頭笑道。

    「管窺天,未睹全貌,繁華可不是只嘴上說說,就能夠作數的。」龐統搖了搖頭,自顧自的向東市走去,崔均瞅著龐統離去的身影,對身邊的幾人道:「這傢伙肯定是看出什麼來了,不然嘴巴不會這麼不饒人,難道此長沙一城,真的不像是我想像的那般?」

    龐山民對於龐統的暴戾脾氣也無可奈何,好這些好友們都早已習慣了,看著崔均有些訕訕的樣子,龐山民苦笑道:「別搭理他,若我所料不錯,士元定是看出了一些異常,不知幾位是否現,咱們入城之後,連個流民的影子都沒看到,想必就連襄陽治下,也無法使得流民禁絕。」

    「那不正是說明,韓玄治理有方?」崔均愣了一下,脫口而出,繼而恍然大悟道:「兄長是指,韓太守藏匿或者驅趕了流民?」

    「只是其一。」

    龐山民歎了口氣,道:「一座城市,是否繁華,不是看城門口的這些亭台樓閣就能作數的,城的物價,老姓對生活滿不滿意,以及鰥寡孤獨是否得到了應有的照顧,都是為兄衡量城市繁華程的標準……」

    見幾人若有所思,龐山民又道:「往來姓,多面有菜色,生活顯然並不安逸,適才我聽那酒肆小廝叫嚷,鬥酒要八十大錢,尋常人家,又豈能買得起這樣的水酒?」

    「原來如此……」崔均一臉愧色道,「原來那韓玄,還真不是個東西。」

    「所以古人常言,『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我們初來荊南,只有設身處地的瞭解當地姓的生活,才有資格去表言論,否則便是人云亦云……」

    龐山民說完,笑著拍了拍崔均的肩膀,對崔均道:「這也不能完全怪元平草率,只能說,韓太守的面子工程,做的實是太好了些。」

    「果真是面子工程!」聽龐山民說的有趣,崔均苦笑道:「弟已知錯,兄長也無需安慰,我也去東市!剛才錯怪了士元,定要找他道歉才是。」

    「士元就那個臭脾氣,你也別往心裡去……」龐山民卻搖了搖頭道:「若是元平願意的話,此番還是與為兄同行,不知元平意下如何?」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