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銀州支撐了近二十天,終於被攻破了,楶楶的目的也達到了,他共吸引過來近五萬夏軍,這幾乎抽空了定難五州所有的兵力;
銀州城一破,這五萬人馬除死傷的一萬多,包括主將阿埋在內,全部成了宋軍的俘虜,。
緊接著賀浪羅戰敗,靈州被楊逸攻破的消息傳來,極度空虛的定難五州頓時雪崩,宋軍可謂是傳檄而定,根本不用再費力去攻城。只管派兩三千人馬去接管城防就是。
梁格方帶去鹽州的兩萬人馬全是騎兵,又是在西夏內線作戰,他不硬碰,種樸也奈何不了他,反而被他牽制著不敢過於深入;
這會兒靈州突然失守,當梁格方也知道大事不好,連忙帶著兩萬人馬退往天都山,卻被東來的雷秀一路追擊,軍無戰心的夏軍甚至不敢回頭與雷秀五千人馬決戰。
種樸奉令去攻打韋州,並與雷秀匯合奪取天都山,盡快將梁格方這路夏軍剿滅。
章楶則率領萬「騎步兵」直撲靈州與楊逸匯合,楊逸和很夠意思,自動讓賢,將指揮權讓給了章楶,自己甘做副手配合作戰。
好事不能自己一個人全佔了,特別在這種大功面前,適當的讓一些出來,你得到的或許會更多。
船隻竹筏楊逸早已備好,為免夜長夢多,章楶立即下令渡河,兩萬宋軍坐著竹筏小船,向西岸殺過去。梁太后這次又是御駕親征……
想不親征也不行了,這鬼時候將幾萬大軍(雖然大多是老弱)交給誰梁太后都不放心,生怕主將直接把自己給賣了,以向大宋換取富貴。
梁太后好歹也御駕親征過幾回,西岸佈防做是有模有樣,宋軍渡河船隻還沒靠岸,幾萬夏軍在梁太后的指揮下。萬箭齊發,飛蝗如雨,逼得渡河的宋軍根本不敢靠過去。
正在梁太后暗鬆一口氣的時候。突然有斥侯來報,說楊逸的一萬騎兵正在百里外的下游用羊皮筏渡河,這個消息讓梁太后頓時傻了。
怎麼辦?一百里啊!現在再派兵過去。恐怕楊逸那個天殺的早就過河了。
慌了神的梁太后生怕被楊逸抄了後路,連忙下令撤兵,當然,她也沒忘留下幾千人馬阻攔章楶。
但夏軍本就人心惶惶,梁太后這匆忙一撤,留下的幾千人馬更是驚恐萬狀;
章楶派出一個盛大的勸降陣容,計有仁多保忠、賀浪羅、阿埋,以及靈州知州梁客勤,一大群西夏降將來到河面上,你一言我一語勸起降來。好不熱鬧。
梁太后還沒回到興州城呢,留下的幾千人馬就乖乖放下武器,爭相棄暗投明了。
事情到了這一步,已經沒什麼懸念了,章楶大軍過河。興慶府一日而下,梁太后、李乾順等都成了光榮的俘虜。
都城興慶府陷落的消息傳到天都山,縱使梁格方心有不甘,但手下士卒卻早已軍心渙散,除了主動投降,爭取宋軍優待。他又能怎麼樣?
實際上,伐夏之戰從紹聖元年就開始打了,用了四五年時間才,這次能把西夏徹底滅掉,其實一點也不意外。
西夏全盛之時,總兵力也不過四十多萬,原先在蒙雲谷、環州一系列的大敗中,損兵已經越過二十萬,西夏國內早已被掏空,那個時候西夏其實就已經被打成半殘。
這還是其次,主要是仁多保忠這些軍中脊樑被拔除之後,西夏連可用之將都沒有,七拼八湊起來的軍隊戰力本就低下,再缺少善戰之將統領,湊起多少軍隊也只不過是宋軍嘴裡的一盤菜。
而遼國又自顧不暇,無力支援西夏,西夏滅國便不足為奇了。
宋軍攻下興慶府,佔領整個河套的消息傳回東京城,大多數人起初根本不敢相信;
西夏這個心腹大患存在已近百年,時時刻刻牽動著大宋的神經,大宋也不知道在西夏身上花費了多少錢財和精力;
神宗五路伐夏,出動軍民五十多萬,也沒能把西夏給滅掉,現在東京還感覺不到戰爭的氣息,西夏竟然就這麼被滅了,誰敢相信?
直到皇帝下詣大赦天下,減免舉國百姓全年的差役錢,內藏庫出錢舉行一系列盛大的慶典,人們才敢確信,西夏真的滅了!
西夏真的滅了!
西夏真的滅了!
無數的百姓衝上街頭,奔走相告,彈冠相慶,那些民間的藝人,就算官府沒有請到,也一樣爭相走上街頭賣力的表演,整個東京城鑼鼓喧天、爆竹響個不絕,到處是彩山高架,大戲連場,到處是歡慶的人群;
勾欄瓦子裡人聲如潮,爭相鼓吹,有如親歷平夏大戰;太學、國子監的生員紛紛湧上街頭,奪酒暢飲,放聲而歌。
孩子們學著禁軍的模樣,在街頭巷尾玩起來征戰西夏的遊戲。
各個寺廟道觀也來湊熱鬧,紛紛籌辦各種廟會,吸引人群;
就連青樓裡的姑娘,都盛裝打扮起來,載歌載舞,共同歡慶。
而劉太后與趙捷的威望一下子被推到了巔峰,無數的奏章飛來,舉國儘是歌功頌德之聲;現在誰還敢懷疑趙捷不是真龍天子?不是天命所歸?
歷代帝王費盡心思都奈何不了的西夏,到趙捷手上就輕鬆給滅了!大宋一下子拓土萬里,威震宇內,萬國來朝,這難道還不足以說明一切嗎?
新黨官員則個個揚眉吐氣,走起路來腰板挻直,腳下生風,事實證明,大宋還是得靠咱們革新才行啊!
瞧瞧舊黨當政時,大宋是什麼模樣!
司馬光割讓米脂四城還不夠,老眼昏花伏在地圖上找了半天,竟然要把熙河之地也還給西夏,以求得西夏罷兵。
好在有人提醒他說,司馬相公啊,熙河那片兒是王韶從青唐羌手裡奪來的,原來就不是西夏的地盤,司馬光這才悻悻作罷,瞧瞧吧!舊黨是個什麼德性?
什麼朔黨、蜀黨、洛黨,他們內鬥內行,外頭外行,被西夏打了左臉還要將右臉迎上去讓人家打個夠,還下令邊將不得還手!
嘖嘖!這幫人對內狠厲無比,把人往死裡整,對外卻只會婉轉承歡,生怕「友邦」驚詫,瞧瞧吧,他們都是什麼德性?
好在,這些人都到嶺南晃蕩去了,否則大宋還不知被他們糟蹋成什麼樣子哩!
再瞧瞧咱們新黨執政沒幾年,統一賦稅,減輕百姓負擔,增加國庫收入;裁撤冗官、冗兵、,節省朝廷開支,北戰契丹,西滅黨項,還外加治河遷民,哪一樣不是辦得漂漂亮亮的?
誰都能自吹自擂,得意忘形一下,章惇卻不能,因為他是帝國首相,他必須有舉國皆醉我獨醒的頭腦。
西夏是打下來了,但隨之而來有一系列的工作需要做,大量的黨項百姓需要內遷,而國內那些失地的百姓也需要加快遷往河西、河套;
有了十幾二十萬的黨項青壯做勞力,治河的工作一下子也變得繁重起來,這些人來了不能讓他們閒著,工具要及早幫他們準備,石料、楗橛等治河物資需要加快籌集。
同時二三十萬黨項人聚於京畿近鄰,需要調兵防備,米糧衣被等生活所需也要幫著解決。
另外新拓之地要盡快派遣官員治理,推行漢禮、修建學舍,籌備群牧司、開設榷場。
戰後派兵駐防,有功將士的封賞、死傷士卒的撫恤,歸附的那些羌人、部族也要安撫整編,事情多如牛毛,千頭萬緒,樣樣懈怠不得。
楊逸他們在前面打得爽快,章惇在後邊卻得設法收拾這麼大一攤子,他雖然沒有上戰場,但細算功勞苦勞,他絕對要排在第一位;
若大一個國家,首相不是那麼好當的,平時看著風光,卻又有多少人知道章惇背後的勞苦。
無論是河西還是河套,為防反覆,必須駐以精兵強將,但這樣一來,西北十五萬禁軍就基本被抽空了,陝西各路防務怎麼辦?
西北尚未真正安定下來,若是像河北這邊有事才征招保甲,可能要誤事,有鑒於此,章惇決定趁大勝之餘,年輕人建功立業的心思被鼓起,在河北、河東、陝西各路徵兵六萬,駐防陝西各路,填補西軍遠駐河西、河套後留下的空白。
注意,這次是徵兵,不再是募兵。
也就是說,大宋的徵兵制將提前施行,征軍制其實朝廷已經宣傳一年多,加上這次伐夏大勝,軍心民心都大受鼓舞,趁此機會在西、北各路保甲中徵兵六萬,應該還是可以完成的。
此事章惇除了與朝中各位重臣商議,還鄭重其事地徵詢了楊逸與章楶兩位伐夏主帥的意見,得到兩人的支持後,大宋徵兵制正式施行。
這次徵兵六萬,主要是從幾年來訓練成績好的保丁中徵收,但要剔除獨子,也就是說家中要有兩兄弟以上的才能征招,凡應徵入伍者,家中可減免相應的賦稅。
這樣征出來的兵,稍加整合即能成軍,駐防地方不成問題。西、北五路共有保丁三百多萬,從中徵收六萬人不多;
朝廷一系列的軍事改革,讓軍人的地位有了顯著的提高,加上現在伐夏大勝,讓許多有勇力的年輕人看到了建功立業的希望。
果然如章惇所料,朝廷詔令一發,許多渴望建功立業的保丁便主動前來應徵。(未完待續)